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AFFD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通过赋予黑格尔在现代哲学中的这一地位而为自己赢得了崇高名声:“黑格尔不是归属于现代性时代的第一位哲学家,但他是第一位把现代性变成了他所思考的问题的哲学家。”作为黑格尔开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的继承者和守护者,哈贝马斯虽然总是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摇摆,但他不是简单地回到康德或回到黑格尔,而是在对现代社会理论的批判综合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康德和黑格尔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在现代性遭遇最大危机,乃至全球化进程似乎日渐中断、现代性的规范秩序日益瓦解的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哈贝马斯关于黑格尔的论述,特别具有一种现实意义。
  这组文章原本是余明锋为同济大学学报“纪念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出版200周年”专题而约,但最终余明锋自己未能交稿,我的文章也未围绕《法哲学原理》来写,相反仅仅是对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的一种“纠偏”。之所以需要“纠偏”,是因为人们至今不能透彻理解,为什么黑格尔不探讨二级学科意义上的狭义伦理学。祁克果最先批评黑格尔无伦理学,显然指的就是没有这种伦理学。但黑格尔几乎在所有著作中都在讨论“伦理”或伦理生活的伦理性,怎么没有伦理学呢?后来人们承认黑格尔有伦理学,几乎又都是从“客观精神”特别是“法哲学”中讨论伦理和伦理生活的地方来重构其“伦理思想”。这难道有什么不对而需要“纠偏”的呢?
  我所谓“纠偏”,纠的就是不从“哲学”即脱离第一哲学来理解伦理学之偏。康德本来就是非常广义地而不是像我们这样狭义地理解伦理学,他首先是把“伦理学”作为与“物理学”(自然学)相对的概念,说:“古希腊哲学分成三门科学: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这个划分与事物的本性相符合,无需做进一步改进了……”然后,在具体探讨伦理学问题时,他强调“伦理形而上学”要“先行”,这都是为了打通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因为,“伦理学”探讨“自由的因果性”,是以意志自由为前提的,但这种意志自由又不是主观的任性,而是事物“应该”如此发生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才具有绝对的应然性。只有在伦理形而上学中才有可能解决自由与必然的这个二律背反。
  黑格尔在哲学的划分上与康德“形式上”是一致的,按照其《哲学全书》的体系,哲学区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因此,对应于康德“伦理学”的,就是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所以,如果我们要有一個与康德“大伦理学”(探讨自由的因果性)相应的伦理学概念,那么就不能仅仅从黑格尔表面上讨论“伦理”的地方去理解,也不能仅仅从“客观精神”去理解,而要从整个哲学特别是“精神哲学”去把握。对黑格尔而言,只有“精神哲学”才是真正的自由哲学。而这是黑格尔哲学的根本意义。德国著名黑格尔专家克劳斯·费维克在前年出版的最新黑格尔思想传记中说:“对于黑格尔而言,做哲学(philosophieren)就是学习自由地思想和自由地生活。”因此,作为自由哲学的伦理学,就不是一个脱离第一哲学的二级学科,而是哲学本身。所以,黑格尔伦理学思想,如果不是从哲学本身,而是从哲学的任何一个部分中抽取出来的“伦理”观念,都不可能是完整的。
  于是,我首倡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来理解黑格尔伦理学,这样才能完整地理解黑格尔的自由哲学即其伦理学。这是一种存在论上的自由:在“异在”中同时“在自身处安家”。通过阐释这种自由,才能阐明“伦理性自由”在各种伦理生活的实体关系中“由自”主宰的存在论特征,由此阐明黑格尔的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都是伦理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都是自由“演成”的一个存在论环节。康德作为“主观意志的法”(道德)也就指派到它本该所处的精神生活的合适位置上了。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29日的《波士頓评论》网站上,刊载了艾丽卡·X·艾森的文章,题为《黑人与核弹》。在文中,艾森对冷战初期美国核攻击防御计划中的“白人至上论”进行了评述。  1951年,针对可能遭遇的核攻击,美国联邦民防管理局推出了一个教育宣传小短片——《卧倒、隐蔽》。本片以小学生为宣传对象,意在教他们应对核攻击的基本措施。我们在片中看到,在听到预警或看到第一道核爆闪光之后,小学生们躲在桌子下、走廊里,
期刊
批判理论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接受不只是出于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危机,还基于批判理论开创性的理论策略,即:以“分科判教”的方式,将精神分析尤其是无意识理论,以及历史哲学、社会理论和心理学,重新部署于一个辩证的张力场中,让它们对其各自的同一性倾向相互校正,从而使各种理论在总体化的科学图景中保持批判的激进性。精神分析在霍克海默这里开启出了一种批判的病理学,它对社会历史中介下的“人类力量”的病理性考察,有助
期刊
精神分析作为20世纪主要思潮之一,自诞生起就直接切入了思想史及哲学史。其基于临床所开启的认识论、伦理学及存在论辞说,极大地影响并促进了现代思想的进程。从弗洛伊德给无意识下的两个哲学式定义——“无意识没有时间,无意识没有矛盾”——出发,可大概管窥其在这方面的一些影响与贡献。而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精神分析虽说借助“意识之二裂”等概念质疑了古典哲学的某些观念,但在后者的核心层面即主体论层面上,却更多是继
期刊
基督教“爱邻如己”的伦理命令在尼采和弗洛伊德那里遇到了强烈的质疑,这一质疑需要通过对邻人问题的思考,回溯到主体与彼者的原初经验,并进一步考察这一伦理命令的心理学基础。拉康区分了作为小彼者的邻人与作为大彼者的邻人的根本不同,他让我们看到对这一伦理命令通常理解的内在盲点与根本困境。通过对“谁是最近的邻人”的问题的讨论,拉康进而阐发了“爱邻如己”这一伦理命令的全新意义。无意识恰恰是每个主体自身最近的邻人
期刊
我国的文化贸易进入了由大到强的转型期,快速增长的文化贸易是贸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格局的重要支撑。在文化贸易增速放缓、结构性“文化赤字”依然显著、对外文化投资严重下滑的形势下,我国要实现能够有效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高水平文化贸易发展升级,就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内核,以高质量文化产业为基础,畅通国内和国际文化市场,抓住数字经济的大势,着力发展数字内容与文化科技服务贸易。  
期刊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从年龄异质性看,文化产业发展对青年、老年和中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依次降低。从区域异质性看,文化产业发展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依次降低。从行业异质性看,文化服务业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通过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文化产品多样化及专业化需要等途径来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政府补贴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一直以来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鼓励文化创新发展和区域性城市群建设为政策背景,通过对2013—2018年深、沪交易所50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样本分析,结合文化创新企业创新成果回报时间长、回报收益不确定的特点构建了静态回归模型,研究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知识产权绩效和财务绩效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倒U型
期刊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能发挥不足,迫切需要构建政府与市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商业综合体是实现政府与市场相互补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极佳载体。以商业综合体城市阅读空间为切入点,基于公私合作理论构建综合体阅读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结合国外成功案例归纳商业综合体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协同营建模式,并对国内实践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需结合实际情况,从平
期刊
房价作为影响创新成本和地方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与长三角城市创新的关系亟待深入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首先刻画了长三角地区城市房价与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格局,其次运用双向固定模型、门槛回归计量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城市房价对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人口规模变量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长三角地区房价呈波动上升,近年来增幅有所扩大;
期刊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破解这一瓶颈的关键。基于2004—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相关数据,采用DEA-SBM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从时空两个维度分别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 TFP 进行了研究,利用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 TFP 特征进行了刻画,并采用传统马尔科夫链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 TFP 长期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