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经过发展,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时期正式形成。深入挖掘该方法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我们在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中正确地使用该方法,同时也要科学分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优缺点,既要看到该方法有利于我们把握历史规律,也要看到它极易造成错位解读等局限性。
  关键词: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演进 内涵 应用 优缺点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研究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方法之一,指的是在研究社会历程过程中,既要基于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又要将历史上升到逻辑的高度,进而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规律。
  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起源和演进历程
  (一)萌芽时期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哲学家就已经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离开来,致力于分析客观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但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当时的哲学家并不能准确把握逻辑与历史的关系,而是更多采用抽象的思维去推演历史规律,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依赖于逻辑作用的发挥。想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就要追踪到自然界,因此在这一时期自然界是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解释未被人化的自然和已经人化的自然,人们创造出不同的逻辑方法,在抽象的逻辑概念中去把握历史的规律。
  (二)发展时期
  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终于为人类研究社会历史照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到了近代哲学时期,黑格尔实现了历史与逻辑这两个概念的统一,但是他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认为是主体掌握了绝对精神才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因而滑向了客观唯心主义。在黑格尔看来,不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而是要“历史”去适应于“逻辑”,即历史只是对逻辑或客观精神的再现。从认识论意义上讲,历史是一种对逻辑的证明工具,因而历史要为逻辑服务。此外,黑格尔也从理性与现实的关系出发,证明历史作为一种现实要服从于逻辑,历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符合逻辑世界的要求,这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形成时期
  在马克思看来,研究社会历史进程的方法应当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这就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不是作为社会存在的历史进程去和作为社会意识的逻辑相适应,而是逻辑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当然,这种符合绝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经过科学抽象的提炼,达到对历史本质与历史规律的反映。
  此外,恩格斯也曾在本体论意义上表达过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他指出历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进程,逻辑是人类对于历史规律的理论抽象,正是由于人类不断地进行历史实践,才使得逻辑不断发展,逻辑与历史是抽象与具体在方法论领域中的体现。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理论内涵
  (一)要正确理解历史的东西
  近代以来,克罗奇、费希尔、雅斯贝尔斯和波普尔等人认为历史只是单个事件,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因此也就不存在与逻辑相统一的情况。康德和黑格尔则认为历史是存在内在逻辑的,因而为逻辑与历史两者之间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则从实践论出发,认为历史一方面是包括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人类的实践活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推移变化的过程。
  (二)要正确理解逻辑的东西
  逻辑是由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内容等主观的东西构成,其中思维形式又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个组成部分。要理解逻辑,一是要理解逻辑的特点,逻辑是隶属于思维领域的主观,它并不是历史发展的重复,而是对历史规律的高度概括。二是要认识到逻辑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基于对社会历史的认知和把握,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
  (三)要正确理解逻辑与历史的相互统一
  要认识到逻辑是可以与历史统一的,既不因为强调逻辑就主观地从逻辑出发裁剪历史,也不能因为强调历史就否认逻辑作用的发挥。首先,在探究逻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时,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是逻辑与历史的相互统一,而不是历史和逻辑的相统一。其次,要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反对形而上学直观式的反映论,坚持逻辑是能动的在科学抽象基础上的反映。逻辑不是对历史过程照镜子般的主观映入人的头脑,而是经过理性思维提炼出来的科学认识。最后,逻辑与历史统一于实践。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逻辑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把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内涵,要全面彻底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应用案例
  (一)在理论探索中始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应用到理论探索中,就具体化为两种方法的交互使用。现实社会留存了大量的历史史料,为我们通过现实来理解历史,从而揭示逻辑提供了可能。比如,在历史学领域主要表现为在历史中发现逻辑,从而实现两者的统一。因为年代久远,研究者无法回到当时当地进行考证,因此只能通过历史史料进行探索,但是在历史史料的研读中,必须尊重一手史料,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运用主观逻辑去摘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中,就提出不能在进行历史理论研究前,就先预设规律和结论,否则在研究历史进程时,就只挑符合自己逻辑预设的材料,而对于那些与逻辑预设相左的史料,则遗漏或者选择性忽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得出的历史规律不能正确反映历史现实,可见这并不是历史研究的正确方法。
  同样,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要求在理论探索中,不能简单映射历史,而是要运用逻辑分析揭示其规律。例如,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时候,从商品经济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这其中,资本主义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就属于历史的范畴,马克思根据历史范畴进行逻辑分析,发现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规律,并找到了推翻資本主义的阶级力量,即无产阶级。比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简单想象,马克思运用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找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   因此,我们在理论探索中,要统筹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既要进行逻辑思考,善于发现历史中蕴含的规律,又要不断学习理论发展的历史,扎实经验基础。
  (二)在社會实践中始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思维是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逻辑与历史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出的历史规律,最终又要去指导社会实践,而只有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和发展真理,才能更好地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握社会历史的进程,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方面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与罪恶,另一方面却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譬如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新时代,我们要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将过去在历史中总结的理论作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逻辑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就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的统一。
  四、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优缺点
  (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优点
  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将简单的历史事实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在阅读史料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历史客观事件的简单罗列,而不去从每一个偶然事件中找出普遍历史规律,就会造成人们“走马观花”“看热闹式”的研究恶果,从而人为地将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割裂开来。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就是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挖掘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客观规律,在这一阶段,我们研究社会历史进程不是只看到“冰山”的一角,而是挖掘到海平面以下的全景,因而这种历史研究是深刻的。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局限性
  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中,逻辑是对历史这一客观进程做出的主观反映,属于人的认识层面。首先,由于主客观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逻辑会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如在近代史中,关于中国究竟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先后经历了封建主义道路、君主立宪改良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发展演变。同样是从近代历史中得出的逻辑,然而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就会呈现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次,因为认识的主体不同,所以不同的主体对历史的反映也就不一致。就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而言,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解读。因此,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用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将正确的逻辑与历史相结合,而是否正确的标准界限,确实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极易造成对历史各种各样的错误解读。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陆剑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对立诸形态[J].江海学刊,2001(02):89-95.
  [4].任琳.浅析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理及方法[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03):7-11.
  [5].张践明,黄信.“历史”与逻辑关系的两种表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00-101.
  [6].夏巍.重思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J].社会科学文摘,2018(10):86-88.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對发展“乡村民宿+图书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广西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民宿建设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广西“乡村民宿+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思考,以期推动广西文化和旅游多角度、全链条的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12-03  关键词:民宿图书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
基于花炮项目的发展现状、历程和经验,发展与创新民族体育项目,必须打造民族体育项目精品赛事活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挖掘民族体育项目发展文化动因,促进项目传承;重视民族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①这一重要论述,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期刊
采用CGSS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2013年和2015年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挖掘影响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测量互联网因素对于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
《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发表于184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国际工人运动有
文章简述了首都图书馆近五年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该馆人才队伍特点,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本文剖析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价值,其一,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的通史体系;其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史家深厚的学术素养。该书具备丰富的史料支撑、坚定的唯物史创作史观,以及著者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关注;其三,胡绳难能可贵的把握住了史学和政治间的平衡。希望通过探寻胡绳治史内理路,发掘其背后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胡绳 唯物史观 爱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著名马克思主义
摘要:《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共产主义观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到了新境界,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即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阶段的基本特征。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继承马克思主义并结合自身国情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做了进一步的發展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设中国特
摘要:江姐精神作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自我革新精神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因此,从理论、关系和价值三重维度深入挖掘江姐精神的基本内涵、辩证关系以及时代意义,为深刻理解江姐精神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助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完成攻坚克难的三大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姐精神理论维
摘要: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核、人文理念和道德操守,且其也是让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焕发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的重要组成结构。所以在此基础上,若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合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并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一定会对其思想价值观的建设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合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本文就是基于现有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