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于实践的课程创新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与亮点所在,同时也是难点问题。这两类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二者进行整合是课程改革实践创新的需要,也是实践所证明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整合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入实施的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有些难题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实施好新课程,尤其是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使得理想中的课程与现实中的课程落差越来越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与亮点所在。同时也是难点问题。这两类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在学校课时比较紧张、师资相对缺乏的状态下,有效达成两类课程的目标,我觉得对二者进行整合是正确的思考方向与实践路径。
  
  一、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实践创新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教育不断提出越来越高的新要求。整个社会的高速协调发展需要教育对其给予强有力的支撑。离开了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发挥,社会进步将失去原动力,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课程文化需要在新的背景下实现再造,教育要想在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首先得保证自身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发展,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与教学的重构。也就是说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所在,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有效实现传统教育的新突破。必须进行合理而适切的课程创新,这种创新尤其需要在实践中去实现。在这样的殷切期待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材的修修补补,更是牵涉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整体改进,远远地超越了过去的累积经验,体现了较高的研究含量,是一项充满着创造性的劳动,这也意味着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真正达成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才能让理论层面的创新真正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作用。
  这些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先行进入课程改革的各级实验区,还是具体到某一所学校,谁敢于在实践中创新,谁就能在课程改革中领先一步、胜人一筹,谁就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课程改革的典型,当然典型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完美的,不能有一点瑕疵。但是作为典型,他们在实践中一定是探索出了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其中许多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全国知名的课程改革典型地区和先进学校,他们之所以对课程改革的精神理解得比较透彻。在全国课程改革中走得比较快、发展得比较好,一般来说都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富于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主体性。他们不是把课程改革的理念当作本本教条,更不是机械地、划一地对待课程改革,而是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反思精神。敢于从实践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创新,并采取卓有成效的行动措施。说到底,这些典型的最显著特点,我认为就是从实践出发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他们注重课程观念的转换,智慧地从鲜活的经验中发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敢于做前人未做之事。个性化地改造与实施课程。正是在他们的努力探索之下,全国课程改革才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不同地区和学校都努力走特色发展之路,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学校之间同质化倾向过重的弊端。
  
  二、两类课程整合是一种实践创新
  
  国家层面的政策一般是针对全国而言。具有比较上位的普遍性和指导性,这些政策需要结合地方的实际进行实施。对于国家课程政策而言。不仅需要有一个地方化的过程,更需要从特定学校和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出发,对国家规定的课程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改造,需要结合具体情景作出一定程度的整合和建构,进而创造性地执行课程,而不是机械式的僵化反应,这样才能有效地用国家课程政策指导并改善我们的课程行动,也才能让国家对课程的期望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换句话说,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政策执行看起来好像是忠实地、不折不扣地完成相关任务,但是正是由于僵化守旧,可能不仅使国家课程政策落空,甚至与政策原本的设想相悖。当然,这种创造性其前提是与国家政策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而不是对国家政策的任意解读和随意修改,以作为种种执行不力行为的借口托辞,或者说是打着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政策的旗号,却做的是违反国家课程政策的事。
  无论从什么意义上来说,我都觉得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课程实施状态,是课程改革的实践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不属于同一类课程。如果我们拘泥于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两类课程的理解,坚决让他们在国家规定的相关课程类型框架中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国家课程,就按照国家课程的要求,坚决保证好课时,每周有条不紊地实施,就大功告成了。而校本课程则是与国家课程不同的课程,它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去开发与实施,课程开发权在学校和教师手中。进而严格从两类课程的性质出发,两者之间不能丝毫越雷池一步,看起来好像是对国家课程政策的忠实执行,实际上却让课程在实践中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两者之间原本的有机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所以,当我们思考探索将二者有效沟通时,创新的思维就已经在推动我们去行动了,结果会让课程实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创造的灵动。最终让两类课程在育人中发挥更好的功能和效益,并且在这一沟通中进一步协调好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达到比较好的张力状态,最终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
  
  三、两类课程整合的依据所在
  
  学生眼中的世界本来就是完整的,只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它切割成不同的方面,与此相应的学校课程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存在都是改变原有国家课程的不足,前者是改变国家课程过于强调静态的知识本位,后者是改变国家课程统一性过强、个性化不足。尽管它们存在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不完全是一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两者之间完全没有联系。我的一个基本思考与判断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用两个相交的圆表示,其中既有相交重叠的部分,同时也有各自不同的独立特点。之所以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分,那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这样划分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把握课程结构,以理解不同课程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联系是必然的,相反,没有联系才是偶然的。另外,三类课程体现在学生身上也是一体化的。从学生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类型课程的结果最终都将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是学生内在知识结构的外显化,当然这里的知识不是过去所谓的纯粹知识,而是新的知识观下基于三维目标的理解,但是,你不 能说某一方面能力一定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某一方面的能力一定是校本课程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仅在学习内容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方式更是应该互相打通,并最终在学生身上交汇相融。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服务。
  学校课程关联性以及作为学生个体的完整性为两类课程整合提供了可能。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已经无意识地整合在一起了。我曾经在一些学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向我们展示体现了本校特色的课程时,你如果进一步向其深人追问:你们今天展示的究竟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校本课程时,结果常常他们自己也无法回答。因为呈现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体,既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又具有校本课程的特征,很难非常清晰地将其划入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归入校本课程。这样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概念发生了模糊,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在逻辑起点上迷失了?我不这样认为,相当多在逻辑层面思考得很细致、划分得很清楚的东西。一到学校的实践中就会产生交叉与重叠,因为学校的实践本身就是整体性的,是不可能完全壁垒分明的。我们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但是不能学究化地对待课程实践,简单地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类型的单一维度看待两者。机械地面对生动活泼的现实,这样会让课程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更会让学校的课程实践变得僵化单调。
  
  四、学生发展是判断整合成功与否的标准
  
  可能有一些人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持异议,因为这一思考并不能直接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找到明确的依据,进而认为两类课程整合与课程改革精神不符。但是,我想说的是。课程实践创新往往就是做一些别人没想到说、没想到做的事,做一些突破传统习惯与经验的事,如果做的都是别人长期以来一直做的事,创新肯定是无从谈起的。创新不能等同于成功,许多创新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如何评价一种课程创新到底是不是成功,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去评价呢?我认为评价一种课程实践创新成功与否,固然离不开对课程内涵和课程相关概念的基本把握,但是一定不能局限于所谓的课程概念,更不能以凝固的概念肢解丰富的课程实践,否则会让理论离现实越来越远,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力。我们评价实践创新的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支撑,这是课程研究与实践的根本所在,更是学校课程生命力的源泉。
  一旦我们换一种视角来审视课程创新时,我们就真的会寻找到许多课程创新的途径,而且这些途径都能在实践中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无论是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还是最具体的课程实践,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学生的成长作为重要的课程评价标准。学校课程改革必须始终指向学生作为人和生命体的成长。一定要基于学生立场。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否则将与教育的本真相背离。当我们再次考察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时,我们必须回到学生本身来思考这一问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两类课程整合的终极价值取向,去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努力建立起符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课程,真正建立起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真正让课程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发展性作用。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为爱找方法”栏目改版啦!做了两年知心大哥哥的夏烈老师,这次把答主的接力棒交到了专业心理老师张月燕,著名出版人、作家张引墨老师和同学们手中!一个问题,却有来自不同角度的解答,众多答案中,你终能找到打开你心门的那把钥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被大家冠上了学霸“人设”。一场考试,对我来说明明也很难,同学们却总是笑着说:“学霸有什么好怕的!”辛辛苦苦努力复习考到了满意的分数,大家却总觉得
【Abstract】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a critic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sition.Definitions of language transfer also reveal reserchers’effort to discover the hard way towards insights .  【Ke
【摘要】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你问我答的会话,而是有意义、有启发的真实交流。以课堂对话为例,教师可以从问题引发、学生中心、评价反馈这三个方面使课堂对话真实、有意义。  【关键词】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 真实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Scott Thornbury(1996:279-281)提到目前师生在课堂上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很少。现在的对话过于仪式化、程序化。英语
我看到SKY同学说起他的烦恼,倒是特别好奇他是怎么超常发挥的。很想让他重复讲几遍,让他把自己的高光时刻记下来,然后重复做,可能他就会慢慢找回一些自信。因为“如果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的话,就会成为自信的人”。   这句话是日本电影《垫底辣妹》里的补习老师坪田对高中女生沙耶加讲的。我很偶然地看到这个电影,却立刻记住了这句话,可能也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生命体验。   很久以前,我还在为一本少年杂志工作。
【摘要】武警执勤任务发生转变,武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转变,大学英语和武警执勤英语教学的设置已不能满足未来任务完成的需要,当下武警合训院校的执勤英语教材急需从新定位,从编写方向与编写原则上入手,编出既适合武警院校合训学员接受,又能满足任职发展需要的军事英语教材。  【关键词】军事英语 教材 编写  随着武警院校转型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及武警执勤任务的显著变化,如反恐任务日益国际化、与外军交流
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判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行为成立。至今,郭敬明依然态度强硬,拒不道歉。他的众多中学生“粉丝”们叫嚷着,我们的小四这么有才华,怎么会抄袭!我们无论如何都支持小四!更有人说,抄又怎样,能抄得让人喜欢,能出名,就是本事!  无独有偶。花儿乐队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嘻唰唰》也被判抄袭,世界杯期间李宇春的专栏被爆系枪手代写……年轻的偶像们接二连三地卷入抄袭事件。
警察叔叔告诉你的事儿(之二)  做学生不容易,但起码有一点让包括警察蜀黍在内的许多人十分之羡慕嫉妒恨——每年有两个假期,特别是长达两个月的暑假,这真是太爽啦!  不过警察蜀黍还是要温馨提醒:平时读书虽然苦,但是有学校的保护,安全系数还是蛮高的;放了假,无论是居家、上网还是出门旅行、打工,面对的都是比校园要复杂得多的社会环境,所以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这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潜在的危险,来自方方面面
随着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课堂是学生接触和实用英语的主阵地。所以在课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情感变得尤为重要。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应该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为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今的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大的误区。  一、存在误区  1.浅层交流,华而不实。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
【摘要】科学教室,对于多数教师而言仅是一个上科学课的专用场所,其教辅功能的开发与管理严重滞后。科学教室,理应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明亮窗口,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智慧摇篮,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开放阵地,是展示学生学习收获的成长舞台。本文通过开发科学教室蕴藏的课程资源,挖掘隐性教育价值,发挥多元教育功能,焕发人文魅力和生命张力,让科学教室成为学生喜欢驻足停留的地方和发展提升的场域。  【关键词】科学教室
这个冬天很冷很冷,寒风呼呼地掠过田野,枯草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哀号。田鼠们躲在洞穴里,焦急地等待着春天来临。但这个寒冬无比漫长,温暖的春天似乎遥遥无期。  阿春在洞里冷得发抖。它是今年春天出生的。现在,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春天的再次来临。洞穴里储藏的食物早已经吃完了,连洞里铺的干草也被吃得差不多了。  “不行,我要出去找点吃的,我一定要等到春天!”想到这儿,阿春使劲地揉了揉自己的脚,然后小心地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