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主动脉瓣轻、轻中度反流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主动脉瓣轻度和轻中度反流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脏手术后15例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低(<40.00%)患者行IABP辅助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63.60 (50~74)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9例,轻中度反流6例,LVEF均<40.00%.术后放置IABP,比较患者使用IABP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LVEF、主动脉瓣反流等指标. 结果 本组患者无死亡,患者使用IABP后C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0±0.29)L/(min· m2) vs.( 1.99±0.23)L/(min· m2),t=48.30,P=0.00],LVEF高于使用IABP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0%±1.37% vs.42.60%±2.87%,t=11.34,P=0.00),SVRI较使用IABP前改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 347.00±190.00) dyn·s/(cm5·m2)vs.(2 128.00±204.00)dyn·s/(cm5·m2),t=20.60,P=0.00],主动脉瓣反流未见明显增加(x2=0.60,P=0.44). 结论 对主动脉瓣轻度和轻中度反流伴LVEF显著减低患者心脏手术后进行IABP辅助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效果,且未增加主动脉瓣反流的风险.
其他文献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非风湿性瓣膜病发病率相对增加,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瓣膜退行性变(包括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头外伤后头晕、头痛10 h,昏迷3 h后入院。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脑疝形成。入科后在手术室急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一直处于浅昏迷
信息系统作为合理用药的有效管理手段,获得了来自医院的广泛认可,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入到了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合理用药也已经不是新名词。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可以发现,要实现合理用药必须从用药的四
“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医疗卫生体制的“顽疾”,一直为公众所诟病。随着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等医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看病贵”的问题正在逐渐缓解。但是由于医疗资
在产科产房接生过程中,脐带结扎处理直接影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关键环节。是关系到产科产房感染率、新生儿出生死亡率高低的决定因素。国家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
目的:探讨异丙酚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异丙酚行无痛人流术的护理要点。方法用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异丙酚,结合心理护理,对100例育龄妇女施行无痛人流术。结果所有受术者未发生
患者男,23岁.因查体发现胸壁异物5d入院.自诉无外伤史,无胸痛发热及其它不适.胸部普通CT示左胸腋后线内侧胸壁有一圆点状高密度影,CT值2 241 Hu,提示为金属物(图1,箭头所示).
1 资料与方法rn患者男性,45岁,主因发作性胸闷、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2天入院.5年前患者常于活动后发作胸闷,心前区刺痛,伴心脏压缩感,每次持续5~10min不等,可自行缓解,曾被外院
PACS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科室级PACS、全院级PACS和覆盖范围更广的区域PACS。发展的逐步深入,不仅带来了医院自身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区域医疗和远程会诊的深入带来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