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通知,决定从3月11日开始,在全国深入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并公布了“雷雨”、“天网”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方案。
“雷雨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特别是打击恶意、群体及反复专利侵权、假冒他人专利和严重的冒充专利行为。
“天网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涉及专利的诈骗行为。行动方案要求本次行动要切实强化领导、缜密制订方案、不断强化协作、继续扩大宣传、大力加强督导。
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择案件多发地区,以食品、医药、农业、高新技术及本地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为重点领域,以流通环节的商品集散地、展会、商场等为突破口,以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的案件为重点,加大执法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行动,通过一年的专项行动,坚决消除执法中的消极推诿现象,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积极办案、高效办案、协作办案的局面,保证办案工作数量与质量,提高结案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执法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坚决维护广大消费者、权利人和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当地投资和创新环境,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信心。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在12月对本次行动进行总结表彰。
北京在去年展开的“迅雷一号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摧毁二十八个团伙,刑事拘留一百七十五人,案件涉及的受骗者高达八百余人。
北京市公安局经侦处处长胡跃庭介绍说,利用专利诈骗已成为京城犯罪的新手段。他说,许多中介公司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寻找发明人的资料,打着“国家专利转化中心”、“经贸委”、“发改委”的招牌,谎称专利审查合格,以“重点培养”为名收取入围费数千元,再与所谓的评估机构和企业串通,将专利估价抬高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骗取大笔的中介费。
警方资料显示,此类中介组织的犯罪行为,大多利用民间专利发明人急于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心理进行诈骗,受害人涉及广州、上海等大城市,近二百人上当。
北京警方称,所破获的案件涉及职业、房屋、投资、融资等中介诈骗。黑中介诈骗团伙分工明确、组织严密,自上至下有接待员、考官、经理,还有专门恐吓退款人的打手等。
专利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目前国内通用的诈骗方式有六种:第一种是邀请专利人参加专利对接会,往往打着国家级部门,如“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委”等名头;第二种是参加各类评奖活动,一位发明家告诉记者,自己的专利产品在那些评奖活动中从来都是金奖,连银奖都没有得过;第三种是出版书籍,包括各类名人录,诸如“世界名人录”、“中华名人大典”等等;第四种是一些活动的邀请函,如“日内瓦国际会议的通知”等;第五种是加入发明人连理会,让专利人寄出多少封信件,就能得到多少万元的奖金;第六种是抓住专利人迫切希望专利技术转化的心情,所谓的“帮助联系厂商、转化专利”等名头。
KROLL东京办事处经理Scott Warren告诉记者,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知识产权欺诈案件通常包括如下特征:一是“夜间生产”,许多企业申报他们日间生产的产品,却不申报夜间产品。而监管部门和代表不太可能去查看他们夜间的生产状况;二是已经终止合作的企业继续生产公司的产品;三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勒索,比如威胁要泄漏从公司系统上窃取的敏感数据或令人难堪的私人事件;四是在员工雇佣期满离开公司时,带走公司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客户名单、定价和其他敏感资料。例如,一家外国竞争者将一项技术进行专利登记,而这项技术是其头号对手花费多年心血开发的,在雇佣了一群离开这家对手公司的关键工程师后仅仅数周,他们就完成了这一专利登记。
他说,在中国应该特别注意主动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社会层面广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文化。■
“雷雨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特别是打击恶意、群体及反复专利侵权、假冒他人专利和严重的冒充专利行为。
“天网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涉及专利的诈骗行为。行动方案要求本次行动要切实强化领导、缜密制订方案、不断强化协作、继续扩大宣传、大力加强督导。
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择案件多发地区,以食品、医药、农业、高新技术及本地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为重点领域,以流通环节的商品集散地、展会、商场等为突破口,以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的案件为重点,加大执法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行动,通过一年的专项行动,坚决消除执法中的消极推诿现象,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积极办案、高效办案、协作办案的局面,保证办案工作数量与质量,提高结案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执法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坚决维护广大消费者、权利人和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当地投资和创新环境,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信心。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在12月对本次行动进行总结表彰。
北京在去年展开的“迅雷一号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摧毁二十八个团伙,刑事拘留一百七十五人,案件涉及的受骗者高达八百余人。
北京市公安局经侦处处长胡跃庭介绍说,利用专利诈骗已成为京城犯罪的新手段。他说,许多中介公司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寻找发明人的资料,打着“国家专利转化中心”、“经贸委”、“发改委”的招牌,谎称专利审查合格,以“重点培养”为名收取入围费数千元,再与所谓的评估机构和企业串通,将专利估价抬高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骗取大笔的中介费。
警方资料显示,此类中介组织的犯罪行为,大多利用民间专利发明人急于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心理进行诈骗,受害人涉及广州、上海等大城市,近二百人上当。
北京警方称,所破获的案件涉及职业、房屋、投资、融资等中介诈骗。黑中介诈骗团伙分工明确、组织严密,自上至下有接待员、考官、经理,还有专门恐吓退款人的打手等。
专利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目前国内通用的诈骗方式有六种:第一种是邀请专利人参加专利对接会,往往打着国家级部门,如“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委”等名头;第二种是参加各类评奖活动,一位发明家告诉记者,自己的专利产品在那些评奖活动中从来都是金奖,连银奖都没有得过;第三种是出版书籍,包括各类名人录,诸如“世界名人录”、“中华名人大典”等等;第四种是一些活动的邀请函,如“日内瓦国际会议的通知”等;第五种是加入发明人连理会,让专利人寄出多少封信件,就能得到多少万元的奖金;第六种是抓住专利人迫切希望专利技术转化的心情,所谓的“帮助联系厂商、转化专利”等名头。
KROLL东京办事处经理Scott Warren告诉记者,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知识产权欺诈案件通常包括如下特征:一是“夜间生产”,许多企业申报他们日间生产的产品,却不申报夜间产品。而监管部门和代表不太可能去查看他们夜间的生产状况;二是已经终止合作的企业继续生产公司的产品;三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勒索,比如威胁要泄漏从公司系统上窃取的敏感数据或令人难堪的私人事件;四是在员工雇佣期满离开公司时,带走公司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客户名单、定价和其他敏感资料。例如,一家外国竞争者将一项技术进行专利登记,而这项技术是其头号对手花费多年心血开发的,在雇佣了一群离开这家对手公司的关键工程师后仅仅数周,他们就完成了这一专利登记。
他说,在中国应该特别注意主动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社会层面广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