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佩饰探究——以嘎乌为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佩饰作为民族审美特征的体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嘎乌是藏族佩饰中较常见的佩饰,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而且还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笔者从嘎乌的起源以及制作工艺、选材上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嘎乌作为审美的载体具有多重用途,同时以嘎乌的出现与发展来演绎藏文化的逐渐进步。
  【关键词】:藏族;佩饰;嘎乌;制作工艺
  藏民族是一个最爱美也最会美的民族之一,从昌都卡若遗址以及拉萨曲贡遗址中都曾出土过大量的佩饰物品,新石器时代的佩饰虽然简单,但是为我们勾画出了藏民族佩饰起源的轮廓,藏民族的配饰从新石器时代的起源,到吐蕃时期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定型,逐渐趋向成熟。经过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最终形成了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藏族佩饰。
  藏族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佩饰。佩饰又分为头饰、颈饰、腰饰等。颈饰由项饰和胸饰两种,在胸饰中以嘎乌盒最为常见,材质分为金、银、铜三种,其形状根据地域及用途的不同而变化。嘎乌即宗教寓意又兼有实用、装饰和护身的功能。男女佩戴的嘎乌盒的形状也不相同。陈立明与曾晓燕所著的《西藏民俗文化》中对嘎乌有这样的描写:“‘嘎乌’,是藏族最典型的胸饰,遍及全藏,男女均可佩带。‘嘎乌’系用金、银或铜为原料制成的盒状物,有八角形、菱形、圆形等多种款式,人们俗称护身盒(符)。‘嘎乌’的制作一般是金银錾花,表面以绿松石镶嵌,工艺精细。其中一般放佛像、经书、圣物等,佩戴于胸前,既是美观的装饰品又能满足心理上防身避邪的要求。”[1]佩戴嘎乌的形状与地区也有相应的联系,在日喀则、拉萨、山南等地妇女一般佩戴八角形嘎乌盒作为装饰物同时起到护身的功能。康区或其它牧区,一般佩戴圆形或半圆形的嘎乌盒,并且男女佩戴没有明确的区分。除去圆形和半圆形的嘎乌没有明确的区分外,男女之间佩戴的嘎乌有明显的界限,男子一般佩戴佛龛状的嘎乌盒,女子一般佩戴八角形与圆形嘎乌盒。
  一、嘎乌的来历
  藏民族对于万物的崇拜使得藏民族对于奇石格外的珍爱。张鹰在《民间艺术丛书·服装配饰》中提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原始的宗教信仰。人类从原始时期起就寻求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将崇拜的圣物戴在胸前,认为能够抵御邪恶,驱除病魔。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反映。”[3]正是基于藏民族对于圣物的崇拜,才产生了嘎乌盒。
  嘎乌盒中盛放的圣物一般有佛像、擦擦、舍利子、佛经以及活佛的头发或者是活佛的其它信物,嘎乌盒内所装圣物都是经过活佛开光的。这圣物本身就具有神圣意义,经活佛开光后更是珍贵无比。基于藏族人民对于圣物的这种崇拜之情,人们认为如果把这些圣物直接佩戴于胸前与人的皮肤相接触是对于圣物的亵渎,因此藏族人民根据自己长期的劳动发展形成了既美观又实用的嘎乌盒。
  二、嘎乌的制作工艺
  (一)模压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同时结合市场需要,首饰工匠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先用铅笔在铜板上将图案的形状描绘出来再进行敲打錾刻,取而代之的是将图案造型制成锡模,压印的模具分为正负两个部分,压印时,将裁剪好的铜片或其他材质的金属模具中间,用铁锤敲击最终得到大致的轮廓。
  (二)金银錾花
  金银錾花,是通过打制来制作首饰上的花纹。錾刻的工具是选用优质铁制成的。錾刻工具一般是由工匠在长期的工艺制作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己制成的。在模压工具与錾子出现之前,錾刻工序非常复杂,在张卫峰的《嘎玛藏族首饰的技艺特色》一文中有关于古老錾刻技法的详细介绍“錾花之前先将纹饰描绘在金、银或铜表面,用锻造工艺锻打出纹样的雏形,用刻线錾子沿花纹的轮廓线錾好,再用平錾或阳錾在贵金属表面敲出凹凸起伏的立体空间,然后用不同錾子刻出细部纹饰。在錾花之前工匠通常将所要錾刻的贵金属固定在胶版上。先把松香、大白粉、植物油等主料按一定比例放入铁锅熬成膠泥状,在缎打出纹饰雏形的贵金属底部涂一层植物油,放在火上烘热,把之前熬成的胶泥填入纹饰雏形凹凸处用力压紧,再用胶泥填平贵金属的底部,然后再把铁锅中胶泥倒在木板上抹平,把纹样贵金属嵌入木板胶泥上,趁胶泥还没冷却使银片或铜片和木板上的胶泥完全粘合在一起并压紧,再用胶泥将其结合边缘处推实。冷却1小时后再用鏨子在贵金属表面錾刻纹饰的细部。”[4]这种古老的制作工序耗时耗力给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然而模压工具与錾子的产生为小批量的生产打下了基础。
  (三)镶嵌
  镶嵌工艺分为很多种,较为常见的有爪镶、钉镶、包镶、逼镶、闷镶、蜡镶。嘎乌中宝石的镶嵌工艺应属于包镶,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张卫峰的《嘎玛藏族传统首饰工艺》中对于藏族的镶嵌工艺进行了介绍:“首先根据宝石的大小制作金属立墙,立墙的周长等于宝石的周长,高度大约是宝石高度的三分之二,然后将融化的松香胶灌入立墙中,立刻放入宝石,等胶冷却后,宝石就固定住了。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缺点是牢固度差,并在宝石的周围能看到胶液,但是很多传统的银匠还在使用这种古老的镶嵌方式,一方面是传统习惯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渠道闭塞,缺乏创新意识。”[5]
  三、嘎乌的材质
  (一)贵金属
  藏族人民喜爱佩戴首饰,然而作为首饰所常用的金属,应该具备美观大方,不受酸、碱性的影响,以及硬度适中,便于工匠的加工,同时应属于稀有金属。由于这些条件的,符合要求的贵金属有黄金、白金、白银、铜等。藏民族对于贵金属有着特殊的情感,从日常生活的装饰中可以看出贵金属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贵金属的色调与华丽的藏族服饰的搭配给人一种高贵、富裕、辉煌和永恒的印象。
  (二)珠宝玉石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有用石头装饰自己的喜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为越是珍贵的珠宝玉石越是具有神圣的性质。藏族人民所用的宝石一般为天然有机宝石,如上文所述藏民族由于原始宗教的原因对于奇石尤为珍爱,以珊瑚、玳瑁、蜜蜡、砗磲等为主。嘎乌盒上所镶嵌的珠宝玉石一般为绿松石、蜜蜡、红珊瑚等较为稀有的种类。
  参考文献:
  [1]陈立明,曾晓燕.西藏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95.
  [2]张鹰.民间艺术丛书·服装配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6.
  [3]张卫峰.嘎玛藏族首饰的技艺特色[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5):96—98.
  [4]张卫峰.嘎玛藏族传统首饰工艺[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2):53—59.
  [5]张世建.昌都藏族铜佛像打制工艺调查[J].中国藏学,2008(4):105—114.
  [6]张世建.瓦寨村藏族银铜工艺调查[J].西藏研究,2008(4):7
  [7]宁婉.清代藏族首饰设计艺术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权德舆碑志中的人物刻画方法。  【关键词】:权德舆;人物碑志;写作手法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代诗人、政治家、古文运动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皆有传。有文集五十卷行世。权德舆文集,存世的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本子:第一种是他的全集,五十卷本;第二种是他的诗集,十卷本;第三种是他的诗集,二卷本。权德舆的散文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创作的女性小说,苏童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位男性作家,其“红粉系列”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性格鲜明,形象立体,使其名声大噪。《红粉》发表于1991年,通过独特的视角讲述了,解放初期妓女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的辛酸和艰辛。其中塑造了秋仪和小萼的两位女性形象,展示出身处在边缘的女性形象以及悲剧原因。  【关键词】:苏童;《红粉》;女性形象  《红粉》主要讲了秋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愈发提高,这就要求设计者做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环境设计两个类型,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艺术理念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环境设计;艺术理念;阐释  引言:艺术理念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艺术理念的更新与审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视错觉的概念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运用视错觉原理所创造的视错觉图形进行了重点解析,目的是探讨如何在海报设计中运用风趣幽默、新奇独特而富有变化的视错觉图形,以此来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给予受众者更多的视觉乐趣和审美享受,同时也希望文章给设计师提供设计启示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视错觉;视错觉图形;视错觉原理;海报设计  一、.视错觉原理  1.生理方面  1.1眼动理论  任桂
期刊
【摘要】:我国在中西比较美术的学科实践中,开始于“西学东渐”背景中,通过对中西方的比较美术梳理其成果发现,比较美术学在学科建设与研究方面的现状不太乐观,在研究中还需要依靠比较文学的成果,这对比较美术学自身所拥有的特点更大程度上就被掩盖,难以表现出中西的比较美学独特性,中西的比较美术可以在美术研究、理论、批评作为重要的理论,尤其是在当前中西相互融合背景下,比较美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理论,更好指导
期刊
【摘要】:本文从设计伦理及儿童敏感期的角度出发,以儿童动画对3-6岁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探究设计伦理对儿童动画创作的重要性。给我们一个思考,设计创造出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适合儿童发展的儿童动画。本文作者以分析儿童动画作品,呼吁在儿童动画创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试图把传统文化及真善美运用到儿童动画创作中去;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创作出真正适合动画作品,使中国儿童动画的道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作者按照当时俄国文学对类似著作所要求的形式来进行重述,大量运用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包括“美的定义”,“崇高与滑稽”等若干命题进行批判和讨论,旨在说明从以前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对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的一般观点中得出的结论,那就是:想象世界仅仅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的改造物,而这种改造物是我们的幻想按照我们的愿望而产生的,改造物同现实世界事物在我们心中所引
期刊
【摘要】:风土论是从空间的角度,考察地理以及人类文化的优劣。本文主要通过《日本风景论》和《风土》两本书,探讨书中关于中国风景和国民性的研究。通过对日本风土概况的分析,了解日本风土产生的背景;了解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分析风景论的成因;并引用了两本书中关于中国部分的描述,考察作者笔下的中国形象和国民性格。  【关键词】: 《日本风景论》;《风土》;中国观;国民性  一. 日本近代风土论的概况  1.风
期刊
【摘要】:油画创作的趣味性效果一般是指运用绘画的形式语言来艺术化处理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是观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重要层面。油画创作过程中之所以需要营造趣味性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艺术创新所要求的。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我对油画创作中的趣味性效果有以下两方面的思考。1、画面构成的趣味性。可以通过构图、明暗色彩、笔触肌理或者留白等几
期刊
【摘要】:壁饰是一种综合性的装饰性艺术。它依附于室内环境而存在,却又有自己的个性,这种装饰艺术由于其不同材料的运用及涵盖的容量,表达的量感、力量、运动感以及逼人的气势,却是一般造型艺术所望尘莫及的。壁饰在不同空间环境中充分体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  壁饰艺术是指依附在墙体上的绘画艺术,即画与壁结合以改善装饰、强化空间环境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空间设计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元素。壁饰艺术处在一个大的公共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