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ce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光市市中小企业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效益很好、发展潜力足的中小企业,成为推动本市建设工业强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研究寿光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寿光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
  寿光市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进入迅速成长阶段,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寿光市市中小微企业6223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其中中小企业9000家。在2014年1至6月,全市中小微企业完成总产值503.6亿元,实现利润24.8亿,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寿光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寿光模式。寿光被授予“中国海洋化工(寿光)产业基地”、“中国石油装备(寿光)产业基地”、“中国建筑防水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等称号。
  (一)坚持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寿光市中小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13年,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到51家,建设了6家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力推动了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已基本完成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将主要精力用于积极开发新产品和做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份额。寿光市被科技部纳入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范围,为下一步承担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奠定了基础;引导、扶持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骨干企业发展强劲
  寿光市市中小企业经过最近几年的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品升级改造,初步形成了海洋化工、高效生态农业、石油装备、汽车及配套产业、造纸包装、新能源、船舶制造及临港物流、现代服务业等八大支柱产业,八大产业基地扎起高端产业集聚框架,涌现出了墨龙集团、鲁丽集团、华源凯马集团、富康制药、康跃增压器、鲁清化工等一批中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寿光市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品牌塑造成果丰硕
  寿光市狠抓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由“寿光制造”向“寿光创造”、“寿光发明”的跨越,全市企业建设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其中省级9家;培育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先后实施国家“十二五”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特别重大项目、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50多项,开发奥美拉唑、盐酸二甲双胍等130多种高端产品,多种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目前1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7.7%,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同时,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名牌产品。目前,寿光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5件,中国名牌农产品达到2个,国家免检产品达到2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达到4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46件,山东省名牌农产品达到5个以上。名牌产品的带动,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
  二、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型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的研发,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能力開始增强,有些中型企业进入大型企业行列;而众多小型和微型企业普遍重经营、轻开发,科技投入少,与科研机构联合不够紧密,缺乏开展技术创新力量的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中小企业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方面还存在不足,单纯的采盐、制溴在盐及盐化工企业中仍占相当大比重;中小企业新上项目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领域,高科技产品少。大多数小型和微型企业都是粗加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工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大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三)企业所需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创新人才缺乏。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寿光市最近几年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了“1121工程”、“321”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双百工程”以及“333”专家振兴计划等“招才引智工程”,寿光市人才总量达到55620人,万人拥有人才量545人,但是主要聚集在行政机关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技术创新高新人才严重不足。
  三、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但是中小企业法律相应较少。我国应加大立法力度,给中小企业有力的法律保障。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并把允许知识、技术、管理入股的形式确立下来写入法律。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扩大企业孵化器规模,加大企业孵化力度
  孵化器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着眼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创业经济,增强经济体系活力以及培养创业企业家,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风险投资”的抚育模式,正日益兴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园区建设应该加快步伐,坚持政府扶持的基本方针,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资金、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的平台,帮助企业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生产力,进入市场,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三)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在寿光试点,已经取得成功。鼓励银行制定灵活、可行的方案,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同时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四)加大财政支持
  政府应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无息或低息贷款,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或保险的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其他文献
2016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陕西省旬邑县枣林河滩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包含商周时期骨制品一百余件,本文从动物考古学视角对这批骨制品进行研究.骨制品可分为坯料、半成品和成品,其选料多采用黄牛和鹿科动物的骨骼,部位多利用肩胛骨和肋骨.通过与同时期制骨作坊在器物类型、选料等方面的比较,并结合骨制品的出土位置,认为枣林河滩遗址骨制品生产可能属于自给自足的家庭式生产.枣林河滩遗址骨制品研究有助于丰富商周时期的制骨手工业发展水平的相关认识.
本文以江西南昌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八宝团凤暗花缎地织金凤纹云肩通袖襕夹袄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实物、图像、文献资料视角出发,结合实验考古学研究方法,对夹袄形制、织成料服用情况、面料裁剪方式、纹样布局规制、设计与织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明代墓葬出土及传世服饰实物,探讨这一时期织成服装用料的规律.
山东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宋代无款《秋葵蛱蝶图卷》(图一),参观者常常在此欣赏赞叹.那么,这是一幅什么画呢?我们先从它的主人说起.rn明鲁王朱檀是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他很小就被封为王,但十九岁却为求长生不老修炼丹药,结果因服食所谓的仙丹伤目而亡,于是朱元璋赐给他一个谥号——“荒”,称为“鲁荒王”.朱檀之死始终令人费解,但其墓中出土的文物却令人赞叹不已.在明鲁荒王陵中发掘出土了上千件文物,一级品就达26件,其余全部是二级和三级品.其中包括了大量琴棋书画等珍贵文物,有4件卷轴画,1卷发掘时已经腐坏,
期刊
2011年10月至11月间,江苏省金马(金湖县至盱眙县马坝镇)高速东阳段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汉代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与盱眙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至2013年12月间,共计清理汉代墓葬200余座①(图一).
期刊
1982年发掘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机械”提花最早证据的“舞人动物纹锦”,此织锦纹样宽度横跨整个幅宽,达到49.1厘米(面料幅宽为50.5厘米),高度却仅有5.5厘米,是一个由7组图形串联而成的完整纹样,拥有此类“宽”幅纹样的织锦在两汉以前的古代中国并不鲜见,其纹样的构成与尺度及在色彩供应上所使用的方法,是古代中国特有的经向显花工艺所赋予的.本文聚焦战国时期出土的织锦文物,从交织的技术原理与织造工具的机械可能出发,在探讨早期中国织物纹样的设计方法时,关注交织技术对于纹样设计的促
本文意在借助“一普”中的中国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相关信息,并经过人工甄别和认定,以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汝窑瓷器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从另外一个角度为大家提供汝官窑瓷器的信息.
期刊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当前学界对其农业的探讨多来自于文献、农具、生产图像、遗物、量器等考古资料,植物遗存发现则较少.本文初步梳理了考古发掘中秦汉时期的植物遗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植物考古学对于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面临重要的工作任务.笔者希望在未来工作中,发掘者能够充分重视秦汉时期植物考古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工作,并对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可知,东周楚墓的内棺中常有墓主身侧随葬佩剑的现象,而从传世文献中也能找到关于楚人佩剑的描述,可见东周时楚人已有服上佩剑的风俗.此外,从楚墓内棺出土的佩剑与共存物的关系可知,楚人服上的佩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搭配服装展现出礼仪性.因此,本文选取东周典型楚文化墓葬内棺中随葬的佩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于服饰文化的角度进行考辨,对楚人服装上所佩剑的型式及佩戴方式做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东周楚人服上佩剑的用俗.
宋代缂丝开创缂丝画艺术先河.它经历了传承唐缂丝工艺到结合绘画艺术来创新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立的缂丝画艺术样式.在工艺发展上由缂织书画装裱用包首中的“勾”:结“和”掼“为主要技法,逐渐演变为以”长短“戗缂为主要枝法来缂丝成画.其中作为宋代缂丝画代表人物朱克柔创作出的合色线来”长短“戗缂的技法成为宋代缂丝画中最高技艺,被后世称为”朱缂法\".本文首次从宋代缂丝工艺角度出发,考辨宋代缂丝画发展过程,并详细研究上海博物馆藏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作品以及所呈现的工艺特征.
2015-201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固原开城安西王府长虫梁城址1号宫殿基址的东侧及东南角进行发掘,出土马、驴、牛、羊等动物骨骼,为研究元代藩王府邸的动物资源消费状况以及六盘山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动物除了作为肉食消费外,可能还涉及皮、毛、奶以及畜力等次级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