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話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当的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而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讲的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教师偶尔提个问题,必定“惊起一滩鸥鹭”。试问这样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如此课堂学生怎能“修行好”?怎么会出现高效课堂呢?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实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妙趣横生呢?
一、以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以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巴西奥运会、美国大选、我国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变化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爷爷们生活时期的照片,家长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因此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以灵活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课本内容和问题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般少讲甚至不讲。如有关科技文化的历史课,可以列出表格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只简单地进行补充和更正,学生如果有一难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学生们一起解答。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又避免了学生凡有问题都依赖老师讲解而不思考的情况出现,强迫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成为学习的奴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特别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如在讲《三国鼎立》时,结合电视剧及书籍让学生谈谈三国人物,并问及影响最深的是谁?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和诸葛亮。那么你是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呢?不管喜欢谁,谈出你喜欢的理由。学生在做出选择之后,还要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说出合适的理由,这个问题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印象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上,到了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的课,就出现厌倦情绪:这么多的年代,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措施……太难记了。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趣,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撰写历史小论文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可投其所好,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保持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可以信赖
另外搞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一贯持有的是到尊严,学会蹲下身来与学生讲话,做到尊重学生,你学生交友交心,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对该学科感兴趣,上课才会积极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些,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所以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受欢迎的形象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你教学工作的开展。记得有一次我讲到《两宋经济的发展》时提到南方的制瓷业发达,我问:“CHINA小写是什么意思?”学生好像发现新大陆般的惊问:“老师你懂英文?”在这些惊叹声中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就会信赖老师并喜欢学习该学科。因此,作为老师,只会那么一点点专业知识就高傲自大不思进取,在今天来讲这种态度已经吃不开了。要达到今天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老师本身就要不断增识,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教出好学生。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摒弃“划拉背”的陈旧做法,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才能妙趣横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乐土。
一、以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以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巴西奥运会、美国大选、我国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变化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爷爷们生活时期的照片,家长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因此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和寻求答案,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以灵活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课本内容和问题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般少讲甚至不讲。如有关科技文化的历史课,可以列出表格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只简单地进行补充和更正,学生如果有一难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学生们一起解答。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又避免了学生凡有问题都依赖老师讲解而不思考的情况出现,强迫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不再成为学习的奴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特别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兴趣就越高。如在讲《三国鼎立》时,结合电视剧及书籍让学生谈谈三国人物,并问及影响最深的是谁?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和诸葛亮。那么你是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呢?不管喜欢谁,谈出你喜欢的理由。学生在做出选择之后,还要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说出合适的理由,这个问题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印象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上,到了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的课,就出现厌倦情绪:这么多的年代,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措施……太难记了。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趣,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撰写历史小论文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可投其所好,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保持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可以信赖
另外搞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一贯持有的是到尊严,学会蹲下身来与学生讲话,做到尊重学生,你学生交友交心,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对该学科感兴趣,上课才会积极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些,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所以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受欢迎的形象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你教学工作的开展。记得有一次我讲到《两宋经济的发展》时提到南方的制瓷业发达,我问:“CHINA小写是什么意思?”学生好像发现新大陆般的惊问:“老师你懂英文?”在这些惊叹声中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就会信赖老师并喜欢学习该学科。因此,作为老师,只会那么一点点专业知识就高傲自大不思进取,在今天来讲这种态度已经吃不开了。要达到今天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老师本身就要不断增识,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教出好学生。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摒弃“划拉背”的陈旧做法,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才能妙趣横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