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气象”拓展性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湘湖气象”旨在通过学生活动课程的研究,记录湘湖区块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变化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气象知识。学会用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能持续关注某一样事物学习品质。通过关注G20蓝、雾霾等天气现象来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湘湖气象拓展性课程设计实施策略
  一、湘湖气象课程建设的背景
  (一)源于天气质量恶化关注的需要
  据统计近5年杭州市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80.32/1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9.84%,即差不多每3位逝者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统计显示,肺癌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年死亡率,是杭州人最应该提防的癌症。肺癌的主要的原因是源于空气质量的变差,近几年“雾霾”“PM2.5”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因此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开展气象教育,让学生关注气象,关注环境。
  (二)基于科学学科拓展课程的需要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有涉及气象的有关知识,如四年级上册中有气象的一些知识,那是最基本的常识,深入了解不够。本课程着重对在气象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掌握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气象,关注生活质量提升。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气象预报的周期期望在缩短,不再满足于一天一预报,希望能够即时了解将要发生的气象状况。在小学阶段开展气象实践活动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科学教材中并没有深入学习天气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对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深化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能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必将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对此,学校以湘湖为载体,积极探索“印象湘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二、湘湖气象课程建设的目标
  湘湖气象拓展课程的设计,其目标体系是在遵循现有课标的基础上,兼顾国家课程与扩展课程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和侧重点;湘湖气象拓展课程的实施不追求目标的立竿见影,而是根据学生科学素养终身发展和课堂探究拓展学习的双重需要,分别设计教师和学生的目标(见表一)和“体验、发现、激趣”的短期三维微目标(见表二),作为湘湖气象拓展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表一:“湘湖气象”拓展性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学生、教师目标
  阶段
  目标内容
  学生
  目标
  1.了解掌握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气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关注G20蓝、雾霾等天气现象来提高学生融入關心社会的能力。
  教师目标
  1.根据学生的学习,搜集资料逐步在两年内完成一本《湘湖气象》的校本教材的编写。
  2.建立我校的校园气象站,建立一支小小气象观察员队伍。
  3.能够在校门口建立电子屏,带领小小气象观察员队伍向师生及家长每天发布天气预报、穿衣指数、运动指数等信息。
  4.带领学校对G20蓝、雾霾等天气现象,写出科普小论文。
  表二:“湘湖气象”拓展性课程三维微目标
  三维目标
  目标内容
  体验
  经历探究“气象故事”、“气象常识”、“气象实践”、“气象灾害预防”、“气象实验探究”、“乡土气象调查”、“综合”七大体验领域,从中提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拓展体验的基本技能和经验,将常态教学中掌握的设计、概念与技能充分应用气象为主题探究活动中,实现学生个性化科学思维的张扬。
  发现
  能主动去学习气象的相关科学原理或规则,并在发现过程中产生个体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在课堂中无法亲历目睹的科学变化,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激趣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中与探究主题相关的科学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增强自主发现、探究、解决身边科学问题的内驱力和渴望度。
  三、湘湖气象课程内容
  湘湖气象拓展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充分体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系统特色,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联系,满足科学教育素养和技术能力培养的需求,涵盖现有小学教材体系的各个领域,是学生科学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延伸载体。
  气象
  故事篇
  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认识气象名人,激发学生探究气象知识奥妙的兴趣。
  课程内容
  火烧赤壁、雅安天漏、草船借箭、巴山夜雨、竺可桢的故事、涂长望的故事
  气象
  常识篇
  课程目标
  了解常见的气象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为以后学会气象观测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
  认识春夏秋冬,动植物气象员,世界气象日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温室效应、气象与科技、穿插介绍常见的气象知识……
  气象
  实践篇
  课程目标
  认识天气,气象的基本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观察天气情况,能看懂卫星云图,及雷达云图,能充分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将要发生的天气现象,预报千变万化的强对流天气情况,学做一名合格的小气象员。   课程内容
  关注天气、认识气象符号、认识预警信号、了解气象指数、学会气象观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看云识天气中国天气网、卫星云图、雷达云图。
  气象灾害预防篇
  课程目标
  认识常见的气象灾害,初步掌握预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特别是周边容易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情况如台风、寒潮等。
  课程内容
  认识雷电、高温干旱、认识大雾、认识大风、暴雨洪涝认识台风、寒潮等一些气候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气象实验
  探究篇
  课程目标
  根据不用的年龄段学生特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课程内容
  一是气象仪器制作实验;二是气象要素成因实验;三是大气影响自然实验;四是气象信息运用实验;如台风路径跟踪实验;五是网上气象科学实验。
  乡土气象
  调查篇
  课程目标
  乡土式气象调查是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在乡土环境中主动探索、观察、体验、思考、想像,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综合
  课程内容
  乡土气象调查活动以“学好气象、服务生活”为活动宗旨,以“学气象、知气象,用气象”活动为载体,对湘湖的气象进行全面记录分析。
  气象
  调查篇
  课程目标
  主要让学生认识当前比较热门的气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办法。
  课程内容
  调查G20蓝、雾霾、等现象
  四、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微建,积极拓展湘湖气象主战场——课外活动
  将学生课外的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探究活动,开阔着他们的视野,收获着新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變得更浓,更主动。
  首先在学校建立小小气象站。教科版小学《科学》在四上年级专门设置了“天气”单元,涉及到了一些常见的天气信息。虽然教材的出发点是通过尝试自制一些简单的风向仪、雨量器器材来进行观察测量,或再参考天气预报来完成一个月的天气记录。从实际操作看来,学生自制器材不可置否,但得到数据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为了能较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组织孩子们天天跑气象站显然不现实,所以学校决定在校内建设小型胡气象站。
  校园气象站的建设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得到当地气象部门的有力的支持。气象站选择离建筑场地及树木较远、地势平坦、四周空旷的地方。8×8平方米,场地四周用塑钢材料围城一个正方形栅栏(离地高1.2~1.5米),场内种草(草高不超过20厘米),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通向仪器设置点,正北开一小门。仪器安置应遵循:“保持距离、互不影响、北高南低、东西成行;靠近小路,便于观测”的原则。场内放置一个雨量筒,一个百叶箱(一个干湿球温度湿度计、一个最高温度计、一个最低温度计),一套电接风向风速仪,2只地温表(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等常用气象仪器(见图3)。
  图3湘湖气象观测站仪器安置示意图
  校园气象观测站的创建让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从书本走向实地,测量数据从模糊走向相对精确,让科学探究更趋向真实。
  其次在课程班的学生中建立一支小小气象观察员队伍,每天早中晚分三次进行观测,记录气象的各个要素,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认真观测的好习惯。
  (二)微探,正确处理学科教育教与学——学科渗透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并非对常识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批判的吸收和再创生的过程。
  1.与科学学科的相互渗透。在四年级科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天气》有如下七篇:《我们关心天气》、《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云的观测》、《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建立了学校气象站,这一个单元上起来可以有血有肉,每一年迎来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观测和动手操作,并且可以留下一批对气象感兴趣的学生。
  2.与语文学科的相互渗透。收集气象谚语,(特别是当地的)。了解并能解说气象谚语的内容。通过气象谚语掌握气象知识,收集气象故事。
  3.与数学学科的相互渗透
  如在计算气温时涉及到数学的平均数问题。
  请上述时段的平均温度
  如2据气象台预报在台湾岛正东300千米有一个台风中心形成,并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向杭州方向移动,从现在起经过多长的时间台风将到达这里。
  (三)微创,大力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实践创新
  湘湖气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突出思维与方法的独创性,发现、解决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于是我们从气象这个角度出发寻找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
  比如我们原先对短时强降雨不够重视,要对短时强降雨破坏力有清楚的认识,认识到短时强降雨对城市内涝的危害,短时强降水可以造成一个城市的瘫痪,在台风行进的过程中,至少3—5前能预报,按照防台预案能够做充分的准备。而短时强降雨的预报很难,一般都是以午后有雷阵雨的形式出现,留给人们准备的时间不多。其次短时强降雨具有区域特点,在一定的区域内会很强,往往这个面积只有几平方千米或者几十平方千米。
  1.设计短时强降雨报警装置
  在城市分若干个区域设立短时强降雨报警装置,据了解短时强降雨难于预报,往往只有几个小时的提前量,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雷达云图及时分析,从云图的颜色深浅,移动速度方面来判定短时强降雨的大小,其次建立短时强降雨的报警装置,在空旷地带设立短时强降雨报警装置,每当遇到每小时降雨量达到20毫米时启动强降雨预案。   2.设计城市海绵,由于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大多挖空地下空间,造成了自然蓄水量的减少。但是也为设立地下水柜带来了方便,强制利用地下空间2%的地下面积作为城市海绵,如一个土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小区项目可以建设2400立方米的水柜,利用这些水可以浇灌苗木、喷洒地面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各家在使用时,将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甚至还可用来洗涤衣物、清洗蔬菜水果等。
  增加城市外排管道的口径,在原有应对特大暴雨的基础上,增加雨水管的口径,在单位时间内把更多的水排到区域外。
  灵活启用与河道的连接作用,在启动强降雨应急预案后,及时增加开启与河道的排水口,把水排到最近的河道里,降低城市内涝的可能。
  六、课程的评价。
  1.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小学生科技学习的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重视过程评价。评价过程中,除必要的甄别,选拔外,须更重视学生气象科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等的评价,既评价学生科技学习成果的优劣,扬其长处,又从成果中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还要在气象科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劣,予以评价。
  3.档案袋评价。为了使过程评价更真实,形象,建议可实施档案袋评价,主要搜集小学生历次活动的记录,最佳作品项目,对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自我评价及教师,同伴评价的记录,获奖记录,气象科技方面的特殊贡献,参与的重要的气象科技实践活动,自发的科技学习习惯,内容,成果,改进学习的计划及执行情况等。该档案由任课教师保存,定期发给学生,师生共同持续记录,形成纵向比较,指导学生学习。
  4.展示性评价,在学校的食堂和校门口,设置简单的电子条屏。由学生自己设置参数,向学生和家长汇报天气预报,一来可以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气象的兴趣,二来也可以提高气象组学生的成就感。
  七、反思与收获
  1.湘湖气象课程创新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
  给传统的科学教学带来一场新的教学模式变革和新的学习模式尝试。传统课堂探究模式是目前学生科学学习的“主旋律”,湘湖气象扩展课程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探究学习模式。
  2.湘湖气象课程丰富了学生积极拓展的知识眼界
  气象知识在我们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是比较浅显的,我们湘湖拓展课程的实施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可以深入的探究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社会上的热点气象问题。
  3.微型课程培养了学生激情探究的科学态度
  湘湖气象课程的设计在目标、内容、评价和实施过程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人与材料的互动过程。学生在经历这一充满新奇、科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的价值;体验到了自主实践探究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年02月,浙江省教育廳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意义非同小可。  关键词:识字兴趣文化  一般而言,学完拼音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识字教学可以说,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意义非同小可。应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低年级识
期刊
摘要:教育我国的根本,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管理部门着力推进发展的重点工程,对于初中教育,语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只能仅限于解题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学知识点及时转化为生活思维的方式,那么语文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需要寻找课程的创新点,使得学习的知识点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她)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可以说是多如牛毛的。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作为班主任,严谨细致固然重要,但我们毕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在学生后面,我们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而且,我们也深知即使如此,效果也不一定明显。哲学家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数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并借助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探究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效,并借助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高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需要通过知识性
期刊
年级组就好比是一个小学校,年级组的意义在于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本单元——“班级”按年序组成的集合体,是学校组织框架中基本的管理层级,是学校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主要的管理决策及工作任务都必须依靠年级组的执行、落实才得以达成,所以年级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年级组管理工作呢?  一、抓实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
期刊
今天相与大家分享一本书,名字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名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历时10年写就的教育随笔。整本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在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认。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述,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说出了我们老师想说而未能说出的心里话,总能让我们在读到某个点时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或
期刊
摘要: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后进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有的甚至处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发现指南》指出: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由此可见在规则面前,成人(特别是教师)榜样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幼儿园是幼儿期的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教师在这个场所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效仿源。无数事例证明,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期从父母、老师的身上学来的。因此,面对不听话的孩子。  我班有一个叫媛媛的小朋友,在“以身
期刊
摘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儿没错。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小孩也是一样的,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多鼓励,多欣赏学生,多看到学生的长处。特别是对一部分学困生,需要挖掘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和称赞,使他们树立信心,體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留心、努力、夸奖、具体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儿没错。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小孩也是一样的
期刊
摘要:汉语言文学不仅仅可以方便大家学习诗词歌赋,进而了解各种题材风格的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而且还是一门广泛交流的、变化非常快的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关系到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遭遇了巨大的冲击,海量的信息对于汉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更要求汉语言文学以更加简洁和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只有积极运用现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