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有效参与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能力和程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参与状态应该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每一节课备课时,一个重点考虑的内容.传统的“填鸭式”和“表演式”的教学方式应该予以彻底掘弃和摆脱,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上面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呢?下面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
  一、如何让学生产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愿
  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何把数学和生活自然而紧密地联系起来,已经成为教师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同时一些生活化的情境确实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热情.因此,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背景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成为教师们常用的法宝.但是由于教师们滥用实际情境导致学生的欣赏疲劳,教师化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希望以“节约用水,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为情境主线,开展一次函数解决实际的数学探究活动,但是学生的逆反心理给教师浇了一盆冷水。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而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熟悉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什么东西有吸引力、震撼力,应避免想当然地用自己的需要推断学生的需要;应不断地变化方式,特别是不能让学生认为教师是为了作秀而设计情境.上述教师情境设计失败的原因应该是一目了然的,这个“节约用水,做环保小卫士”话题,学生经历过的次数可谓不计其数,这样的情境学生怎能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数学内部,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并来源于生活,而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知识,所以不能机械地为了体现新课程中的“数学生活化”理念,将一些原本很简单的数学问题,想方设法以生活化情境导入,甚至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到其情境的原型.我们完全可以数学本身从内部的结构入手,设计数学学习活动的线索,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如何让学生具有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能力
  要保证学生有能力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首先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生活经验和智力水平,选择合理的、指向明确的、学生可理解的、简洁的知识生成路径,使学生能顺利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和讨论中.其二,注意整个数学活动的层次性和流畅性,即知识生成路径结构中,前面的学习活动是后面学习活动的基础,后面的学习活动是前面的学习活动的自然发展和必然延伸.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自然、合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我们应避免出现远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现象确实屡见不鲜.例如,关于“定义与命题”(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的两个案例:
  案例1:教师首先展示报纸摘要:近年我们的硬广告发展迅速,今年硬广告有×××亿元的市场…,然后问:同学们能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吗?
  然后从学生不能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的原因是不理解“什么是硬广告”,让学生体会在日常交流中需要对术语或名称进行规定,从引出“定义”的必要性。
  教师的愿意是想通过学生不理解的“硬广告”,来制造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是由于素材离学生太远,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中没有任何与之有联系的东西,怎么能让学生参与进数学活动中呢?
  案例2:(1)教师利用小明上学路上的斑马线,引导学生描述斑马线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平行线、垂线的名称,并让学生解释其意义,说明数学中经常需要对名称、术语的意义进行清楚地规定。
  (2)通过幽默的对话:儿子:“爸爸,我下午要上网看书.”父亲(渔民):“什么地方不好看书,非要上网看书?网破了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在日常交流中也需要对名称、术语进行清楚地规定,从引出“定义”的必要性。
  首先从小明上学路上的斑马线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平行线和垂线引出“数学中经常需要对名称、术语的意义进行清楚地规定”,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用幽默的对话来说明“在日常交流中也需要对名称、术语进行清楚地规定”,这是学生能想象到情景,整个路径顺畅自然。
  三、如何让学生找到参与数学活动的路
  数学学习活动都是为了学习某些数学知识而设计,应注意数学活动与数学的联系,不能只是当作一个让学习“笑一笑”活跃一下气氛的“调味剂”,或远离与数学的关系,应该是隐含丰富数学内容,并且能启示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或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关于“平方差”(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的一个案例:
  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去市场买一种水果,价格为每公斤9.8元,先称出该水果为10.2斤,小明随即报出了要付现金99.96元.问:你知道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发言很积极,有的说小明是神童,有的说小明用计算器,有的说明小明昨天刚买过相同价格和质量的水果,也有人说小明看了电子天平称,就是没有人想到小明是否用了一种什么特殊的简便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翻书阅读,并示意学生安静,但是部分学生还在热烈地讨论。
  虽然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气氛也很活跃,但是这种参与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数学的思考,出现许多非数学的东西,背离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其实,我们从学习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症结所在了.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平方差”内容之前学生刚学过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平方差公式”只是两个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它与普通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到底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应该在判断、辨析的过程中认识“平方差公式”.但是这个情境却没有架起这个“判断、辨析”之路,所以学生会无从下手,这时就难免会产生一些随意的想法。
  四、如何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深度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往往在知识的难度上拔高要求,在思维上降低深度.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铺垫,一步一步分析,惟恐学生“不配合”,把计划与决策全部包揽,只把细节和计算留给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大量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提问.例如,关于“圆锥的侧面的计算”(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教学设计如下:
  (1)昨天,老师让每位同学做了一个圆锥的模型,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这个圆锥模型的.(学生回答:我是先画一个扇形,再把它圈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并把它粘牢,然后按找下底的大小粘上一个圆面)
  (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做成了一个圆锥,大家有没有想过,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呢?(只有部分学生回答是扇形)
  (3)请大家用剪刀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将侧面剪开并展平,看看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呢?(这时学生一致认为是扇形)
  (4)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那么这个扇形的弧长应该是圆锥的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底面周长)
  (5)如果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r,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和弧长分别是多少?扇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把学生一步一步牵到目的地,而其中的精髓部分,即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却被教师替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显然有点欠缺。
  但是如果改成如下的过程,则又是另一番情境。
  第一步骤:下面我们来探究圆锥侧面的形状,老师不想直接告诉大家该怎么探究,因为同学们已经经历了制作圆锥模型的过程,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在探究之前,老师提几点建议和要求: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要求独立思考探究.同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进行探究的?
  (2)你认为运用什么知识可以求出圆锥的侧面积?
  (3)在探究得到的结论中,需要已知哪几个量才可以求出圆锥的侧面积?
  (4)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二步骤: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究的结果,最后集体交流,获得了最终的答案.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获得很多不同的方法和结论,并最后经过讨论和交流,获得了圆锥侧面的一般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整个过程充满了创造,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公式,思维能力充分得到发展。
  五、如何使学生获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信心
  1.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获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信心的保障.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学生获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信心的保障。
  2.被肯定的感觉是学生获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信心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学龄儿童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优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后进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时刻想着所有孩子的成功,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教学制度,鼓励后进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自由,各尽其力,各显所长。
  
  参考文献
  [1] 陈文渊,吴增生.对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
  [2] 陈素萍.探究之路这样打开(J).
其他文献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则是体验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彰现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呢?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突出”,培养四种能力。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
曾经有个学生告诉我,她不喜欢数学是因为觉得学了数学在生活中用不到,据调查这确实是很多成绩差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有这样的现象,和我们现行的教材有关,更和教师的观念、教法有直接关系。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如果教学中不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然就差了,也就更谈不
【摘要】本文结合听评一节英语课,简要谈谈上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关键词】英语课 评课 英语教学    本人有幸听了张家界一中谢丹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谢老师上的这一课是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13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纵观这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序,安排巧妙,教学环节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教学和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整堂教学有如下特色:  一、教师教学基
【摘 要】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当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领悟的实践原理,用于音乐教学之中,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  【关键词】引导 兴趣 情感体验 生活态度 新课改的要求 创新精神    当今,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向21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端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如果失败或者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效果不佳,则会大大降低本节课的课堂效率。英语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应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只有两方面结合,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
【摘要】笔者依据新课程所设定的标准,本文提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能力 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特殊性、异质性和唯一性。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一理论的思想,其关键是敢于在教学模式、内容、观念上的开放。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开放性;物理    新世纪伊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就来开了帷幕。本次课改,广泛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基础教育现状,详细全面分析比较国际改革经验及策略,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建构主义理论
数学是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但在许多人印象里,数学却似乎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给孩子一双“生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是看他能否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一位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名师之所以称为名师是因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教师知识丰富就会掌握所教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就找到最好教学方法,使学生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