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恩情,传递希望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64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承恩情


  1971年7月,烈日炎炎,家住南京市太平门附近的邵建波感觉到口渴,他找妈妈要了一块钱上街买冰棍。家门口是一道大斜坡,他正过马路时,一辆大卡车从北坡快速地向他冲过来,7岁的邵建波吓傻了,一下愣在原地。眼看他快被卡车撞上,突然有人猛地冲过来,将他抱到怀里打了个滚。紧接着,那人将邵建波扶起来,摸了摸他的头,提醒他下次过马路要小心就匆匆地走了。
  回到家,认定“这孩子捡回一条命”的妈妈,决定当面谢谢“这位恩人”。然而奔波了一整天,也没打听到目击的路人和要找的人。
  邵建波祖籍浙江省瑞安市,骨子里有着浙江人天生的经商天赋。长大后,他艰辛创业,也有了一定的经济余力,他牢记着父母的叮嘱,不要放弃寻找恩人。这些年他一直发寻人启事、录节目、联络部队找线索,在查阅了大量档案和记录后,依然一无所获。当他感觉到沮丧的时候,父母宽慰他说,哪怕找不到恩人,也要牢记恩情,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恩人希望看到的。
  19岁还在上学的时候,邵建波就靠自己赚来的钱,给一名无臂的学生提供学费,此后一直助他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2006年7月起,邵建波在南京创办了皇后大道服饰广场,成立之初就在媒体上发布了消息,拿出十间商铺免一年租金提供给10名下岗职工与残疾人士,并有专人指导店铺货物的采购、营销创业等。


邵建波(左二)和杨雅舒(左一)看望抗战老兵

  有残疾女在他的帮扶下办起家政公司,有盲人靠他的资助得以无虞度日,有失学女童由他交了学费而重返校园,有下岗职工在他的帮扶下创业发家。这么多年来,邵建波捐助过的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因为长年坚持不懈地做慈善,他收获了很多荣誉称号。邵建波把奖杯和证书锁进箱子,每放进去一件,他都会默念:恩人,这些荣誉都是给你的。

传递希望


  2008年汶川大地震,邵建波正在给四川的一位老师打电话,所以第一时间知道那边发生了较大的地震。闻知地震发生的消息后,他第一反应就是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向灾区捐赠一批急需的物资。
  在了解到详细灾情后,他和一批志愿者亲赴灾区,在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他遇到了11岁的杨雅舒和她14岁的表姐。10年间,杨雅舒两度成为孤儿。她不记得父母的模样。那时家里也是太穷,他们在她年幼时就出去打工,从此再也没回来过。
  2008年,爷爷病重,小雅被送到四川汶川映秀镇的一位远房亲戚家。但“5·12”巨震,让11岁的小雅在惊惧和懵懂间再次失去亲人,失去了家。此时,对她来说,比成为孤儿更可怕的,是那种孤惶无助的感觉。
  邵建波在灾区抢险救灾时了解到两个苦命孩子的境遇后,收养了姐妹俩,成为她们的“爱心爸爸”,将她们带到南京,重归校园,让她们有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得到救助,但杨雅舒并不能立即从那场大灾难中走出来,整日以泪洗面。邵建波把她们当作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每天放学,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等在教室外接杨雅舒两姐妹放学。看到小雅两姐妹依然闷闷不乐,他就想着如何打开她们的心结。
  有一次,邵建波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决定带上上中学的小雅两姐妹,让她们在对比中了解一下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疾苦中,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要珍惜。临出发前,邵建波要求小雅两姐妹带上零花钱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一份礼物。那时候的小雅,是既疑惑又委屈,心里对这个邵伯伯很有意见。她想:公益不是有钱人才做的事吗?难道被帮助的人不应该是我吗?为什么要我去帮不认识的人?
  邵建波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什么都没说,而是身体力行。第二次,邵建波让姐妹俩坐公交车去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看望那里的残疾孩子们。两人转了好几趟公交车去这所特殊教育学校,回来时不满情绪爆发了,她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外面一直跑到天黑,又饿又冷地坐在公园椅子上哭。
  邵建波最终找到了她们。“我不想做公益!”面对寻找而来的邵建波,杨雅舒喊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你们更不幸,但他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依然坚强地前行。你看到那些福利院的孩子失去了父母,或者身有残疾,依然在坚强地学习,乐观地活着吗?收到你们送去的礼物时,有没有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难道你们还不如他们吗?”邵建波的一番话,让杨雅舒震动很大,她心里的冰突然悄悄地融化了。

爱心接力


  从此,邵建波参加公益爱心活动的时候,只要杨雅舒没课,都会带上她。受邵建波的影响,她暗下决心,要像养父帮助她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和希望传递下去。
  多年来,杨雅舒一直走在恩人身后,默默做着相同的事情:高中时,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演出,用勤工俭学赚来的钱,在南京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成立了专门用来帮助孤残儿童的爱心基金;圣诞节,她带着好吃的糖果到福利院与孩子们共度节日;助残日,她到南京玄武蒲公英残疾人互助社做义工……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雅舒接触到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失去独生子女并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
  了解到这一情况的杨雅舒,经常在空余时间去看望和陪伴这些阿姨,每年为她们订一份报纸,冬天会给她们送围巾,打电话关心她们。
  邵建波的生意在山东德州,因此,小雅每年都会到德州过假期。德州有一位失独妈妈张阿姨,总是叫她到家里去玩。2017年春节,小雅去看望张阿姨,阿姨非要送给她一个包。怕她推辞,阿姨说得情真意切:“这么长时间了,没送过你东西,你不接受,阿姨心里过意不去。”
  等回到南京,小雅打开包,发现里面有个红包,包了2000块钱。她赶紧打电话:“阿姨,你有2000块钱忘在包里了。”阿姨说:“这红包就是我给你的。你现在也不容易,还没工作,又做公益。”给小雅带来触动的不是红包,而是张阿姨的举动,让她感受到“一种来自妈妈的感觉”。
  南京的失独妈妈朱阿姨,经常去小雅家去看她,带着水果、洗发水什么的,还手把手地教她炒菜烧饭。这都是妈妈对女儿的日常。
  “时间久了,觉得不是我帮她们,而是她们在帮助我。她们给我的爱,对我,是一种疗愈作用。”小雅說,她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关照别人,其实就是关照自己。
  最让杨雅舒感动的是,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人主动联系她,愿意与她一起关注那些有困难的人。2018年1月25日,南京玄武鸡蛋壳公益服务促进中心注册成功,这是小雅搭建的互联网公益慈善平台。鸡蛋壳,寓意小鸡已经破壳而出。
  杨雅舒的爱心公益组织影响力越来越大,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渡过难关。她入选“江苏好人榜”,获得第十五届南京好市民荣誉称号。目前杨雅舒已经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她的善行也让邵建波倍感欣慰和骄傲。
  人间值得,是因为有爱和希望的传递。
其他文献
在新聞视频里看到,一位外卖小哥给客人送货途中,与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老人相撞,啤酒瓶碎了大半,地上一片狼藉。  很多人为生计而奔忙,渐渐变得浮躁、不安、神经质。老人以为外卖小哥会抱怨,会与他吵,想不到对方却如孩童一般,索性和老人一起蹲在地上,喝剩下的啤酒。  视频里,外卖小哥回应:“既然已经发生了,不如停下赶路的脚步,喝上一杯又何妨?”  有人说过,天才是时时能恢复童心的人,是不忧虑未来,能忘记不愉快
期刊
看到2月刊专题《温柔的力量》时,我想起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小佳。我曾见过她初为人母时的慌张忙乱,妆容不再精致,成日不修边幅,疲于奔命于工作和孩子之间。  后来,为了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她鼓起勇气辞了之前的工作,开了一间小小的绘本室。这样,她每天早上就有了时间给孩子做不重样的爱心早餐,能陪大女儿去上舞蹈课,能陪小女儿看绘本。  她的小小绘本室,经常组织活动,让孩子来看绘本、讲故事、做手工、亲近大自然,很
期刊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日前发布,首批10名自由职业人才凭借自身优秀的代表作,通过了专家评审,最终分别获得了高级和中级职称。他们中有广受读者欢迎、圈粉无数的网络作家,有20多年扎根宋庄、始终坚持艺术梦想的职业画家,有基本功扎实、已崭露头角的青年美术家,也有怀揣艺术梦想、北漂一族的年轻演员。据悉,自由职业人才评职称,在北京市还是首次。(2019年2月1日《北京晚报》)  自由职业人才评上职称,在北京是首次,
期刊
从读书到工作,沢君一路走來,可以说顺风顺水。作为上海本地人,就读同济大学,还是自己最向往的建筑专业。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华东设计院成为令同龄人艳羡的建筑师。  在设计院工作的几年间,沢君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比如医院和图书馆的内部设计。从始至终,她的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作品中不乏获奖佳作。  平静而美好的日子,从沢君改造自己父母的老房子开始,渐渐泛起了串串涟漪。因为是专业人士,所以
期刊
“我的妈妈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是一名外卖配送员。”  湖南卫视《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中,一名叫李仁志的少年的讲述让无数观众泪目。李仁志说,他的妈妈是一名外卖配送员,认真敬业,但仍然会有很多人不尊重妈妈的职业。“有时还会莫名给差评,甚至无理取闹。”比如没有提前送达外卖,客人就会不满意,“抓着我妈妈让她赔钱。”李仁志十分心疼妈妈,“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一瞬
期刊
在广东佛山,有一家“百年解忧年画店”,想脱单、逢考必过,或者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都可以在这买到相应的年画。年轻人在年画店许下愿望,买了年画回去张贴,有不少还真实现了,于是就来“还愿”,再买新的……有着“年画女侠”之称的刘钟萍,就是这家不同寻常的年画店的经营者。2016年,劉钟萍到清华大学学习,总结了“年画诸神复活”的理念,用年轻人感兴趣的语言和意境,对年画寓意做了年轻化的演绎。  用年轻人感兴
期刊
高考放榜,二本压线,母亲喋喋不休,父亲沉默不语。吕妮低着头,眼睛盯着手中随便抓来抵挡的一本书。吕妮没有名校情结,但父母有,她身边的哥哥姐姐一个接一个地考上了名校,父母对她的期望可想而知。吕妮很不服气,平时模拟考她都能挤进年级前50名,本来名校是稳稳的。可谁知,这年的高考作文题太过诗意,吕妮一时没忍住就写成了散文,结果作文偏题,语文破天荒考了个不及格,吕妮的名校梦就此破碎。  等待开学的日子是痛苦的
期刊
两年前,我遇到一个人,他眼神空洞、呆滞,面无表情、木讷寡言,一看就是生活跌入低谷,甚至已经迷失了希望的那种人。但是,很奇怪,后来他突然一扫阴霾,变得积极向上了———我留心观察着他,到底是什么让他发生了改变?  我是一名狱警,从警快三年了,工作中遇到过不少类似的人。刚进来时都很灰暗,渐渐地就有了光彩,而那些光都来自于希望。他们有的是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有的是希望取得受害人的谅解,有的是自己内心真
期刊
羽是一家素食馆的大厨,自幼酷爱传统文化,到处拜访名师,学武站桩,为人潇洒豁达。兰是一家古琴馆的老师,唱歌写字、调理养生悉数精通。  两个特立独行的青年,在朋友家的茶桌上相识,很快就产生强烈的共鸣———都不愿意为着长辈与社会的压力,完成所谓的人生规定动作,去结婚,或者去生孩子。  这些共同语言,让这对“仙系”朋友成了情侣。当然,与一般情侣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约定:第一,不买房,不为物质所绊,把注意力
期刊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三月初的上海,春寒依然料峭。詹纳刚回国,还在倒时差,总有一点晨昏颠倒的感觉。为了透透气,詹纳离开家,随便搭了一辆公交车,乘了几站路。下车后,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突然发现有一批年轻人围在一起,举着手机拍视频。  这年头不会还有街头卖艺吧?城管难道不管吗?好奇心驱使詹纳也挤到人群中,伸着脖子往里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