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寿“双百大城市”规划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成渝经济区的成立,以及重庆市成为全国中心城市,重庆制定了“1+2+4+N”的产业结构布局,长寿将成为工业发展提升的主战场之一,这意味着大量人口和产业将迁往长寿,如何解决长寿将面临的人口迁移及产业落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长寿构建双百大城市的驱动力为基础,结合长寿实际情况,以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大城市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长寿区构建双百大城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百;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1.长寿构建“双百”大城市的驱动力
  1.1 外部驱动力
  (1)国家层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深化及三峡工程的健康运营
  近年来及今后一段时期以内,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全面展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长寿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各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长寿区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将给长寿带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并促使城镇化率的上升。
  (2)区域层面:成渝经济区推动城镇群发展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成渝经济区城镇群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产业分工不断深化,西部城市与重庆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重庆都市区产业像周边区县转移的不断加强,为长寿发展提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为长寿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重庆市层面:重庆主城——区县产业联动对长寿发展的推动
  2010年2月初,重庆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市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机遇。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站在新起点上,为全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平台,为重庆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在重庆经历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导向的空间、功能重构过程中,长寿将借势成长,形成产业联动关系,担负承接重庆化工、钢铁等产业的重任。
  1.2 内部驱动力
  (1)长寿城乡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长寿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至2011年底,长寿非农产业比重达91.5%,城镇化率52.7%,比2005年分别提高8.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公铁水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主干道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科教文卫、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明显增强。农村土地流转有序进行,规模化经营程度逐步提高,规模经营集中度达4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长寿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长寿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6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两倍,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43.5%。工业总产值实现520亿元,比2005年翻两番。201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0.5亿元。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一直稳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从整个经济的宏观运行方面来看,长寿区的产业发展正在向着逐步优化的方向转变。
  (3)长寿区空间资源现状及趋势
  寿区位于重庆三峡库区的上游地段,是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中的重要卫星城,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河溪纵横,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条件。然而长寿区良好的生态结构并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存在着用地粗放型增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滥用、城市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问题,長寿区空间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长寿构建双百大城市存在的矛盾
  (1)人口与城镇化增长水平与建设“双百城市”尚有差距
  1)人口增长尚处于净流出阶段:2010年,长寿区户籍人口90.21万,常住人口77.0万,净流出人口为13.21万。
  2)城镇化水平增速较快,但现状仅与全水平持平:2010年长寿区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3.0%,2003—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3)户籍非农化转变滞后于区内城镇化进程:2010年长寿区非农业户籍人口比重30.6%,比城镇人口比重低12.1个百分点。
  4)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长寿区产业突出,十二五规划将其定位为重庆工业高地、休闲旅游胜地、都市型农业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而其城镇化水平仅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2)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就业情况与建设“双百城市”尚不匹配
  1)文化程度偏低:根据对长寿区2010年农村住户人口的抽样调查,初中及以下文化占到劳动力的85.2%(来自长寿区统计年鉴,抽样可能存在误差,但可说明大体情况)。文化程度偏低,对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就业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就业过分集中于农业:根据对长寿区2010年农村住户人口的抽样调查,第一产业就业占48.26%,第二产业就业仅占17.55%。表明农村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较低端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情况一般。
  2.2 用地
  (1)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统筹任务艰巨
  长寿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交通、水利、教育、居住等基础和公益设施需求日益增长,加大了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的任务更加艰巨。
  (2)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各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项目落户长寿区,如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晏家工业园区的设立,特别是重钢搬迁、中石油 1000 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煤化工项目、大甲醇项目等钢铁、化工上下游产业在长寿的集聚,以及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等,促使城市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耕地面积不但减少,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3)库区生态建设与工业城市并行,协调土地利用难度大
  长寿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寿作为重庆市的工业城市,以重化工、钢铁等作为主要产业,对用地规模要求和生态环境的威胁度都相对较高。因此在保护好库区生态环境和保障长寿工业的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尤为突出。
  2.3 产业
  长寿的产业发展一直存在重工业轻农业、服务业的状况,导致长寿区的产业增加值结构近年来一直属于“二一三”结构。近几年长寿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较接近,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微弱优势超过第一产业,但都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增值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一直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虽然产业整体趋势得到优化,但第一、三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并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一、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必将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阻碍长寿区第二产业的长效增长,影响长寿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
  2.4 生态
  长寿区位于重庆三峡库区的上游地段,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河溪纵横,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条件。全区地形以丘陵、平坝为主,属川东平行岭谷弧形褶皱低山丘陵区,地形受构造控制,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相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为典形的梳状褶皱地貌。长江北岸地势顺大巴山支脉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下降,东侧黄草山,中偏西侧明月山,西部边缘铜锣山将全境切割为“三山夹两槽”地形。
  2.5 宜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验收成果,“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长寿作为重庆市工业城市,工业比重相对其他城市要高。工业比重大的同时,必然带来对环境优美度的威胁高,对城市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工业比重大也会导致城市工业用地偏高,从而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偏低,最终对城市居民生活便宜度造成威胁。因此,长寿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城市的发展矛盾突出。
  3、长寿构建“双百”大城市的规划途径
  3.1 规划特色
  通过“五个注重”的规划途径,以“统筹城乡 和谐长寿”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愿景,以“三地一中心”為目标,以“快捷、宜居、绿色、便利、安全”的规划建设十字方针,力图为长寿规划统筹一个城乡和谐发展的未来蓝图,以实现长寿构建“双百”大城市的目的。
  3.2 注重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11年修订)的相互协调
  3.2.1 城乡发展目标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 2020)》(2011年修订)将长寿打造为六个大城市之一的决策,确定长寿区的城乡发展总目标为:把长寿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重庆主城区重化、冶金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支撑重庆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区;重庆的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及商贸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发展区,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示范区。
  3.2.2 城乡发展规模
  为实现长寿区构建“双百”大城市的目标,根据相关专题研究,确定长寿区规模为: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约为1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34.5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1.6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为140.96平方米。
  至2030年全区常住人口约为125.77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61.3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5.11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7.90平方米。
  3.3 注重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
  3.3.1 可持续的城乡产业布局
  推进一、二产业向地区聚集,带动其它区域的发展,同时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在全区范围内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三区一轴”的城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
  3.3.2 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
  (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重点是保留现有的主要山体,建设33.35平方公里菩提山和牛心山城市生态屏障;控制必要的基础设施廊道,共同形成网状的绿地基底,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2)打造绿地公园系统,让城市在森林中生长
  结合长寿区中心城区的城市形态,规划形成“三环、两轴、多廊、多点”绿地系统结构。力争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均绿化用地10.9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01平方米,符合国家标准。
  (3)打造特色景观系统,构建山水园林城市
  规划在长寿中心城区形成“一心三带三轴多廊多点”的中心城区景观风貌空间形态,以满足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
  3.4 注重城市总体规划与镇域体系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的相互协调
  3.4.1 以城带乡的城镇体系结构
  构建“一城四片、一轴两翼”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以长寿中心城区为城镇空间发展的重心,带动全域各街镇发展,有效整合城乡资源,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3.4.2通畅的对外交通
  完善对外交通系统,融入主城、联通区域,打造畅通,高效,统筹城乡发展的交通系统。通过沪汉渝蓉、渝怀、渝万等铁路干线以及长江航道,形成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快捷通道;依托“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两纵一横”的一级公路构成与主城、川渝地区的便捷联系。   图3-5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3.4.2 快捷的内部交通
  (1)构建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确保市民便捷出行
  构建包括“两横两纵两联络”的快速路、“六横五纵”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在内的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确保百姓便捷出行。
  (2)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实现低碳绿色交通
  在长寿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2条一级公交走廊及8条二级公交走廊,其中1级走廊上采用大运量公交系统,保证百万人口便利出行。远景预留轨道交通走廊,并接入重庆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系统。
  (3)加快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客货便捷换乘
  在长寿中心城区打造长寿北站大型综合对外客运枢纽和四个一般专业性对外客运枢纽。结合长寿交通设施布局及产业规划情况,规划3个铁路货运枢纽和5个综合型港口枢纽。
  3.5 注重近期建设规划与长远建设规划的相互协调
  3.5.1 相互协调的近远期规划
  从建设时序上控制城市发展,将动态过程与终极蓝图相结合,分步骤进行建设开发,确保统筹城乡发展。近期到2020年,围绕“一心四片、双轴北拓”的城市格局,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远期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继续向北拓展,并完善相应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组团建设。
  3.5.2 适度的弹性用地布局
  在城市建设用地条件无法满足具体项目用地需求时,可通过等量置换的方式使用远景及弹性用地。在中德合作项目以北至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边界内的适宜建设用地布置彈性用地,其面积约9.74平方公里。
  3.5.3 合理的空间增长边界
  合理的划定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包括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城市发展可能涉及的弹性用地。城市建设活动不得突破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控制范围为125.92平方公里。
  3.6 注重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相互协调
  3.6.1 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建立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形成区级、片区级和组团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市民生活,确保百姓身心健康。建设包括行政办公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科研教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在内的公共设施体系,以服务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3.6.2 安全的城市供水水源
  本着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分开供应的原则,长寿中心城区生活用水以长江、长寿湖、大洪湖、西山水系等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工业区用水直接从长江取水。积极开发利用本地地表水资源,为城市供水增加安全保障。
  根据人口规模及需求预测用电量、用水量、排水量及燃气量,工业用量单独预测,通过计算结果合理配置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管网设施。全面改善市政公用设施,为“双百大城市”的构建提供完善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3.6.2 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人口规模及需求预测用电量、用水量、排水量及燃气量,工业用量单独预测,通过计算结果合理配置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管网设施。全面改善市政公用设施,为“双百大城市”的构建提供完善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4、结语
  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阐述了长寿建设双百大城市的必要性及可能性。针对长寿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双百大城市的途径——“五个注重”。为解决工业城市规模扩张与公共设施配置间的协调问题、山地城市尤其是山地工业城市面临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政工团队在生产和管理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这一作用理解为它在企业中能够创造出定量的价值,但是这一劳动价值的特点及其体现方式长期为人们所漠视。本文旨在分析这一劳动价值的性质和特点,帮助企业管理者加强对政工团队建设的认识,并且充分利用政工团队来提升企业员工生产劳动积极性,以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政工;团队建设;劳动价值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能够
期刊
【摘 要】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在城市消防工作开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做好社区消防工作对于构建安全、和谐城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意义尤为突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市社区消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安全与和谐。本文针对新时期社区消防工作特点和现状,从如何完善社区消防机制,建立社区消防网络,发挥管理服务功能,实现社会消防自治,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促进城市社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高层工业建筑正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伴随着高层工业建筑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传统的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隐患变得更大了,不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给与高度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高层工业建筑火灾危险的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特征提出一系列防火的措施,进而减少火灾发生的机会,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期刊
【摘 要】建筑体系作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反映着人们美学追求的同时也代表了人们精神方面的某种寄托。明清两代作为我国封建统治末期的两个代表,其建筑体系代表了我国古建筑最后的辉煌,本文从研究其时代特点着手,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通过装饰性、规范性、自然性、节奏性这几个角度对我国明清两代的建筑设计美学特点进行探索。  【关键词】明清时期;明清建筑;时代特点;美学  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积淀明清两代的建筑打下了
期刊
【摘 要】水库大坝的安全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正常农业活动开展,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就可能导致水力、电力系统的秩序遭到破坏,严重的甚至破坏人们的房屋以及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大坝的质量安全管理中,渗流又是其关键的部分,渗流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关系着水库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水库大坝 渗流安全的分析也就成了水库大坝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观测原始资料对大坝的安全进行分析,并以云南省元江县章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民的丰产增收离不开水利的灌溉。研究如何更一步提升完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和提高技术水平,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关键所在,确保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措施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就目前社会发展现状而言,水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不断加强。近年来,多功能景观概念的流行和应用,将传统的生态学内涵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它从人类生态总系统出发,从宏观生态保护的角度来重构景观概念,并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将自然科学与人类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和分析多功能景观在可持續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并提出有益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住宅小区的建设速度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环境,住宅小区电气施工是关乎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只有做好电气施工工作,才能使人们能在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中生活,本文就将住宅电气施工中应当考虑的几点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住宅电气;施工;问题  前言:住宅电气由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信
期刊
【摘 要】张谷英村以其特有的巨构形态、房屋互遮阳体系、天井院落等村落空间组织方式适应着当地的典型的湿热气候,其特色的“风廊”空间不仅形成了室内外气候缓冲层,提高了村落整体热舒适度,还是村民乐于停留的公共空间,其空间组织形式十分值得类似气候地区的公共建筑设计进行借鉴。本文就“风廊”空间的研究和借鉴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张谷英村;风廊;开放空间;传统建筑;生态建筑  一、张谷英村总体空间形态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具产业取得了良好的进程,在国际家具贸易以及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我国家具与室内装饰行业的现状以及科技需求,对我国家具和室内装饰行业现状、技术瓶颈以及科技需求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家具行业;室内装饰;发展现状;科技需求  近几十年来,我国家具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什么都是初始阶段到高速增长的现代,这期间一直以扩张生产的形式发展。随着市场需求增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