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促进优秀生发展的策略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优秀生主要在于课堂教学的日积月累。首先要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关注优秀生,其次要在练习设计上考虑优秀生,再次要在课堂教学上创造机会给优秀生,这样能使优秀生不断得到拓展和提高,促进他们更深入地学习科学、热爱科学。
  关键词:科学;优秀生;发展;策略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间总存在着学习方式、学习喜好、学习能力等的不同,其学习水平也总是有所差异。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措施。班集体中的优秀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会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做好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既能促进他们持续发展,又能产生良好的辐射影响。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关注优秀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
  一、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关注优秀生
  1
  追根溯源多一点
   在科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科学定律的教学。在进行某一定律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补充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相关的内容,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其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科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先引导学生分析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得出的推论,即“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一速度”。而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再引导学生分析笛卡儿的观点:“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最后,引领学生分析牛顿是如何继承了伽利略和笛卡儿的研究成果,以及牛顿所运用实验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
   在科学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疑的方法,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优秀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不断渗透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2
  结合生活巧一点
  科学源于生活,一切科学原理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起来的;而学好科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可见,科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原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例如,在学习“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高压锅的好处及高压锅能产生“高压”的原理,并探讨使用高压锅时为什么不能随意更换限压阀。
   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要巧妙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所学知识充满生机和活力,能提高优秀生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使优秀学生更热爱生活,更善于观察生活现象。
  3
  质疑讨论放一点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随时质疑,还常常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质疑。记得有一次讲到催化剂时,有一位学生当堂就提出:“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取O2的实验中,怎么证明MnO2是催化剂?”当时,这个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讨论,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学生的质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常常激发了其他同学的灵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生成问题的情境,及时捕捉学生的问题生成,促使优秀生成为质疑的高手,引领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使课堂呈现更多的精彩。
  4
  实验研究透一点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科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认识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透彻理解相关科学原理。
  在教学中要将实验的直观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展优秀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二、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考虑优秀生
  1
  在新课学习设置拓展题
   新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新授课中总是要设置一些习题,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新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优秀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效率要比一般的学生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每节课增加1~2有价值的拓展题。所谓“有价值”指的是有利于优秀生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每节课都能使优秀生“吃饱吃好”,且能“消化好”。
  2
  在学生实验课设置探究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很多科学教师都比较轻视学生实验课,只是让学生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就万事大吉。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因提前完成了实验而未得到很好安排,就无事可做,以致在实验课中收效甚微。因此,在实验课前,教师要精心预设和准备,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切实做好实验,对设计和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生,事先要布置既与本节相关又有一定深度的探究实验。如在《碱与盐的性质》的学生实验中,补充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由哪种离子引起的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并利用相关器材进行动手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优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
  在习题课设置能力附加题
   一般在一个单元新知识学习完成后,均要安排一节习题练习课,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也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优秀生在习题练习课上有更大发挥的余地,教师在习题编制时要精心设置适量的附加题,从而拓展和加深优秀生科学能力的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上创造机会给优秀生
  为了促进优秀生更好地发展,笔者经常会把一些难度较低的课,放手讓他们去尝试教学,上一节课或教学其中部分内容。上课前一周,事先告知优秀生内容,先让他自己准备并自学,而后笔者与其一起探讨如何设计内容;其实在探讨的过程中,优秀生就在无形中接受了对知识更深的理解和学法上的指导。上课时,我坐在该生的位置上,充当学生角色,有时举手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而当时下面听课的其他学生,对这种上课比较新奇,都在认真听课,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上课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解答,课堂学习气氛很好。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上课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查找资料、组织语言及上台演讲的能力。
   由于优秀生的解题速度较快,教师适时在练习课上安排优秀生在各自的小组内担任“小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这也能有效提高优秀生的思维品质及水平,培养其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其实优秀生的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既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又要使他们茁壮成长。对优秀生的培养不是拔苗助长,它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使优秀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开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沈怡文,等学习方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小学英语这门语言类基础教育学科而言,课程资源就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要懂得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小学英语课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品、师道建设十分有必要。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师要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创新的师品以及严谨的师道。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品;师道  众所周知,高校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尚水平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其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打造积极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健
高中数学解题是学习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去与这些错误作“斗争”,并且能将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在我们的校园中越来越普及了。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把学生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
每到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各教育辅导站、各学校就会出现因考核不公平而怨声载道的现象,许多在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得不到所谓考核小组的认可。工作十几年评不了优秀,上不了职称。导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恶化,不利于有效教学。教师把成绩看得重了,把爱心看得轻了。老师对学生冷漠了,学生对老师麻木了,更谈不上师生情、知恩图报之类了。  最近,无论从媒体还是到实际生活当中,总能听到许多有关师生
目的:对醒脑静注射液在脓毒症相关脑病治疗过程当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70位进行脓毒症相关脑病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
生态系统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和社会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等因素紧密相连,基于此,在上世纪后半段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社会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社会生态系统(SES)理
针对DF4B、C型机车柴油机大部件破损情况而引发的故障,如柴油机活塞裂损、水锤、轴瓦碾片、增压器扫膛、凸轮轴型面剥离、弹性联轴节漏油等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这些
分析了铁道客车空调机组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通风量和冷凝风量的变化及对制冷量的影响,由此解释了空调机组运行故障的原因。针对车辆段客车空调机组检修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一、博客相册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走过了十多年的历史,走过了"尝试—开发—泛滥—反思—理智"等过程,作为从这些阶段走过来的一线老师,笔者非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