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融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悄然走进了课堂。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我国新教程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强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经验为主要的核心问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地深入,使丰富的网上资源和多媒体环境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85-02
  一、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课程方案所确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部分。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要求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它强调学生从自身及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拥有固定的教材。它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受教师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学校开发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难题,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
  二、運用信息技术融合服务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分析
  1.思想重视不够。在目前通过一次高考定终身的选拔人才方式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考试中不直接体现的在一些学校中,从教课程之一,不会引起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甚至很多学校一切向高考看齐,根本就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形同虚设。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师到学生都没有准确、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计算机课,上课就是为了学会简单的打字、上网浏览信息、处理Word等简单的技巧,甚至有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仅仅是为了聊天、娱乐。这种误区的出现,很明显不会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3.服务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手段或者设施不够齐全。以往的教学往往是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名教师,滔滔不绝一节课,根本就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套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专用的微机室;有的学校可能有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但是其中的计算机往往比较陈旧,根本就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如此的教学环境,怎么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呢?
  三、信息技术融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
  1.优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第一,在主题方式的确定方面,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要开展某个宣传活动,以往通常会选择绘制海报、撰写文稿等方式,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带领学生制作视频。这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是相契合的,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视频宣传这种曾经被认为“高大上”的宣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第二,在活动的方式中,信息技术的角色越来越主流。例如,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活动中,以往通常选择用资料袋搜集素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是图片、视频和音频,而这些资料无法放置在传统的资料袋中,于是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建立自己的资源平台,如金山快盘或百度云盘等,方便小组成员合力寻找素材并互通有无,线上的交流比线下更及时,更高效。
  2.为综合实践能力提供多样的资源库。第一,运用网络技术,搜索相关信息在以往的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往往都是通过查阅课本知识或者是询问老师寻找答案。而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知道的知识甚至比老师还多,他们积极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产品,不仅拓展了思维能力,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为新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生之间通过电子邮箱和聊天软件交流学习知识、发表论坛,这些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在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在网络技术中共同成长。第二,运用好的设备采集资料搜集、积累和保存资料对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平时搜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网站上的文字和图片也对丰富实际生活也有很大的价值。拍成照片后,老师将学生搜集的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积极回答对这次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感想,课后让学生写作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相机,还拍摄了一些活动场景,也在活动中学会了关爱老人,关爱身边的人。
  3.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生成。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之后,带来更多的课堂生成,如果老师能够好好把握,那么课堂就会增加更多精彩。由于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的突发奇想,甚至是奇思妙想,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思路。信息技术的高度参与或许会带来一些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些意外的麻烦如果教师引导得好,则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有效地锻炼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师上好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学好内容丰富的主题内容,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教师要上好课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尤其是在开题课这样一类课型实施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一些抽象的道理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动画演示出来,为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影音内容来完成这一环节。因此,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实施效率。
  5.增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自主性。比如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把45分钟的一堂课压缩在10分钟以内,是对一个知识点的深度解析。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对有一些活动方法或技能掌握的不是很透彻,一遍听不懂,教师也不会单独为了某一个学生而再讲一遍。“微课对学生没有强制性,只是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源,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微课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终端、电脑终端等下载使用。   6.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活动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和“实验”、“考察”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观察;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对扩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7.辅助学生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主题研究结束后会以多种方式来分享和展示小组学习活动的成果,其中运用PPT演示成果内容是学生选取的一种重要的展示方式。图文并茂的演示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分享活动成果,同时也能使其他同学通过分享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如在“节约中国从我做起”主题研究中,网虫小组的同学就通过PPT演示和播放网络动画的方式很好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嚴重浪费的现象,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浪费问题。
  8.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评价体系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确保学习质量的一种主要策略和机制。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这一任务。在活动中可以运用“评价量规”进行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可以利用摄像机将活动过程进行记录,以便更好的了解小组活动过程。
  四、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途径
  1.创建专门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信息网络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融入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创建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平台,具体来说就是利用PHP、HTML、MySQL等技术创建一个专题网站,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实践活动开展程序、进展,在上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或查阅资料,同时还可以建立研究性的档案作为记录。
  2.利用信息技术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选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步,不仅为活动提供开展方向,还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活动最终的开展质量。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可以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再结合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和与当前生活、环境、社会息息相关的动态,确定适宜的实践活动主题。
  3.在资料收集研究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针对问题查阅、整理、分析大量资料,找出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容量大、快速的优点就凸现出来,且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额外的学习压力,也不像外出参观、调研等方式那样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网络上有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搜集资料;另一方面,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互动交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此时就可以利用E-mail、QQ群、班级博客、论坛、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借鉴、补充完善,方便教师掌握活动进展,及时提供指导。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没有固定教材,教师要结合学校、学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有意义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顾正中.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A].校园文学编辑部.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校园文学编辑部,2007:3
  [2]朱云珍.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13-114
  [3]邱志言.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3:40-41
  [4]张建梅.利用信息技术微课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新空间[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7:44
  [5]匡燕.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与双赢的实践体会[J].文理导航(下旬),2013,09:98
  [6]耿兴慧,尹志云.信息技术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及注意事项[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07:93
其他文献
完善高等学校内部评估工作机制是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韶关学院形成了适合本校特点的自评内容体系,从明确评估目标到评估结果使用的评估运行体系以及包括
阳煤集团新景煤矿80104工作面开采15#煤层,煤层平均厚6.52 m,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该工作面回风巷毗邻采空区,巷道沿底掘进,其顶煤松软破碎且应力高,采用传统的锚网索支
阐述了四采区煤层瓦斯异常涌出情况,通过现场布置测点,采用胶囊一压力粘液封孔技术测定煤层瓦斯压力,进行四采区瓦斯赋存区域分析,得出4301工作面DF54和DF79两断层之间为瓦斯异常
将基于FPGA的嵌入式软核处理器NiosⅡ应用于非圆齿轮滚齿加工控制,可以很好地满足非圆齿轮滚切过程中所需要的实时变传动比要求及利用FPGA实现电子齿轮合成运动,利用其硬件实
分析H.264编解码的优越性,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Linux的远程监控系统。选取S3C2440为主控单元,USB摄像头为视频输入单元,编写视频采集应用程序,调用H.264编码库对图像数据进行
摘要 依据实验与实习的定义,对植物资源学实验进行了设计与实践。通过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经验总结,认为植物资源学实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本科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可以保证基础实验教学的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为本,分层次教学;虚拟实验是植物资源学实验有待构建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之一。  关键词 植物资源学实验;开放性实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摘要】借助实习实训课巩固和复习《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实习实训掌握公共关系策划实践工作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內容,利用实习实训的平台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进行公共关系策划实务的技能,通过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做好公共关系策划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学校 公共关系 实习实训 基础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18-02  公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农村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的打造已经成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要造就农村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做到精心,课堂活动中做到耐心,批阅作业中做到细心。  【关键词】打造 农村 小学 数学 高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 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17-02  正文:随着全国各地课程
在某大学开发的直接原型熔射制模技术中,陶瓷材料由于其硬脆特性,加工时容易发生崩裂,因此切削量不能过大,导致加工大型模具时效率较低。研究通过工业机器人直接铣削陶瓷毛坯
为往复式隔膜泵开发了一套分布式隔膜破裂自动报警系统,该系统用下位机检测隔膜腔隔膜是否破裂,用上位机显示隔膜泵运行时隔膜工作状态的平面图、隔膜破裂的具体位置,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