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学与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夏天,一群怪兽冲向了我们。它们高大,它们强壮,它们破坏力惊人……它们出现在科幻大片《哥斯拉2:怪兽之王》中,为炎炎夏日更增热度。尤其影片中的主角哥斯拉,半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大银幕上鼎鼎大名的怪兽明星。这次,就让我们从这头与大型食肉恐龙有几分神似的怪兽出发,看一看科幻影片中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怪兽大明星。它们都是怎样“炼成”的呢?

哥斯拉由核恐惧而来


  1954年3月,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氢弹试验。但是,因为对氢弹的威力估计不足,一艘在危险区外不远处捕捉金枪鱼的日本远洋渔轮“第五福龙丸”仍然受到了核辐射的影响,部分船员因此身患放射病。
  此时,距离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遭遇美国的核打击尚不足10年,很多当年的幸存者因为核辐射导致的放射病和癌症陆续死亡,在社会上引起恐慌。“第五福龙丸”事件的发生,无疑搅动了日本社会对核武器的痛苦记忆。
  这种由核武器乃至原子能技术引发的恐慌,成为哥斯拉诞生的土壤。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哥斯拉早已经成为大银幕上最著名的怪兽之一,但它的设定始终与人们对核武器\核辐射的恐惧紧密相连。
  虽然哥斯拉的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暴龙一类的大型肉食恐龙,但它其实是多种动物生理特征的混合。而且,电影人有意将其塑造得庞大又笨拙,以彰显排山倒海的气场。在一部分作品中,如此壮硕的躯体只有核动力方可“驱动”,而哥斯拉标志性的攻击方式“原子吐息”,则代表着人们对核武器强大破坏力的恐惧。



  不过,1998年版《哥斯拉》电影中的哥斯拉相对“苗条”,攻击方式也基本上只是“肉搏战”,外加一些陷阱诡计。尽管电影本身并不太出彩,但这一版的哥斯拉形象却被认为最具科学性。它以海鬣蜥为原型,并且融合了一部分大型肉食恐龙,比如棘龙的特征。在与人类军队的对决中,它也是以灵活而非单纯的“皮糙肉厚”取胜。
  至于“苗条版”哥斯拉的身世更是独特:法国在南太平洋上的领地法属波利尼西亚,曾经是法国的核武器试验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停止了核试验,但在昔日的试验场周边,核辐射的消极后果已经显现出来,导致不少当地居民患上与辐射有关的疾病。因此,这一版的电影特意用一段黑白色调,表现怪兽听着《马赛曲》,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诞生的过 程;而法国影星让-雷诺则在片中饰演一名负责调查和追猎怪兽的特工,任务是“清理国家历史上核试验留下的麻烦”。


從零开始塑造怪兽


  哥斯拉只是无数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怪兽的典型代表,而怪兽的形象,在大银幕乃至科幻作品中屡见不鲜。
  在今天的地球上,生活着超过150万种被生物学家认知的现代动物。而曾经,地球上还存在过种类至少数倍于此的史前动物。对于科幻作家和电影人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使他们能够通过畅想这些动物,或是对各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排列组合,勾勒出作品中的
  怪兽,并且安排它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前,人类对地球的结构并不了解,认为地球很可能是中空的,或者说,在人类生活的这一层地壳之下,还有其他的地壳。此外,世界地图上也有相当多的“空白区”。这些都使人们相信,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密林或是深海,乃至地球内部的其他地壳上,还生活着被认为灭绝的动物。一部分科幻作品,比如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雷-布雷德伯里的《浓雾号角》,就基于这样的假说来构建故事中的世界。
  当时间进入20世纪中叶,来自地质学研究的全新证据使“地球空心论”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破绽;地球上所有的陆地和岛屿,也基本上都得到了深入的探索,让“地球上某处还生活着被认为已灭绝的动物”这一设定很难再自圆其说。因此,更受科幻作者欢迎的做法,是以恐龙和其他史前动物为原型,再加入一些现代动物的特征进行组合,塑造科幻作品中令人生畏的怪兽。在《阿凡达》和《星球大战》系列等科幻电影中,我们看到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异星怪兽,便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


放大细节制造恐惧


  另一种比较讨巧的创造怪兽的方法,则是对原本体型不大的动物进行成比例的放大,以及适度的变形,营造出令人恐惧的效果。哥斯拉的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海鬣蜥的放大和变形。在影片中,海鬣蜥身上的细节特征被放大,甚至皮肤上的角质凸起,便能够与摩天大楼的窗户或是人类的直升机尺寸相当,这无疑形成了强烈的观影恐惧感。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惊悚效果,是因为人类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尺寸,在自己心中建立起预设的概念。举例而言,提到“兔子”,我们会立刻想到可以轻易抱起来,甚至是捧在手心的宠物兔;提到“鲤鱼”,我们会立刻想起它被烧熟之后正好装满一个鱼盘的样子。因此,体长超过1.2米的比利时欧洲大陆巨兔\大型湖泊里长度超过1米的野生鲤鱼的照片,便会成为网上广泛传播的猎奇图片,尽管这些动物也是真实存在的。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动物的尺寸被进一步放大,比如和大象尺寸相当的兔子和鲤鱼突然出现,它们带给观者的很可能便是恐惧而非惊奇,因为它们的体型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预设。



  此外,人类对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以及蠕虫和鼠类的厌恶心理,则为这种“尺寸超出预期”的怪兽塑造方法提供了“加成”。这些小动物被放大之后,它们的口器等身体细节,以及被成比列放大的运动能力等“异能”,会营造出强烈的恐惧感。从《微光城市》里穿行地下的巨型星鼻鼹,到《怪兽在巴黎》中因为药物而被放大到人类壮汉体型的猴跳蚤,这些曾经的“小动物”,都凭借“放大”这一招,成了科幻作品中的“明星”。
  《史记》率暗示孔夫子曾将恐龙化石误认为巨人腿骨,印第安人曾将霸王龙化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当作神蛇来崇拜……古人曾经对偶然出现在生活里的古生物化石进行“盲人摸象”式的解读,并且由此想象出形形色色的怪兽。
  而如今,科幻作品塑造的怪兽形象,其实与这些古人的误解一脉相承。不过,现代科学的加成,可以让这些怪兽形象显得更为“自然”。通过科幻作品中虚实结舍的世界,它们展现出生命在极端条件下演他的可能性,也反衬出人类文明的坚强不屈。那么各位小读者不妨也展开想象,你能塑造出怎样的怪兽,它又是哪些动物的结舍呢?
  (马之恒科普作家,著有《歧路之龙》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尤其是教育发展的更快,这就带动了电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电大发展也产生很多问题,特别在师资队伍素质这块,这严重影响了许多电大的发展.虽然学校想方设
期刊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认为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
分蘖是水稻固有的生理特性。水稻分蘖实质上就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在通常条件下,水稻的分蘖主要在靠近地表面的茎节上发生,这些发生分蘖的茎节叫分蘖节。着生分蘖的稻茎叫分蘖的母茎。同一母茎上分蘖最早发生的节位称为最低分蘖节;最上一个发生分蘖的节位称为最高分蘖节,分蘖一般是自下而上地依次发生的。茎节数多的可能发生的分蘖就多,反之就少。就单茎而言,最低分蘖节位和最高分蘖节位相差大的,则单株分蘖数就多。  稻株主
语文素质的内涵非常广泛,但其主要表现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无论是口语,还是行文,其实质都是对语言进行组合的过程.一个人是否能把一件事叙述清楚,是否能听懂其
今年听到最多的词就是“转型”,行业要转型,企业要转型,因为当前我们的环境变了,时代变了.时势造英雄,在当前急剧变革的时代,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重新定位价值才能生存和发展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博新肿瘤相关物质(Bo Xin tumor marker,BXTM)水平,探讨其在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155例CRC、32例结直肠腺瘤、34例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压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
患者,男,27岁,2006年8月20日因鼻塞就诊,检查发现鼻息肉,询问病史诉平素体健,无其他不适.术前体检胸片发现活动性肺结核,肺部已有数个空洞形成.而患者从无咳嗽、低热、盗汗等
回顾六天的ASTD ICE学习之旅,我总结出企业学习技术应用的六个关键词,可以基本概括自己的学习收获,也能大致反映出当今时代企业学习技术应用的最新热点、最佳实践和前沿趋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