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外反生产行为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0,分别从研究作者及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发展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反生产行为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近十年反生产行为研究主要可以分四大研究部分:工作绩效、元分析、人格倾向和组织公民行为。
〔关键词〕反生产行为;研究热点;可视化;文献计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8.019
〔中图分类号〕C912.6;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8-0136-08
〔Abstract〕Taking papers abroad on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in Web of Science as research object,we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authors and institution、research focus and research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CiteSpace.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i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And the four main research topics are the:job performance,meta analysis,personality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Key words〕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research focus;visualization;bibliometrics
在职场工作中员工除了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外,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和自由,可以选择公开或私下为组织做一些职责之外的事情,或者有利于组织,也可能有损于组织的利益。一般来看,这种行为是由员工主观意志决定的自发行为,且不包括在工作职责和规定当中,并对组织和组织成员产生一定的危害或威胁,学者们将该类行为称为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或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这种行为具有隐秘性和多样性特征,且会随着组织规模和组织存续时间的延长而带来严重的危害,因而,国内外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反生产行为的研究。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有的反生产行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对反生产行为研究的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核心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主题词检索的方式确定数据源,分析的数据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该数据库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据库[1],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笔者用检索式“主题=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or“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不限,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5日,选取的文献类型包括“Article、Editorial Material、Letter、Proceeding Paper and Review”,最终得到487条文献记录。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学科的研究现状做出评价[2]。通过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者就可以得到数量化的研究结果,进而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科学转化[3]。本文在分析反生产行为的研究中,采用文献计量法能够对文献分布的机构、作者以及文献被引数量特征和关键词的变化特征进行量化的把握,从而对反生产行为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由陈超美博士开发[4]。本文采用最新版本的CiteSpace5.0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依照一定的时区、突变词等进行参数设置,能够将反生产行为领域现有的研究作者、机构等分布以及演化路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的形象展示,从而对现有文献进行更好的解读。
2 反生产行為研究作者与机构分析
2.1 研究作者分析
2.1.1 高产作者分析
高产作者指发表文献数量较多的作者。一般来说,文献数量代表了作者知识产出能力,也是学术能力的体现。通过CiteSpace5.0软件绘制高产作者知识图谱,分析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发表文献数量较多且成果卓越的学者,并得到反生产行为研究的作者发文合作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反生产行为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存在高密度的合作,且这种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派系。可以看到,自1975年开始到2018年近40年的时间内,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发文频次较高的学者依次为:Spector、Marcus、Penney、Bowing、Daial、Berry,他们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在8篇以上,其中Spector发文数量在22篇成为该领域当之无愧的高产作者。
该图中能够看到3个较大的作者合作群,这3个学术团体从Spector到Bowling再到Berry彼此之间存在个体成员的合作,也具有一脉相承的关联。而脱离这个大的群体则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可以推测有关于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已经存在小团体现象。因此,其他学者想要在该领域有所突破,需要加强与这些团体进行合作。 第一,研究规模最大且开展研究较早的是以Spector等为核心的A群体。首先,该团体较早提出并界定了反生产行为的概念[5]。其次,该群体集中研究了群体层面的心理因素,诸如愤怒、公平感知和性格倾向等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该群体主要围绕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证研究探索其测量维度。
第二,是以Bowling为核心的B群体。该群体的规模较小且起步时间较晚,主要通过实证研究,诸如元分析的方式,对反生产行为形成过程中,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变量进行探索和分析。该团队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性别、个性倾向和责任感等在反生产行为产生机理中的调节作用[6]。
第三,是以Berry、Marcus、Oh和Sachett为核心的C群体,该群体的研究内容相对分散,涉及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心理学因素、理论分析和人格五因素模型的应用等内容[7-8]。
2.1.2 高被引作者分析
高被引作者指所发文章被较多引用的作者,高被引是一定研究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体现。本文通过CiteSpace5.0软件绘制出反生产行为研究的高被引作者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以探究这一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及其观点。
由图2可知,有关反生产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的作者依次为,Spector、Berry、Dalal、Marcus、Hershcovis、Gruys、Podsakoff、Judge等。可见,Spector在反生产行为领域的影响力最为显著,Spector是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2006年Spector等发表的文章《The Dimensionality of Counterproductivity:Are All 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s Created Equal?》被引高达359次,该文章提出了反生产行为的“五分法”[9]。自该研究之后,有关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出现了细化趋势,并推动了整个领域的发展。
Berry等发表的《Do Other-Reports of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Provide an Incremental Contribution Over Self-Reports?A Meta-Analytic Comparison》文章认为,个人对自我反生产行为测量和他人进行的反生产行为测量的结果彼此既存在相关性也存在独立性,同时又各自有优点和不足,只有挖掘其中彼此独立的变量,弥补其中的不足,综合自我评价和他人报告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测量的准确性[10]。
Dalal年发表的文章《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他提出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虽然截然不同但却又高度相关,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其中的作用机制[11]。Marcus等总结了不同形式的反生产行为[12],这篇文章弥补了学者在研究反生产行为的时候只局限于偷窃、怠工等某一方面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更广泛的视角。
2.2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的分析能探索出某一领域的研究中具有规模性的群体。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机构合作及分布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结合图3可以看出,Universal Studios Florida机构的发文成果较为突出,是反生产行为研究的主要阵地,且发文数量较多的Purdu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Houst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和University of Georgia等机构均与该机构有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同时,能够发现,该领域内的发文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研究合作群体,与国内机构合作高度离散状态完全不同,可见我国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合作,只有集群体的智慧才能在某一个领域内做出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3 反生产行为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词频共现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中心内容的核心提炼,高频关键词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笔者应用CiteSpace5.0软件,绘制出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在这些关键词节点中,忽略本文的研究主题词——“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和“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其中“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的節点最大,被引频次也相对较高,因为自1980年以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概念被提出,学者们逐渐将其应用于反生产行为的理论解读,或作为解释反生产行为的理论基础。“Job Performance”、“Job Satisfaction”这两个关键词也频繁出现,说明学者们近十年来在研究中更加关注反生产行为的结果变量,且反生产行为对企业竞争力的损害逐渐引起管
理者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促使他们从员工行为管理的视角探讨反生产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Metaanalysis”这个词也出现较大频率,表明元分析方法在该研究领域应用较为普遍。学者们通过整合前人有关反生产行为研究的实证研究,探究与之相关的变量关系。“Workplace Deviance”这个词的含义是越轨行为,该词的发展过程与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存在重叠和交叉。在早期的研究中将越轨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含义等同,但近年的研究偏向将越轨行为定义为偏离组织规范的行为。学者们通常在研究中探讨该构念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节点中还可以看到“Aggression”、“Justice”和“Abusive Supervision”等关键词,该词的高频出现反应了研究热点仍未脱离对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 3.2 高频关键词网络
高频关键词网络能够探索该学科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笔者研究近十年有关反生产行为领域研究热点绘制网络图并经过整理,如图5所示。可发现近十年反生产行为研究主要可以分四大研究部分:工作绩效、元分析、人格倾向、组织公民行为。
3.2.1 以工作绩效为中心的词簇。
“绩效”体系对研究反生产行为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反生产行为会对工作绩效产生消极影响,并增加其离职意愿和情绪耗竭[13]。除了对组织内的作用,反生产行为还会对组织外产生影响,例如组织内成员在受到上级的不公平对待及不合理的压力时,可能会把这种怒气转向自己的客户,让客户成为发泄情绪的对象[14],对顾客产生消极影响近而影响组织绩效。另一方面,不公正和不客观的绩效考核,会使员工产生较大的压力,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导致反生产行为。围绕组织绩效的反生产行為研究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丰富和拓展了该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
3.2.2 基于元分析的前因变量研究
反生产行为会对组织生产力和组织绩效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避免这种损失成为管理者和学者都开始关注的问题,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避免并及时纠正当前面临的问题。学者们也一直在探究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关的前因变量有哪些。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元分析。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多个独立结果进行再统计,能够形成对该问题新的解释。
Nielsen等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反生产行为关于人格特质与骚扰行为关系的定量研究(36项研究的13 896个被访者)进行了再统计分析,认为反生产行为与外向性格、随和性格和责任感呈负相关[15]。Whelpley等应用一致性理论和自我防御理论总结自尊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研究这种关系存在的潜在调节变量。通过对21项研究的5 135个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自尊与群体自尊相比,个体自尊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更强[16]。Berry等运用元分析研究,自我评价的反生产行为量表和他人评价的反生产行为量表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量表的题项是高度相关的[17]。
3.2.3 以人格倾向为中心的词簇。
人格倾向是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学者Bowling等在相关发文中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人格倾向作为前因变量和中介变量能够影响反生产行为[18]。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消极的人格倾向,诸如神经质会导致员工产生反生产行为,而随和、责任感与任务相互依存能够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可能。相关研究表明,“大五模型”也对反生产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效果,这一发现对管理者降低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9]。
3.2.4 以组织公民行为为中心的词簇。
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都属于违反组织规定的自发行为,前者是积极的自发行为,后者是消极的自发行为。他们组成了一个连续体的两段,而学者们最初更多的将目光放在组织公民行为上,之后开始关注同时存在的反生产行为,并探索其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这两种行为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Ng等通过元分析聚焦395个样本,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在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中有重要的影响,女性比较容易产生组织公民行为,男性更容易产生反生产行为[20]。Spector等的研究表明,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当应用一致性评级进行测量时,其重复的内容较多时,相关性会很高,因此应该减少重复内容并通过参与事件的频率进行测量[21]。
4 反生产行为研究演进分析
利用CiteSpace5.0软件绘制出反生产行为领域前沿关键词演进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进而明晰该领域研究前沿热点的变化趋势,从而明晰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演进趋势。
4.1 反生产行为研究萌芽阶段
Mangione和Quinn首次对反生产行为进行定义,但该定义相对模糊。在研究初期,学者们主要关注个体层面的反生产行为,将工作中会出现的所有反生产行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概括,这些行为包括旷工、怠工、拉帮结伙和权利争夺等有害且故意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这些个体现象进行分析和界定后,这一阶段的学者还试图将这些个体行为进行相同性质的分类和命名,以进行集合层面的研究,如偏离行为等。
这一时期的学者还聚焦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工作不满意感、挫折感、愤怒等,和诸如削减工资、人事安排和工作中不平等待遇等客观原因。诸如Skarlicki和Folger的研究指出工资被不合理的削减会导致盗窃行为的增加。因为员工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会产生愤怒和仇恨的情绪,由此会通过偷窃或怠工等反生产行为威胁组织的利益[22]。由于学者们往往从各自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情境出发,因而在归纳时使用术语也有所不同,导致定义反生产行为的集合概念会出现交叉和重叠的内涵。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始关注组织中员工的消极行为,拉开了反生产行为研究的序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4.2 反生产行为研究的奠定阶段
第二阶段的研究比较注重理论与概念的系统整合研究。相对于萌芽时期零散孤立的研究,这一阶段学者们试图探究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和其影响机理,并将反生产行为上升为整体性概念,进行多维度的系统研究。同时,研究者开始应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和元分析的方法对反生产行为有关的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以更好的应用于组织实践中去。
其中,Marcus和Schuler基于已有研究,首先概括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反生产行为前因变量的分类框架,该框架包括一个两维结构:第一个维度是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23];另一个维度是诱导因素和抑制因素。通过这两大维度和每个维度下两种情况的划分,由此将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分为4类。这一分类为反生产行为产生机理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支持。综上来看,该阶段的成果重点使用整合性的反生产行为概念,主要探索这一整合性概念的维度划分和内涵分析,从而将反生产行为上升为一种多维度的抽象概念,其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3 反生产行为研究发展与深入时期
在这一阶段,反生产行为的研究更多的与组织公民行为纳入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早期的研究中认为这两个行为是相反且独立的变量,但随后有学者进一步指出[24],这两个行为存在正相关但却彼此独立。依据上述研究,学者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某个或某些因素对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两个行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结果。研究中认为,影响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平衡的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支持和自我评价等主观因素[25]和情商、性格等心理因素以及工作场所的语言暴力、男女性别等客观因素。同时学者们进一步从心理学因素出发深入分析反生产行为产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因素。在人格特质方面,“大五人格”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外,马基雅维利主义等心理因素特质均被证实与反生产行为显著相关[26]。
綜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建立在较为系统研究基础上的深入探索。在相关量表和形成机理都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和反生产行为原因的解释,以期探索该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和自发性因素。同时引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能够以积极的视角解释反生产行为,为探讨反生产行为的积极作用打开新思路。
5 结 语
本文应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反生产行为领域的研究文献从高产作者、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等视角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文献计量只能从整体上展现反生产行为的研究路径,无法具体展现其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演变等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在Citespace软件阈值等设置带有主观色彩,有可能对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未来可以结合中国CSSCI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全面深入反映我国反生产行为研究现状,又可以为我国学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彤阳,任浩然,张国标.2002-2016年国际图像检索领域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7,37(10):144-150,164.
[2]胡笑梅,许媛媛.CNKI总库供应链管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7):116-119,124.
[3]刘宇,卫军朝,杨柳.国外期刊评价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40-2015年)的计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35-46.
[4]Chen C.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40.
[5]Fox S,Spector P E.A Model of Work Frustration-aggress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9,(6):915-931.
[6]Bowling N A,Burns G N,Stewart S M,et al.Conscientiousness and Agreeableness as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A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关键词〕反生产行为;研究热点;可视化;文献计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8.019
〔中图分类号〕C912.6;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8-0136-08
〔Abstract〕Taking papers abroad on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in Web of Science as research object,we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authors and institution、research focus and research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CiteSpace.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i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And the four main research topics are the:job performance,meta analysis,personality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Key words〕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research focus;visualization;bibliometrics
在职场工作中员工除了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外,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和自由,可以选择公开或私下为组织做一些职责之外的事情,或者有利于组织,也可能有损于组织的利益。一般来看,这种行为是由员工主观意志决定的自发行为,且不包括在工作职责和规定当中,并对组织和组织成员产生一定的危害或威胁,学者们将该类行为称为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或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这种行为具有隐秘性和多样性特征,且会随着组织规模和组织存续时间的延长而带来严重的危害,因而,国内外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反生产行为的研究。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有的反生产行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对反生产行为研究的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核心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主题词检索的方式确定数据源,分析的数据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该数据库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据库[1],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笔者用检索式“主题=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or“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不限,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5日,选取的文献类型包括“Article、Editorial Material、Letter、Proceeding Paper and Review”,最终得到487条文献记录。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学科的研究现状做出评价[2]。通过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者就可以得到数量化的研究结果,进而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科学转化[3]。本文在分析反生产行为的研究中,采用文献计量法能够对文献分布的机构、作者以及文献被引数量特征和关键词的变化特征进行量化的把握,从而对反生产行为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由陈超美博士开发[4]。本文采用最新版本的CiteSpace5.0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依照一定的时区、突变词等进行参数设置,能够将反生产行为领域现有的研究作者、机构等分布以及演化路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的形象展示,从而对现有文献进行更好的解读。
2 反生产行為研究作者与机构分析
2.1 研究作者分析
2.1.1 高产作者分析
高产作者指发表文献数量较多的作者。一般来说,文献数量代表了作者知识产出能力,也是学术能力的体现。通过CiteSpace5.0软件绘制高产作者知识图谱,分析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发表文献数量较多且成果卓越的学者,并得到反生产行为研究的作者发文合作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反生产行为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存在高密度的合作,且这种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派系。可以看到,自1975年开始到2018年近40年的时间内,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发文频次较高的学者依次为:Spector、Marcus、Penney、Bowing、Daial、Berry,他们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在8篇以上,其中Spector发文数量在22篇成为该领域当之无愧的高产作者。
该图中能够看到3个较大的作者合作群,这3个学术团体从Spector到Bowling再到Berry彼此之间存在个体成员的合作,也具有一脉相承的关联。而脱离这个大的群体则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可以推测有关于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已经存在小团体现象。因此,其他学者想要在该领域有所突破,需要加强与这些团体进行合作。 第一,研究规模最大且开展研究较早的是以Spector等为核心的A群体。首先,该团体较早提出并界定了反生产行为的概念[5]。其次,该群体集中研究了群体层面的心理因素,诸如愤怒、公平感知和性格倾向等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该群体主要围绕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证研究探索其测量维度。
第二,是以Bowling为核心的B群体。该群体的规模较小且起步时间较晚,主要通过实证研究,诸如元分析的方式,对反生产行为形成过程中,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变量进行探索和分析。该团队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性别、个性倾向和责任感等在反生产行为产生机理中的调节作用[6]。
第三,是以Berry、Marcus、Oh和Sachett为核心的C群体,该群体的研究内容相对分散,涉及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心理学因素、理论分析和人格五因素模型的应用等内容[7-8]。
2.1.2 高被引作者分析
高被引作者指所发文章被较多引用的作者,高被引是一定研究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体现。本文通过CiteSpace5.0软件绘制出反生产行为研究的高被引作者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以探究这一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及其观点。
由图2可知,有关反生产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的作者依次为,Spector、Berry、Dalal、Marcus、Hershcovis、Gruys、Podsakoff、Judge等。可见,Spector在反生产行为领域的影响力最为显著,Spector是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2006年Spector等发表的文章《The Dimensionality of Counterproductivity:Are All 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s Created Equal?》被引高达359次,该文章提出了反生产行为的“五分法”[9]。自该研究之后,有关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出现了细化趋势,并推动了整个领域的发展。
Berry等发表的《Do Other-Reports of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Provide an Incremental Contribution Over Self-Reports?A Meta-Analytic Comparison》文章认为,个人对自我反生产行为测量和他人进行的反生产行为测量的结果彼此既存在相关性也存在独立性,同时又各自有优点和不足,只有挖掘其中彼此独立的变量,弥补其中的不足,综合自我评价和他人报告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测量的准确性[10]。
Dalal年发表的文章《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他提出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虽然截然不同但却又高度相关,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其中的作用机制[11]。Marcus等总结了不同形式的反生产行为[12],这篇文章弥补了学者在研究反生产行为的时候只局限于偷窃、怠工等某一方面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更广泛的视角。
2.2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的分析能探索出某一领域的研究中具有规模性的群体。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机构合作及分布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结合图3可以看出,Universal Studios Florida机构的发文成果较为突出,是反生产行为研究的主要阵地,且发文数量较多的Purdu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Houst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和University of Georgia等机构均与该机构有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同时,能够发现,该领域内的发文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研究合作群体,与国内机构合作高度离散状态完全不同,可见我国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合作,只有集群体的智慧才能在某一个领域内做出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3 反生产行为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词频共现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中心内容的核心提炼,高频关键词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笔者应用CiteSpace5.0软件,绘制出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在这些关键词节点中,忽略本文的研究主题词——“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和“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其中“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的節点最大,被引频次也相对较高,因为自1980年以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概念被提出,学者们逐渐将其应用于反生产行为的理论解读,或作为解释反生产行为的理论基础。“Job Performance”、“Job Satisfaction”这两个关键词也频繁出现,说明学者们近十年来在研究中更加关注反生产行为的结果变量,且反生产行为对企业竞争力的损害逐渐引起管
理者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促使他们从员工行为管理的视角探讨反生产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Metaanalysis”这个词也出现较大频率,表明元分析方法在该研究领域应用较为普遍。学者们通过整合前人有关反生产行为研究的实证研究,探究与之相关的变量关系。“Workplace Deviance”这个词的含义是越轨行为,该词的发展过程与反生产行为的研究存在重叠和交叉。在早期的研究中将越轨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含义等同,但近年的研究偏向将越轨行为定义为偏离组织规范的行为。学者们通常在研究中探讨该构念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节点中还可以看到“Aggression”、“Justice”和“Abusive Supervision”等关键词,该词的高频出现反应了研究热点仍未脱离对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研究。 3.2 高频关键词网络
高频关键词网络能够探索该学科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笔者研究近十年有关反生产行为领域研究热点绘制网络图并经过整理,如图5所示。可发现近十年反生产行为研究主要可以分四大研究部分:工作绩效、元分析、人格倾向、组织公民行为。
3.2.1 以工作绩效为中心的词簇。
“绩效”体系对研究反生产行为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反生产行为会对工作绩效产生消极影响,并增加其离职意愿和情绪耗竭[13]。除了对组织内的作用,反生产行为还会对组织外产生影响,例如组织内成员在受到上级的不公平对待及不合理的压力时,可能会把这种怒气转向自己的客户,让客户成为发泄情绪的对象[14],对顾客产生消极影响近而影响组织绩效。另一方面,不公正和不客观的绩效考核,会使员工产生较大的压力,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导致反生产行为。围绕组织绩效的反生产行為研究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丰富和拓展了该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
3.2.2 基于元分析的前因变量研究
反生产行为会对组织生产力和组织绩效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避免这种损失成为管理者和学者都开始关注的问题,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避免并及时纠正当前面临的问题。学者们也一直在探究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关的前因变量有哪些。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元分析。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多个独立结果进行再统计,能够形成对该问题新的解释。
Nielsen等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反生产行为关于人格特质与骚扰行为关系的定量研究(36项研究的13 896个被访者)进行了再统计分析,认为反生产行为与外向性格、随和性格和责任感呈负相关[15]。Whelpley等应用一致性理论和自我防御理论总结自尊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研究这种关系存在的潜在调节变量。通过对21项研究的5 135个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自尊与群体自尊相比,个体自尊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更强[16]。Berry等运用元分析研究,自我评价的反生产行为量表和他人评价的反生产行为量表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量表的题项是高度相关的[17]。
3.2.3 以人格倾向为中心的词簇。
人格倾向是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学者Bowling等在相关发文中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人格倾向作为前因变量和中介变量能够影响反生产行为[18]。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消极的人格倾向,诸如神经质会导致员工产生反生产行为,而随和、责任感与任务相互依存能够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可能。相关研究表明,“大五模型”也对反生产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效果,这一发现对管理者降低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9]。
3.2.4 以组织公民行为为中心的词簇。
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都属于违反组织规定的自发行为,前者是积极的自发行为,后者是消极的自发行为。他们组成了一个连续体的两段,而学者们最初更多的将目光放在组织公民行为上,之后开始关注同时存在的反生产行为,并探索其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这两种行为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Ng等通过元分析聚焦395个样本,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在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中有重要的影响,女性比较容易产生组织公民行为,男性更容易产生反生产行为[20]。Spector等的研究表明,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当应用一致性评级进行测量时,其重复的内容较多时,相关性会很高,因此应该减少重复内容并通过参与事件的频率进行测量[21]。
4 反生产行为研究演进分析
利用CiteSpace5.0软件绘制出反生产行为领域前沿关键词演进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进而明晰该领域研究前沿热点的变化趋势,从而明晰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演进趋势。
4.1 反生产行为研究萌芽阶段
Mangione和Quinn首次对反生产行为进行定义,但该定义相对模糊。在研究初期,学者们主要关注个体层面的反生产行为,将工作中会出现的所有反生产行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概括,这些行为包括旷工、怠工、拉帮结伙和权利争夺等有害且故意的不安全行为。在对这些个体现象进行分析和界定后,这一阶段的学者还试图将这些个体行为进行相同性质的分类和命名,以进行集合层面的研究,如偏离行为等。
这一时期的学者还聚焦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工作不满意感、挫折感、愤怒等,和诸如削减工资、人事安排和工作中不平等待遇等客观原因。诸如Skarlicki和Folger的研究指出工资被不合理的削减会导致盗窃行为的增加。因为员工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会产生愤怒和仇恨的情绪,由此会通过偷窃或怠工等反生产行为威胁组织的利益[22]。由于学者们往往从各自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情境出发,因而在归纳时使用术语也有所不同,导致定义反生产行为的集合概念会出现交叉和重叠的内涵。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始关注组织中员工的消极行为,拉开了反生产行为研究的序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4.2 反生产行为研究的奠定阶段
第二阶段的研究比较注重理论与概念的系统整合研究。相对于萌芽时期零散孤立的研究,这一阶段学者们试图探究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和其影响机理,并将反生产行为上升为整体性概念,进行多维度的系统研究。同时,研究者开始应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和元分析的方法对反生产行为有关的变量进行定量分析,以更好的应用于组织实践中去。
其中,Marcus和Schuler基于已有研究,首先概括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反生产行为前因变量的分类框架,该框架包括一个两维结构:第一个维度是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23];另一个维度是诱导因素和抑制因素。通过这两大维度和每个维度下两种情况的划分,由此将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分为4类。这一分类为反生产行为产生机理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支持。综上来看,该阶段的成果重点使用整合性的反生产行为概念,主要探索这一整合性概念的维度划分和内涵分析,从而将反生产行为上升为一种多维度的抽象概念,其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3 反生产行为研究发展与深入时期
在这一阶段,反生产行为的研究更多的与组织公民行为纳入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早期的研究中认为这两个行为是相反且独立的变量,但随后有学者进一步指出[24],这两个行为存在正相关但却彼此独立。依据上述研究,学者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某个或某些因素对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两个行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结果。研究中认为,影响反生产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平衡的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支持和自我评价等主观因素[25]和情商、性格等心理因素以及工作场所的语言暴力、男女性别等客观因素。同时学者们进一步从心理学因素出发深入分析反生产行为产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因素。在人格特质方面,“大五人格”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外,马基雅维利主义等心理因素特质均被证实与反生产行为显著相关[26]。
綜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建立在较为系统研究基础上的深入探索。在相关量表和形成机理都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和反生产行为原因的解释,以期探索该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和自发性因素。同时引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能够以积极的视角解释反生产行为,为探讨反生产行为的积极作用打开新思路。
5 结 语
本文应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反生产行为领域的研究文献从高产作者、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等视角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反生产行为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文献计量只能从整体上展现反生产行为的研究路径,无法具体展现其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演变等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在Citespace软件阈值等设置带有主观色彩,有可能对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未来可以结合中国CSSCI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全面深入反映我国反生产行为研究现状,又可以为我国学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彤阳,任浩然,张国标.2002-2016年国际图像检索领域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7,37(10):144-150,164.
[2]胡笑梅,许媛媛.CNKI总库供应链管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7):116-119,124.
[3]刘宇,卫军朝,杨柳.国外期刊评价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40-2015年)的计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35-46.
[4]Chen C.Science Mapp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40.
[5]Fox S,Spector P E.A Model of Work Frustration-aggress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9,(6):915-931.
[6]Bowling N A,Burns G N,Stewart S M,et al.Conscientiousness and Agreeableness as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A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