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矫治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iamei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1994~2001年共收治45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其中一期手术组26例,分期手术组19例.23例合并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6 mm Hg).心内畸形以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36例,80%).一期组选择单纯正中切口21例,左外侧和正中双切口5例.分期手术组平均间隔105 d行二期手术矫正心内畸形. 结果两组分别死亡2例.24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消失,10例平均动脉收缩压差均小于10 mm Hg.平均随访29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 结论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一期手术中选择左外侧和正中双切口方法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期刊
1998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外科治疗22例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颅内血肿患者,现将其临床特征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期刊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20世纪40年代在国外兴起,50年代引入我国,由于病情复杂,高危因素多,手术难度大,手术选择范围广,一直引起外科医生的浓厚兴趣.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自1983年成立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前后,迄今已召开过8次全国性专题研讨会,推动了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方式多样化,实验研究也深入开展.复习近些年国外文献,参照之下,可以看到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
期刊
离体培养的肝细胞经缺氧预处理后能耐受长时间缺氧,表明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的现象也存在于体外[1].缺氧预处理保护肝细胞是一个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但其确切机制至今仍不明了[1,2].为此,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缺氧预处理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索缺氧预处理预防肝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期刊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68岁,身高170 cm,体重65 kg,术前3年诊断为肺纤维化终末期肺病(图1),近1年来卧床休息,需要持续吸氧治疗.术前5个月经我院肺移植组评估,拟行肺移植治疗,因左侧胸腔较右侧明显狭小而需行右肺移植.患者于2005年4月4日行右肺移植手术。
期刊
1999年,Nishida等[1]报道以携LacZ标志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LacZ)注射入兔髓核内,实现了目的基因的表达.此前的研究显示,携hTGF-β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GFβ1)直接椎间盘内注射也可在体内高表达并使椎间盘内的蛋白多糖合成增加[2].此后,众多的基因转移载体被构建并应用于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研究,其中以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载体最为常用。
期刊
期刊
患者 高某,男性,60岁,因双下肢缺血,Leriche综合征,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腹主动脉-双股深动脉-双腘动脉序贯人造血管旁路术.术后双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良好,双下肢踝肱指数>1.0.手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每日体温38℃左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