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博遇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初,京城已是树叶凋敝的入冬之景。5个小时的高铁,将我们从“冬季”拉回“秋季”,此时的上海依然绿意葱葱、暖阳袭人。暖阳之下,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座“天圆地方”的建筑分外惹人注目,它便是上海博物馆。虽然今年它刚刚步入了“耳顺”之年,但如潮的人流,昭示着它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壮年”。
  如果说永葆青春的秘诀是什么?是文化的力量。
  沿着领票的长长队伍,走进的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此时此刻,在这一殿堂中,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正在展出的“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和“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即是大多数国人一生难得一见的古代文化遗珍。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分享这一盛展,本刊记者特邀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员单国霖和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在展览现场为我们讲述展品的珍贵与美好。
  翰墨聚珍古书画
  经五代、宋、元的400多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建立各种典范风格和各种技法形式达到成熟和精诣的辉煌时期,来自美国四大博物馆珍藏的60件珍品正将这些辉煌向我们娓娓道来。著名书画鉴赏家、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员单国霖向我们讲述着每一件作品的奇美,细细品味那流转千年的纸绢之雅。
  南宋 陈容《九龙图》卷 (局部)
  1244年 纸本 设色 纵46.3厘米 横1096.4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记 者: 在宋朝,龙代表了怎样一种寓意?普通人也可以享用龙吗?
  单国霖:陈容是南宋时期的画家。在宋代的时候,龙作为一种天神而存在,具有阳刚之气,代表乾;而九是中国的最高数字,所以他画了《九龙图》。这类作品在当时可能还有其他的意义,比如求雨。在明朝以前,龙都是三爪、四爪;到明朝以后,五爪龙是帝王用的,民间只能用三爪龙、四爪龙。宋朝时只有四爪龙,还没有出现五爪龙。而且没有什么贵贱约束,老百姓和皇帝都能用。
  记 者: 这幅画的署款,好像至今还有争议。
  单国霖:是的。画上的题款是“□苑副使臣董元画”,第一个字有缺失,有的人认为是“北苑”,也有些人认为是“后苑”,我认为应该是“后苑副使臣董元画”,这也是传世的董元画里面惟一有款的。有人认为款是后添的,也有人认为就是当时写的,但即使它是后添的,那时代也应该很早,因为董元的名字写成这个“元”一般都是在宋元之前,明清之后就改成源流的源了。
  记 者:这幅画到底是不是董元的作品,学术界
  也一直存有争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单国霖:关于这幅画的真伪,一种意见以方闻教授为首,认为这是董元的早期作品。看这幅画的构图,一个主山,旁边有几个小山、小的丘陵,这种构图符合北宋构图。另外,它的水平线表现有多条,河流是水平线,房屋建筑也是一个平面,也就是说这是多视角的、是移动的,这种表现方法和视角是比较早期的。再看它的皴法,是短披麻皴或者长条皴,皴法不是很明显,皴和擦混在一起,这种方法也是比较早期的画法。另外,从画面内容来看,画中表现了文人的居住生活,有亭榭,有一家人——两个孩子和夫妻俩,后面还有个老头在睡觉,这是表现一家人深居在山里面。这种表现都是早期山水画里面才有的,到晚期这种情景就很薄弱了。所以这幅画应该是五代时期的作品。
  另一种意见以高居翰为主,还有一些日本学者。他们认为这件作品是张大千仿的,但也没什么依据。张大千仿的董元画,有些和《溪岸图》的构图很像,那么张大千也可能是根据这张《溪岸图》仿的。而且拍X光显示,这幅画底下的三种绢都不一样,裂纹也不一样,说明它经过多次修补、装裱,那就肯定不是张大千仿的。
  南宋 马远(传)《春游赋诗图》卷 (局部)
  绢本 设色 纵29.53厘米 横302.26厘米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记 者: 这幅画有人认为不是出自马远之手?
  单国霖:这幅《春游赋诗图》,也有人对其是不是马远的真迹有不同看法。画首有题签说是马远绘,画的风格的确属于马远,如果是马远的作品,也许是他比较早期的,因为上面有比较小的斧披皴。但画上的人物也非常接近刘松年,有些用墨比较纤弱一点,所以有些人认为这不是马远的。有个学者考证出来,说画中的这个场景是在一个文人官员家里面,这种说法还是蛮有意思的。
  北宋 赵佶(传)《摹张萱捣练图》卷 (局部)
  绢本 设色 纵37.1厘米 横145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记 者: 画上有金章宗“天水摹张萱捣练图”的题签,这能
  说明什么问题?
  单国霖:《天水摹张萱捣练图》中的“天水”就是宋徽宗赵佶,这是金章宗完颜模仿宋徽宗瘦金体的题签,上面也有金章宗的印章。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件作品在金朝流传到了北方,也就是北宋灭亡以后,金朝把宋宫廷里面的画全部掳走了,是和皇帝一起俘虏的,因此这幅画流传到金朝宫廷里,并有了金章宗的题签和印章。
  记 者: 这幅画确实是宋徽宗摹张萱的真迹吗?
  单国霖:这件作品保留了唐朝的风格,从人物形象看,都是丰腴的女人,包括裙子、发髻、脸型,都是唐代的特点。所以大家都觉得这幅画的的确确是摹张萱的。另外它的线条是非常均匀的铁线描,或者叫高古游丝描,它没有很强的顿锉挑变,线条是比较柔和的,这也是唐代的一种画法。但从连线、开线和衣服颜色来看,又有宋代绘画的特征,因为它比较细腻,而唐代是比较古朴的。所以这应该是宋代的画院画。画上很可能原来有宋徽宗的题,后来宋徽宗的题没有了,金章宗确定它是宋徽宗画的。但是这件作品都说是宋徽宗的,其实可能是画院画家所为。
  宋 佚名《仿周文矩宫中图》卷 (局部)
  1140年前 绢本 设色 纵26.0厘米 横146.7厘米/纵28.3厘米 横168.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作分藏于4家博物馆,此次展出其中两段)
  记 者: 这件作品是白描的,它是最终作品还是底本呢?   单国霖:从这张图来看,作者是照唐代的本子临摹的,衣服发髻都是唐代的,而且是一张白描。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底本,准备上颜色的,但没来得及上颜色就流传出去了。其实不一定,画面中人物的发饰已经有颜色了,脸上也有些淡红,花也是有颜色的。所以它应该是完成的作品。这就是唐代的一种白描风格——白描淡彩风格,在唐代晚期到五代的时候很流行。
  北宋 赵佶《五色鹦鹉图》卷 (局部)
  绢本 设色 纵53.3厘米 横125.1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记 者: 这幅五色鹦鹉画得非常工细,可以说是北宋工笔画的代表吗?
  单国霖:这幅画代表了北宋工笔花鸟画的成就。画得很工细,勾了以后再填彩,一层层渲染,有一种厚重感,写实性表现得很强。上面有宋徽宗题写的自序。五色鹦鹉是一种瑞鸟,代表一种高雅的品格,有一种象征意义。北宋的花鸟画属于寓意型,元代的花鸟画属于抒情型,北宋则讲究寓意,讲究富贵和功德。
  北宋 巨然《溪山兰若图》轴
  绢本 水墨 纵185.4厘米 横57.5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记 者: 这幅巨然的作品似乎和年代稍早些的李成作品有很大区别?
  单国霖:这幅《溪山兰若图》的构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层岩丛树图》非常接近。《层岩丛树图》被公认是巨然的真迹,《溪山兰若图》的构图也是这样的,后面是重重叠叠的山,中间是一丛丛的树木,水边有石头、蒲草。画面墨色比较淡,并且比较注重云雾的渲染。这些在李成的作品里是不具备的。李成的作品是比较实的,而巨然的作品是虚空的表现。所以,这幅画也被认为是巨然的真迹。
  幽蓝神采元青花
  筹办元青花瓷器大展是上海博物馆10年的梦想。80余件来自国内外40余家文博机构的元青花珍藏,其中不乏首次在国内亮相者,还有些是元青花孤品。这么多精美作品同时展出,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难掩欣喜,让我们一同赏鉴这些古老的青白之美,品味那久违的沉静。
  元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高63.8厘米 口径14.3厘米 足径17.5厘米
  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记 者: 在学术界,这对青花瓷瓶有何重要意义?
  陆明华:这对青花瓷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颈部铭文有“至正十一年”的文字纪年。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博士正是根据这对纪年瓶,结合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藏品,从传世器物中辨识出一批“至正型”器物,奠定了元青花研究的基础。可以说,这对青花瓷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杆标尺,解决了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元青花瓷器界限的清晰呈现,无法离开这杆标尺。它给我们用以断代,减少了许多费力的说理和繁琐的考证。
  一直以来,这对瓷瓶被陈列于大英博物馆大维德中国陶瓷馆。现在,这对瓷瓶中的一件第一次重返中国,来到上海博物馆展出,这使得国内广大研究者、收藏者、爱好者能在国内就一睹其风采。
  记 者:这对瓷瓶的用途是什么?
  陆明华:这件瓷瓶颈部铭文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从铭文看,这是一对供器,应该还有香炉相配。花瓶一对与香炉,是元代较为常见的瓷器供器组合,应该是明代“五供”的前身。
  记 者:我注意到,两只象耳下方的瓶身处有疤痕,这是什么?
  陆明华:原本象耳处各有一环,但瓷环不易保存,现在两只象耳还能如此完整保留下来,已是非常难得了。
  记 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对青花瓷瓶的流传情况吗?
  陆明华:这对纪年青花瓷瓶曾于上世纪20年代出现在北京贡院,也有说是智化寺。据说经华人吴来熙之手,它们被卖给了英国的大维德爵士。有英国学者认为有证据证明当时大维德收藏该瓶的来源——这对供瓶,最先属于另一英国藏家史昭活·鄂芬史东(Mountstuart W.Elphinstone),鄂氏旋即将它卖给查尔斯·罗素(Charles Russell)。1935年罗素拍卖其藏品时,大维德竞得其中之一。他锲而不舍,苦心等待了11年后终于买到另一件,一对供瓶才得以珠联璧合。
  2012年6月,我见到耿宝昌先生时特意问及此事,他斩钉截铁地重申,这一对瓶毫无疑问是吴来熙运出去的。曾经经历那个年代、熟知行业情况的耿先生说的话,是值得相信的。当然,这中间究竟是运出以后,转手到了大维德爵士手中,还是“鄂氏是在北京买到供瓶”指的是从北京人手里买到,其中的细节还有待考证。
  元 青花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盆
  高13厘米 口径46厘米 足径23厘米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记 者:盆与盘有什么区别?
  陆明华:这次展览展示了多件瓷盘,但瓷盆就只有一件。盆与盘是有区别的,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餐盘一般腹部较浅,而洗脸用的脸盆则腹部较深。古代也是如此,这件器物的腹部比典型的盘略深,所以它不是盘,而是盆。
  记 者:通常我们见到的元青花是白地青花,但这件是青地白花。
  陆明华:是的,这也是此器的特殊之处。青地白花的制作在元青花瓷器中较为少见,绝大多数是盘类作品,以钴蓝作为底色,使白色图案更加醒目。像这件青地白花瓷盆,图案纹饰精美,存世量稀少,难得一见。
  元 青花波涛龙纹盘
  高7.5厘米 口径45.5厘米 足径27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记 者:这件龙纹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陆明华:一个“特别”是尺寸。盘的口径达到了45.5厘米,这么大尺寸的龙纹盘十分罕见;另一个“特别”是龙纹,在大尺寸盘上绘龙纹的在元青花瓷器中并不多见。另外,对于元青花纹饰,通常有人认为其粗犷、大气、雄浑。其实,它还有精致、细腻的一面。比如这件龙纹盘,龙首、龙颈、龙身以及波涛,都描绘得生动逼真。   记 者: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元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陆明华:上世纪中期,伊朗高原的阿德比尔寺发现了32件中国的元青花瓷器,它们有一个特点,即不少作品器型硕大。根据相关史料,元青花大件尤其是盘碗,当时可能在这里成为伊斯兰教的重要用品。
  元 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
  高36.3厘米 长26.3厘米 宽9.6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元 青花云肩双龙戏珠纹四系扁方壶
  高38.9厘米 长28.5厘米 宽9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记 者:两件相同造型的扁壶,一件出自伊朗国家博物馆,一件出自日本出光美术馆,
  它们在同一展览“会师”,十分难得。
  陆明华:确实难得,这两件作品是本次展览中的一个亮点。出光美术馆收藏的这件扁方壶据传出自于印度尼西亚,是目前所见来自东南亚的最精美作品之一。有趣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釉里红扁方壶,年代确定为明洪武。它与这种元青花器是否存在不同品种的年代延续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记 者:这种扁方壶是专门为海外生产的吗?
  陆明华:目前无法肯定,因为元代磁州窑有白地黑花的同类造型作品,通常认为元青花较多仿自磁州窑器物。但首都博物馆的磁州窑龙纹四系方扁壶出自元大都遗址,属于同时代的产物。
  记 者:它们的装饰风格有什么不同?
  陆明华:这件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的装饰更为精美。你看它的图案,上方是一只凤凰,下方是一只瑞兽。在西亚地区,凤凰、孔雀很受重视与推崇,因为当地人认为它们是吉祥的化身,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伊朗瓷器上看到凤凰、孔雀的图案。
  元 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
  高18厘米 底径18.5厘米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记 者:这真的是“蒙古包”?
  陆明华:现在我们姑且称它为“蒙古包”。2007年我第一次在艾尔米塔什见到这件作品时,真有些诧异,因为迄今还没有见过类似的作品。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他们应该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当时烧造的肯定不会只是一二件。
  记 者:那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陆明华: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的认为是蒙古包,有的则认为是掷骰子用。我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发现这件“蒙古包”与真正的蒙古包还是有些区别。蒙古包的门较大,但这件器物的门较小。当然,直接说它是蒙古包也是合理的,因为元代本来就是蒙古人占统治地位,因此元青花瓷器中出现这样的形制不足为怪。
  元 青花莲池鸳鸯纹罐
  高30.5厘米 口径20.9厘米 足径19.6厘米
  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
  记 者:这件瓷罐的纹饰与其他元青花不太一样。
  陆明华:是的。我们常见的元青花瓷罐的纹饰是分层而绘的,即把纹饰一层一层画下来。而这件瓷罐的纹饰没有分层,而是像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记 者:在绘画风格上,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陆明华:莲池鸳鸯是典型的江南水景,在宋元绘画中多有表现。此罐的构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太液风荷图》较为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荷叶的画法较为特别,荷叶边缘以碎笔点染,有水墨渲染的效果。这种点染画法,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中《枯荷鸳鸯图》较为相似,应该是借鉴了当时的绘画技法,颇具笔墨趣味。整个画面极具动感,鸳鸯真的就像在水中游动一样,显示出绘制者较高的绘画功力。
  元 青花人物图
  高5厘米 口径14厘米 底径9.8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后至元五年张达夫墓出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
  记 者:,有什么用途?
  陆明华:是一种水器,盛行于春秋,战国以后转为实用器。这件青花是2011年新出土的,而且是有明确纪年的元青花瓷器。它的纪年不在器物上,而是在出土墓的墓碑中。由于墓碑显示绝对纪年为后至元五年,这在元青花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涉及到这类风格元青花的烧造年代问题。这件作品的出现,可以肯定,这样的作品在后至元五年以前烧造应该比较普遍。
  记 者:画的是什么呢?
  陆明华:画面为一人一鹤,应是林和靖爱鹤题材。从题材看,具有传统汉文化特点,主人公是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文人林逋。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赵汴入蜀”。
  元 青花釉里红堆塑人物楼阁式谷仓
  通高29厘米 长20厘米 宽10.3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后至元四年凌氏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记 者:这件谷仓有些与众不同。
  陆明华:这件谷仓与展览中的元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是同时出土的。在一片青花的展厅里,它们突出的颜色是红色,实际上也有青花。
  记 者:它们的特殊性在哪里?
  陆明华:主要在于断代上。忽必烈建立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即前至元。元顺帝统治期间,从1335年至1340年,年号也为至元,即后至元。后至元比至正要早一点,属于元代中晚期。这件谷仓出土于后至元四年凌式墓,后至元四年即1338年,这一方面说明釉里红在此时就已出现,另一方面也说明青花也已出现了。而在此之前,还没有发现过釉里红瓷器。唐代长沙窑里有铜红釉瓷器,钧窑里也有红釉瓷器,那么景德镇的釉里红瓷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直以来不是很清楚,这两件瓷器的出现就厘清了这样一个时间关系。
  元 青花三顾茅庐图带盖梅瓶
  高38.6厘米 口径8.5厘米 足径9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记 者: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而且在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陆明华:你看这件梅瓶,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前后排列,三人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刘皇叔拱手虔诚等待,关羽还有耐心,恭候其后,只有张飞在后面似乎已等得不耐烦,大步流星疾走,符合小说中的情状。
  记 者:可是,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是在睡觉,这件梅瓶上的诸葛亮却是在看书。
  陆明华:这正是此件梅瓶有意思的地方。在电视剧里,诸葛亮在茅庐中睡觉,张飞很生气,心想:这个时候他怎么还睡的着呢?但在这件梅瓶中,诸葛亮是在看书。我认为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在元代的版本书里,我同样看到了这样的插图,即诸葛亮在看书。所以说,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是演绎了历史。
其他文献
10月底,在第16届上海艺博会开幕前夕,率先亮相的艺博会预展请柬、开幕式门票和普通日门票在艺术圈和收藏圈里引发了一场热议和猜想。  这三张入场券上没有署名,诸多画商、评论人、艺术家和观众在收到邀请函和拿到门票时,都被这从未见过的奇异亮丽的画风所吸引,纷纷相互打探这三张画的作者。有艺术爱好者甚至在微博上有奖竞猜这三幅作品的作者。不少人猜测这三幅画是外国艺术家的作品,也有艺术爱好者慧眼识“画”,“敢这
期刊
据香港苏富比日前透露,其将于近期在位于香港金钟太古广场的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一系列展售会、拍卖及预展。香港苏富比将首次于亚洲举行亚洲及西方当代艺术拍卖会。  其中,“无界:当代艺术”为香港苏富比首次于亚洲举行的亚洲及西方当代艺术拍卖会,将推出来自世界各地的80余件拍品,总估价为4700万至6800万港元,囊括了安迪·沃霍尔、罗伊·李奇登斯坦、草间弥生、朱德群、朱铭、曾梵志及艾珠·克里丝汀等当代艺
期刊
英国历史上致力于改革传统艺术创作方式的艺术家往往独立于传统艺术观之外,有着个体独特性的视角,虽然改革可能带来令人费解、难以阐释的艺术发展类型,但这一变革仍然具有独一无二的表现力。而在这一变化阶段,英国也逐渐成为现代国家。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是英国从狭隘的岛国走向国际化的过程。所以应该说,现代英国艺术所走的道路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  日前,“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
期刊
即将于12月27日至30日举槌的朵云轩秋拍将推出文征明一件尺幅宏大、描绘精细、诗书画合璧且收藏流传有绪、经权威鉴定的佳作——《溪山清远》书画合卷。  此卷画于嘉靖辛卯文征明62岁时,卷后有他85岁时的诗题,诗、书、画堪称“三绝”。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大鉴赏家王世贞在卷尾作跋。历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梁清标之弟梁清远收藏,入清为梁清远、杜九畹、徐寿、“致远堂”及“悬秋堂”主递藏,钤印累累,多达
期刊
曾经有人说,竭尽全力想要得到奇珍异宝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听起来似乎颇有几分道理。事实上,在中国,从古至今素来就不乏大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但真正让文物艺术品不再只是仅限于在小众群体之间流传,而是逐渐为社会大众所了解、认识、接受,并让人为之狂热的渠道,当属拍卖兴起。  时光倒回至上世纪90年代初,彼时,中国大陆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开始萌芽。而在此之前,对于“拍卖”这个名词,很多国人连听都没听说过。 
期刊
日前,由中国嘉德领衔的首轮秋拍落下了拍槌。在此次秋拍举槌之前,市场将延续今春拍卖的调整还是会峰回路转、重新振作,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而首轮秋拍结果则显示出当前艺术品市场“高端不高、低端不低”的特点。  市场冲高乏力  17.45亿元,这是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的战绩,这一数字比今春的20.6亿元(未涵盖邮品钱币成交额)下降了约18%,显然与2011年秋拍的38.58亿元相比下降的比例是更大。三
期刊
或许七棵白菜团圆,就能够圆满中国人的“白菜梦”了。  “夫昔,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仁也。”(《礼记·聘义》)玉石精致而灵动,温婉而含蓄,正符合东方人的气质。  关于玉白菜的民间传说有很多种:红龙井孝子深入龙宫求取神奇的玉白菜叶救母的故事感人肺腑;茈碧湖中惩恶济贫的玉白菜的故事美丽动人;传说在洱海海底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那碧波莹莹、宛若无瑕美玉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泻
期刊
“艺术品的实质,实际是艺术品对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物化呈现,是艺术家通过对灵感的瞬时捕捉,利用形式、材质等具体构成要素向人们传达的一种共情体验……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的真谛——艺术在参与具体生活时形成的人文内涵以及精神价值。”当代设计艺术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今秋,中国嘉德推出的“灵感”艺术设计专场无疑给当前的拍卖界吹来了一股“新风”,而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则在其新一期的嘉德通讯中这样解释他们理解的“设
期刊
“2011年工艺美术全行业销售产值突破1万亿元,实现利税402亿元。”这是记者日前从成都召开的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年会上了解到的。据介绍,去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战绩,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利润同比增长40%  此次年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周郑生介绍到,去年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标准进行了调整,由“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升级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
期刊
任何一个行业、一项事业,都是一扇敞开的大门,有人进,有人出,但也有一些人,无论风风雨雨,始终在门内坚守。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20年的进程中,藏家的换代也在持续进行,但总有那么一些熟悉的面孔,从知道拍卖,到了解拍卖,再到深入拍卖,伴随拍卖的成长而成长,老章就是其中的一位。  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到中国内地拍坛第一件过千万元的拍品,老章都是亲历者。如今拍卖都20周年了,他已是国内资深藏家。回想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