石湾Q女郎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石湾公仔,是否最先想起的是张飞、钟馗?可以有时尚个性的新形象吗?让新一代石湾公仔陶艺家钟婉尧告诉你答案。
  参差不齐的银色钢管上,坐着6位神态各异的白瓷少女。她们身着蓬蓬短裙,脚蹬罗马鞋,手拿时下最流行的SD娃娃,飘逸的卷发随意地垂在胸前。少女们摆着模特走秀的POSE,脸上洋溢着无限的青春。
  这是佛山石湾新一代陶艺家——钟婉尧的代表作品,一在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上亮相,即引起陶瓷界广泛关注。最近,她的作品将入驻新西兰“淘金华人纪念公园”。
  从佛山到世界艺术舞台,钟婉尧经历了一个从动漫迷到世界级陶瓷艺术家的蜕变过程,其中的艰辛,她谈之甚少,她说:“这一切要得益于我早早地占领了石湾陶瓷的高地。”
  找到自己
  钟婉尧从小热爱美术,并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这让她表现自己着迷的动漫形象如鱼得水。当时,只要业界推出一个新动漫形象,她很快就能惟妙惟肖地画出来。大大的成就感和动漫形象新颖夸张的表现形式强烈地刺激着她,让她从小立志要当一个优秀的漫画家,这梦想一直持续到2009年。
  那时,身为广东美术学院大四学生的她已经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但一直没形成自己的特色。动漫在日本已经发展到极致,自己再努力似乎都无法超越。正当她苦恼万分的时候,她在家乡佛山石湾找到了灵感——何不把动漫元素与石湾公仔的技艺相结合,做一番全新的尝试?
  怀抱这兴奋的念头,钟婉尧用白瓷烧制了一个穿公主裙的Q女郎,并让她舒适地侧躺在各种小物件堆砌的盘子上,而女孩喜爱的动漫形象、项链、蝴蝶结、包包、内衣等物品被涂上色彩,醒目地围绕在女孩周围。她说,女孩身边密密麻麻的小物件象征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世界,彩色代表当年的潮流之物,因此她把作品取名《潮点》。
  回忆《潮点》的创作,钟婉尧说,因为造型过于精细,部分区域又用了彩釉,高温烧制总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来她去一个花瓶厂蹲点学习了3个月,才烧制成功。“厂里的车间热得像火炉一样,不过烧出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为淡雅的瓷增添了几分活力和娇艳,热就忽略不记了。”她哈哈大笑着说。
  执著的坚持
  带着钟婉尧强烈个人风格的陶艺作品《潮点》后来被选入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这小小的成功激励着她把革新传统石湾公仔的步伐迈得更大了。自2010年开始,她陆续创作了“风潮·云舞”、“圣诞女孩”、“水精灵”、“幻夜”等一系列以卷发时尚女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其中,“风潮·云舞”系列被选入2012年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
  参展前夕,钟婉尧希望能为“风潮·云舞”系列打造一个特别的底座。“作品精致的部分居多,自然对陪衬的底座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与主体和谐统一,也不能抢去主体的风头。”谈及打造思路,她这样说。为做出一个完美的底座,她尝试了5个不同的设计方案,烧制了四十多次,她才定下最后的设计——两块质地粗糙、厚重的黄色瓷板。这样的底座和作品纤秀的风格形成剧烈对撞,越发突出作品的秀美。
  在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上,钟婉尧现代感十足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3名穿着公主裙的白瓷少女坐在鲜花铺就的秋千架上,或淡淡微笑,或撩拨头发,或整理帽饰,安静闲雅,仿佛在诉说青春期的无限遐想。参观者与少女们四目相对的刹那,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瞬间被调动出来。而当他们得知,这些作品的技艺来自古老的石湾陶瓷时,不禁对年轻的创作者敢于突破传统的胆量表示由衷敬佩。
  钟婉尧的作品受到一些陶瓷企业家的关注,他们希望她能转让作品设计专利,把她的设计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她一口拒绝了。“我现在的作品都是自由创作的结果,对运输和保管的细节都没有仔细考虑,可不能这样不负责任地把它们推向市场。”钟婉尧说。
  传承的责任
  钟婉尧出身于陶瓷世家。父亲钟汝荣是石湾陶瓷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擅长塑造社会底层的各种小人物。钟婉尧烧制的Q女郎个性张扬、时尚靓丽,且往往有着凌厉的眼神和高昂的姿态,完全和父亲的创作风格背道而驰。问她这样做,是否是对父亲的一种反叛。她反问:“为什么要反叛呢?我的造型方式受父亲影响比较大,这是潜移默化的,无法规避。”
  而母亲冼艳芬则是陶瓷微雕专家。钟婉尧笑着说,“我的Q女郎身边那些细小的花瓣,用的是石湾陶瓷里的微雕手法,是在妈妈那里偷偷学来的。”
  虽然从小受父母耳濡目染,但父母从未要求她学习陶艺,只是格外培养她的美术基础。当她宣布要当漫画家时,他们欣然支持,不仅买来许多漫画作品,还送她去漫画发源地日本接受熏陶。后来,她选了陶瓷创作,父母又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现在,他们会经常就某件艺术作品或某种艺术现象进行讨论,“我特别享受这种一起提高的家庭时光。”
  现在的石湾陶,和很多传统手工艺行业一样,缺乏新生力。一方面,石湾陶瓷长久以来都以器皿、传统人物、动物、建筑装饰为表现题材,年轻人很难感兴趣;另一方面,石湾陶瓷技法复杂,需要花费3~5年时间才能学成基本功,年轻人很少能坚持。
  此外,石湾陶瓷也存在创新的困境,但钟婉尧说:“创新是难的,但石湾公仔就像陪伴我成长的‘亲人’,我一定会想办法让它们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走到世界面前。” 她期待能在石湾创办一个陶瓷艺术学院,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个行业。
其他文献
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洲村,是著名的画家村。小桥流水人家,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古榕树、杨桃树和木瓜树枝繁叶茂。树下随处可见前来采风写生的人,也不知是美景醉了作画的人,还是画作里的美景醉了观画人的心。  到小洲村,采摘万亩果园,探访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还可以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店。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的流浪文人和隐者聚集于此,在这座环水而建的古村寨里,播种下怡情自乐的手艺情怀和一家家颇有手艺情怀的店。
2014年9月,皮友圈内暗流涌动,人潮纷纷涌向同一个目的地——上海。作为全球皮革业的盛会,APLF亚太皮革展在9月3日至5日落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咔!就此打住,请调整你的视角,将目光聚焦到距离展馆5公里的浦东龙东大道2001弄37号,因为在这栋别墅里,即将迎来一场老约翰大型皮友Party!  众星捧场来聚会  “由广州开往上海的T100次列车即将进站。”随着火车停稳,一位手拿老皮箱的中年男
在北京的设计圈提起魏明辉,都知道这是一个模样与籍贯严重不符的创意男青年。出生在哈尔滨的魏明辉戴衣服黑框眼镜,斯文有型,更像一个南方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一系列设计产品给了自己新的符号。  环保袋、本子、领带、西装、小小的杯垫……它们都贴着“内存”这个标签儿,都是废物再利用的产物,都出自魏明辉之手。因为人们对“内存再设计”的爱,魏明辉以“内存哥”的外号慢慢走红。    感谢奥运限塑令   
红砖墙围起来的两层楼高的红砖房,门开在中间,门柱上写着“喜舍”设计字样。推开冰冷的围栏铁门,大门却并未在栏杆后面。左转,穿过一段狭长的苏州园林风格小庭院,才是大门所在。走进去,仿佛走进某个苏州老宅,圈椅条几,极是简约、大方。  不过几步,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有些不敢相信,这高高的大厅从何冒出?环顾四周,果然欢喜,眼中所见,处处清雅,在在明朗。喜舍之名,再合适不过。  看山是山,所见  不同于北方的
“小房子,大院子”是陶艺家杜马老师的家园梦想。实际上,他们的院子的确很大,竟然有1000亩的青山绿水!在这里,他们养鱼、种菜、做陶、思考,过着最原始也最奢侈的田园生活。  去禅园的时候,我们走错了路,正烦躁着,车子突然拐上了一个院子:长满野花的小路两旁,数口鱼塘两边排开,绕过鱼塘,穿过潺潺小溪,两栋爬满藤类植物的红砖楼赫然眼前,碧蓝的天空下,院子里六只家猫慵懒摊开身体晒太阳,一刹那,我才相信这个世
理念:过去,我写童话也写报道,现在,我用剪纸助力动物保护。我是“剪纸界的行动派”。  1.做剪纸时不用担心图案简单不好看,平时留意搜集好看的各种印花纸来“陪衬”就好啦。比时间更重要的是,头脑里要有画面,要有想象力。  2.最有成就感的是我的剪纸作品被做成实物产品,比如手表和木头书签,用来义卖,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到贫困儿童和流浪小动物!  3.无论什么爱好,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学会享受它的乐趣
倘若独立书店还有必要生存下去,如何转型,才是问题的核心。  蓝色的小方桌,温柔的灯光,夜读的人们——在北京,读书人也有自己的“夜店”了。就在独立书店一片悲歌之中,已算“老字号”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尝试新举:24小时不打烊——每晚9点至次日上午9点为夜读时间。  据三联书店介绍,“24小时不打烊”试营业从4月8日开始,经两周试水,市场回报率颇高。首晚,通宵营业销售额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
周锦云把传统民间工艺瓯塑推广到现代装饰中,令瓯塑艺术绽放在大众的视野里,焕发勃勃生机。    无锡灵山梵宫,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在这座耗资18亿打造的璀璨宫殿里,融汇了中国最顶级的艺术装饰。美轮美奂的顶尖艺术让每一位观者惊叹!  尤其是千人厅里的那幅《映日荷花》壁画,远看是画,近看是塑,立体的花与叶,肌理色调天然逼真,令人恍若身临莲花深处,静静欣赏,忽觉“心是莲花开”。带着这份久久不止的审美
在老上海人心目中,培罗蒙就是摩登的象征,与精致、优雅同义。     老上海人的派头    60多年前的一幕景象至今仍深深停留在89岁老人李佩鹤的脑海中:南京西路284号,两开间的培罗蒙小楼,一楼是落地玻璃大橱窗。周六晚上,当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电影散场,客人一涌而出时,许达昌身穿一件白色大衣,在敞亮的灯光下,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裁剪当时最新式的西装。  于是,很多人记住了当时那别出心裁的品牌广告,记
有道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一个工艺门类中深耕,能一股脑儿走到底的人,总能收获他的大境界。黄德义创立了雪木画,把通草画做到致,直到目前仍在不断探索这种工艺的极限。  黄德义算是工艺美术行业的一个异数,这不是说他行为乖张,喜欢剑走偏锋,而是他硬生生找到一个工艺冷门,并且硬生生把它做到了极致,甚至创立了一个新的工艺门类。以雪白的木头做“雪木画”,无论是向日葵芯,还是通草,它们的每一丝纹理、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