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似动现象心理实验对西方现代美术观念的改变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马科斯·韦特墨及其助教科特·考夫卡和沃尔夫冈·苛勒关于似动现象心理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说明了其对西方现代美术观念的改变的作用。
  关键词: 似动现象;心理实验;美术观念;改变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7-2
  马科斯·韦特墨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1910年夏天,韦特墨在从维也纳前往莱茵兰度假的火车上,突然在直觉中对窗外的风景产生的视错觉——似动现象产生了一种理论解释,于是中途在法兰克福下车,留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当两个静止的对象相继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时,看起来就象在活动的现象,从而始创格式塔心理学。在那里他对知觉发生兴趣。他与两位年轻的助教,沃尔夫冈·苛勒和科特·考夫卡一起进行研究工作。他用速示器研究活动图像的效果。1912年,他发表了标志格式塔心理学形成的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韦特墨似动现象实验研究对西方现代美术观念的改变是很有意义的。西方古典绘画是用透视方法在二维空间上表现三维立体效果,透视的焦点是不变的,其题材多数是静物画。这一点与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采取散点透视,在狭小的画面上表现高遠的场景,所谓三远:高远、深远、平远。中国人物画、花鸟画更重精神,并不受比例和透视的限制,有的具有平面装饰味道,非常活泛。中西绘画何长何短不必分说,但是西方古典绘画在现代发生了根本的变革。随着照相机技术、影视技术的出现,西方古典绘画的效果近似定点取焦摄影的摄影效果。但是中国山水画的效果有点接近影视效果。
  似动现象实验引进西方艺术理论,就表明西方艺术开始追求动态表现力。实际上,西方现代绘画正是从突破静态的定点透视法开始的。从而彻底改变艺术观念。静态的定点透视法体现的艺术观念就是尊重客观现实,艺术造型和色彩都要符合客观物象的真实状态。对人物的绘画要服从解剖学原理,对物体的绘画要服从对象的比例结构和空间关系,色彩的描绘要服从对象的固有色。但是正如贡布里希所言,艺术不是纯客观的,都受到画家头脑中固有的图示的支配。实际上西方古典绘画也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但是一旦改变静态的定点透视法,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绘画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西方现代绘画正是沿着主体对绘画立意、材料、媒介、画法主观创造的方向发展的。而对于西方绘画观念改变的外在文化导因就是原始绘画和东方绘画,后者的装饰性、平面性、夸张性、表现性对西方艺术的解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变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艺术的主观写意,也正是艺术的本质。
  西方艺术从具象过渡到抽象,实质上就是抛弃静态的定点透视法,把绘画的视点转移到人的主观选择上来。人的心理是瞬息万变的,必然追求对自然运动的、有生机的物象的表达,和对不断改变的社会情境的表现。西方的艺术是面块的艺术,主要通过明暗和色彩来造型。但是画面上的面块在表现运动感方面是受到很大限制的。通过色彩色性、明暗的对比,来说明物体的前进和后退毕竟是有视觉观察的难度的。也许是因为西方的雕塑、建筑、影视艺术比较发达,西方绘画在表现运动的力度、速度感方面比较弱。西方现代绘画梦寐以求地寻找表现富有生机的物象的动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人内心的丰富。但是在平面上以面块的方式实在难以表现出物象的动态。西方现代艺术经过各种风格的流变,直到20世纪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杜桑这里,还在继续着这种苦苦地追杜桑的名作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试图像摄影机一样来把下楼梯女人的动态表现出来,结果我们看到的不过是把女人下楼梯的连续的动作分镜头地叠加在一起,看到的依然是静态的物象。
  由于很难在平面上用面来表现动态,西方绘画干脆放弃具象,选择抽象,但是他们抽象到的也不过是脱离具象的面。在西方现代绘画历史上,最具有思考性的人物应该是塞尚。但是,塞尚也无法完全背弃西方绘画的文化传统。他从具象中抽象出来面状的圆球、立锥体、圆柱体,他也非常注重对象的关 系,但是在把这些圆球、立锥体、圆柱体重新组织成画面的时候,他依然是按照试图客观地表现对象的法则的,两者之间发生了深刻的主客观的矛盾,被抽象出来的抽象的几何体是很难再现对象的客观性的,他们的生机不存在了。根据人的有限经验用这几个抽象的几何形,很难恢复对象富有生机的内在的复杂关系——这就是西方绘画的困境所在。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西方绘画经过各种风格的探索。后来者干脆完全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他们从原始艺术、日本绘画中吸取灵感,走平面化、抽象化、装饰化路子。以中国书法和绘画为参照系,西方绘画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始终缺乏动态性、生机性、有机性,缺乏音乐感,缺乏韵味。西方绘画也非常向往表象具有韵律的音乐感,这一点在抽象主义艺术家康定斯基的作品中表现得格外强烈,它的画作甚至名字都是模仿音乐作品的,但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却很少感受到音乐性,画面内部缺乏整体的有机的动态联系,没有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的元素,这是因为西方绘画缺乏音乐的语言。
  西方还有些画家诸如风格派,追求图案化的表达方式。图案是另一种艺术语言,图案通过几何作图工具,画出有规则性的有节奏重复性的图像。其规则性特别强,借用贡布里希的话来说,就是秩序感特别强。但是其绘画语言相对简单,可容纳的变化性有限,缺乏有机性和生机性,也缺乏主体创造的多样化的情致。贡布里希在《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指出:古人颇有见地的谚语,即:“多样悦人”。用信息论者的话来说,预期到的就是 “多余的”。任何技艺都是由各个较小动作所组成的。有整体感的较大动作支配着这些较小动作。要掌握辫编、结编、针织或雕刻的技艺,就得要掌握这种由清醒头脑控制的较大动作支配较小动作的整体结构。有人认为,我们之所以能掌握种种技艺是因为用了操纵我们的生物节奏的动力装置。这种看法似乎挺在理。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人在制作某件作品时,如果他的双手是随着呼吸或心跳在移动,那么他的工作便有了“节律”,那么他刻的或画的东西会充满生命的气韵。西方现代抽象绘画和图案画的问题在于或者由于“面块”化的艺术手段限制了人的内在精神和生命运动在画面上的体现,其图像无法表现物象的内在有机性的关系。因此西方绘画追求象征性的表达,借用简单的构图表现个体内心世界的追求,或象征某种理念。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达利的《永恒的记忆》让人觉得时间凝固了。风格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是最简单的图案,小学生用尺子都可以仿制,然而风格派是现代德国包豪斯设计的基础,并风靡世界。因此,后现代西方设计理念试图回归历史文化的多元化。
  似动现象实验研究不仅是影视艺术的基础,还揭示了西方平面艺术内在的深刻的矛盾,要在二维空间理追求立体动态效果而难以为之——这的确是现当代西方绘画艺术灵魂的焦渴。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去画蒙娜丽莎。达芬奇是个奇人,他同时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和画家的能力。但是作为艺术家在这四年倾注于一个女人微笑,他自己内在的精神何以表现?观众会有什么体验?艺术要在有限的空间容纳尽可能多的精神内容,需要突破时空的有限性。
  在平面艺术中,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动感的艺术,书法的线面以最简约的形式语言在二维空间中容纳三维物体运动的时间性,因而也是最接近音乐的艺术。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书法是线面的艺术,书法线条是有宽度的,绝不能忽视线条和线面的差别。图案也是有线条的,但是线条如果没有宽度的变化,是很难表现运动感和力度感的。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
  [3]王冬龄编著.书法篆刻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11.
  [4]邵宏.美术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陈明,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其他文献
【正】 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但又有规律的统一过程。研究历史,只有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引出正确的结论。理论的重要性是如此,遗憾的是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却相当薄弱。由于
麻栗坡县把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落实。全县共完成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27346.7亩,比省下达任务数增加了17346.7亩,比上年完成数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悠久的历史与光辉的传统,在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艺术品格却持续下降,所包含的文化思想逐渐淡薄。本文对当代中国画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并对当前中国画呈现的困境进行初步探讨以及其发展与创新进行研究,从而达到促进中国画持续
【正】 茅盾小说是反映社会指导社会促进社会变革的理性化产物,抑或是作者对于他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深层挖掘中所得到的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艺术结晶;是社会活动家有意识地解
基于控制家族保护自身情感财富的视角,文章利用2010—201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家族涉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并关注了国际化战略与人力资本冗余程度的调节
文章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父代关系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关系。我们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父代为了子女上学和就业“找关系”来衡量寻租行为,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分位回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