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的一个晚上,方方一家人坐在客厅里闲聊。
“我不喜欢冬天。”妹妹圆圆突然开口,她嘟起嘴,看上去可委屈啦,“冬天一点都不美!其他三个季节有的冬天都没有,我不喜欢……”
“圆圆,另外三个季节都有什么呀?”爸爸坐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小脑袋。
“有花!还有绿油油的植物!”妹妹叫道,似乎仅仅是想到盛开的鲜花和绿意盎然的树木就足够让她快乐了。
“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的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时,会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产生季节的变化。虽然你不喜欢冬天,可一年始终有四个季节,不会因为有人不喜欢就少一个啊。”妈妈冲她眨眨眼,“其实冬天也有很多美丽的植物啊,这样好了!我们明天出门逛逛吧?”
兄妹俩欢呼起来。能出去玩,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一家人起了个大早。他们穿好厚厚的外套,围上围巾,踩着保暖的棉鞋,这才出门。屋外可真冷呀,就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风还是直往人脸上刮,又顺着缝隙往衣服里钻。兄妹俩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没一会儿,他们走到了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
“好啦,我们到了。”妈妈指了指身后,“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寻找,冬天也有许多美丽的生命,不信你们看看那里——”
方方和妹妹一齐顺着妈妈指的方向看,那里有一片树林。冬季寒冷,有一部分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但大部分依旧苍翠挺拔,暗绿色的枝叶在棕黑色的围绕下格外显眼。
“知道這个公园为什么会被取名叫‘松园’吗?就是因为这里种有许多松树。松树是常青树,它们的叶子大多是细长的针形,里头的水分不易流失,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也可以保持和其他季节一样的绿色。”
“说到松树,‘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曾在《赠从弟》组诗中的第二首这样赞美:‘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爸爸温和地微笑着说,“意思是那高山上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狂风猛烈,松枝却是如此的刚劲。漫天冰霜的时日里,它们的身姿依旧端端正正。松树难道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但它们具有耐寒的本性啊!松树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正是因为它不畏惧冰雪,所以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都愿意在诗词中描绘、赞美。”
“‘岁寒三友’?”妹妹问道,“那……还有什么呢?”
“我知道,是竹子!老师在课上教过我们,清朝的郑燮(xiè)在他的《竹石图》上题的那首《竹石》,就是赞美竹子的!”方方摇头晃脑地背了一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好厉害!”妹妹配合地鼓起掌来。
一家人继续走,在公园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丛青竹。
妈妈赞赏地点点头:“除了《竹石》,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赞美竹子的诗,《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是说不需要将竹子做成可以吹响乐曲的笛子,也不需要将它截断制成钓鱼的鱼竿,在千花百草因为寒冷凋零的时候,透过纷飞的大雪你还能看到竹子的身影。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性高尚的君子,因为它们朴素、正直且坚韧不拔,你们的爷爷可喜欢了,还将竹子种在老家的院子里呢。”
“我想起来了!去年春节回去还看到过。”方方像在课堂上那样拼命举手的样子把爸爸妈妈都逗笑了,他又问,“最后一个是什么?”
“就是它!”爸爸指着不远处一处梅林道。
“真香啊!”还没走近,就有暗香浮动,妹妹圆圆大声尖叫,“我喜欢!”
“‘岁寒三友’除了松和竹,还有梅花。梅花在我们国家可是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不仅北宋的王安石写下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名句,元代的王冕也对梅花情有独钟。除了我们熟知的《墨梅》,他还写有一首《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独自在寒冬中生长,和桃李等花都不一样。忽然在某个夜里傲然开放,散发出了万里清香。”爸爸说,“梅其实有果梅、花梅两种,果梅结出果实可以做成我们常吃的蜜饯、零食;花梅就是用来观赏的了,大多数梅花的花期在冬季或早春,是不畏惧冬天的植物呢。”
“等过一阵,我们开车去梅花山赏梅吧?”妈妈建议道,“那个时候满山梅花都会开放了!”
兄妹俩听后可兴奋了,他们在原地蹦蹦跳跳,笑声在松园里传得很远。
“我现在稍微有一点点喜欢冬天了。”妹妹小声说,“原来冬天也很美!”
是啊,冬天才不止光秃秃的树枝呢,它也有美丽的风景,那些不畏严寒的生命使它焕发出鲜活的色彩,而生命总是美丽的。
“我不喜欢冬天。”妹妹圆圆突然开口,她嘟起嘴,看上去可委屈啦,“冬天一点都不美!其他三个季节有的冬天都没有,我不喜欢……”
“圆圆,另外三个季节都有什么呀?”爸爸坐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小脑袋。
“有花!还有绿油油的植物!”妹妹叫道,似乎仅仅是想到盛开的鲜花和绿意盎然的树木就足够让她快乐了。
“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的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时,会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产生季节的变化。虽然你不喜欢冬天,可一年始终有四个季节,不会因为有人不喜欢就少一个啊。”妈妈冲她眨眨眼,“其实冬天也有很多美丽的植物啊,这样好了!我们明天出门逛逛吧?”
兄妹俩欢呼起来。能出去玩,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一家人起了个大早。他们穿好厚厚的外套,围上围巾,踩着保暖的棉鞋,这才出门。屋外可真冷呀,就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风还是直往人脸上刮,又顺着缝隙往衣服里钻。兄妹俩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没一会儿,他们走到了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
“好啦,我们到了。”妈妈指了指身后,“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寻找,冬天也有许多美丽的生命,不信你们看看那里——”
方方和妹妹一齐顺着妈妈指的方向看,那里有一片树林。冬季寒冷,有一部分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但大部分依旧苍翠挺拔,暗绿色的枝叶在棕黑色的围绕下格外显眼。
“知道這个公园为什么会被取名叫‘松园’吗?就是因为这里种有许多松树。松树是常青树,它们的叶子大多是细长的针形,里头的水分不易流失,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也可以保持和其他季节一样的绿色。”
“说到松树,‘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曾在《赠从弟》组诗中的第二首这样赞美:‘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爸爸温和地微笑着说,“意思是那高山上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狂风猛烈,松枝却是如此的刚劲。漫天冰霜的时日里,它们的身姿依旧端端正正。松树难道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但它们具有耐寒的本性啊!松树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正是因为它不畏惧冰雪,所以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都愿意在诗词中描绘、赞美。”
“‘岁寒三友’?”妹妹问道,“那……还有什么呢?”
“我知道,是竹子!老师在课上教过我们,清朝的郑燮(xiè)在他的《竹石图》上题的那首《竹石》,就是赞美竹子的!”方方摇头晃脑地背了一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好厉害!”妹妹配合地鼓起掌来。
一家人继续走,在公园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丛青竹。
妈妈赞赏地点点头:“除了《竹石》,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赞美竹子的诗,《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是说不需要将竹子做成可以吹响乐曲的笛子,也不需要将它截断制成钓鱼的鱼竿,在千花百草因为寒冷凋零的时候,透过纷飞的大雪你还能看到竹子的身影。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品性高尚的君子,因为它们朴素、正直且坚韧不拔,你们的爷爷可喜欢了,还将竹子种在老家的院子里呢。”
“我想起来了!去年春节回去还看到过。”方方像在课堂上那样拼命举手的样子把爸爸妈妈都逗笑了,他又问,“最后一个是什么?”
“就是它!”爸爸指着不远处一处梅林道。
“真香啊!”还没走近,就有暗香浮动,妹妹圆圆大声尖叫,“我喜欢!”
“‘岁寒三友’除了松和竹,还有梅花。梅花在我们国家可是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不仅北宋的王安石写下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名句,元代的王冕也对梅花情有独钟。除了我们熟知的《墨梅》,他还写有一首《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独自在寒冬中生长,和桃李等花都不一样。忽然在某个夜里傲然开放,散发出了万里清香。”爸爸说,“梅其实有果梅、花梅两种,果梅结出果实可以做成我们常吃的蜜饯、零食;花梅就是用来观赏的了,大多数梅花的花期在冬季或早春,是不畏惧冬天的植物呢。”
“等过一阵,我们开车去梅花山赏梅吧?”妈妈建议道,“那个时候满山梅花都会开放了!”
兄妹俩听后可兴奋了,他们在原地蹦蹦跳跳,笑声在松园里传得很远。
“我现在稍微有一点点喜欢冬天了。”妹妹小声说,“原来冬天也很美!”
是啊,冬天才不止光秃秃的树枝呢,它也有美丽的风景,那些不畏严寒的生命使它焕发出鲜活的色彩,而生命总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