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言以女性为中心建构他的文学天堂,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热烈奔放,充满生命力,与男性的“种”的退化形成显明对比,谱写了一曲曲反封建,追求自身自由的悲歌。
  关键词:莫言;力量;女性形象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67—02
  莫言足一个杰出的作家,他用丰富绚烂的文笔与极度夸张的想象参与了20世纪的十国文学革命。强烈的生命意识是他的作品中的一贯主题,与男性的“种”的退化相比,女性的柔弱的生命力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顽强的生命力
  
  莫言王国里的女性在苦难的压抑中追求个性解放,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丰乳肥臀》可以看作一部描写人类苦难的长篇著作,表达了苦难中的人们的不屈的生命力,以及人类在困境中为了生存所做的种种斗争。
  
  (一)物质生活的匮乏与为生育而体验的屈辱
  作者呕心沥血,经过十年漫长思考创造了《丰乳肥臀》的女主人公——母亲上官鲁氏(鲁璇儿)。她(1900-1995)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逆宋顺受、忍辱负重、勤劳善良,她急人所急、乐善好施、爱惜生命。在凄风苦雨的岁月里,她以坚忍、顽强的生命韧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特殊的母爱方式,养育着上官家一群儿女。
  也许母亲早已参透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真谛就是“承受”,所以面对再多的艰难困苦,总是昂首挺胸,默默地、坚强地承受着。经过多灾多难的童年时代之后,在姑姑家度过了相对安稳的少女时代,长成了丰满艳丽的一枝花。委屈嫁给上官家后,霸道婆婆上官吕氏无情地嘲讽和揶揄她,为了在家里更有尊严地活着,她希望生一个男孩,但是丈夫无能,她先后七次借种生子,女儿们却一个个相继山世。大姐来弟、二姐招弟是与姑父生下的,三姐领弟是与赊小鸭的男人生下的,四姐想弟足与江湖郎中生下的,五姐盼弟是与卖肉的光棍生下的,六姐念弟是与和尚生下的,被四个大兵轮奸生下七姐求弟。但是男孩才能使她“母以子贵”,她完全冲破了道德贞操束缚,一次次屈辱地为了一个儿子借种,最终与瑞典籍牧师马洛亚生下八姐玉女和宝贝儿子金童。即使在难产中,她也默默祈祷,“乞求所有的鬼所有的神,让我生个全貌全翅的男孩吧。”她简直就是一台“生殖机器”,忍受了怎样的屈辱,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二)残酷的现实与隐忍的姿态
  拥有这么多姿色出众的女儿的庞大的上官家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被卷进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日本人的马蹄,黑驴鸟枪队的驴蹄,司马库的骡蹄都践踏过母亲家的土地。与所有政治势力的纷争,最后都由母亲来承担所有苦难:痛失女儿,颠沛流离,饥饿,甚至遇到强暴与摧残。八个女儿相继离去,四女儿上官想弟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卖身救母,最终也在政治外力偏见的压迫下死去。即使如此,在大灾大难面前,母亲还是异常镇定与安详:在困难时期,为了养活自己的儿女和外孙,母亲一次次地用胃袋和咽喉往家偷粮食,“粮食其实从来都是宝贵的,母爱其实永远都是伟大的,母亲偷粮食的方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做了贼的母亲是光芒四射的。”
  一件件,一桩桩,一次次的苦难扑面而來,母亲如一尊傲然挺立的石像,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默默地承受着,在风雨中艰难地挣扎,俨然成了生命的姿势,造成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正如斯玛特所言,“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的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
  “只要大地不沉就能产出五谷,只要有女人就有丰乳,有肥臀就有母亲,人类就能生生不息。”母亲如同大地一样,经历了酷暑严寒,只要春风轻轻一吹,如火的生命力依然喷薄而出。
  
  二、不可抵挡的反抗力
  
  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曾说,“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儿女,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莫言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性格各异,却以其相近的个性特征统一在莫言的人物王国里。女性形象尤其如此。莫言笔下的女主人公生活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与男权文化的令人窒息的环境中,与本身崇尚自由的思想格格不入,于是开始了自身的反抗。
  
  (一)对婚姻制度的反抗
  作为几千年来正统思想的儒家文化特别看中婚姻行为,认为“婚姻行为既是实现家族人伦延续新老善变的前提,又是人伦秩序的基础,还是进行广泛社会联系的手段。”《白虎通·嫁娶》说:“人承天地,施阴阳,故没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所以,建立严格正常的伦理,要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当事人没有权力支配自己的婚姻大事。
  在这种儒家思想的统治下,戴凤莲出嫁了。在那样的年代,她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十六岁女孩,由于家长利欲熏心,她无权改变自己的婚事,含泪嫁给了一个麻风病人——高密东北乡有名的财主单廷秀的独子单扁郎。洞房花烛夜,“他站起来,对着奶奶伸出一只鸡爪状的手,奶奶大叫一声,从怀里摸出一把剪刀,立在炕上,怒目逼视着那男人”,宁死不屈,开始了反抗。在回门的时候,当奶奶被“一只有力的胳膊夹着她,向着高粱深处走去”的时候,“奶奶无力挣扎,也不愿挣扎。”“奶奶在三天中参透了人生禅机,她甚至抬起一只胳膊揽住了那人的脖子,以便他抱得更轻松一些。”“那人撕掉蒙面黑布,显出了真像,是他!奶奶暗呼一声苍天,一阵类似幸福的强烈震颤冲击得奶奶热泪盈眶。奶奶心头撞鹿,潜藏了十六年的情欲,进然炸裂”,在那片如火的高粱地里大胆地与余占鏊野合。这正是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包括“夫权”、“妇道”等最强烈的反抗。于是,“我”这样评价奶奶,“我深信奶奶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她老人家不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二)对世俗传统的反抗
  孟喜喜在《冰雪美人》中用自己的自然天性反抗世俗传统,用生命对人性进行捍卫,确实震撼人心。盂喜喜是一位中学生,她的家乡美丽得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是被愚昧麻木冷漠所充斥,充满丑恶,扼杀人性,压抑人的发展。孟喜喜勇敢地与之斗争,追求自己爱美的权利。她“头发浅黄,波浪着,披在肩上”,“嘴巴略微有点歪斜,双唇鲜艳欲滴,仿佛熟透了的樱桃”,她的额头“像景德镇的瓷器一样光滑明亮”,“胸脯高耸——而且分明不带文胸,眼睛水汪汪的,嘴角翘着,脖子修长,精巧的头颅微微后仰着,穿着不能算高跟但也绝对不能算低跟的皮鞋在校园内的大路上,教学楼内的走廊上,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的世俗所不能容忍的,学校里的规矩老头们气得吹胡子瞪眼,“太过分了”,“实在太过分了”。面对五十八条保守的“学生守则”,面对“谁敢违反,轻则处分,重则开除”的威压,只有她“敢与校方对着干”。她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坚定而又顽强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她的一切行为都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面对年级主任的责骂、羞辱、玷污,她神色平静,面带微笑。最终,学校以“作风不正”为由开除了孟喜喜。尽管如此,她依然如“凯旋的将军”,这是她还击的方式。孟喜喜回家后帮母亲经营饭店,“穿着开衩到了大腿的旗袍,画着浓妆”,母女俩一同操持,饭店越来越红。结果又招来嫉妒的,恶意的流言,这些流言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让孟喜喜无处逃遁,最后死在世俗与偏见之下。
  她的死不仅具有女性的尊严,也打破了传统势力的壁垒。例如,先前磨磨蹭蹭、冷漠无情的“叔叔”不就恢复了良知吗?所以,从反抗的角度来说,孟喜喜是烈士,是赢家。
  
  注释:
  [1]莫言,丰乳肥臀[u),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2]莫言,红高梁[u),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
  [3]莫言,冰雪美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张闳,莫言小说的基本主题与文体特征[J],当代作家评论,1999,(5),
  [2]莫言。小说的气味[u),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3]张志忠,莫言论[u1,北京:中国社会出皈社,1990,
  [4]贺立华,怪才莫言[u),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5]杨守森。莫言研究资料[u),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校:刘军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普希金一生共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其中将近1/4是爱情诗。他早期的爱情诗中有大量的性表现,有许多诗更是被视为淫秽诗;在后期的爱情诗中注重对女性心灵美的描写,重精神。普希金的爱情诗中对女性的描写由早期重肉体到后期重精神、心灵,可以说普希金的爱情诗中展示出了一条爱情的朝圣之路。  关键词:普希金;爱情诗;爱欲;博爱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00-03 
期刊
摘 要:孟子的“养气说”最初只是限于哲学范畴,但是经过后世文论家的不断润色和发展,“气”逐渐突破了哲学藩篱而具备了文学性内涵,这一趋势在明清诗话中被发展到极致:“气”成为明清诗论家论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不仅被用于诗歌的分类、品评;并且如何在诗作中体现出诗气,也成为明清诗论家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明清诗话;孟子;养气说;接受。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
期刊
摘 要:《神秘的按摩师》是奈保尔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一部经典喜剧,全书以白描手法讲述了一个与印度教神灵象神甘涅沙同名的男人的变异成长,主人公为了施展所谓的人生抱负,在物质与精神双重匮乏的英殖民统治下的弹丸之地,上演了一串串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小说语言简洁,情节捧腹,洋溢着加勒比、印度、不列颠多重风情。  关键词:意外成功;荒诞;讽刺意味;自传色彩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由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引起了全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从学校和辅导员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克服职业倦怠的措施,即增强了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可操作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自我效能感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68-03    
期刊
摘 要:有关佛教和原始崇拜的图形和纹样,在香格里拉地区流传已久,如今则具体表现在当地的旅游产品上。这些图形和纹样在过去和今天的香格里拉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制,而寓意则基本不变。  关键词:香格里拉;旅游产品;宗教;图形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78-03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格里拉地区成为滇西北主要旅游景区之一。而自11世纪起流传于香格里拉地
期刊
摘 要:托物寓意法是散文写作最常用的写作技法之一,在我国古代和现当代散文写作中,存在着即物明理,以物写人,借物言情三大类写作形式。本文以孙犁《黄鹂》、徐迟《枯叶蝴蝶》、韩少华《君子兰》、宋濂《猿说》、冰心《往事之十四》等名家名篇为例,对此法进行了阐释和演绎。  关键词:托物寓意法;阐释;演绎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076-03    托物寓意法也称之为“托
期刊
摘 要:朝鲜学者朴趾源1780年随使团赴华祝贺乾隆七十寿诞。回国后,他将此次行程及所观、所感著成日记体纪行文《热河日记》。其中对正处于乾隆盛世时期热河的详尽观察与描述,成为研究清代热河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热河日记》;朴趾源;热河;乾隆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15-02
期刊
先秦的文献典籍中存在着大量的宾语前置句,这是语言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符合条件的宾语前置句也出现了宾语不前置的现象.对此,笔者以《战国策》一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探究。通过笔者统计,《战国策》中共有宾语前置句为280例,符合条件前置却未前置的有77例,不前置宾语占总数的百分比为27.5%。这是总体上的归纳,本文将具体宋谈《战国策》一书各类宾语前置句的情况。
期刊
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写了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孩子从五岁到三十岁所有身体、意识、发育经过的演变史。评论界基本上是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解读,认为这是一部女性成长的必读书,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林白也被冠以私人化写作的头衔,成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人物。而小说中时常出现的梦幻、死亡以及性描写场景,则为精神分析法研究小说主人公多米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最佳途径。
期刊
摘 要:在具体的交际与表达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欲辨忘言”或者“言不尽意”的情形。这说明,语言这种传递内部精神意识内容的介质仍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且产生这种局限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使信息传递的过程顺利完成,面对语言介质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借助其他表达手段辅助语言。  关键词:表达手段;局限性;精神意识;副语言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035—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