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可防止缓报、漏报。本文就目前各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采取的相应改进措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给同行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70-02
在预防控制传染病过程中,疫情管理工作起着主导作用。要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规,搞好疾病预防控制,促进人群健康,完整、准确、及时地报告传染病病例,做好疫情信息监测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出台,当前,传染病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已实现了网络直报。但一些医院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模式去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以至于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经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发现我县各医院的疫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现阐述自己的一孔之见,望同行多批评指正。
1 存在的问题
1.1医院宣传力度不够
少数医生因医院宣传力度不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比较淡薄。市、县举办的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培训班,医院临床医生参加者寥寥无几,所以导致部分医生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了解不够,理解不深,执行起来自然有漏洞;很少有临床医生认真阅读传染病防治法的小册子,致使其流于形式;临床医生因缺乏具体操作指南而操作困难;毕业新生、进修者在进入临床前大多未进行传染病防治专项培训,在临床一线时,加之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查房时又疏于讲解,致使他们在遇到传染病時往往不知所措 [1] 。
1.2 医院不够重视
因为医院重视不够,科内缓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染病由于多年的防治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完全被消灭,例如脊髓灰质炎、天花等。不过近年来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 而因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范、报告意识逐步减弱,这些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医生重科研、重临床,而相对忽视传染病疫情;门诊医生填写门诊日志地址栏一般比较粗略,因为诊治患者多,时间紧,这样遇到传染病患者就诊时, 传染病卡填写的信息量大,费时较多, 漏报一经查出便没有办法弥补;一些患者顾忌个人隐私多用假地址、假姓名就诊, 例如性病患者,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使医生也不愿意报卡。上述原因导致医院报告卡漏项、涂改和科内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 虽然每月1次的漏报检查可以使科内漏报得到补报,但缓报已无法避免。
1.3 疫情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的疫情报告流程、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医院疫情管理采用专人管理的模式。而我县的大型综合医院,科室分布多且广,日常工作如检查、登记等,专人管理尚可应付,却难以深入开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的逐级传报方式仍为现在的报告流程所沿用,即报告卡由临床各科医生、门诊医生填写,再通过病房工人送到管理科室。对于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及时解决,且其较为繁琐,可谓是费时、费力,在规定时限内卡片很难寄出,尤其是医院对疫情进行网络报告时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这种报告流程和管理模式几乎无法达到卫生部《第37号令》规定的必须在2、6h内分别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要求[2]。
1.4 登记方法滞后
因为方法滞后,导致无法准确、快速查询、反馈、统计信息。现在是信息社会时代,而手工登记却是医院传染病登记的主要形式,一个登记本分别记录一种传染病,方法复杂而原始,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低,且一旦出现笔误, 修改会十分困难。尤其是随着医院新型传染病和门诊量的不断增加, 快速查询将因这种原始的登记方法在时间、空间上困难重重。此外,患者反复住院或转科,也因其重报的可能性极大,这样,疫情管理者的工作量不但增加了, 且仅依靠记忆杜绝重报将变得十分困难。
1.5 科室疫情登记不规范
科室疫情缺乏统一的登记本。部分科室甚至没有登记本,部分科室虽有自己的登记本,但常常记录项目不全, 缓报、漏报一旦被查出,则无法明确是谁的责任。
2 改进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
2.1.1全员培训
医院每年定期邀请传染科专家通过医院电视讲解有关传染病防治、诊断相关知识, 并举行一次或数次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全体医护人员通过听讲、考试的形式就会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法规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其对传染病疫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1.2加强毕业新生、进修者的教育
每年对新分配来医院的毕业生和进修生, 在上岗前都要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疫情报告意识, 并经过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
2.1.3逐科讲解
利用各科大查房或交班晨会的时间,感染科工作人员对医院《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及时宣传,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报告的自觉性,从而杜绝漏报现象。
2.2 医院领导重视
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关键,其行动指南是规章制度,要保障其顺利开展则须健全组织机构。在各种会议上,对于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领导要经常强调,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院应成立专门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门诊部、感染科、预防保健科、医务科及相关科室领导和分管院长。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各科室的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管理工作由本科室主任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工作则由分管院长负责。责任疫情报告人为各科首诊医师,传染病的填卡由其负责。
2.3加大监控力度
2.3.1采用分片和专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全院传染病的收卡、登记、统计、上报等工作由预防保健科设置的2名传染病专职疫情监督报告员负责。此外将全院所有科室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又包括疫情普通科室和重点科室,科内人员每人分管1个片区,要求每周普通科室巡视2~3次, 每日重点科室巡视1次, 督促医生填写报告卡,并通过查阅检验单、病历、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例,以达到减少漏报、缓报的目的,在所管片区,要定期考评漏报率及报告卡质量,并适当进行物质和精神奖罚[3]。
2.3.2科室综合质量考核指标应包含漏报结果
对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感染科每月进行1次漏报检查, 双向反馈检查结果,即科室效益与上报医院质控部的结果挂钩, 医生个人效益与反馈给科室的结果挂钩,此外医院每季度应将各科室疫情报告情况予以通报。
2.4 对疫情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医院尽可能创建 “疫情管理数据库”,以便汇总、储存、检索、统计、分析传染病疫情。例如,通过准确提供当月的疫情信息为每月1次的漏报检查提供依据;医院传染病重卡问题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检索功能有效解决;输出的各式表格可按不同需要利用计算及排序功能生成:如了解某个时段某个科室各种传染病的收治情况可按科室排序;了解全院某个时段收治某种传染病的例数按疾病名称排序等,这为医院感染控制及后续的疫情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4]。
2.5 规范科室登记
科室疫情登记制度应规范化,为此科室疫情登记本须经医院统一设计、下发,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办法”附在首页,床号、姓名、日期、传染病名称等都是需登记的项目。规定由住院总或首诊医生填写, 必须有收卡人签名,这样可为疫情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一旦出现漏报,还能迅速明确责任。
参考文献
[1][4] 陈玉华,高路迅,等.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0):1487~1488.
[2]杨晓君.加强传染病疫情漏报管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6):49.
[3] 徐志成.对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70-02
在预防控制传染病过程中,疫情管理工作起着主导作用。要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规,搞好疾病预防控制,促进人群健康,完整、准确、及时地报告传染病病例,做好疫情信息监测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出台,当前,传染病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已实现了网络直报。但一些医院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模式去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以至于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经过细致、深入的调研,发现我县各医院的疫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现阐述自己的一孔之见,望同行多批评指正。
1 存在的问题
1.1医院宣传力度不够
少数医生因医院宣传力度不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比较淡薄。市、县举办的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培训班,医院临床医生参加者寥寥无几,所以导致部分医生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了解不够,理解不深,执行起来自然有漏洞;很少有临床医生认真阅读传染病防治法的小册子,致使其流于形式;临床医生因缺乏具体操作指南而操作困难;毕业新生、进修者在进入临床前大多未进行传染病防治专项培训,在临床一线时,加之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查房时又疏于讲解,致使他们在遇到传染病時往往不知所措 [1] 。
1.2 医院不够重视
因为医院重视不够,科内缓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染病由于多年的防治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完全被消灭,例如脊髓灰质炎、天花等。不过近年来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 而因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范、报告意识逐步减弱,这些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医生重科研、重临床,而相对忽视传染病疫情;门诊医生填写门诊日志地址栏一般比较粗略,因为诊治患者多,时间紧,这样遇到传染病患者就诊时, 传染病卡填写的信息量大,费时较多, 漏报一经查出便没有办法弥补;一些患者顾忌个人隐私多用假地址、假姓名就诊, 例如性病患者,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使医生也不愿意报卡。上述原因导致医院报告卡漏项、涂改和科内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 虽然每月1次的漏报检查可以使科内漏报得到补报,但缓报已无法避免。
1.3 疫情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的疫情报告流程、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医院疫情管理采用专人管理的模式。而我县的大型综合医院,科室分布多且广,日常工作如检查、登记等,专人管理尚可应付,却难以深入开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的逐级传报方式仍为现在的报告流程所沿用,即报告卡由临床各科医生、门诊医生填写,再通过病房工人送到管理科室。对于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及时解决,且其较为繁琐,可谓是费时、费力,在规定时限内卡片很难寄出,尤其是医院对疫情进行网络报告时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这种报告流程和管理模式几乎无法达到卫生部《第37号令》规定的必须在2、6h内分别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要求[2]。
1.4 登记方法滞后
因为方法滞后,导致无法准确、快速查询、反馈、统计信息。现在是信息社会时代,而手工登记却是医院传染病登记的主要形式,一个登记本分别记录一种传染病,方法复杂而原始,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低,且一旦出现笔误, 修改会十分困难。尤其是随着医院新型传染病和门诊量的不断增加, 快速查询将因这种原始的登记方法在时间、空间上困难重重。此外,患者反复住院或转科,也因其重报的可能性极大,这样,疫情管理者的工作量不但增加了, 且仅依靠记忆杜绝重报将变得十分困难。
1.5 科室疫情登记不规范
科室疫情缺乏统一的登记本。部分科室甚至没有登记本,部分科室虽有自己的登记本,但常常记录项目不全, 缓报、漏报一旦被查出,则无法明确是谁的责任。
2 改进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
2.1.1全员培训
医院每年定期邀请传染科专家通过医院电视讲解有关传染病防治、诊断相关知识, 并举行一次或数次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全体医护人员通过听讲、考试的形式就会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法规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其对传染病疫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1.2加强毕业新生、进修者的教育
每年对新分配来医院的毕业生和进修生, 在上岗前都要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疫情报告意识, 并经过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
2.1.3逐科讲解
利用各科大查房或交班晨会的时间,感染科工作人员对医院《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及时宣传,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报告的自觉性,从而杜绝漏报现象。
2.2 医院领导重视
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关键,其行动指南是规章制度,要保障其顺利开展则须健全组织机构。在各种会议上,对于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领导要经常强调,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院应成立专门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门诊部、感染科、预防保健科、医务科及相关科室领导和分管院长。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各科室的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管理工作由本科室主任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工作则由分管院长负责。责任疫情报告人为各科首诊医师,传染病的填卡由其负责。
2.3加大监控力度
2.3.1采用分片和专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全院传染病的收卡、登记、统计、上报等工作由预防保健科设置的2名传染病专职疫情监督报告员负责。此外将全院所有科室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又包括疫情普通科室和重点科室,科内人员每人分管1个片区,要求每周普通科室巡视2~3次, 每日重点科室巡视1次, 督促医生填写报告卡,并通过查阅检验单、病历、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例,以达到减少漏报、缓报的目的,在所管片区,要定期考评漏报率及报告卡质量,并适当进行物质和精神奖罚[3]。
2.3.2科室综合质量考核指标应包含漏报结果
对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感染科每月进行1次漏报检查, 双向反馈检查结果,即科室效益与上报医院质控部的结果挂钩, 医生个人效益与反馈给科室的结果挂钩,此外医院每季度应将各科室疫情报告情况予以通报。
2.4 对疫情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医院尽可能创建 “疫情管理数据库”,以便汇总、储存、检索、统计、分析传染病疫情。例如,通过准确提供当月的疫情信息为每月1次的漏报检查提供依据;医院传染病重卡问题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检索功能有效解决;输出的各式表格可按不同需要利用计算及排序功能生成:如了解某个时段某个科室各种传染病的收治情况可按科室排序;了解全院某个时段收治某种传染病的例数按疾病名称排序等,这为医院感染控制及后续的疫情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4]。
2.5 规范科室登记
科室疫情登记制度应规范化,为此科室疫情登记本须经医院统一设计、下发,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办法”附在首页,床号、姓名、日期、传染病名称等都是需登记的项目。规定由住院总或首诊医生填写, 必须有收卡人签名,这样可为疫情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一旦出现漏报,还能迅速明确责任。
参考文献
[1][4] 陈玉华,高路迅,等.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0):1487~1488.
[2]杨晓君.加强传染病疫情漏报管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6):49.
[3] 徐志成.对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