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外国文学对大学生审美情操培养的意义、现状及对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工作中心是培养人才,其目标和中心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如果连基本的人文素养都不具备,就遑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而上述品质,尤其是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与丰富的知识直接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操有着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在人文素养培育的系统工程中,审美情操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
  大学生作为未来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科教兴国”的预备队,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理想、健全人格、积极上进的精神、对美的尊重和欣赏、优雅的举止言行和坚持原则的操守,都将深刻影响民族未来的精神气质和社会的发展氛围。拥有“更道德、更自由”审美情操的大学生,能够将“天下的任何事情都担当得起”,能够成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和脊梁。
  人的情感结构中依次为情绪、情感、情操。情操是其中最高级的阶段,是人的情感和操行的完美结合。审美情操有着丰富的美学、伦理学内涵,是美与善的统一,是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结合,是心灵中崇高道德律令的建立。
  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现代传播过程,深刻的影响、催化了中国的百年启蒙历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外国文学的中国接受,体现了国人现代思想的整合、生成过程。就审美情操的培育途径而言,外国文学作品是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操培育的系统工程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这一系统工程中重要的培养途径和内容。
  一、外国文学对于大学生审美情操培养的意义
  外国文学作品不但有着自身的丰富内涵,而且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部分审美诉求,对于完善大学生的审美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古希腊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再到当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思辨和反省,均闪耀着人文精神、审美情操的光芒。
  首先,外国进步文学作品的审美追求体现为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关注个体生存状况,透露出悲天悯人的审美情怀。如在西方早期的文学经典《埃涅阿斯纪》中,既表达了责任与爱情的冲突,又对失败者狄多和图尔努斯寄予了很大的同情,质疑了“罗马和平”、帝国光荣的单一论调。这一超于个人恩怨与现实利益的悲悯情怀一直延续在西方文学的历史中,人道主义成为一种思想武器和立场底线。无论是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与悲凉,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的尖锐与痛楚,都深切的同情小人物和下层民众的苦难、悲惨命运,对金钱滋生出的社会罪恶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泰戈尔、聂鲁达等创作的优美诗歌均表同情于弱者,深刻的体现了公平、正义,悲天悯人的审美情怀。
  其次,外国进步文学作品表现出对个体尊严与价值的极大尊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是西方文学以个体为本位的审美追求,十分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常常“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热的火点上闪耀出勇敢、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 [1]。《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宁愿战死沙场、扬名立万也不愿默默无闻寿享天年。浮士德放弃现世安稳,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极力探索。鲁滨逊在长达27年的荒岛生活中,既开拓了生存的园地,又始终保持着人性的尊严和觉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那种力透纸背的硬汉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能消灭他,可就打不败他”。这些都表现出对个体尊严和生命的礼赞。
  第三,外国进步文学作品的还体现出无惧权威、独立批判、乐于创新的精神。早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即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思,黑格尔曾热情的赞扬道:“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既肯定了人们追求现世生活享乐的权利,又对情欲泛滥的后果做了反思。再到现代,梭罗以亲身感受创作《瓦尔登湖》时,对简朴生活、自然万物的崇尚,进一步拨正了对物质欲望的汲汲以求。在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自由驰骋的想象力。
  可以说,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接受,不仅能够使我们在审美能力和情趣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植、发展我们内心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实践这种情感操守的精神追求。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尤其对于当前社会的一些拜金、恶俗、功利的风气,有着一定的净化作用。不少大学生由于专业的限制,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操的培养比较缺位。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往往不注重熏陶,影响了审美情操的培养。因此,外国文学作品的传播对于大学生审美情操培养,使其回到健康向上的审美境界中,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大学生的外国文学的接受途径、现状与审美情操的培养
  外国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接受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直接表现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的缺失,学习渠道和形式的单一,接受内容和程度的单薄。
  首先,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操的基础状况不甚乐观。理论上而言,大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掌握了汉语言和文字的熟练应用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应有较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能够通过人类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完善人格。事实上,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小学语文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更多的侧重于工具性、应试性教学,纠缠于字、词、义的反复训练,即便面对优美的文章,也多是教条式的条分缕析、记诵式的思想内容提炼,很少能够对文章的审美进行深入挖掘,造成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审美能力的缺失、枯竭,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操的培养就变成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与此同时,当今大学生皆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冷漠的人格特征。因此,用充满人性光辉的优秀外国文学作品作为大学生的课余读物、让他们在审美阅读中获得美的熏陶和爱的感染,促使他们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情感的滋养、主体性的唤醒、独立性的生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对国家未来主体的精神品格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在高等院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大学的语文教育相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相对处于良性、宽松的环境中,这就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把教学工作定位在学生的文化品位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审美情操的孕育上。这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入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内容。但是在《大学语文》的教材选编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入情况非常有限。早在1981年重开《大学语文》课程时,该课程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作品顺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可谓叨陪末座,编者说明中提到原因是:“现、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比较易懂,也容易得到,分量上可以少些”[2]。在108篇作品中,录外国文学作品8篇,占全教材的7.4%。事实上,1983年的再版直接就把《大学语文》分为全部编录中国古代文学和掺有少量现代、外国文学作品这两种版本:“为适应部分高等学校暂时只讲授我国古代文学部分的需要,这个新版本分出两种本子,一种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另一种只有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附录部分则两种基本都有,听凭选用”。
  1996年华师大版的《大学语文》较早的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操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可贵的探索。在编写说明中提到:“既不以文学史知识为经索,也不以写作知识为重心,而以经反复筛选的古今短小动人的精美文章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以选文的丰富性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3]。该教材选录了本国的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但外国文学作品没有一篇入选。编者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编排方式有所不妥,在2001年的增订版中,补了四篇欧美文学短篇小说:《舞会以后》、《苦恼》、《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以鞭挞资本主义的罪恶为主题,显然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在2005年的第八版、2007年的第九版中对外国文学作品做了适当的调整,但是整体而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录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差强人意。既不能使学生对外国文学有概貌性的了解,也不能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外国文学审美能力。大量古代文学名篇的学习,的确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情怀,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道德品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中过分强调“礼”的约束作用,以及对现世利益的过度关注,从而忽略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容易造成个体的主体性丧失,个体想象力、创造力的萎缩等系列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待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适度引入,弥补传统文化中部分缺失的人文精神、审美情操,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也极为感兴趣。通过笔者的实际教学工作来看,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均较感兴趣,认为其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加深了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但是涉及到具体的外国文学作品时,除了对流行影视作品、漫画等通俗外国作品比较熟悉外,大部分学生对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比较陌生。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缺少比较合理的了解渠道,比如《大学语文》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编选就非常少。而类似讲座、社团等校园文化在外国文学的介绍上也未能全面展开。造成了大学生通过外国文学作品获得审美提升的机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当下的网络时代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改变了文化传播、存在的方式。学生们对网络非常稔熟、热衷,而相应的文化建设、审美情操的培养却没有随之借助网络作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应该说通过外国文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的培养,应有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应该和当今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行为相配套。
  三、大学生外国文学作品接受与审美情操培养的建议及对策
  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充分认识到外国进步文学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审美情操的重要性。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4]。外国进步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所提供的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操所生成的优良的信念品质、创新的人生态度、独立的人格建构,直接关涉到民族精神的塑造。
  第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如前文所言,作为人文精神、审美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引入严重不足,这是从事相关编写、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需要适时调整的对象。与此同时,教学方法或者仍沿袭中学教学方式,着力于字词句的讲解;或仅是“史”的梳理、“论”的阐发;或者是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评价等的简单介绍。而不是从文本细读出发,对文学本体的审美做深入的关照,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操自我生成,形成并收获稳定、真实、深入的人格塑造过程。在目前大学教学形态和效果普遍失范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挖掘审美情操的意义,是高校教师、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职责所在。
  第三,充分利用校园讲座、社团、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对外国文学作品做普及性的介绍。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科研资源,而学生对于网络的热衷已经是新世纪以来高校的重要文化行为、社交形式。因此利用各个高校的校园文化资源与特色,并结合学生的网络文化特点,将传统外国文学经典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在变幻莫测的网络时代中获得有益的生长、塑造,使未来国家主体葆有着执着、进取、创新的精神状态,不失为一项有意义、有意思的课题。
  总之,人文精神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外国进步文学所蕴涵的精神气质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那种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自由、无惧权威、积极创新、自由驰骋、悲天悯人的审美情操,既能弥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中群体意识淹没个体意识、消极无为的文化取向,又能矫正中国传统小农意识中的等级、功利的国民性弱点。因此,对进步外国文学作品的耐心细致的文本阅读、对其所蕴含的审美情操的深入挖掘,是当今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
  [2]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再版说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2.
  [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编写说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4]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29.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依据科学教学法的建议、先进的经验材料及对本身工作的自我分析,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即能自觉地和有科学根据地选择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文化生活》,分析了问题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活动调查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的选择,旨在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发展能力,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文化生活》 教学方法 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
明之暴政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士论严苛,士人宝爱名节,为名节所累,甚至为名节所杀。在明清易代的变革中,更简单以甲申、乙酉二年是否殉国为判断忠与不忠的唯一标准。求生即意味着
摘 要: 老子的学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道德经》是一颗火种,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人生哲学,其中的柔弱观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艺术创造。因着老子的柔弱观,我国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别样的美学境界,一系列关于柔弱的美学主题被相继创造产生,甚至上升为一种美学风格,极大程度地扩展着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美学疆域。  关键词: 柔弱 美学境界 审美主题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全国人口不足十万人。在黔南州主要分布于贵定县、平塘县和独山县的羊凤乡。1990年国家有关部门在进行民族识别时,认定为毛南族。独山县羊凤乡共有毛
摘 要: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又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制定两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大课堂,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填申报“小学高级教师”的资格表格.我查分数.找材料,写总结,忙了整整一个星期。在此期间,我发现了让我惊诧、不平、不快的事情。不去看不去算不去查不去比也就当做什么也没发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县—贵州省黎平县,是2005年秋季开始开展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自从我县开展新的课程体系以来,至今已有六个多学期了。
①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扎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②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B组手术结
高等教育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是提高个体就业能力的助推器,社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南针。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办学层次和高校内专业结构不合理,影响
枯叶龟有一种乌龟很像枯黄的树叶,这种龟就是枯叶龟。它生活在玛塔玛塔沼泽,是陆地上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头长得也像枯叶,头的前部有一个细长的鼻子,像叶子的根,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