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学生课堂话语权的重建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中小学生课堂话语权逐渐成为社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一则报道为例,简述学生话语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从传递知识、交流情感、相互促进等方面提出如何重建学生的课堂话语权。
  关键词:小学;课堂;话语权 一、话语权定义的初探
  话语是主体表达自身思想、情感、态度的主要方式,它代表着一种权力。而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力。学生话语权问题看似是课堂中的一个小问题,但实则却关乎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话语权的充分实现是师生间有效交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教学有效进行、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学生课堂话语权实现的必然性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等组成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段包括精神手段(即对教法的掌握,对教学艺术的运用)和一切物质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器材)。在这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矛盾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成为了主要矛盾,即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经常提到教学理念的转变,而教师教学理念转换最直接的就是师生共享话语权,为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形成良好的交流通道。
  2014年6月10日江西新闻网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翻转课堂”创新教学受欢迎》的新闻。“翻转课堂”这是一种从美国传来的,在国内悄然兴起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上,老师在课上讲知识,学生在课下做习题。可是翻转课堂的出现将改变这一格局,课堂将“翻转”来上,学生们在课前通过微视频自学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讨论知识。
  刘老师介绍说,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体,主体突显的是学生。在上新课前,老师会让学生在家看由老师制作的5-10分钟的微视频。在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带着学生学习基本概念等,而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进入讨论和解决问题环节,这就是“翻转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不用担心举手没机会发言,或是因为内向不好意思发言,因为这堂课是属于学生们自己的,他们才是主导。创新形式的“翻转课堂”的出现,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但是也使得老师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刘老师说,“翻转课堂”的备课时间是传统教学备课的4—5倍,所以老师做前期准备工作要更加用心。
  “翻转课堂”的出现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它的出现更利于保障学生课堂的话语权和主体性发挥,所以深受学生的喜欢。”
  三、学生话语权的实现途径
  (一)传递知识,积极引导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强调知识本位,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奴隶,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所做的就是接受知识,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使得知识变得封闭而僵化。教师作为知识的绝对占有者,成为真理的化身,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无上的权威,而学生则是社会化中的不成熟个体,成为受教育的客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也就变成了教师单向的言语传递和知识灌输,学生丧失了个体性和主动意识,缺乏自主发挥的空间,教育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然而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一样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生成自己特有的知识。现代教学理论则强调“以人为本”,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多元的课堂活动中角色。同时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最终是要促成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判断和选择,赋予学生话语表达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没有教师的课堂引导,学生将会在其学习活动中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二)交流情感,教学相长
  1.民主平等
  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没有主辅之分,两者是教学活动的共同主体,但两者之间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具有个性独立存在的人,具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基本权利受到尊重。师生间应真诚平等相待,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应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每个学生都是“孺子可教”;对于群体而言,每个学生都应享有来自教师同等的教育机会,偏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最大障碍。
  为此,要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转变,就需要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独白式”的单向灌输变成“探索式”的双向交流。这样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共享话语权。因为话语权的共享意味着更为充分的沟通,意味着平等、怀疑、批判性的反思,意味着对权威的挑战以及生生不息的创新。
  2.相互促进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从教学角度看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双方相互配合完成的。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作为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经坍塌,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这种变化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和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得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课堂教学中的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辛勤的园丁向人生的益友、向导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求教师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通过与学生相互交流,与学生一起感受分享体验学习的欢乐,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只有通过师生话语权的共享,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即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使学生享受充分的学习自由,才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才能成为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共同建构的认知活动和精神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边境(1988~ ),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必须有创新,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要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具有对物理不断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效果就会逐渐得到体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期刊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学习科学方法。由于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思维跨越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实践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相互统一,因此,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得化学实验教学的这一种强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实验教学模
期刊
摘 要:现在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加强,已成为了一种直觉。但是,如果产生了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守法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还很弱,还有所欠缺,不太平衡。法律意识是一种全面意识,你不能只要求自己的权利,而去削弱或淡化你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这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法律规定的人与人、人与机关、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都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大家必须按照权利义务关系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分为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本文重点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外科学探究的意义、实施方法和实施注意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外;科学探究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总结介绍八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入法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应用于上课之始、开始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乐曲的引子,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
期刊
摘 要:历史是一门社会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社会科学。通过对历史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学习历史先哲伟岸的品格、高尚的精神;通过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对中国近代苦难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精神和担当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
期刊
我们都知道语感教学的常规结构模式,即: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按这种模式进行语感训练,符合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下面,我以自己的一堂课为例,谈谈自己在语感训练方面的一些做法。  语文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二单元都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也可看作是回忆性叙事散文),其中有一篇叫《小巷深处》,写得十分感人,是很好的语感训练的材料。文章写一位
期刊
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着不同的作答形式和繁锁程度,作图法在这些方法当中是较为通用、高效、准确、便捷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通过线段、符号、图形等表示题意,把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题意,分析出其间的数量关系,找到突破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较为推荐作图法,鼓励学生用作图法来解题,多体验作图法的好处,感受它的繁多种类和极高效率
期刊
啦啦操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现代体育运动。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的一项体育运动。我国啦啦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大力推动下,啦啦操项目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我校目前有四位啦啦操特长教师,并组织学生参加过全国啦啦操竞赛获得小学组花球规定动作第四名,因此,我校抓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