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向左”还是“向右”--基于《资本论》新释

来源 :甘肃理论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论》既是诊断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百科全书,也是马克思运用历史科学对资本主义制度伪正义属性的系统性分析。从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歃血为盟”至自由、平等、正义成为“他者”,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运行的悖论,即“物与物平等”的背后是“人与人不平等”。无论当今新自由主义如何以“正义药方”粉饰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剥削与压迫从未改变。以《资本论》“照妖镜”观资本主义制度各派的“药方”,既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历史属性的还原,更是探寻“第二个一百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新征程中的新启示
其他文献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的反贫困战略新思路和新政策是集中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问题。相对贫困人口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农民的一种新形式和新状态,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条件和判断标准,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问题又需要选择特殊的战略和措施。本文以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村实际情况的调查为基础,选择了大量村级调查样本和分析对象,对如何解决像安定区农村这样处在严重干旱和发展资源极度贫乏的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人口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
脱贫攻坚精神是在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具有深厚的理论品质和时代价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精神动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我国有其深厚的历史脉络、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立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路;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坚持党对共同富裕事业的领导、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历史周期率”课题之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通过对“历史周期率对话”的文本考察发现:“政怠宦成”和“求荣取辱”分别表征相反的思想状态;干部人才匮乏导致的控制力薄弱是“历史周期率”发生的重要原因;“人亡政息”是“政怠宦成”“求荣取辱”的最终呈现。在把握“历史周期率对话”的文本语义的基础上,立足当代党情,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对“历史周期率”成因的时代凝练,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具有重大的时代警示意义。应对“四大危险”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
政治领导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动因,是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的核心要义。基于此,要科学认识百年来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基本历程,自觉探察党在不同时期加强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实践力量;要深刻认识百年来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原则要求,系统总结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经验;要主动认识新的历史节点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的政治意义,主动探求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的价值图景。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同时也是不断谋求文化强国的过程。从毛泽东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探索实践到邓小平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发展开拓,从江泽民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到胡锦涛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推进实施,再到习近平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突破升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不断探索、发展、创新、推进和突破的逻辑演进中,实现了从文化建设到文化建国的转变、从文化育人到文化强人的提升、从文化建党到文化强党的飞跃、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迈进、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跃升,形成了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发展规律的
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技术样态,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与人的主体性相对立的现代性危机,表现为对人的选择性淘汰与社会生活的排他性增强;社会的规模性结构性失业与贫富分化的加剧;过度的技术依赖(物化)与人自身能力的退化;社会风险的激增与人的现代性焦虑的上升。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不断浮现的现代性负面效应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技术哲学的纯粹技术批判和哲理思辨的路径,从政治经济学的观察视角,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异化”和由此引发的人的主体性丧失的现代性
黑格尔哲学长期被贴着“客观唯心主义”标签,此标签化理路常将黑格尔身体观归至柏拉图、笛卡尔所代表的唯心主义阵营,误把黑格尔式身体还原为与心灵相对的实体;且囿于“无人身的理性”的定论,后继学者较少研究黑格尔自由观的身体思想。从身体视角来看,黑格尔认为身体具有生命能动性,在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中肯定身体的意义;其身体思想主要继承亚里士多德身体观内容,是非柏拉图主义的。与笛卡尔实体二元论不同,黑格尔指明身心具有内在目的关系,“身心共同体”在生命中辩证发展,身体在“习惯”中彰显“主体化”潜能。结合所有权及主奴辩证法的身
被纳入习惯法范畴的村规民约,作为中华民族多元规范体系中的规范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社会治理和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纽带。基于此,官方对村规民约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寄予理想化的评价与期待。坚持问题导向从法治层面反思,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对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两方面进行法治思维的学理形塑,为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经济建设的百年历程中,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擘画方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始终一以贯之且渐趋成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服务战略中心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开展战略奠基,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战略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战略调整,战略思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建设史的一条逻辑主线。对这一逻辑主线予以总结和阐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战略思维内含有“谋全局中谋一域”的大局意识、“区域联动、多面协同”的系统观念以及“经略长远、接续推进”的规划导向等具体思维表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