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楠木桩发现美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不管走了多远,乡村都是人类的母体;现代人不管走了多远,都是从乡村走出的孩子。如今,让我们停一停匆匆前行的脚步,回头望一望,那生养我们的农村,那远离打工父母的留守儿童。
  初秋的一个周末,由重庆联通携手《中华手工》杂志举办的第三届“爱心手工·联通你我”公益活动走进了重庆酉阳楠木桩村,为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妙趣无限的手工活动,也为村民带来一场农村在地化文创发展的沙龙讲座。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从重庆市区前往酉阳楠木桩村,需6个小时车程,一路瓢泼大雨,到达之后雨骤停。
  做手工的场地落在楠木桩村的小学操场上,4张乒乓球台整齐地拼组在一起,上面摆放着很多个开口的透明玻璃罐、五彩砂石、干苔藓、鲜活的蕨类植物、萌萌哒的卡通人偶……
  孩子们从村子的各个角落里赶来,被眼前的一幕所震住,流露出或好奇或欢喜或羞涩的眼神。驻留在楠木桩村的公益组织——乐活之家的社工们穿着红背心工作服,将孩子们有秩序地引入座位后,社工刘园用不太标准的重庆话对孩子们说:“今天尽管有点雨兮兮的,但今天是个温暖开心的日子,因为有一群来自重庆的叔叔阿姨,要陪我们玩,教我们做非常有趣的生态瓶微景观。”
  对于植物,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但是把植物养在一个玻璃罐里,却从没见过。指导老师教学演示的时候,大家一脸认真,就连几个被称为“小霸王”的熊孩子也收敛起了平日里的调皮捣蛋。
  在叔叔阿姨的帮助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生态瓶,培土、种植物、铺苔藓、浇水、安插人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神情专注。
  有个叫星星的小男孩,来得很晚,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腿受伤了、在家休养的爸爸抱着妹妹站在一旁看着,几次想过去帮忙,也忍住了。后来在社工的鼓励下,爸爸抱着妹妹坐到星星的身边,大手握小手地教星星种植物。星星整个人就像浇了水的苔藓,一下子鲜活起来。
  社工刘园发了一条微信:“在城市,家长和孩子常在一起,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但是在楠木桩村,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孩子和父母是熟悉的陌生人,一些亲密接触会让他们感觉很尴尬,而一起做手工给他们创造了亲密的机会。我相信这是爸爸第一次手把手教儿子做一件东西。那么近距离的接触,正是孩子内心所渴望的亲近与关爱。”
  乡村文创发展的可能性
  农忙时节,不知道有多少村民会来听讲座,但讲座开始的时候,整个屋子都坐满了人。《中华手工》编辑部主任孙凝异打开PPT《在楠木桩发现美》。村民看了标题后,嘻嘻哈哈笑起来:“我们农村有啥子美的。”
  孙主任点了一张图片出来,问大家:“猜猜这是什么?”“不就是装黄豆的篓子吗?我都会编。”也有人猜是一个竹编花瓶。点了一下鼠标,竹篓发出了迷人的光芒,原来是一盏竹编灯,售价108元。
  大家兴致盎然起来,孙主任开始娓娓道来乡村文创发展的多种可能性。2个小时的讲座时光过得很快,讲完后,年轻人都舍不得离开,围着孙主任咨询如何把自家手艺也变成一门生意。有个村民擅长用草编墩子,但编出来的墩子很粗糙,不知道有什么实用性。孙主任给他看了日本人做的蒲团和草编拖鞋后,他拍手称赞:“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新鲜东西,真是开了眼界。”
  自古手艺在民间,期待能有更多机会走到农村去真实地了解农村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和村民分享手工艺发展的新思路和优秀案例。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
其他文献
杂志签样前夕,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因为一个“匠”字,手工艺圈沸腾了,微信朋友圈处处可见含有“工匠精神”关键词的文章。  匠,指有手艺的人,形容从事木工、泥水、石雕等行业的人。这个专属于手工又久违的词,在过去的一年里频繁出现,匠人、匠心、匠魂……它们被不断地提
金工,意为金属加工工艺,所制的金属器皿不及陶瓷温润、木头柔和,但足够灵动。一场集合金工中热锻、冷锻、錾刻、木纹金的工艺作品展,落脚杭州设计师产品集成店——SENSO艺术生活馆。  策展人丁亚洁为其起名“金属问题”。她说:“金属工艺是中国近代工艺里难度最大、最为独特的存在。金属,在于成器的困难。制作的所有技艺都是成器的手段,而手段,则来源于薪火相传。只有解决了困难,技艺没落的问题才不复存在。”  “
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上有个潘木匠,当地无人不知晓。同里最有名的“退思园”微缩景观木雕,就出自他手。潘木匠原名潘爱国,年近六旬,是华东建筑设计院的教授。除了木艺出众,潘爱国还有一个爱好,用他的话说就是“留住同里”。  天晓得我在做什么  2000年的一天,不记得是哪个季节,潘爱国又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世界各地行走是他的日常,他是建筑设计师,旅行对他来说既是工作也是兴趣。他一直在行
看似单调的色彩却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纹样,这不是魔法,而是林宇鸣用了三年时间浇灌出的﹁水泥之花﹂。  2007年的夏天,林宇鸣第一次踏进华新路32号。这间门前回廊和一楼客厅都铺着花砖的老别墅,后来被林宇鸣打造成了“32HOW咖啡馆”。在当时,估计林宇鸣自己也没有想到,7年后他会开始手工生产水泥花砖。  阴差阳错  难忘初见时的惊鸿一瞥,林宇鸣询问了房东花砖的来历。年轻的房东哪里说得出子丑寅卯,只依稀
手艺:制胭脂  等级:★★★★★  宝玉最早和胭脂扯上关系,是在小说第九回,他去家塾上学,向黛玉辞行不忘嘱咐“那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第十九回,黛玉发现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片血渍,宝玉解释“只怕是刚才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一点”。黛玉嗔怪“你又干这些事了”。可见,宝玉做这些事有些时日了。  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有详细用法:平儿扑了茉莉粉,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
2013年9月,考古人在西安咸阳发现了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墓,这一重大发现又一次激发了民间对古代生活的探秘。从饮食起居到服饰穿着,中国古人背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千古悠悠,历史长河淘尽风流人物。除了儒雅的文人名士之外,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铁骨柔情的江湖侠客、巧夺天工的技艺匠人……不同的身份拥有的生活方式各具韵味。  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向往各具風韵的古生活,从而将古元素注入当代生活中。有人专
现代的人们,多将风筝视为文化娱乐用品。然而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的。  相传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时期,汉将韩信率军四十万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进行决战。韩信命人用牛皮制作了一只大风筝,于夜间腾空而起,飞到楚营上空唱起楚地之歌。悲怨委婉的曲调,唤起了楚军士兵的思乡之情,楚军不战而溃。  还有一则故事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为了取乐,下令让囚
能够亲手为兔子接生,也能够手持刻刀篆刻风雅。张弘呈说,这样的生活要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其中。  “神经病都喜欢说没得神经病的人有神经病。”——张弘呈  用弘呈兄曾经的朋友圈签名来作为开头,感觉还挺合适的。说起来,一个热爱治印的人,总归是有些孤独的。好在,他的身边有一群来自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相聚。还有家里那只曾被他亲手救活的兔子相伴,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凄凉”了。  话说弘呈兄很有爱心,虽说面
作为80后烧陶人,冷赟玲入行至今已有12年,深受业界关注,拥有无数光环:作品连连入选《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并进入世博会苏州馆展示……  她的工作室太湖窑创立于2006年。“太湖窑,就是以太湖湖底淤泥为原料烧制陶瓷的窑。”历经千万年历史的太湖,湖底沉泥拥有高度粘性与丰富矿物质,配入本地高岭土,加上她调制的釉色,经高温烧制,可得一种青灰色质密如玉的陶瓷胎质。为回报太湖的恩赐,她起名为“太湖
在上海浦东的黄金地段拥有一座江南私家园林是种怎样的感觉?“一箱”创始人施珏女士或许最有发言权。这位古代织绣品收藏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她与家人一起生活在一座遵循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修建的私宅中。春去春回,已经十余个春秋。  做梦造园  “那还是2002年,在上海四处找房子。终于在一片西式别墅里,找到尽头位置的这一处,可以营造出一座封闭式园林。我看中的不是这套别墅,而是附带的这片空地,可以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