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80例随访分析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ebi3807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用神经束支移位恢复屈肘功能的手术结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损伤或上干根性损伤合并中、下干不全损伤的病例,应用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相吻合,恢复屈肘功能,临床治疗80例.结果术后经过8~108个月随访,肱二头肌力达M4者50例,肌力达M3者16例,M3以下者14例;手术有效率为(肱二头肌力M3以上)82.5%,优良率(肱二头肌肌力M4以上,为62.5%.结论对于臂丛神经上干或上、中干根性的损伤应首选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束支移位修复,重建恢复屈肘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男,23岁,右足第一跖骨及第一踇趾复合组织压榨性缺失2 h急诊入院.检查:右足第一跖骨基底以远复合组织完整缺失,裸露创面(纵向自内踝上缘到第二趾近节趾骨内侧缘、横向自第二、三跖骨之间到足底创缘)大小为18 cm×7 cm,创面污染中度;X线片示第一跖骨基底部分皮质残存,余四个跖骨及足趾正常。
期刊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黄华,马兆钦,张勇来稿:自1999年6月以来应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坏死、感染共31例,结果27例全部存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1例失败,1例皮瓣下感染。皮瓣面积最大12cm×10cm,最小6cm×4cm。
期刊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1]报道.因其不牺牲主干血管,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供区隐蔽及成活率高的特点,尤其伴有主干血管损伤时更有特殊意义.以后不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研究[2-5].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远端蒂、近端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7例,并对此类皮瓣进行改进,皮瓣均成活,疗效满意。
期刊
患者男,55岁,因T2椎体骨折并截瘫术后4年余,背部窦道反复渗液2年余入院.患者1999年10月因车祸造成T2椎体爆裂骨折,致胸部乳头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丧失,在当地医院急诊行"T2椎体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背部切口出现脑脊液漏,一直未能愈合.1月后行"明胶海绵填塞术"仍未能愈合.次年2月转入我科行"内固定物取出加硬脊膜修复术加右侧带蒂背阔肌肌瓣转移术",术后抗炎换药,创口愈合.2002年4月在
期刊
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随着目前高能量创伤的增多,其发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腘动脉损伤是膝关节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期刊
目的 报道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Ficat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施行关节镜监视下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逆行转移术、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53例,切口长度为9~15 cm.结果术后随访1.5~4年,根据疼痛、行走距离、关节活动度和X线检查评价分析,疗效满意.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带血管蒂骨
期刊
目的 探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供血来源的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背、手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尺动脉腕上皮支及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走行设计皮瓣,于腕上皮支穿出点为轴点,形成前臂内侧皮神经为轴线的皮瓣.临床修复14例.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远端无坏死,无水泡形成,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结论贵要静脉营养血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与尺动脉腕上皮支对同一供区多重供血,血供丰
外科皮瓣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50~60年代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组织移植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肌骨皮瓣等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外科皮瓣硕果纷呈,既有科学理论的进展,又有临床应用技术的进步,其中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报道或独自报道的皮瓣有10多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