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行学分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一项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教育者认真研究学分制及其核心要素选课、选教,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好学分制选课、选教体系,为学分制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分制 选课 选教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02-02
一、选课、选教体系构建在学分制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分制是以学分衡量学生完成学业情况,并以学生取得相应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一项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其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学分制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而选课、选教是学分制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构建学分制体系中,选课、选教体系构建最为重要。因为,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修读专业、选修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进度、每学期修读课程数等。允许跨专业、跨系、跨校选课,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权,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培养出能力不同、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此,构建完整的选课、选教体系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如果只有学分制形式而无有效的选课制,难以发挥学分制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要搞好学分制管理就必须构建好学分制选课、选教体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选课、选教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选课、选教制得到不断改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学年制的影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实施了学分制,制定了学分制管理文件,但仍然是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开课时间,统一的教学安排,明显存在学年制管理的痕迹,表现出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完善。多数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占总学时数达70%以上,选修课不足30%,开设的选修课少,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小,并且,选修课多属于公共类课程,专业与专业基础课少,不能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需求。教学计划不合理,未能体现“四自主”,未能体现选课、选教、弹性学制的优越性,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现有学分制制度未得到充分运用,教学管理停留在学分制表浅的层面,管理力度不大,运行缺乏深度,措施不到位。固定班级授课制、选修课程比例不高现象未能从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上加以控制。
2.学分制管理软硬件资源不足,保障措施乏力。
学分制的开出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设施、完备的实训条件和先进的学分制管理软硬件系统作为基础。选课制的实施导致选课系统、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处理信息量增多,需要现代管理技术的支撑。虽实施学分制的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增加实验室、实训设备;构建了学分制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排课,有的还构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但教学设备生均值仍较低,网络教学资源不丰富,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选课制教学管理系统及选课过程的复杂性,选课时部分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及上课教师。说明选课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仍需进一步改进并得到有效应用。充足的教学资源是选课制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短缺是推进选课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3.师生比偏低,师资知识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学生数量增长,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使师生比偏低,一些专业课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增长,教师资源缺乏无法开出充足的优质课程,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建设专业前沿性的课程。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增开选修课的主要因素。此外,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既会“讲”,又会操作的教师不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学分制管理的要求。由于现有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不具备开设新课的能力,影响了学生选课的自由性,限制了选课制应有的灵活性,不能为实施学分制管理提供必需的人力支撑。
4.课程资源匮乏,新课建设机制不健全。
国际著名大学的课程资源丰富、选修课所占比例较大,普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必修部分引入了选修机制,没有绝对的必修课。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匮乏、选修课的比例偏低,种类较单一、选择面窄、选择的自由度较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选课需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增开选修课程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开设选修课的教师不多,课程涉及深度、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选修课的质量。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能合理利用,限制了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选课自由度。
5.学生盲目选课,缺乏教师指导。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形成固定化的学习方式,使之缺乏教学主体意识,缺乏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结构和社会的需求也缺乏认识。面对自主选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环境不知所措。缺乏必要的制约或指导,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该怎么学,造成了学生在选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选课时出现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选课的盲目性,使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造成学习质量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缺乏合理的宣传机制,不少学生对任课教师、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和课程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学生无法在学分制框架下,按教学计划合理选课,学生学习的计划合理性也受到影响。
6.教学评估措施少,制度不完善。
学分制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学的各环节评估措施较少,部分选修课程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对选修课的日常教学检查和督导力度不够,造成部分高校中“重必修,轻选修”现象较为普遍。相关评估激励制度建设滞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选课制度的良好运行,尤其是在一些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导向下,“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许多教师忙于科研,没有时间开展选修课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学分制选课、选教体系构建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学分制选课、选教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选课、选教体系,为学分制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整合教学计划。
首先要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规定、选课管理办法及选课、选教流程;完善导学制的相关规定,包括导师的聘用办法等,对学生选课提供必要的指导;建立题库,满足学生随时考试的需要;完善学分制实施的配套制度,保证学分制健康运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措施。围绕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具有灵活性的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强化专业主干技能课程,说明选修课的先行课和后继课之间的衔接关系。提出专业基本的教学要求,避免学生任意选修导致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不完整。
2.增强教学设施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平台。
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实验、实训建设。同时,改变实验、实训的管理模式,整合学校各专业教学资源,建立统一管理的实训中心,统一调度和使用,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学管理平台的改进。开发和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各个模块,如开课功能模块、考务管理模块、平台缴费功能模块,完善平台选课功能,开发出操作简单、出错少的选课、选教系统,方便学生及时了解、选择课程。同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对选修课的科学管理,让学生通过选课、选教系统能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课程及上课教师。
3.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是选课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师生比例。狠抓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中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开展教师讲课、技能操作竞赛,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大力引进行业技能型人才和培养专业顶尖人才,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保证教师能够开设数量充裕、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课程。优化教师资源,激发教师潜力,积极拓展专业新领域的新课程,鼓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多开课、开新课,还可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开设选修课。满足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教师的需要。
4.加强选修课建设,健全课程建设机制。
首先,结合专业建设,制定以实现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规范课程名称和课程编码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加强课程特别是新课程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选修课。开设的选修课既要有足够的数量,又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考虑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重视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丰富网络课件,方便学生在教学计划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选课。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建设选修课程,开设专业前沿、综合或交叉性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5.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完善导师制
实施学分制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自主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修读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课等。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需要建立导师制,配备有高度责任感、熟悉专业课程体系的导师,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与学生沟通,安排组织有序的选课活动,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动态及社会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和发展修业规划,理清专业课程先行课和后续课的衔接关系。在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课程,帮助其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自我的个性。在导师制推行过程中,要明确导师的职责,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校情的导师制。
6.加强选修课的评估,保障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应完善学分制下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和指标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质量和选修课程的评估工作。对开出的选修课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开展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督导制,通过组织专家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学效果做认真调研;严格考试管理,实行教考分离;对批改的试卷进行抽样检查,杜绝评分随意的现象;通过学生评教,对全校选修课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测评;注重评估和分析与结果的应用。对教学质量差,不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课程予以撤销。通过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建设优良教风,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哈佛大学的课程选修制[J].高等教育研究,1987(2):46~49
2 陈树清.美国高等学校课程选修制的产生与发展[A].《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3~58
3 吴贻谷、刘花元.坚持从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学分制[J].中国高等教育,1987(2):34~37
4 于建东.学分制条件下我国高校选课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9(6):68~70
5 熊匡汉.关于大学选修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6(6):51~54
【关键词】学分制 选课 选教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02-02
一、选课、选教体系构建在学分制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分制是以学分衡量学生完成学业情况,并以学生取得相应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一项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其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学分制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而选课、选教是学分制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构建学分制体系中,选课、选教体系构建最为重要。因为,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修读专业、选修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进度、每学期修读课程数等。允许跨专业、跨系、跨校选课,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权,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培养出能力不同、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此,构建完整的选课、选教体系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如果只有学分制形式而无有效的选课制,难以发挥学分制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要搞好学分制管理就必须构建好学分制选课、选教体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选课、选教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选课、选教制得到不断改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学年制的影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实施了学分制,制定了学分制管理文件,但仍然是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开课时间,统一的教学安排,明显存在学年制管理的痕迹,表现出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完善。多数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占总学时数达70%以上,选修课不足30%,开设的选修课少,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小,并且,选修课多属于公共类课程,专业与专业基础课少,不能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需求。教学计划不合理,未能体现“四自主”,未能体现选课、选教、弹性学制的优越性,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现有学分制制度未得到充分运用,教学管理停留在学分制表浅的层面,管理力度不大,运行缺乏深度,措施不到位。固定班级授课制、选修课程比例不高现象未能从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上加以控制。
2.学分制管理软硬件资源不足,保障措施乏力。
学分制的开出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设施、完备的实训条件和先进的学分制管理软硬件系统作为基础。选课制的实施导致选课系统、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处理信息量增多,需要现代管理技术的支撑。虽实施学分制的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增加实验室、实训设备;构建了学分制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排课,有的还构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但教学设备生均值仍较低,网络教学资源不丰富,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选课制教学管理系统及选课过程的复杂性,选课时部分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及上课教师。说明选课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仍需进一步改进并得到有效应用。充足的教学资源是选课制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短缺是推进选课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3.师生比偏低,师资知识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学生数量增长,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使师生比偏低,一些专业课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增长,教师资源缺乏无法开出充足的优质课程,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建设专业前沿性的课程。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增开选修课的主要因素。此外,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既会“讲”,又会操作的教师不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学分制管理的要求。由于现有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不具备开设新课的能力,影响了学生选课的自由性,限制了选课制应有的灵活性,不能为实施学分制管理提供必需的人力支撑。
4.课程资源匮乏,新课建设机制不健全。
国际著名大学的课程资源丰富、选修课所占比例较大,普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必修部分引入了选修机制,没有绝对的必修课。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资源匮乏、选修课的比例偏低,种类较单一、选择面窄、选择的自由度较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选课需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增开选修课程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开设选修课的教师不多,课程涉及深度、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选修课的质量。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能合理利用,限制了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选课自由度。
5.学生盲目选课,缺乏教师指导。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形成固定化的学习方式,使之缺乏教学主体意识,缺乏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结构和社会的需求也缺乏认识。面对自主选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环境不知所措。缺乏必要的制约或指导,学生不知道学什么,该怎么学,造成了学生在选课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选课时出现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选课的盲目性,使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造成学习质量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缺乏合理的宣传机制,不少学生对任课教师、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和课程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学生无法在学分制框架下,按教学计划合理选课,学生学习的计划合理性也受到影响。
6.教学评估措施少,制度不完善。
学分制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学的各环节评估措施较少,部分选修课程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对选修课的日常教学检查和督导力度不够,造成部分高校中“重必修,轻选修”现象较为普遍。相关评估激励制度建设滞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选课制度的良好运行,尤其是在一些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导向下,“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许多教师忙于科研,没有时间开展选修课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学分制选课、选教体系构建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学分制选课、选教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选课、选教体系,为学分制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整合教学计划。
首先要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规定、选课管理办法及选课、选教流程;完善导学制的相关规定,包括导师的聘用办法等,对学生选课提供必要的指导;建立题库,满足学生随时考试的需要;完善学分制实施的配套制度,保证学分制健康运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措施。围绕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具有灵活性的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强化专业主干技能课程,说明选修课的先行课和后继课之间的衔接关系。提出专业基本的教学要求,避免学生任意选修导致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不完整。
2.增强教学设施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平台。
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实验、实训建设。同时,改变实验、实训的管理模式,整合学校各专业教学资源,建立统一管理的实训中心,统一调度和使用,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学管理平台的改进。开发和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各个模块,如开课功能模块、考务管理模块、平台缴费功能模块,完善平台选课功能,开发出操作简单、出错少的选课、选教系统,方便学生及时了解、选择课程。同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对选修课的科学管理,让学生通过选课、选教系统能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课程及上课教师。
3.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是选课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师生比例。狠抓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中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开展教师讲课、技能操作竞赛,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大力引进行业技能型人才和培养专业顶尖人才,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保证教师能够开设数量充裕、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课程。优化教师资源,激发教师潜力,积极拓展专业新领域的新课程,鼓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多开课、开新课,还可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开设选修课。满足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教师的需要。
4.加强选修课建设,健全课程建设机制。
首先,结合专业建设,制定以实现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规范课程名称和课程编码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加强课程特别是新课程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选修课。开设的选修课既要有足够的数量,又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考虑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重视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丰富网络课件,方便学生在教学计划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选课。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建设选修课程,开设专业前沿、综合或交叉性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5.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完善导师制
实施学分制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自主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修读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课等。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需要建立导师制,配备有高度责任感、熟悉专业课程体系的导师,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与学生沟通,安排组织有序的选课活动,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动态及社会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和发展修业规划,理清专业课程先行课和后续课的衔接关系。在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课程,帮助其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自我的个性。在导师制推行过程中,要明确导师的职责,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校情的导师制。
6.加强选修课的评估,保障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应完善学分制下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和指标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质量和选修课程的评估工作。对开出的选修课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开展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督导制,通过组织专家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学效果做认真调研;严格考试管理,实行教考分离;对批改的试卷进行抽样检查,杜绝评分随意的现象;通过学生评教,对全校选修课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测评;注重评估和分析与结果的应用。对教学质量差,不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课程予以撤销。通过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建设优良教风,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哈佛大学的课程选修制[J].高等教育研究,1987(2):46~49
2 陈树清.美国高等学校课程选修制的产生与发展[A].《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3~58
3 吴贻谷、刘花元.坚持从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学分制[J].中国高等教育,1987(2):34~37
4 于建东.学分制条件下我国高校选课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9(6):68~70
5 熊匡汉.关于大学选修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6(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