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涉及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生的“三观”没有完全建立,因此看待问题都是较为片面的,并且由于小学生道德观念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最适合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本门课程能够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其法治观念,同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改变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水平,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非常优秀的载体。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旺盛,伴随着充沛的精力,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执行力,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以及行为都会下意识做出。并且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对一切的说教以及规劝都较为反感。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的兴趣,是当前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未建立完善的“三观”,所以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感性影响非常大,所以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学生会陷入不冷静的情况。这就导致很多强制的教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陷入一定的困难。
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教学方式过于老旧,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教育方式老旧的情况。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并且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厌倦,最终导致学生抗拒这门课程。其次,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升学联系并不大,所以部分学校不够看重这门课程,老师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就会出現不重视课程的情况,学习的态度自然不会端正。最后,在该课程中,课堂的枯燥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课程中,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机械地跟着课本的进度走,在上课的时候课件也多是板书等内容,对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及视频涉及得不够多。这就造成了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进而所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增强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品质
当前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面,唯一的途径就是课堂。因此想要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必须不断提升课堂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综合品质有所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品质提升之后,也能够为自身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教学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创设情景,注意沉浸式教学
创设情景是当前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方式。很多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但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更加形象,同时也更具备趣味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更加主动,学习的效果也更加良好。那么如何进行情景的创设,这里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这种方式主要依靠了当前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上课时候要讲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多媒体课件,随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更加感受本节课程的内容。同时有了多媒体,学生也能够了解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充分反思,并且在其中学到应有的知识。
(三)制定教学规则,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在小学阶段,需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且规则意识延伸之后,能够将遵纪守法、公民意识等内容加入其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从建立教学规定入手。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简单同时不影响学生主动性的规则。例如在上课的时候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制定一些无伤大雅的规则,例如想要回答必须举手,上台表演的时候向老师和同学鞠躬等。这样久而久之培养出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且日后老师也能够普及一些法律以及公民的知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了解这一切,进而让学生能够形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做好生活与课堂两手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东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35):181.
[2]曾志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20(5):105-106.
[3]张国红.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2):69+72.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即将步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旺盛,伴随着充沛的精力,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执行力,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以及行为都会下意识做出。并且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对一切的说教以及规劝都较为反感。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的兴趣,是当前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未建立完善的“三观”,所以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感性影响非常大,所以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学生会陷入不冷静的情况。这就导致很多强制的教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陷入一定的困难。
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教学方式过于老旧,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教育方式老旧的情况。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并且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厌倦,最终导致学生抗拒这门课程。其次,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升学联系并不大,所以部分学校不够看重这门课程,老师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就会出現不重视课程的情况,学习的态度自然不会端正。最后,在该课程中,课堂的枯燥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课程中,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机械地跟着课本的进度走,在上课的时候课件也多是板书等内容,对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及视频涉及得不够多。这就造成了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进而所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增强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品质
当前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面,唯一的途径就是课堂。因此想要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必须不断提升课堂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综合品质有所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品质提升之后,也能够为自身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教学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创设情景,注意沉浸式教学
创设情景是当前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方式。很多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但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更加形象,同时也更具备趣味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更加主动,学习的效果也更加良好。那么如何进行情景的创设,这里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这种方式主要依靠了当前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上课时候要讲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多媒体课件,随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更加感受本节课程的内容。同时有了多媒体,学生也能够了解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充分反思,并且在其中学到应有的知识。
(三)制定教学规则,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在小学阶段,需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且规则意识延伸之后,能够将遵纪守法、公民意识等内容加入其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从建立教学规定入手。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制定一些简单同时不影响学生主动性的规则。例如在上课的时候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制定一些无伤大雅的规则,例如想要回答必须举手,上台表演的时候向老师和同学鞠躬等。这样久而久之培养出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且日后老师也能够普及一些法律以及公民的知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了解这一切,进而让学生能够形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做好生活与课堂两手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东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35):181.
[2]曾志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师,2020(5):105-106.
[3]张国红.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2):69+72.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