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的永恒悲情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尽相同。在一望无垠的土地上,文化的兼容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许多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拉赫玛尼诺夫便是其中之一。作品op34no14原为女高音独唱曲目,因伤感优美的旋律被改编为钢琴独奏版本。拉赫玛尼诺夫忧郁悲伤的怀旧风格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创作风格、曲式结构和演奏技法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曲式分析;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0-0063-03
  [
  一、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风格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集“三家”于一身的功绩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多见,他无疑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乐派最后的辉煌。他创作了有编号的45套不同形式的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在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中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接触过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他的音乐盘根错节,作品结构立体感强烈,与浪漫主义时期其他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
  伤感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有他自己的独特性。他那令人难忘的旋律始终保持着浓浓的俄罗斯民族味道,让人们觉得这位作曲家与自己的祖国是如此的贴近。他创作的大量钢琴作品已成为俄罗斯民族个性和风格特征的标志。他把俄罗斯音乐的民族特色与巴赫以来西欧音乐创作的经验、成果结合起来,在钢琴音乐的歌唱性旋律、和声语言、织体写法以及钢琴演奏艺术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创造。
  二、《练声曲》和声曲式分析
  《练声曲》原为女高音独唱曲目,因优美婉转的旋律被人们所熟知,被改编为多种版本的器乐曲。钢琴版本《练声曲》的曲式结构为混合曲式,以复三部曲式为主体,并以变奏的手法将复三部曲式中的乐段进行展开,其主要特点为使变奏曲式嵌套在复三部曲式之中,形成混合曲式,图表为:
  第一部分分为A-B-A’-B’ 四个乐段,#C小调,旋律主要呈下行趋势,具有浓郁的俄罗斯色彩。20世纪早期30多年在和声技法方面的主要变革并没有影响到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他仍然以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为最基本的和声材料,仍保持着传统功能和声的某些骨架。丰富多彩的色彩性和声技法是拉赫玛尼诺夫和声技法的主要特色之一。拉赫玛尼诺夫擅长用小二度表现悲痛的情感。如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旋律采用下行小二度便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由于调性的规定,在一级与二级音之间的倾诉,表现出剧烈的痛苦、浓郁的悲伤气息,以及悲叹和深切的忍从,较为狭窄的音区突出了悲痛的抑制性。
  B乐段主旋律有三个乐句,从第7小节开始,和声结构以t为中介音,先转入升g小调,再转回至升c小调,后又先后转入B大调、D大调,并在16、17小节运用了大量的从属和弦,有多次的离调。拉赫玛尼诺夫喜爱变换和声,喜爱多种多样的、大胆的转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浪漫派音乐所特有的调性色彩性的三度并置。
  A’和 B’樂段由A乐段B乐段做严格变奏而来,主要增加了织体的密度,丰富了装饰。
  第二部分分为C-C’两个乐段,以叹息般的抒情旋律表达了伤感哀怨的情绪起伏。此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由C乐段做严格变奏而来,并于第58小节第1拍形成高潮点。他在这个富有弹性的模子里注入了令人不安又无与伦比的音乐,给它崭新的音乐表现,使它有史诗性、戏剧性的音乐表现。
  再现部分只有A’’一个乐段,与A乐段结构一致。此乐段由A乐段做严格变奏而来,主旋律安排在高声部,新的副旋律在中声部,这两条旋律在66小节形成交叉,形成更为复杂的复调。
  尾声部分只有一个乐句,主旋律基本上停在单音上,乐思由副旋律延续,直至乐思停止,在浩渺空灵的高声区中以连绵不断的长音缓慢结束。
  三、《练声曲》演奏技法分析
  《练声曲》创作于1912年,是拉赫玛尼诺夫83首浪漫曲中唯一的一首复调作品,在学习和弹奏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演奏技法需要注意:
  1声部走向
  《练声曲》为多声部复调作品,复调作品最担心的就是弹奏得沉闷冗长,没有起伏,所以在弹奏这首作品前要先找出夹杂在各个声部之中的主旋律,清晰的旋律线条由右手小指勾勒出来,犹如掠过秋水的轻风,温和而略带愁思。弹奏作品之前切记不能双手直接合奏,应先分声部练习,做到“横看”与“竖看”。“横看”即找出各个声部中主旋律的线条走向,在弹奏的过程中应突出主旋律。如谱例1:
  全曲第19小节第二拍开始,主题乐思由右手变换为左手,右手为轻巧的和弦伴奏,力度也由A乐段的p转变为mf。旋律由高声部变为低声部,使得音乐更加沉闷抑郁,相同的主题乐思却展现出了不同的听觉效果。“竖看”即以各个和弦为着重点,分析和弦与和弦之间存在的联系,便于理解和弹奏。
  2触键技巧
  在考虑如何触键之前,纵观整首作品,旋律几乎都是以舒缓的连续向上或向下的级进音构成,拓展得很宽的旋律线条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绵延之感。莫扎特、海顿的钢琴作品音色要求透明有活力,而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音色则偏向深沉、厚重,这就要求我们在触键的时候要“深”而非“浅”。作品在织体方面,柱式和弦占了很大的比重,较深的触键能够在听觉上起到和弦恢宏饱满,更加有深度的作用。如果触键太浅,音色听起来过于飘摇,起不到铺垫的作用。由于主旋律在各个声部之中变换,在触键时作品旋律的勾勒基本上都在右手的五指上,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练习时要加强五指的力度。这对钢琴演奏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弹奏时一定要先贴键,然后再慢慢按下。在弹奏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较深的触键不等同于把音响效果弹得重,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高潮的处理
  作品开头由悠长、缠绵的旋律进入,表现出一种犹豫、徘徊的心境。随后从第10小节开始,主题由连续上行的大二度旋律音程将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力度也越来越强,矛盾之感逐渐加强。最高音升F的出现,表达了拉赫玛尼诺夫无以言表的哀伤之感。最高音升F虽然只有一拍半,但在演奏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长鸣之音去表达,适当加长其时值更加突出了不协和和弦的不稳定性,将拉赫玛尼诺夫充满矛盾、纠结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的下行音一定要弱化处理,与最高音形成明显对比,令人感到意犹未尽。
  如谱例2:
  这一部分为全曲的重中之重,是拉赫玛尼诺夫情感表达的最关键部分。ff-fff-ff的力度变化也与之前的风格截然不同。这一部分的触键不再委婉,而是要坚定有力,直截了当。速度也由十六分音符变为了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加快了旋律的进程。滚动起伏的音符就像湍急的河流一样,一波又一波地将拉赫玛尼诺夫的愤慨推向最高点。弹奏这一部分时要注意手指的力度要到位,但是炫技段落的弹奏,应该避免只用闪电般的速度而忽略其内容的表现,不可把主旋律淹没在强烈的音响效果之中。如果还能够听见轻巧清晰的主旋律,那便可说是取得了成功。
  随后旋律逐渐柔和、减慢,自然过渡到再现部分,进行最后一次对主题乐思的变奏。这里必须要用弱的力量来演奏,音乐的色彩更柔和,像暴风雨过后的平静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部分形成明暗的对比,形成力量的对比,形成音乐律动的对比,在这里充分展示了钢琴这个乐器的魅力,展示了他的创作才能。[BW(D(S,,)][BW)]
  4踏板运用
  柔音踏板在踏板的运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全曲的尾声部分以弱音结尾,还有一些dim.、rall.等记号,在演奏时就可以运用柔音踏板来更加弱化音响效果。而结束部分要求更轻、更柔,这就需要用到柔音踏板来控制音色的层次感。运用柔音踏板后,尾声的旋律就好像被一层雾笼罩着,朦胧感、余音袅袅之感随之而来,音乐渐渐消失在远方,让人回味无穷。
  [参 考 文 献]
  [1][ZK(#] 王韵,胡玲萍.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OP34.NO14的音乐分析[J].戏剧之家,2013(05).
  [2] 龚叶.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会练声曲》的创作和演唱[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2).
  [3] 张媛.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和声技法[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01).
  [4] 艾峰.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悲剧性艺术风格[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04).
  [5] 盛瑞强.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简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06).
  (责任编辑:郝爱君)
其他文献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7·雨不灑花花不红
期刊
幸福不會从天降
期刊
吴雁泽,山东淄博人。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畢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党组书记、国家一级演员;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历任武汉剧院歌剧团团长、剧院副院长,院艺委会主任、院长、艺术总监、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并兼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湖北省青联副主席等职。湖北省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198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
期刊
最后的燕子
期刊
繼往开来谱华章
期刊
新疆故事
期刊
[摘要]吴雁泽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崛起的男高音歌唱家。1964年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并留院任教,当年底因工作需要,派赴武汉歌舞剧院工作。1993年2月调回北京。吴雁泽先生在70年代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清江放排》;80年代演唱的《再见吧大别山》《龙舟竞渡》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曾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成功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均受到高度评价。由于方法的纯正、不间断地练习让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音乐欣赏成为美学教育的必不可少环节。将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提升道德情操素质的关键。本文以《民乐鉴赏》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讨论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设计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民乐鉴赏;音乐欣赏;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本质属性是为了将动态的时间艺术呈现出来,同时又作为一种听觉审美艺术存在,对于表演来说是一种艺术的载体。当今时代,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逐渐结合。而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的传承和重要的学科,其中存在的教与学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标准。因此,在研究音乐教与学思维模式的转换和创新中,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考虑分析,抛弃之前传统教学的弊端,并利用其中的优点与创新
期刊
[摘要]音乐,唤起人潜在的经验和情感,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人的心灵得到熏陶。音乐教学过程作为音乐教育的奠基石,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融入音乐;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融入多元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综合层面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音乐感知力;培养策略;儿童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