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龙江省近几年金融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相比经济发达地区,金融业仍较落后,存在着金融环境不佳、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比例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设信用环境、创新金融工具等方式来解决。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市场金融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包袱过重,黑龙江省国企在经济体制改革这块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发展较慢,随之差距也越来越大。而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又是核心,只有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风险分散的功能,才能推进经济的全面复兴。
一、黑龙江金融运行状况分析
(一)银行存贷总量增加,各地市均衡发展
2010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835.7亿元,比年初增加1813.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552.9亿元,比年初增加75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254.7亿元,比年初增加824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2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1亿元。在贷款结构上,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5.7%,消费贷款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注重了对“三农”及中小企业的支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33.1%,全年小企业贷款增长46.9%,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6.6%。
(二)金融主体日益丰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
黑龙江省在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主体上取得重大进步。2010年共引进7家中外资银行进驻,其中摩根大通和东亚银行,加上2011年准备进驻的汇丰银行,这些实现了黑龙江省发展外资银行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2010年开办5家村镇银行,批准筹划10家,农村互助社3家。2011年8月5日哈尔滨市平房区张家店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平房区挂牌成立,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这些都是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有益尝试。
(三)金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日趋合理
随着打造“诚信龙江”工作的深入开展,黑龙江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把加强诚信建设、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全省不良贷款率8.1%,首次达到“个位数”,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率11.3%,较年初下降3.1%。金融市场结构上,直接融资的比重显著增加,2010年直接融资总量为162.1 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创近年新高。
二、黑龙江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深化程度较低,信贷支持不强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用金融相关率(FIR)衡量,它是由金融资产总量与GDP总量的比值计算得来的。黑龙江省2010年FIR经测算约为1.9左右,而同期我国FIR约为 2.4,比全国水平低近50%,黑龙江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较为落后。在信贷方面“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的比重从2006年的1.98%降到2010年的1.48%。而且与东部省份差距越来越大,2010年浙江省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贷款规模是黑龙江的10倍。由此可见,黑龙江的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
(二)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影响金融业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一般评价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用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信用法制环境等指标分析,前文我们提到黑龙江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金融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和沿海省份相比无论在金融机构数量还是GDP总量、信用法制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例,2010年黑龙江省为8.1%,浙江省为1.29%,上海市仅为0.8%。
(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黑龙江省企业融资还是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渠道,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发展缓慢,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黑龙江省目前上市公司30家,占全国总量的1.54%;总市值205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0.89%;累计募集资金35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0.6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更落后于经济总量相当的其他省份。
三、提升黑龙江金融发展水平措施
(一)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金融深化水平落后于沿海省市,主要原因还是金融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因此应该坚持“对外引资、对内挖潜”双向并举的策略。对外引资方面应该以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引入内外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哈尔滨市已经取得很大突破,目前已经有8家外埠银行,7家外资银行入驻哈尔滨,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吸引外埠银行、金融机构入驻省内其他城市。在对内挖潜方面应该把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如支持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在省内外分支机构的扩张、加快上市的步伐,增强其区域竞争力,此外象江海证券、中融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鑫正担保公司等本地金融机构都应该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以点带面尽快建立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在内的完善的金融体系。
(二)着力改善金融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业、企业及个人紧密协作。政府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投融资过程中的违约失信行为,给予相关领导问责;金融行业方面,要配合政府进行信用建设,对于信用优良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鼓励措施,同政府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和个人信用方面,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网络,督促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在做好银行信贷的同时,鼓励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快速发展,加大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的比重,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改善融资结构,分散金融风险。扶持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等在内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完善带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推进企业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参考文献
[1]李播.黑龙江省引進外资银行实现突破 [N].黑龙江日报.2011.2.11.
[2]王东风,张荔。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郭强(1980-),男,黑龙江尚志市人,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市场金融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包袱过重,黑龙江省国企在经济体制改革这块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发展较慢,随之差距也越来越大。而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又是核心,只有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风险分散的功能,才能推进经济的全面复兴。
一、黑龙江金融运行状况分析
(一)银行存贷总量增加,各地市均衡发展
2010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835.7亿元,比年初增加1813.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552.9亿元,比年初增加75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254.7亿元,比年初增加824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2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1亿元。在贷款结构上,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5.7%,消费贷款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注重了对“三农”及中小企业的支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33.1%,全年小企业贷款增长46.9%,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6.6%。
(二)金融主体日益丰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
黑龙江省在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主体上取得重大进步。2010年共引进7家中外资银行进驻,其中摩根大通和东亚银行,加上2011年准备进驻的汇丰银行,这些实现了黑龙江省发展外资银行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2010年开办5家村镇银行,批准筹划10家,农村互助社3家。2011年8月5日哈尔滨市平房区张家店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平房区挂牌成立,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这些都是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有益尝试。
(三)金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日趋合理
随着打造“诚信龙江”工作的深入开展,黑龙江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把加强诚信建设、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全省不良贷款率8.1%,首次达到“个位数”,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率11.3%,较年初下降3.1%。金融市场结构上,直接融资的比重显著增加,2010年直接融资总量为162.1 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创近年新高。
二、黑龙江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深化程度较低,信贷支持不强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用金融相关率(FIR)衡量,它是由金融资产总量与GDP总量的比值计算得来的。黑龙江省2010年FIR经测算约为1.9左右,而同期我国FIR约为 2.4,比全国水平低近50%,黑龙江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还是较为落后。在信贷方面“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的比重从2006年的1.98%降到2010年的1.48%。而且与东部省份差距越来越大,2010年浙江省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贷款规模是黑龙江的10倍。由此可见,黑龙江的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
(二)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影响金融业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一般评价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往往用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基础、信用法制环境等指标分析,前文我们提到黑龙江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金融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和沿海省份相比无论在金融机构数量还是GDP总量、信用法制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例,2010年黑龙江省为8.1%,浙江省为1.29%,上海市仅为0.8%。
(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黑龙江省企业融资还是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渠道,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发展缓慢,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黑龙江省目前上市公司30家,占全国总量的1.54%;总市值205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0.89%;累计募集资金35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0.6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更落后于经济总量相当的其他省份。
三、提升黑龙江金融发展水平措施
(一)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金融深化水平落后于沿海省市,主要原因还是金融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因此应该坚持“对外引资、对内挖潜”双向并举的策略。对外引资方面应该以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引入内外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哈尔滨市已经取得很大突破,目前已经有8家外埠银行,7家外资银行入驻哈尔滨,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吸引外埠银行、金融机构入驻省内其他城市。在对内挖潜方面应该把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如支持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在省内外分支机构的扩张、加快上市的步伐,增强其区域竞争力,此外象江海证券、中融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鑫正担保公司等本地金融机构都应该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以点带面尽快建立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在内的完善的金融体系。
(二)着力改善金融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业、企业及个人紧密协作。政府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投融资过程中的违约失信行为,给予相关领导问责;金融行业方面,要配合政府进行信用建设,对于信用优良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鼓励措施,同政府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和个人信用方面,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网络,督促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在做好银行信贷的同时,鼓励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快速发展,加大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的比重,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改善融资结构,分散金融风险。扶持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等在内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完善带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推进企业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
参考文献
[1]李播.黑龙江省引進外资银行实现突破 [N].黑龙江日报.2011.2.11.
[2]王东风,张荔。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郭强(1980-),男,黑龙江尚志市人,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