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齐物论》中的“吾丧我”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oeni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一篇,篇幅较长,且晦涩难懂。开篇通过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引出“吾丧我”。主要讲述了通过“坐忘”和“吾丧我”以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空虚寂静,最后达到忘我的“物化”境界,真正领悟到“道”,以实现万物与我为一。其中“吾”、“丧”和“我”各有不同含义,且与“天籁”、“地籁”、“人籁”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齐物论;吾丧我;物化;天籁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38-02
  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道,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批判了世俗社会的礼、权、法。认为懂得“大道”的人,不应该受世俗的限制,一味地因自己心中的执着,去看重世间的是非观念,看重生与死。庄子认为人们应去追求“天地与我齐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世界,万物与我一样,为道所生,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绝对的精神自由,不仅不依靠任何外物,内心也不受任何限制。那么对于“吾丧我”,我们应当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一个是世俗世界的“我”,即“俗我”;一个是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的的“吾”,即“真我”。
  一、何为“吾丧我”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庄子在《齐物论》的开篇中,通过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引出“吾丧我”。 从语法看,“吾”、“我”皆是第一人称代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吾”只能充当主语,不能用于宾语。而“我”既可当主语,又可以用作宾语。从词义来看,“吾”是第一人称的普通代词,起陈述作用。“我”是第一人称的特殊指代,表明自身的的特殊品质,是一种情意性的表达。维基百科中,认为“我”是指人的“成心”,会随着言语,不断往外追索;“吾”是人的“超越主体”,庄子称为“真宰”,人心应回复到最自然的虚灵状态。
  从文章中理解,“吾”为精神世界中的我,“我”为世俗中偏执的我。中国魏晋时代哲学家郭象曾这样释义,“吾丧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识哉!故都忘内外,然后超然俱得。”文中从忘物到忘形,从忘形到忘我。忘物,不仅要忘掉具体事物,还要忘掉伦理纲常;忘形,使形如槁木,忘掉生与死;忘我,忘掉自我所执,是自己的精神与天地精神自由往来。“吾”即“真我”,不执著于区分是与非,长与短,认为万物虽然多种多样,但从道的角度,道的世界来看,万物都是一样的.“真我”,既不执著于生,也不厌恶死,一切顺其自然,不偏执,不为世间万物去“劳”自己的“神明”,超越世俗的生活,超越世俗的一切束缚和限制,在精神上追求最大的超越和自由。而“我”即“俗我”,看重生死,迷惑于世间万物,受礼仪制度的限制,看重万物表象的多样性,并且努力区分万物的不同。
  为了更好的解释“吾丧我”,庄子在《齐物论》中以“天籁”、“地籁”、“人籁”的比喻来阐述“吾丧我”。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郭象注,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即众窍比竹之属,接乎有生之类,会而共成一天耳。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人籁,人吹竹管发出的声音;地籁,“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指风吹各种孔窍所发出千差万别的声音,以形象的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的现象,千变万化。同时为下文的“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做铺垫,进一步描述了世俗社会中人们勾心斗角的心理状态。郭象以自己“独化论”为核心,注解《庄子》。独化,一个绝对个体的活动变化,自生、自存自由的状态。他注解,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天籁并不是一个具体事物,而是一个境界,要超越人籁地籁,要“坐忘”、“丧我”,忘掉知识、礼乐、仁义,不看重生死,不妄执,要通过精神修养的“心斋”,即为心灵净化而进行的斋戒,才能到达“无己”、“吾丧我”的境界,也就到达了天籁的世界,达到了“大道”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二、为何“吾丧我”
  庄子认为,道是万物存在的根本,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道是“自本自根”的,即道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从具体事物来看,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有的消失,有的形成。万物的差别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万物总是处在不断的生灭转化中,这些差别总是暂时的。但从道的角度看,这些都是道的表现,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而要到达“道”的精神境界,则需要通过“坐忘”,进入到“吾丧我”、“无己”的境界。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郭象注解,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曰芒。“芒”,芒昧也,迷昧不知之意。万物虽异,至于生不由知,则未有不同者也,故天下莫不芒也。因为自己心中的偏执,追究万事万物的区别,而不知万物表象千差万别,其本质一样,一直区别事物,只会“劳神明”而已,正如“朝三”与“暮四”实质上是一样的。在世俗社会中,“我”即“俗我”,容易被“芒”所遮蔽。而“吾”即“真我”,要达到“真我”的世界,则需要“俗我”去掉“芒”,忘掉世俗的我。
  庄子要破除人们心中所执迷的“有待”而进入到“无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身体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世俗礼节的约束,真正达到了“吾丧我”的世界。
  三、如何到达“吾丧我”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说是,则莫若以明。”郭象注,小成者,谓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谓之小成也。世薄时浇,唯有仁义,不能行于大道,故言隐于小成,而道不可隐也。庄子认为执著偏见的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见分析“大道”,“大道”则被掩盖;不明事理的人,靠浮华的辞藻分析真理,则真理被花言巧语所遮掩。所以才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论,双方各自认为对方所认定错的是正确的,对方所认定对的是错误的。想要肯定对方否定的,否定对方肯定的,要以“明”观之。劳思光认为儒墨各囿于成见。而欲破除彼等之成见,则唯有以虚静之心观照。虚静之心,即认为事物不分彼与此,不分是与非,破除事物之间的相对,超越事物之间的相对。以此明彼,以彼明此,跳出自己的偏见。大道,自本自根,道的存在是第一性的。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万事万物的来源。   “丧”又有丢掉、失去之意,所以“丧我”就要丢弃“俗我”,破除心中所指,那么“真我”就会与大道合二为一,体悟到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在“真我”看来,万事万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是非区分,也没有彼此区分,从而达到“齐万物与我为一”,达到“无己”的境界。其中“齐万物与我为一”中的“我”为“真我”,已无“芒”、无“成心”即已无偏执之心。
  四、通过“吾丧我”所要达到的境界
  庄子的《齐物论》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齐物”之论,另一方面是“齐”之“物论”。庄子在《秋水》一篇中,这样写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从大道的角度看,万物没有贵贱的区别;万物从自身出发,都觉得自己贵而别物贱;从世俗的角度看,万物的贵贱不在自身。而庄子同样也在《齐物论》中这样说到,“莛与楹,厉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中国魏晋时代的哲学家郭象注解,理虽万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为一。即理一分殊,万物各自有理,但事实上万物各自的理最终只是一个理,各物的理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区别。无论草茎还是屋柱,无论丑女还是美女,也不管宽大、奇异、狡诈,一切差别,从道的角度来看,是没有差别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彼此相通,这就是“齐”。道是一个整体,贯通万物,而万物也统一于道。“道通为一”,是从道的角度讲万物的统一性,道为一,万物为多。“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事物没有什么形成,也没有什么毁灭,从道的角度看,成与毁是相通的,一样的,这便是“复通为一”。无论是与非,成与毁,丑与美,都没有准确的标准,人们不应该执著于区分事物的差别,虽然它们表象不断变化,但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差别。庄子在《齐物论》的最后,讲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不知道是庄子梦见自己成为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它变成了庄周。其实庄周就是蝴蝶,蝴蝶就是庄周,两者是一样的。同时与庄子的主旨相同,与“天下万物与我为一“相呼应,天下万物和我是一样的,这里的“我”为“真我”,我与万物没有差别,这就是“物化”,也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同“万物”一样,都是道所生,这样就到达了“道”的境界。
  “物论”则是人们关于事物的理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为心中所执,即“成心”,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以自己的“所是”为标准。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是非标准,因而也没有是非。比如庄子在《齐物论》中写到的,“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我和你一起辩论,你赢了我,我输给你,你果真是对的,我果真是错的么?从大道来看,是与非没有标准,也没有是非,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庄子将这一观点也引申到儒墨之辩上,认为儒家墨家都是执自己“所是”,而去辩论,以至于不能达到“道”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白瑞芬:“吾丧我”庄子心灵自由的绝对境界[J],湖北社会科学,2012,(05).
  [2]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罗安宪:庄子“吾丧我”义解[J],哲学研究,2013,(06).
  [4]祁涛:《齐物论》中“三籁”问题的再探讨[J],华夏文化,2013,(09).
  [5]张一:从“吾丧我”解读庄子《齐物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7).
其他文献
摘要:图书馆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只有从内外两方面入手革新体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36-01  图书馆落后的管理机制不仅影响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还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内部人浮于事、管理松懈、服务脱节、服务质量不高、人才匮
正如做创作歌手是始于兴趣,李健的理财也是来源于兴趣。对于金钱,李健并不排斥。“我不支持音乐家应该像凡高那样经历贫穷,因为那是对艺术本身的损害。” As a singer-songw
博弈是人们的基本行为,本文认为道德是人们在博弈过程形成的特殊的中立价值体系,因此要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个人品德建构和社会道德建设中必须遵循博弈的客观规律。 G
植物性营养乳及其乳制品不含有胆固醇,而含有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这些虽然不易被人体吸收消化,但却能发挥预防胆固醇在体内血管壁沉积致身体发胖的作用并有止咳、祛痰
期刊
对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深圳和韶关两地区成年人体质及体育生活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成年人体质存在差异;体育生活主要表现在体育消费意识
摘要: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特点,善于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善于钻研相应的教育方法就能解决“问题生”所存在的任何问题。每个教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的做到以上三个“善于”,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更会得到每个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使班级的工作开展和 “问题生”的转化更加顺利进行。   关键词:“问题”学生;理解信任;潜移默化。   做辅导员总想让班上每个同学齐头并进,但这又是很难
过度运动训练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中医药通过益肾补精、健脾活血、疏肝理气等功效,明显提高运动机体IgG、补体C3含量、ConA值,ThTs均值等,说明中医药尤其是补益类中药能改善机
目前人口学的学科地位与80年代红极一时相比有所下降,表明不少人对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对人口学的科学性质、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等认识不深,必须正
摘要: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后,援助中共抗日的建议虽未被美国决策者采纳,但访问本身对中共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架起了中共与美联系的桥梁,宣传了中共,增进了外界对中共的了解,中共也积累了初步的外交经验。  关键词:美国;中共;迪克西使团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37-01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一方面,蒋介石消极抗战,导致正面战场大溃败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党的事业建设、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共同进步意义重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