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122例住院患者。对所有患者病历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联用等内容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病历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94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24处,有的处方中存在重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合规、安全、有效”的原则,在认真分析患者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临床分析
抗菌药物自从问世开始,就以其优良的抗菌性能获得了广大医患的欢迎。目前,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应用不合理甚至被滥用的现象。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滥用,不但会引发住院患者的不良反应,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诱发产生耐药菌株。为了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滥用,避免产生大量耐药菌株,本院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122例住院患者的病历以及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12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12~65岁,平均(42±2.5)岁,住院时间7~15 d。对所有122例患者病历中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病例样本全部覆盖本院各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1.2 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将存在理论以及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分离,然后对所选患者病历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1.3 判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基本要求,凡病历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下列情况中一种的,即为不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性用药无指征;预防性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不符合特殊生理状况用药原则;不符合病理状况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不当;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用药时间不合理[1];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或选用非必要的昂贵药品[2]。
2 结果
对所有122例住院患者病历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联用等内容进行分类和统计,发现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94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24处,有的处方中存在重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详见表1。
3 讨论
3.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无论是治疗性用药,还是预防性用药、联合性用药,其无指征现象比较明显,共51例,占所有194份处方的26.29%。这就说明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在用药指征方面还相当模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在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使用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就属于明显的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现象。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面部受到风寒湿邪等多种因素影响,面神经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生收缩或痉挛,从而影响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面神经因缺少氧气和营养而发生病变。尽管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面神经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但是并没有发现致病的病毒这一最有效的证据,还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面神经炎的发病机理是人体的免疫反应。无论是面神经因缺少氧气和营养而发生病变,还是病毒感染,或是免疫反应,临床上均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3]。
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常常不在手术治疗前就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而是在手术治疗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这就说明医师完全违背了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原则,没有按照手术前30~60 min或者在麻醉诱导一开始就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并且一直到手术结束24 h才停止使用抗菌药物,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8 h。轻微污染手术或者清洁手术术后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4]。
相当多的医师认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抗菌效果就越好。实际上,在进行治疗或者预防过程中,通常只需使用一种抗菌药物,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高。
3.2 违背用药原则 在治疗或者预防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只考虑治疗效果,而不考虑用药原则,特别是在特殊患者生理、病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按照特殊用药原则使用药物。例如:老年患者由于肝脏、肾脏功能衰退,解毒、排泄能力降低,对抗菌药物耐受性降低,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作用的抗菌药物,非常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认真考虑老年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宜大剂量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3.3 药物选择不当 在药物选择过程中,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将最新一代的头孢菌素作为治疗和预防的首选药物,而不管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或者感染部位以及病菌的种类,特别是对于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以及抗菌谱方面的特征不甚了解。这样不但能够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与变异性,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5]。
3.4 给药剂量、次数、疗程、途径不当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偏大,这样就会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有的临床医师使用的药物剂量偏小,血药浓度过低,导致治疗效果差,且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对于某些抗菌药物,临床医师不能针对药物的半衰期进行使用,对于半衰期短的抗菌类药物,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法有效增强抗菌药物的活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单纯增加剂量而不考虑用药次数,同样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有的患者基本无感染症状或者感染已经基本控制,但是临床医师仍然继续对患者使用药物,这样就导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当,非常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除此之外,在患者出现较轻感染可以通过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常常给予大剂量静脉滴注治疗,这样也非常容易引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广泛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可以使细菌的耐药性和变异性大大增加,这样就使得本来效果相当好的抗菌类药物失去作用,同时还会引发患者不同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合规、安全、有效”的原则,在认真分析患者的生理、病理以及抗菌药物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瑞,程振宇.49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6,15(16):46-47.
[2] 李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10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中旬刊),2010,14(35):1121-1122.
[3] 任玲.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调查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198-199
[4] 徐学君,徐德琴,王成军,等.影响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02-403.
[5] 郭辉,周宗祥,方千峰,等.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41-142.
(收稿日期:2012-09-10)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临床分析
抗菌药物自从问世开始,就以其优良的抗菌性能获得了广大医患的欢迎。目前,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应用不合理甚至被滥用的现象。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滥用,不但会引发住院患者的不良反应,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诱发产生耐药菌株。为了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滥用,避免产生大量耐药菌株,本院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122例住院患者的病历以及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12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12~65岁,平均(42±2.5)岁,住院时间7~15 d。对所有122例患者病历中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病例样本全部覆盖本院各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1.2 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将存在理论以及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分离,然后对所选患者病历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1.3 判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基本要求,凡病历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下列情况中一种的,即为不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性用药无指征;预防性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不符合特殊生理状况用药原则;不符合病理状况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不当;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用药时间不合理[1];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或选用非必要的昂贵药品[2]。
2 结果
对所有122例住院患者病历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联用等内容进行分类和统计,发现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194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24处,有的处方中存在重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详见表1。
3 讨论
3.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无论是治疗性用药,还是预防性用药、联合性用药,其无指征现象比较明显,共51例,占所有194份处方的26.29%。这就说明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在用药指征方面还相当模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在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使用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就属于明显的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现象。面神经炎主要是由于面部受到风寒湿邪等多种因素影响,面神经周围的毛细血管发生收缩或痉挛,从而影响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导致面神经因缺少氧气和营养而发生病变。尽管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面神经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但是并没有发现致病的病毒这一最有效的证据,还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面神经炎的发病机理是人体的免疫反应。无论是面神经因缺少氧气和营养而发生病变,还是病毒感染,或是免疫反应,临床上均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3]。
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常常不在手术治疗前就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而是在手术治疗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这就说明医师完全违背了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原则,没有按照手术前30~60 min或者在麻醉诱导一开始就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并且一直到手术结束24 h才停止使用抗菌药物,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8 h。轻微污染手术或者清洁手术术后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4]。
相当多的医师认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抗菌效果就越好。实际上,在进行治疗或者预防过程中,通常只需使用一种抗菌药物,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高。
3.2 违背用药原则 在治疗或者预防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只考虑治疗效果,而不考虑用药原则,特别是在特殊患者生理、病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按照特殊用药原则使用药物。例如:老年患者由于肝脏、肾脏功能衰退,解毒、排泄能力降低,对抗菌药物耐受性降低,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作用的抗菌药物,非常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认真考虑老年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宜大剂量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3.3 药物选择不当 在药物选择过程中,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将最新一代的头孢菌素作为治疗和预防的首选药物,而不管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或者感染部位以及病菌的种类,特别是对于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以及抗菌谱方面的特征不甚了解。这样不但能够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与变异性,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5]。
3.4 给药剂量、次数、疗程、途径不当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相当多的临床医师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偏大,这样就会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有的临床医师使用的药物剂量偏小,血药浓度过低,导致治疗效果差,且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对于某些抗菌药物,临床医师不能针对药物的半衰期进行使用,对于半衰期短的抗菌类药物,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法有效增强抗菌药物的活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单纯增加剂量而不考虑用药次数,同样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有的患者基本无感染症状或者感染已经基本控制,但是临床医师仍然继续对患者使用药物,这样就导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当,非常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除此之外,在患者出现较轻感染可以通过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常常给予大剂量静脉滴注治疗,这样也非常容易引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广泛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可以使细菌的耐药性和变异性大大增加,这样就使得本来效果相当好的抗菌类药物失去作用,同时还会引发患者不同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合规、安全、有效”的原则,在认真分析患者的生理、病理以及抗菌药物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瑞,程振宇.49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6,15(16):46-47.
[2] 李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10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中旬刊),2010,14(35):1121-1122.
[3] 任玲.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调查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198-199
[4] 徐学君,徐德琴,王成军,等.影响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02-403.
[5] 郭辉,周宗祥,方千峰,等.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41-142.
(收稿日期:2012-09-10)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