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另一种构想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一个复杂而带有强烈意识形态之争的研究领域。对这一时代的每一位思想家、每一个思想流派的评判都受到研究者本人的政治立场和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这一学科的学术性自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人们几乎很难跳出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框框,做出所谓纯学术性的判断,这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面临的现实境况。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派别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一件更难把握的事。近三十年来,学者们打破禁区,实事求是地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重新加以研究,逐渐伸展学术的个性,構建新的学理框架,似乎都带有某种“纠偏”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具有三个基本层次:一、民族主义层次。民族主义是覆盖在各种思潮上的一种普遍选择。在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的、历史的情感,即阐明自身思想理论的民族主义属性,以与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由于近现代思想家们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认识有着极大的歧异,故他们的民族主义表现实在也有很大差异。换句话说,虽然大家都自认为是民族主义者,但内在的民族主义成分却有区别。在这一层面,我们很难说有哪一种民族主义握有绝对的真理。每一种民族主义选择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又可能因其偏见或个性带有某种局限性。二、国家意识层次。即在政体和国体上提出自己的国家建构理想目标,以与其他政治思想流派或政党相竞争,显然这是一种政治思想或政治意识。有关国家建构的争论,最初是在清朝末年革命派与改良派(保皇派、立宪派)之间围绕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选择展开争论;民国初年国民党人与北洋军阀主要表现为政党政治与军阀政治之间的斗争;1927年以后的共产党与国民党之争则以苏维埃政权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对抗为形式。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搏斗中,现代国家架构的基本原则也越来越明确,包括国家统一、政党政治、权力制衡、人民民主等。围绕这些命题,各大政治思想流派、各大政党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理论。三、世界意识层次。即对国际政治、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背景中。在二十世纪,许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被压迫、被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近代以来新的一波民族国家浪潮。中国由于充分吸取了十九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的教训,顾忌到自身实力的不足,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表现出特别的谨慎。在国际政治集团的对抗中,中国的每次“选择”都遵循国家利益优先,兼顾国际政治力量平衡这一原则,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派出华工支持英、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美、苏结盟,再到冷战时期从联苏抗美,到联美抗苏,中国都是“赢家”,并逐步完成了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取得每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结局面前,中国又因实力不足不能真正充分享受作为一个战胜国所应得的胜利果实。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中国思想家的认识常常产生歧异,对国家的发展趋向和人类前途因此做出不同的判断。中国成为世界各种新兴政治思潮和政治利益集团竞相争夺和努力推广的“实验”基地。
  国家主义的政治理论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在国家建设上,它提出“全民革命”和“全民政治”。在教育方针上,它提出“国家主义的教育学”,以“史地教育”和“伦理教育”建设中国国民的“新信仰”,以“军事教育”和国家主义式的“公民教育”培养卫国能力。它批评教会教育,呼吁收回教育权,反对党化教育。国家主义的确有它自己的一套构想,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正因为它有自己的理念,它才与同时存在的其他两大政党即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策略上有着深刻的歧异和争议。
  在近代政治思潮或主义的竞争、角逐中,如果“以胜败论英雄”的话,国家主义这一思想流派自然属“失败者”这一类。正因为如此,围绕它的争议、贬议就一直伴随之,国家主义是一个“名声不太好”的思想流派。在1920年代的大革命浪潮中,国、共两党嫌其右,以“顽固、反动”视之,对之进行了批判。在1940年代的国共内战时期,中国青年党被当作国民党的尾巴,被在野的左派力量或民主人士诟骂。平心而论,这样一个政治思想派别在其兴起之初,的确也表现出活跃的思想发展势头,在知识界和青年群体中形成了自己的活动圈子,以其为理论指导的青年党作为第三势力,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亦曾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一种政治思潮、一个政党的兴起和隐退,有其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国家主义的局限也许首先并不在它的理论,而是它缺乏武力作为后盾。没有军队支撑的政党或政治思潮,不管其政治理论如何高超、缜密,其所持守的“主义”,不管是国家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在近代中国都只能是昙花一现,这是国、共两党之外的其他政治党派不可逃避的政治归宿和命运劫数,也是这些政治思潮逐渐泡沫化的根源。
  研究政治思想史,我以为首要的任务与一般思想史的要求并无区别,这就是“述学”。即廓清每一政治思想家、每一政治思想流派的思想原形,追溯其思想的渊源和流变,解剖形成其思想的内在成分,阐释其思想主张的独特个性和合理内核。在“述学”的层面上,研究者所持的基本立场应是客观、中立。在此基础上,对它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作用做出评判,研究者的意向得以彰显。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将“述学”与“评判”截然分开,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述学”本身也包含着“评判”,所谓“述学”的客观性也只能是相对而言。
  田嵩燕的博士论文《〈醒狮〉时期(1924-1930)国家主义派的民族国家建设构想》以国家主义派前期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这是国家主义最为活跃、也最有影响力的一段时期。该论文之长,首先表现在“述学”层面上,即围绕国家主义派的中心思想——民族国家建设(Nation?鄄state Building)的构想展开,对国家主义派关于民族国家构想的理论基础、民族国家建设方案和教育思想做了系统而到位的阐释,这是一件并不容易做的工作。在材料上,作者除了查阅全套的《醒狮》周报外,还搜集了国家主义派代表人物的文集、年谱、回忆录及其相关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爬疏,作者形成了现有的论文框架。在解析国家主义理论时,作者能将国家主义思想的细微描述与她掌握的民族国家相关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对1920年代国家主义派对军阀的态度,国家主义派与国民党、共产党的关系做了较为清晰的疏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政治思想的基本图景和复杂的互动关系。当然,对国家主义派的历史定位应如何把握,这是一个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问题。以“民族国家建设”作为论文切入的主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种探索。选择国家主义派的前期思想作为讨论对象,也是为了能够较为稳定地把握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减少因争议所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学术生产日渐体制化的当今,获取博士学位已成为一个学人进入学术殿堂的一道重要门坎。我希望田嵩燕以自己的这篇博士论文为阶梯,继续向学术的深处掘进,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学术成果。
其他文献
“小东,你以后不要叫我张先生,就叫我姨妈,我和你爸爸是非常近的朋友,我们之间无话不谈。”2004年秋,我第一次见到张充和时,她如是说。    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上午,耶鲁大学的孙康宜教授在她的办公室里递给我一份影印件,她说:“给你,读一下,这是张充和为你父亲写的,非常感人。”我接过了这份张充和在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的手迹影印,顿时心如刀割,无法言语。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捧着这份影印件,和
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污点、自己犯下的罪恶,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又不简单的问题。能不掩盖回避,不抵赖狡辩,不粉饰矫情,而能直接面对并且深刻检讨忏悔认罪,这需要良知,需要勇气,需要诚实,需要对人生的感悟,对于担当“社会良心”职责的作家来说,更应该如此,否则,就有欺骗读者之嫌了。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德国著名作家格拉斯2006年在他出版自传时自曝丑闻,首次披露了他年轻时曾经参加过纳粹党卫
与其说岳阳楼成就了《岳阳楼记》,倒不如说是《岳阳楼记》成就了岳阳楼。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其华美精练的文字、抑扬顿挫的韵律、跌宕雄浑的气势,把浩浩荡荡、气象万千的“巴陵胜状”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并成为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而流传千古。正如郁达夫先生《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诗所言:“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巍峨的岳阳楼享誉中外,名震古今。  史书上没有
一、一颗慧星的陨落    1749年9月3日,伏尔泰早已过了知命之年。这天晚上,在巴黎以东四百多公里的洛林省卢纳维尔(Luneville)的一座波兰流亡国王的别墅里,和伏尔泰断断续续生活了十多年之久的恋人爱米丽生下了一个别人的孩子——一个女孩。爱米丽已经四十二岁多了,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的女儿,父亲曾是国王路易十四的外交礼仪司长;丈夫佛伦特-克劳德·夏特莱侯爵则是出身于一个高等贵族的军人世家,常年
有一次到某大学去讲演,有人提问道:您觉得宗教和科学是否不能相容?我当时随口答道:它们两者是同源的。在原始宗教时代,巫术本身就是科学的萌芽;进入文明时代,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惊异”,这其实既是科学精神的起源,也是神学思想的起源。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科学只是科学技术,已经很少有什么“惊异感”,这样的“科学”与宗教肯定是不能相容的。但真正的科学精神里面必然包含对未知的东西和神秘的东西的好奇心和惊异感,因
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是三位颇具代表性的军事征服者,虽然拿破仑在时间上排列第三,但他指挥的战役却比两位前辈的总和还要多。尽管拿破仑最后在滑铁卢败给了威灵顿——就像汉尼拔在扎马输给西皮奥一样,但拿破仑和汉尼拔的军事天才其实远胜他们的对手,后者是学习他们的军事才华才赢得荣誉。在战场上,征服者常常被视为高山仰止的巨人,但在道德镜子面前,他们往往变成需要俯瞰的侏儒,拿破仑就是这么一个人。  投机分子。当年
【摘 要】综合性指导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可以帮助学生走出传统教学的困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将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其适合当下教学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经深入了解探究可分为“离散式”和“整组式”两种,改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离散式;整组式;综合性;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萧乾先生在二十世纪最后一年去世。我曾打过一个电报表示悼念。但事后总觉得应该再写点什么,对于他多年对我的无私帮助表示谢意。今天才找到机会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搜索个人几十年来与萧乾先生有关的回忆,首先是高中时曾读过他自己也许忘记了的一篇译文,即发表在三十年代老《译文》上的俄国作家萨尔蒂柯夫的一篇讽刺小说《一个农夫养活了两位老爷》,那时我沉醉于俄罗斯文学,所以这件事我一直记得,甚至还做过一点小小的考证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思考一些历史上的问题时,出现了两种“封建”的概念。一时间,我有些犯迷糊。  本来是清楚的。当初念古文,柳宗元两篇讲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的文章《封建论》和《桐叶封弟辩》,已经把中国什么时候叫“封建”时期交代清楚了。  唐太宗时有过一场关于“封建”的辩论,探讨了分封宗室对不对。萧瑀、魏徵、李百药、颜师古、刘秩、杜佑、柳宗元等在不同时期发表了意见。柳宗元那篇《封建论》具有总结意义
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通过推行一轮又一轮的运动来重建社会秩序。高等院校依次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院系调整运动,批判胡适、俞平伯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反胡风运动,鸣放整风运动,反右派运动,双反(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交心运动,教学改革运动等,同时又配合全国范围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新区土改运动、抗美援朝运动、肃反运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运动等开展相应的学习与整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