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常见的作文教学方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当堂构思习作。学生往往愁眉苦脸、无可奈何地东抄西摘、生拼硬凑,草率成篇。面对这种现状,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等。结果学生虽然领悟了这一套方法,成了“巧妇”,但是苦于“无米”,仍然“难以成炊”。那么“米”从何处来?课内课文的阅读和课外书籍的阅读,固然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好途径,但学生总感到这些读物距离生活太远、无法亲身体会。我从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悟出:生活的读本,才是写作的源泉。
一、“生活读本”的重要性
“生活的读本”是什么呢?这种读本可能是一份电影广告、一张商品说明书、一块招牌,也可能是公共汽车上的一段对话、马路上的一场争吵、人们对一件小事的议论、一首歌词……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学生随时随地都有机会接触它。如果说教材反映了过去,那么,“生活的读本”上却写满了今天。回顾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涉及的生活面和思想内涵无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平时训练中领学生放眼生活,发掘材料。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成份仍在起重要作用。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所以在这方面如果引导得当,它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二、材料从“生活的读本”中来
初中学生的知觉在精确性和概括性上较之小学生有较大发展,他们不仅能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他们思考问题时,也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目的地去读“生活的读本”,从而使学生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
例如,第六册(老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作文训练:写驳论文。我在分析总结了这个单元每篇批驳的靶子以及批驳的角度之后,要求学生看安徽电视台的一则广而告之“有理还得有礼”。并要他们听取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积累材料,再归类整理,写成文章。不少同学写的文章,事例确凿充分、说理透彻。其中有一个同学在概述事实之后,作了这样的阐述:“尊敬的女士啊!一开始你是有理,然而那位老奶奶已向你道歉并愿赔钱,可你却得理不让人,高声斥责,难道还是你有理吗?确实:有理还得有礼啊!”抓住了要害,接着用了正反两个事例来论证。反例写的是外商前来本乡办厂,由于一个青年人出言不逊,将外商气走了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以礼待人”关系到集体、国家的利益,主题得到升华。写议论文需要从生活中读出素材,其它体裁的文章也是如此。写作前,我也同样要求他们去看去想,然后来写。
在写作《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这篇记叙文时,考虑这是一个老题,为了避免学生抄袭或者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要求他们从即日起留心身边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事实,力求以小见大。两三天后,许多同学都写出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文章。其中有位同学写的是大舅为做生意办营业执照的事:大舅是个老实人,先是四处奔走,没有个结果,后经人点化,摆酒宴请客,事情办成了。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趁那三个人吃喝兴趣正浓的时候,大舅小心翼翼地问:‘我那营业执照的事?’一个胖胖的人嘴里含着一块鸡肉,含糊不清地答道:‘你那营业执照的事,已经批了。马上就发下来,马上就发下来’……临走的时候,大舅还给了他们一条红皖。看着他们接过香烟时那喜笑颜开的神情,我厌恶地扭过了头……”这个新鲜的材料尖锐地反映了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少数干部同志“吃喝在前、工作滞后”的不良现象。这样的“生活的读本”无疑也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说明文有很强的知识性,更要有从生活中来的大量感性认识,从而归纳整理成文。在训练写作说明文时,我选用过《我们的教室》这道题。写前我带领学生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看教室的方位、概貌。然后引导学生来到教室门前,走进教室逐一观察教室的门窗、墙壁、黑板、讲桌、板凳、黑板报、地面、天花板、灯具、室内标语。接着丈量教室的面积、高度,数数有多少个窗子,有多少张桌凳,并向他们介绍了教学楼的建筑概况。经过这样“读“的指导,大多数同学能按空间顺序来介绍教室,并能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指导写作的实践证明,无论哪一种体裁作文的写作,生动的第一手资料都来源于“生活的读本”。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就会有“米”,就会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汪晓霞,女,教师,现居安徽枞阳。
一、“生活读本”的重要性
“生活的读本”是什么呢?这种读本可能是一份电影广告、一张商品说明书、一块招牌,也可能是公共汽车上的一段对话、马路上的一场争吵、人们对一件小事的议论、一首歌词……它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学生随时随地都有机会接触它。如果说教材反映了过去,那么,“生活的读本”上却写满了今天。回顾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涉及的生活面和思想内涵无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平时训练中领学生放眼生活,发掘材料。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成份仍在起重要作用。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所以在这方面如果引导得当,它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二、材料从“生活的读本”中来
初中学生的知觉在精确性和概括性上较之小学生有较大发展,他们不仅能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他们思考问题时,也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目的地去读“生活的读本”,从而使学生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
例如,第六册(老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作文训练:写驳论文。我在分析总结了这个单元每篇批驳的靶子以及批驳的角度之后,要求学生看安徽电视台的一则广而告之“有理还得有礼”。并要他们听取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积累材料,再归类整理,写成文章。不少同学写的文章,事例确凿充分、说理透彻。其中有一个同学在概述事实之后,作了这样的阐述:“尊敬的女士啊!一开始你是有理,然而那位老奶奶已向你道歉并愿赔钱,可你却得理不让人,高声斥责,难道还是你有理吗?确实:有理还得有礼啊!”抓住了要害,接着用了正反两个事例来论证。反例写的是外商前来本乡办厂,由于一个青年人出言不逊,将外商气走了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以礼待人”关系到集体、国家的利益,主题得到升华。写议论文需要从生活中读出素材,其它体裁的文章也是如此。写作前,我也同样要求他们去看去想,然后来写。
在写作《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这篇记叙文时,考虑这是一个老题,为了避免学生抄袭或者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要求他们从即日起留心身边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事实,力求以小见大。两三天后,许多同学都写出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文章。其中有位同学写的是大舅为做生意办营业执照的事:大舅是个老实人,先是四处奔走,没有个结果,后经人点化,摆酒宴请客,事情办成了。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趁那三个人吃喝兴趣正浓的时候,大舅小心翼翼地问:‘我那营业执照的事?’一个胖胖的人嘴里含着一块鸡肉,含糊不清地答道:‘你那营业执照的事,已经批了。马上就发下来,马上就发下来’……临走的时候,大舅还给了他们一条红皖。看着他们接过香烟时那喜笑颜开的神情,我厌恶地扭过了头……”这个新鲜的材料尖锐地反映了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少数干部同志“吃喝在前、工作滞后”的不良现象。这样的“生活的读本”无疑也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说明文有很强的知识性,更要有从生活中来的大量感性认识,从而归纳整理成文。在训练写作说明文时,我选用过《我们的教室》这道题。写前我带领学生站在学校的大门口,看教室的方位、概貌。然后引导学生来到教室门前,走进教室逐一观察教室的门窗、墙壁、黑板、讲桌、板凳、黑板报、地面、天花板、灯具、室内标语。接着丈量教室的面积、高度,数数有多少个窗子,有多少张桌凳,并向他们介绍了教学楼的建筑概况。经过这样“读“的指导,大多数同学能按空间顺序来介绍教室,并能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指导写作的实践证明,无论哪一种体裁作文的写作,生动的第一手资料都来源于“生活的读本”。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就会有“米”,就会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汪晓霞,女,教师,现居安徽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