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油井旁过年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漫步在小区绿树成荫的小路上,听到俊鸟啼鸣和亭台楼阁中的欢声笑语时;每当看到油田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都会心潮澎湃,衷心地祝福油田。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渐渐淡忘。但是,第一次在油井旁过年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為了保障石油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无数的石油工人坚守在岗位上,不能与家人团聚。对他们来说,春节跟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但对我这个刚来油田工作的人来讲,别有一番滋味。
  1978年4月,我从部队退伍来到油田工作,被分配到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作业三队,成了一名石油工人。
  1979年1月27日是除夕,我上夜班。这是我第一次赶上过年上班,感觉很新鲜,充满了期待。那时我们作业队是三班倒,夜班是晚上11点30分接班,早上7点30分交班。晚上10点刚过,我和几个同事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队上,一副“抓作业吉星永照年年照,保安全好运长临岁岁临”的大红对联首先映入眼帘,队部门上的大红“福”字非常醒目,加上队部会议室内房顶上的拉花和桌子上的花生、瓜子、糖果等,到处充满着祥和、喜庆的气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班前会上,班长讲话:“首先,我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大家辛苦了。但是,越是过年,我们越要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越是不能放松自己,身上的责任越是重大。所以,请大家一定要严守操作规程,圆满完成生产任务。”班长的话让我意识到,过年上班比平时身上的责任更重大,比平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茫茫夜色中,我们向井场出发。
  到达井场后,大家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小班司机检查通井机,井口工搭建油管桥、清理井场、摆放起下油管用的工具—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准备工作刚刚完成,周围的村庄响起了鞭炮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12点了,过年啦!”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为了油田、为了祖国奋斗着。
  这时,班长说:“大家新年快乐!我们开始干活吧!”
  小班司机发动了通井机,伴随着通井机的轰鸣声,开始起下油管。那时作业队起下油管的工具是36寸和48寸的管钳,如果管钳卸不动,就用矛头绳拉,全是体力活儿。一个班下来,再干净的工衣也是一身油。
  我清楚地记得,起到第147根油管时,48寸的管钳卸不动了,矛头绳也拉不开了。这时,班长从通井机上下来,拿起大榔头对准油管接箍狠狠地敲了几下,然后让我们用矛头绳拉,结果这根油管起出来了。接连的10多根油管都是用这个工序起出来的。虽然是严冬,我们3个井口工却浑身是汗。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夜晚,我们班顺利地起出了176根油管,完成了生产任务。稍事休息后,大家把起出来的油管摆放整齐,将井场打扫干净,等待交班。
  看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油管,就像一排排列队的士兵向我们致敬,我感到无比自豪。
  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迈着轻松的脚步,沐浴着晨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三三两两说着、笑着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年初一的清晨,太阳冉冉升起,霞光万丈,照亮了大地,照亮了油田,照亮了井场,照亮了我的心。腾飞吧,胜利油田,祝福你。我要不忘初心,勤奋工作,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精力奉献给油田,奉献给我热爱的事业!
其他文献
说起沙漠,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炎炎烈日和一望无际的黄沙,偶尔还会有几株仙人掌、几峰骆驼,最关键的是看不见任何水源。但是在巴西的拉克伊斯沙漠,这一切都被颠覆了。  和友人在巴西的马拉尼奥州游玩,景点基本都看遍了,当地朋友说带我去钓鱼,没想到驱车把我带到了一片沙漠。朋友说,这是拉克伊斯沙漠,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问朋友:“难道要去沙漠里钓鱼?”朋友笑着点了点头。还没等我反驳,眼前的景色把我惊住了:一
期刊
据统计,每年4月,中国北方地区的上空常常弥漫许多沙尘,垂直能见度极差。沙尘甚至覆盖了道路和建筑物,汽车驶过,会扬起一股迷眼呛鼻的黄尘。这种天气就是气象上说的“扬沙”和“浮尘”。这两种天气现象,连同更为恶劣的“沙尘暴”,统称为“吹沙”。  为何4月多“吹沙”?依据气候规律,每年春季(尤其是4月),受蒙古气旋发展东移等天气形势的影响,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经常出現强度较大的偏北风和偏西风,而此时,黄河上
期刊
正常情况下,鼻涕是无色、透明的,有滋润通畅鼻窍、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正常的功效。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的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在肺功能正常时,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感染外邪,则会出现流清涕、黄涕等异常情况。就感冒而言,可以通过观察鼻涕的颜色,来初步判断其是感受了风寒还是风热,对症施方以促进感冒的症状早日消除。  當外界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风寒感冒,此时会流出凉凉的清鼻涕;如果是风热感冒,就会
期刊
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市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人。这些志愿者中除了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银发一族”。其中,有在车站、路口维持秩序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也有“小老”帮“大老”的老年互助志愿服务队,还有活跃在社区里的老党员维修队……他们在各自的服务领域不遗余力地发挥着光和热,展现了老有所为的志愿服务精神。  “柠檬黄”引领区域文明新风  在朝阳区三里屯街道有一支公共
期刊
1938年冬月,唐天珙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县太平镇万世桥村,村子因万世桥得名。这座建于1870年、全长65米的桥是唐天珙儿时经常穿行的地方,因此,他对“修桥补路,积德行善”充满敬意。1973年以前,太平镇的前身太平区有6个公社、105个大队,452平方千米的区域里没有公路,物资运输全靠骡、马、驴驮运和人力肩挑背负,7.1万名群众受够了沟壑、溪谷、山岭“难过、难受”的苦和累。1958年6月,石门至
期刊
2021年2月19日一大早,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站前街道富平社区居民樊桂云便忙碌起来,备课、写教案……“疫情期间不能聚集上课,这个寒假,主要采取在网上和小朋友们交流的形式。”樊桂云说。  今年83岁的樊桂云,2009年在自己家里创办“少儿之家”,义务看护、辅导富平社区的孩子。这些年,社区里的孩子在课余时间便来到“少儿之家”学习课外知识、听故事、做游戏、制作手工。  退休后,樊桂云看到社区里的一些孩子
期刊
谁也没想到,在群星荟萃的2021央视网络春晚上,最受欢迎的竟然是这个“年纪最大”的节目—由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员带来的《同一首歌》和《少年》的歌曲串烧。  当《同一首歌》舒缓的歌声缓缓流淌完毕,接棒的旋律是活力四射的《少年》。团员们撸起袖子,舒展手臂,眼中迸射出不输年轻人的热烈光彩,仿佛又回到当初挥斥方遒的青春年华。  那一刻,年龄感在歌声中模糊,他们既是庞眉皓发的长者,
期刊
佘奶奶90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体越来越弱,时不时就要去医院,出行是摆在她面前的大问题。  好在上个月,佘奶奶拨打95128热线,联系上了爱心车队,她与出租车司机汤荣生结了对。  “真心好,比儿女还要细心、贴心。”佘奶奶的一句话,道出了208位结对老人对“95128爱心车队”暖心服务的由衷感谢。  截至2021年2月底,“95128爱心车队”已吸纳798名爱心司机,服务范围覆盖杭州主城区,累
期刊
97岁的王庆兰62岁养盆景,88岁练书法,91岁学国画,92岁出书画集……把退休生活过成了诗。  醉心园艺25年  王庆兰出生于1924年,是地地道道的杭州市萧山义蓬人,退休前在瓜沥农机厂工作。56岁退休后,他被多家企业聘请做顾问。到62岁真正退下来后,闲不住的他开始种花。凡有客来,王庆兰都会一一悉数:菊花、扶桑、桂花、黄杨、木槿、大绣球、观音竹、六月雪……他还养了鹩哥、八哥、画眉、相思鸟等,原来
期刊
家住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的八旬翁熊兴邦,退休后不仅著书立说,还60岁学电脑,近70岁学开车,80岁学钢琴。他用实际行动演绎和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痴迷写作  熊兴邦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一边参与年鉴编纂工作,一边著书立说。目前,他已写作、出版了16本诗歌、散文以及旅游文学等方面的作品,总字数达200多万字。  “这本书已经加印了两次,读者喜欢,我也很开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