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7年“农远工程”已接近尾声,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对“农远工程”中的资源利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此来促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远工程;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60-03
国家教育部计划从2003年到2007年,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中小学形成经济文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卫生普及中心、党员教育中心,从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概述
教育资源发挥效用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将其应用于教学。因此,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三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主要配备电视机、VCD 或DVD光盘播放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用电视、DVD机器播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录像,一是课件。教学光盘源主要由教育部门组织教育科研人员、优秀教师或专业开发公司人员,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开发的。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储存、保管和应用较为方便。其不足是光盘一旦形成,就无法修改,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教学中交互性也较差。
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配备一台计算机、一套卫星接收设备及其它相关设备, 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多媒体卫星终端接收系统。其特点是除了可以播放教学光盘外,还可以通过卫星系统接收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课件,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与教学进程相应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因此,它提供的信息资源库,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具有资源丰富,更新快速,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点。同时,与教学光盘播放相比,它的交互性能大为改善。
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接入系统。具有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交互性强,为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实现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学科课程、提供教师教研与培训的信息化环境。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 上网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另一种是教师——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教师将自己研发的教育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学习者通过校园网、互联网获取由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到底如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学校对资源经常使用外,大部分设备处于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用一下。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来调查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这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在资源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资源的意识有待提高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地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补充。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利用资源不是为学生构建一些基于问题的、基于情景的、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而仅仅是为了备课或作简单的课堂演示。老教师们在心理上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抵触,认为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也是花架子,而且又费时费劲,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做秀”。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是老师上课的帮手,相反认为它是“帮凶”,似乎是它们加重了教学的负担,他们再不能“一支粉笔、一本书”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并没有从运用资源中找到轻松和乐趣,反而认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是一种痛苦。
2.农村中小学终端设备的欠缺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只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师生上课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初中,一般都是20多个班级,而学校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网络教室,就是上信息技术课都达不到硬性指标,别的科目就根本没法在多功能教室里上课了,有些资源就只有放在那。因此,是设备的欠缺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
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特别是些老教师,有的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有的甚至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信息技术那就更是一窍不通了,有些教师连投影仪都不会用。有些年轻的教师会利用电脑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所以不能很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为学生建构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不会自己去建构远程资源了,还是老一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
4.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的不匹配
在农村中小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教学得以开展的主线,离了教材,一切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因此远程教育资源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书面教材的版本也越来越多,有人教版的、有华东师大版、有北师大版的;由于经济以及地理分布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在选用教材时不够规范,出现了多个版本;而由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是人教版的,这就使得很多教材与资源不配套。虽然接受了大量的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根本没办法直接使用,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很多教师反映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这就加大了资源的利用难度。
5.资源的整合深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他们很难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会降低他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对资源进行深度的整合,方便教师查找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远程教育资源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素材类资源较多,结合课改精心设计、组织、开发的资源并不多,资源的整合难度大。导致可以直接用于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协作学习的资源很少,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6.缺乏优秀的系统资源和资源应用平台
大多数远程教育资源都是基于知识点、教学单元的,一般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整合后才可以直接使用的,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基于整门课程系统开发的资源很少。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繁重,经常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级,没有太多的时间(况且有的也不会)去进行修改和整合,迫切需要一些直接可以用于教学的系统的教育资源。这样就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课堂教学。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中小学没有接入网络,卫星设备、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没人会用。这使得大量的资源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只能直接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或做简单的修改;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需求都不同,一个资源并不适合所有的师生。
因此很需要一个开放的课件开发平台。另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难进行较深层次的课程整合,缺乏适用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是导致远程资源难以深入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应用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除了要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外,在远程教育资源本身上也要下功夫。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和“农远工程”管理者。对这三者的培训同等重要。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相关政策,“农远工程”将得到有力的支持。对“农远工程”管理员进行培训,可以使“农远工程”资源达到很好的传递,使得城市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真正的传到农村。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让教师主动的去利用远程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让教师不仅可以熟练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去修改和自主构建资源。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设备的使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资源的及时下载和方便使用。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培训,提高他们的课件开发水平,帮助他们掌握资源的应用策略、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模式等,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2.在“农远工程”资源开发本身上下功夫
(1)目前“农远”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课程教学类:主要提供与教学进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及课程章节重点和难点教学辅导资源。
教学素材类:主要提供各学科教学素材,以便学科教师充分使用这类素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或加工成教学课件。
教师培训类:主要提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资源。
学习指导类:主要包含学科辅导资源,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面的资源。
专题教育类:主要包含科学技术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类:主要提供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源。
为农服务类:包含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等方面的资源。
(2)在对以上资源进行开发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资源开发应为教师教育服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应用深度。因此,开发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应该作为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
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资源与教材相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范围的前提。地方行政教育人员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改革的进程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符合和同步的资源。
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农村地区的需求。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在新教材的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应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送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手中,使他们能领会课程改革的主旨,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为依据进行整合,教师在使用这些整合后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慢慢领会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开发的资源也要符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提高师生对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农远工程”不能光“输血”,而要让他们自己学会“造血”。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要让师生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开发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能够借助网络教室开展基于问题的、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协作式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使网络教室真正发挥效用,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中看电子书等低层次应用。
四、“ 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和合理地开发有效的资源,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农村中小学学会“造血”。还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最近,国家要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的建立,将使学校公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我们要把握各种机会,积极探索“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沙凤林.“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王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3]文继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
[4]王清泉.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 教育技术导刊,2006,(7).
[5]杨丽.西部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特点及教学功能[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4).
关键词:农远工程;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60-03
国家教育部计划从2003年到2007年,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中小学形成经济文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卫生普及中心、党员教育中心,从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概述
教育资源发挥效用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将其应用于教学。因此,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三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主要配备电视机、VCD 或DVD光盘播放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用电视、DVD机器播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录像,一是课件。教学光盘源主要由教育部门组织教育科研人员、优秀教师或专业开发公司人员,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开发的。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储存、保管和应用较为方便。其不足是光盘一旦形成,就无法修改,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教学中交互性也较差。
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配备一台计算机、一套卫星接收设备及其它相关设备, 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多媒体卫星终端接收系统。其特点是除了可以播放教学光盘外,还可以通过卫星系统接收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课件,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与教学进程相应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因此,它提供的信息资源库,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具有资源丰富,更新快速,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点。同时,与教学光盘播放相比,它的交互性能大为改善。
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接入系统。具有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交互性强,为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实现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学科课程、提供教师教研与培训的信息化环境。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 上网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另一种是教师——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教师将自己研发的教育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学习者通过校园网、互联网获取由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到底如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学校对资源经常使用外,大部分设备处于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用一下。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来调查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这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在资源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资源的意识有待提高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地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补充。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利用资源不是为学生构建一些基于问题的、基于情景的、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而仅仅是为了备课或作简单的课堂演示。老教师们在心理上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抵触,认为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也是花架子,而且又费时费劲,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做秀”。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是老师上课的帮手,相反认为它是“帮凶”,似乎是它们加重了教学的负担,他们再不能“一支粉笔、一本书”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并没有从运用资源中找到轻松和乐趣,反而认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是一种痛苦。
2.农村中小学终端设备的欠缺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只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师生上课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初中,一般都是20多个班级,而学校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网络教室,就是上信息技术课都达不到硬性指标,别的科目就根本没法在多功能教室里上课了,有些资源就只有放在那。因此,是设备的欠缺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
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特别是些老教师,有的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有的甚至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信息技术那就更是一窍不通了,有些教师连投影仪都不会用。有些年轻的教师会利用电脑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所以不能很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为学生建构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不会自己去建构远程资源了,还是老一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
4.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的不匹配
在农村中小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教学得以开展的主线,离了教材,一切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因此远程教育资源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书面教材的版本也越来越多,有人教版的、有华东师大版、有北师大版的;由于经济以及地理分布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在选用教材时不够规范,出现了多个版本;而由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是人教版的,这就使得很多教材与资源不配套。虽然接受了大量的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根本没办法直接使用,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很多教师反映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这就加大了资源的利用难度。
5.资源的整合深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他们很难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会降低他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对资源进行深度的整合,方便教师查找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远程教育资源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素材类资源较多,结合课改精心设计、组织、开发的资源并不多,资源的整合难度大。导致可以直接用于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协作学习的资源很少,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6.缺乏优秀的系统资源和资源应用平台
大多数远程教育资源都是基于知识点、教学单元的,一般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整合后才可以直接使用的,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基于整门课程系统开发的资源很少。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繁重,经常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级,没有太多的时间(况且有的也不会)去进行修改和整合,迫切需要一些直接可以用于教学的系统的教育资源。这样就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课堂教学。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中小学没有接入网络,卫星设备、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没人会用。这使得大量的资源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只能直接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或做简单的修改;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需求都不同,一个资源并不适合所有的师生。
因此很需要一个开放的课件开发平台。另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难进行较深层次的课程整合,缺乏适用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是导致远程资源难以深入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应用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除了要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外,在远程教育资源本身上也要下功夫。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和“农远工程”管理者。对这三者的培训同等重要。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相关政策,“农远工程”将得到有力的支持。对“农远工程”管理员进行培训,可以使“农远工程”资源达到很好的传递,使得城市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真正的传到农村。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让教师主动的去利用远程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让教师不仅可以熟练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去修改和自主构建资源。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设备的使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资源的及时下载和方便使用。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培训,提高他们的课件开发水平,帮助他们掌握资源的应用策略、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模式等,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2.在“农远工程”资源开发本身上下功夫
(1)目前“农远”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课程教学类:主要提供与教学进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及课程章节重点和难点教学辅导资源。
教学素材类:主要提供各学科教学素材,以便学科教师充分使用这类素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或加工成教学课件。
教师培训类:主要提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资源。
学习指导类:主要包含学科辅导资源,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面的资源。
专题教育类:主要包含科学技术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类:主要提供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源。
为农服务类:包含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等方面的资源。
(2)在对以上资源进行开发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资源开发应为教师教育服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应用深度。因此,开发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应该作为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
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资源与教材相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范围的前提。地方行政教育人员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改革的进程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符合和同步的资源。
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农村地区的需求。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在新教材的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应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送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手中,使他们能领会课程改革的主旨,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为依据进行整合,教师在使用这些整合后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慢慢领会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开发的资源也要符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提高师生对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农远工程”不能光“输血”,而要让他们自己学会“造血”。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要让师生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开发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能够借助网络教室开展基于问题的、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协作式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使网络教室真正发挥效用,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中看电子书等低层次应用。
四、“ 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和合理地开发有效的资源,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农村中小学学会“造血”。还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最近,国家要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的建立,将使学校公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我们要把握各种机会,积极探索“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沙凤林.“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王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3]文继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
[4]王清泉.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 教育技术导刊,2006,(7).
[5]杨丽.西部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特点及教学功能[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