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墨子文艺观之比较

来源 :学术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ff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柏拉图与墨子是中西文化的早期代表,为实现各自社会理想,他们都提出反对文艺的口号。同样是反对文艺,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立场看,柏拉图是站在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立场,墨子是从普通百姓的利益出发;从认识层面看,柏拉图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关照文艺,墨子是从社会学的现实层面来理解文艺;从二者的思想发展看,柏拉图晚年逐渐认可文艺,墨子则始终不变。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思想在致思路径、理论形态及特色等方面也体现出差异。
  关键词:柏拉图;墨子;文艺观;中西比较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3)02-0033-06
  柏拉图与墨子都处在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①,分别为西方文艺和中国文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的文艺思想在各自文化圈内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了解他们的文艺美学思想,可以加深我们对中西美学和中西艺术的认识。在这种比较研究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一、柏拉图与墨子都提出“反对文艺”的口号
  柏拉图(前427—前347)与墨子(约前468—前376)②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一个在希腊,一个在中国,相距何止万里,绝无有任何学术交流的可能;二者的思想截然不同,柏拉图思想的中心是理念,墨子理论的核心是“兼爱”、“非攻”;二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就更不同了。可是,对于文艺,他们竟发出同样的声音,一致高喊:反对文艺!这不会是巧合。
  (一)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欲(情感)。理性是智慧,理念则是理性的集合体。理想城邦的统治者必须是有理性的人,最高统治者是最有智慧的“哲学王”。意志协助理性来控制情欲,而情欲从根本上是排斥理性的。
  柏拉图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把情感等同于低劣的情欲,等同于人的本能和非理性,与理性相对立。文艺恰恰是在宣泄情欲,是非理性的。文艺与情感联系甚密,创作、欣赏艺术必然引起情感的激荡和忘形,所以应对二者加以遏制。在他看来,挑逗情欲的文艺作品阻碍人的理性认识,不能使人接近理念,也不能使人成为理想国中符合统治要求的公民。
  柏拉图认为,艺术非但无助于理性认识,反而“培养发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③。文艺只属于情欲,且以逢迎人低劣的情欲为能事。他说,悲剧只不过满足了观众的“感伤癖”和“哀怜癖”,在现实中,一旦灾祸降临自身就不容易克服了。日常生活中人们耻于开口的事情,在观看喜剧时却不觉得粗俗反而觉得快乐,从而“面皮愈磨愈厚”,不自觉地在私生活中也沾染上小丑习气④。诗人为了讨好读者不惜说谎和“渎神”,把神写得和人一样有缺点。他提出,应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把“渎神”的荷马式诗人“涂上香水,带上毛冠,请他到旁的城邦去”⑤。
  不过,柏拉图并无全盘否定文艺。他喜好高尚、纯洁的音乐,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能使人“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 ⑥。但他反对复杂的音乐,因为它使人产生情感的放纵。
  (二)墨子的文艺思想
  这里要说明墨子“乐”的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诗、乐、舞尚未完全分离,三者是一体。墨子的“乐”不仅指音乐,也指诗歌与舞蹈,“乐”即指文艺。
  墨子依据治国论而否定文艺。在他看来,文艺不能帮助君王治理天下。在《三辩》中,他历述古代圣王的音乐活动,并与他们的政绩相比。他说,古代圣王所创作的音乐是越来越复杂,而他们治理天下的能力却越来越差,可见音乐不是什么好东西。由此得出结论:“故其乐愈繁者,其治愈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⑦音乐不能治理国家,真正的圣王不从事音乐活动。⑧他指出,社会有“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⑨,难道撞大钟、击响鼓、弹琴吹笙可以解决百姓的衣食之忧吗?文艺还会妨碍生产,搞文艺会耽误时间,影响人们的本职工作,君子会荒废政务,贱民则会荒废农工稼穑。
  墨子看来,文艺非但无用,还有极大的害处。音乐不仅不能治理国家,还会毁灭国家,“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也”⑩。统治者大兴音乐,则加重人们的负担。制造乐器需耗费大量劳力与财力,这必然要向万民施加厚重赋税。更可怕的是,音乐会腐蚀人的思想,“繁饰礼乐以淫人”。听惯了音乐的人思想容易堕化,沉湎于享乐之中,日趋于懒惰,不思进取,这必将危及国家存亡。
  总之,墨子认为,音乐既“不中圣王之事”,也“不中万民之利”,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他坚决反对文艺,“为乐非也”。在《非乐》最后,他提出要禁止音乐:“今天下士君子,请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音乐俨然成了社会一大公害,犹如洪水猛兽。
  二、柏拉图与墨子文艺观的不同之处
  虽然柏拉图与墨子都反对文艺,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立场
  柏拉图站在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立场,墨子从普通百姓的利益出发。
  1.柏拉图的贵族统治阶级立场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雅典辉煌的文学艺术熏陶过柏拉图年轻的心灵,他也曾热衷于文艺活动,他懂文艺,对文艺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于感性层面,而是达到理性层面。当结合自己的理想国来重新评价文艺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文艺的本质是宣泄情欲,情欲是人灵魂的低劣部分(即激情和欲望部分),正是基于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他不准诗人进入理想国。如果甜言蜜语的抒情诗或史诗进来了,城邦中的人会受它的影响,人们的灵魂就会受激情和欲望的支配,而不再是受理性的支配了。理性才是理想国最高尚的灵魂,柏拉图相信只有理性才能引导人们过正义的生活。因此,必须“把诗驱逐出理想国”,而且“要定下法律,不轻易放诗进来”。
  柏拉图清醒认识到文艺在培养人的性格、修养的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在他的理想国里,绝对不允许有那种迎合人性低劣部分的诗歌的存在,不过,他坚持将诗人驱逐出去的根本原因,在于文艺的模仿本性破坏了理想国的立国之本分工。他认为,理想国中的各个等级都应根据与生俱来的禀赋,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工作,农民就是农民,不能又是商人;士兵就是士兵,不能又兼船长。国家有一条正义原则,也是至高无上的原则,即“注意自己的事而不要干涉别人的事”,若违反这个原则,就要被处死。诗人却败坏了分工原则,他模仿任何事物,装扮成各种形状,还要人们信以为真。因此,他决不允许诗人在城邦驻足,要把他驱逐出去。   2.墨子的平民阶级立场
  墨子出身于工匠之家,属于社会下层的平民阶级。作为普通百姓,他关注的是现实生存,愿望是和平安康(“兼爱”与“非攻”)。墨子对文艺的态度是“尚质”与“尚用”。对于音乐,墨子接触得极少;对于音乐本质与价值,他不懂也不想懂。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他认为音乐不能生产出粮食,也不能安邦治国,而且会让人堕落。他仅看到音乐的短处,不知道音乐也可以利用,让物为我所用,只是一味反对。墨子对音乐等文艺作品作用的理解过于简单化了,诚如荀子所批评的,他是“蔽于用而不知文”。不过,音乐作为艺术,本来就是贵族精神的体现,而非平民精神的表现,平民思想实难理解艺术的贵族气质。音乐知识的欠缺使墨子对音乐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这是墨子的阶级局限性。
  否定音乐更暴露出墨子的盲目性。在当时的社会,音乐尚属奢侈品,只有统治阶级才有权利享受,他反对音乐,实质上是反对统治阶级的享乐。这本来是没错的,问题在于,他把音乐等同于奢侈,混淆了本与末的关系。试想,如果统治者不以音乐而以其他如花、鸟为享乐对象,那么他恐怕就不是“非乐”,而是改为“非花”或“非鸟”了。墨子想以反对文艺来反对享乐主义,其实是在舍本而逐末。这种盲目性从根本上讲也是阶级局限性的反映。
  (二)认识层面
  柏拉图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关照文艺,墨子是从社会学的现实层面来理解文艺,前者的文艺思想属于美学,而后者只能算是关于文艺的意见。
  1.柏拉图从哲学的高度来关照文艺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一部分,而理念是柏氏哲学的中心。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体,理念世界是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在万物产生前,就有一个本真的理念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分有”理念而产生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我们通常用一个理念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事物各有一个理念”。比如花,就有三种:理念的花、自然界的花、画家画的花,画家画的花不是真实的花,而是花的影子;自然界的花虽然具体可感,但也不是真正的花的理念,因而也不是真实的存在,理念的花才是真正的存在。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模仿理念的世界是虚幻的,文艺是模仿的模仿,就更为虚幻了,而且是低劣的,因为文艺与真实的美的理念隔着三层。
  正是从理念论出发,柏拉图将文艺看成是模仿的模仿,与世界的本体隔着三层,从而判定文艺是低劣的、可鄙视的。
  2.墨子从社会学的现实层面来理解文艺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战国初,这一时期诸侯国间兼并战争最为频繁,他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其救世之心极为迫切。墨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着眼于社会现实以谋求民生的安定,他对文艺的否定,也是基于此。
  从社会现实出发,墨子对文艺的认识停留于文艺的现实层面,仅是感性认识,他没有作更进一步的探索。他列举音乐的种种弊病,如不能治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妨碍生产,可是他并没有深入探究:为什么文艺会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根本原因是什么?墨子只是根据实际生活中所看到、听到的经验告诫人们:“为乐非也!”至于为什么,他没有去想。其实,如果墨子能对文艺作进一步的思考,他会发现,祸国殃民的不是音乐,而在于统治者的统治思想,自己不过是抓了个替罪羔羊。对现实的过分关注,以及由这种关注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墨子在真理面前止步了。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可以称为美学;墨子停留在现实层面,他的文艺思想只能算是关于文艺的意见。就各自文艺观所达到的高度而言,柏拉图堪称哲学家,墨子不是。
  (三)思想发展
  柏拉图晚年逐渐认可文艺,墨子则始终不变。
  三次西西里之行的政治实践的失败,让柏拉图意识到,原先在《理想国》主张的思想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这一认识改变了晚年柏拉图的哲学观点与文艺思想,从而在《法篇》中对一系列问题作了新的阐述。关于模仿,他不再全盘否定,而是采取分析的态度。他也认为,艺术是展示人的性格,对于艺术的这种模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有人觉得美,也有人会说丑;艺术作品也是各有好坏,应该允许适宜于高贵身体和宽宏心灵的各种舞蹈,允许模仿可笑事物的喜剧和模仿严肃事物的悲剧。
  可见,晚期柏拉图的文艺思想较之中期出现了显著变化,这同时表明,柏拉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当认识到新的真理时,及时修正以前的错误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对后世的新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及后来的黑格尔、叔本华等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与现实主义美学观的亚里士多德分别成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奥地利当代哲学家波普尔则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墨子的政治实践却是成功了。墨学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曾风行一时,其徒属遍天下。据说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王听从了墨子的意见,可见墨学受到君主的信用和看重。政治上的成功使墨子更加确定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在墨子的有生之年,他绝不会改变对文艺的看法,就算有变化,那也只可能是更加强烈地反对文艺,不会走向肯定文艺的一面。这一点,从墨子死之后墨学继承人的思想上可以证明。《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里面提到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学显荣于天下的不计其数,墨学的后人基本继承墨子的思想。但秦汉以后,墨学不再为世所重。
  墨学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它消亡的原因。墨学产生的背景是诸侯兼并频繁、社会大动乱的时代,墨子的阶级局限使他的文艺思想极为偏激,无法正确认识文艺的本质与价值。墨学关注的是当时的现实社会,不具有历史眼光,思想没有超越性。一旦时过境迁,墨学很快就不合时宜,无法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消亡是唯一的归宿。   三、中西文化对柏拉图与墨子文艺观的影响
  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思想在致思路径、理论形态等方面也体现出差异。
  宗教是一切文化的起源。基督教之神雄居整个西方历史的天空,神的地位愈高,宗教的信仰、迷狂、禁欲主义就愈强烈,愈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对彼岸世界的幻想、热情和力量。在中国,尽管商代和南北朝时有宗教的兴盛,但始终缺少形而上的深度,很少出现对神的狂热追求与对现实和肉体的极端否定。中国始终没有出现凌驾于一切世俗社会之上的宗教组织,也没有对世俗社会的无所不在的宗教控制。由于宗教内在精神的不同,中西文化呈现不同特征:西方是形而上,追求超越和普遍性;中国是形而下,讲求现世和个体生存。
  同样是反对文艺,柏拉图是从宗教(他的神是理念)的禁欲主义出发,认为文艺等同于情欲,迎合人性中的低劣部分,无助于理性认识,妨碍达到宗教理性,应把诗人赶出由理性统治的理想国。墨子是从现世生存出发,追求实际社会功利,他看不到文艺对政治、生产有何益处,文艺无法解决“三患”,而只有解决“三患”才能实现他的理想社会,文艺只会妨碍人们生产和创造财富,因此反对文艺,“为乐非也!”时至今日,音乐已成为社会庞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墨子能活到现在,看见音乐也可以赚钱,他一定不会再“非乐”,而是“倡乐”了。墨子在《非乐》中就承认:“然则乐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然则当用乐器,譬之若圣王之为舟车也,即我弗敢非也。”否定音乐是因为他看不到音乐的好处,如果看到了,他就不会有任何非议了。但是,依照柏拉图的理念立场,他依然会反对文艺,而且会更为笃定,要知道如今的文艺是何等地热衷于煽动人的情欲!
  从逻辑思路方面来说,柏拉图文艺思想的思辩性很强,善于辨证地看问题;墨子则很偏激,非此即彼,拒绝折中。即使在柏拉图批判文艺最激烈的时候,他也允许歌颂神和英雄的颂诗存在,并且要求在理想国中用最优美的艺术来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柏拉图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能使人“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同意表现德行的形式和音调,并将形式和音调固定下来。即使柏拉图秉承功利的态度,拒斥一般艺术,流露出贵族的傲慢态度,但在将文艺政治化之时也仍保留了文艺在理想国的一席之地,他允许经法律检查过的文艺进入城邦。柏拉图对文艺的看法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否定,充满思辩色彩。晚年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改变得就更多了。《墨子》全书的逻辑是非此即彼,只讲对立,不讲统一,如“攻”与“非攻”、“兼爱”与“别爱”、“有命”与“无命”、“为乐”与“非乐”,这一系列命题都是完全对立的,互不相容,选择“攻”就不能有“非攻”,选择“非攻”就不能有“攻”,其他命题亦如此,二者只能居其一。墨子《非命》提出著名的“三表法”:
  何谓三表法?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所谓“本之者”和“原之者”是指人们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言谈文学既要以古代圣王原则为之本,又要合乎现实百姓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原由。所谓“用之者”,是要将它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普通百姓之利益。“三表法”是用来判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其言论文章是否正确,同时也是衡量文学艺术有没有价值的标准。墨子认为,文艺不符合这三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因而要反对文艺。
  最后谈谈二者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的杰出代表,上承苏格拉底,下启亚里士多德,可谓是古代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著述四十余篇,涉及文艺和美学的有《伊安》、《大希庇阿斯》、《斐德若》、《会饮》、《理想国》、《法篇》等,其中《大希庇阿斯》是一篇专门探讨美的对话。柏拉图对文艺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从文艺的本质、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及文艺的社会作用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独到的阐述。墨子的文艺思想主要集中在《非乐》,《非乐》本来有上、中、下三篇,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上篇,另外在《三辩》和《非儒上》两篇中稍有提及,内容很少。墨子是结合治国谈论音乐,仅注意从社会功用方面来评价文艺,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文艺思想,关于文艺的重大问题,如美的本质、艺术的起源等,他都没有作论述,更没有单独论述文艺自身的规律与价值,文艺仅是作为一件附属品,附带在谈论治理国家的篇章中,他对文艺的认识是不够深刻的,也是不够全面的。
  注释:
  ①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他们独立发展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 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② 采用[清]毕沅校注《墨子》中的说法。
  ③ 柏拉图,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④ ⑤ ⑥ 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⑦ 墨子,王焕镳校释.墨子·三辩[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⑧ 《墨子·三辩》:“夫子曰:‘圣王不为乐’”。
  ⑨ ⑩ 墨子,王焕镳校释.墨子·非乐[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墨子,王焕镳校释.墨子·非儒[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据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3卷第1章记载,柏拉图曾在戏剧演出中参加过合唱队并担任指挥,从事过绘画,写过诗歌和悲剧。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马永翔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322E-323A,转引自范明生著,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86   荀况.荀子·解蔽[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韩非.韩非子·显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墨子,王焕镳校释.墨子·非命[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A Comparison of Plato and Mozi′s Views on Literature and Art
  ZHONG Xue-mei
  (Yang-En University, 362014 Quanzhou, Fujian, China)
  Abstract:Plato and Mozi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arly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respectively. Both of them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 against literature and ar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ideal society respectively. Both against literature and art, however, 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nd, Plato represents the slaveholders and noble rulers, while Mozi represents the benefit of common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Plato looks on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philosophy, while Mozi understands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reality of sociolog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in his late year, Plato gradually approbates literature and art, while Mozi doesn’t change his original thought all his life. For the spiri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s different, their ideas on literature and art are distinct on the path of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forms and features.
  Key words:Plato; Mozi; views on literature and art;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责任编辑 罗 雪】
其他文献
8月11日,辽东半岛上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和市长李万才接待了一位日本贵客——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这位麦肯锡日本公司的前高管此次到访大连的身份是日本民主
遇到一位在政府研究机构工作的朋友,他说最近忙得不行,就是按格式复制的方式给地方上做“十二五”规划都做不过来。当然,地方政府也很认中央级政策研究机构的权威背景,觉得请他们做了心里也踏实。这样,有需求有供应,就形成了一个对接的服务市场。  政府背景智囊机构的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更容易接近政府数据,也更容易与上面的大思路协调;政府背景的机构所做的论证也比较容易得到其他领导的认可;从规划格式来说,这
也许是对人生特别的感悟,和对事业所怀抱的特殊情怀,使他成为一个年轻有力的儒商;也许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祖先所承继的非常道义,使他成为香港抗击金融风暴的中坚。他19岁被迫弃
在上海世博会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80后”末尾与“90后”的,他们的特征更加接近。有媒体把北京奥运会标志着的“鸟巢一代”赋予了“80后”,而我则把“世博一代”的标志赋予“90后”,这样赋予的关键是因为中国一个全新转型时代的到来——新全球化迅猛、城市化加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社会多元化与社会公益时代到来、新消费主义现实逼近,而这个大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少年开始有了全新的代际意识。  首先,他们明白
2005年10月份,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的第一批试点单位。这个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之一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既不占用太多资金,又能获得可靠的节能效果。西门子(中国)有
2009年9月,正式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次明确了各级财政补贴政策。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地方财政补贴规模和相应保障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度的可持续性。通过
全美最佳大学之一 伯克利分校是加州大学9个分校中历史最悠久,教育质量最好的分校,也是加州大学分校中最杰出的代表。它的历史和加州大学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应该说,早期的伯克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地多处摩天大楼工程陷入停滞状态。高成本、融资困难和黯淡的商业前景使得这些建筑至少在目前成为不切实际的设想。
1998年 2月 10日,北京劳动大厦,宾朋满座,谈笑风生,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正在举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前来表示祝贺:国际地理联合会会长、秘书长,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