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传》曾风靡一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文版《史蒂夫·乔布斯传》4位翻译者之一的管延圻在翻译该书时才23岁,他不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却承担了这本书1/3的翻译量,算是整本书最主要的翻译者。在“译后记”中,他写道:“翻译《乔布斯传》的三十天,是我23年的生命中最充实的三十天。乔老爷子,我对得住你了!”不知你有没有被这则简短的消息所打动?你是不是也想成为管延圻这样的译者?但是,翻译行业的前景到底如何?怎样才能成为“翻译金字塔”塔尖上的人才呢?
火焰——综合专业背景更吃香
文 谢奎
当前,中国的翻译市场有三股力量:职业翻译、兼职翻译和志愿翻译。
职业翻译是在翻译公司正式就职的翻译人员,而兼职翻译不隶属于任何翻译公司,凭借人脉“接活儿”。很多同学上学时,就从事兼职翻译。通过经验的积累,未来可能会走向职业翻译。
而志愿翻译和有偿翻译不同,一股“志愿”翻译的浪潮迅速兴起。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外语能力较强、习惯阅读外语文章的人们开始自发地翻译外媒文章,包括高校学生、海归、白领等。
2006年11月,3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创立译言网。作为开放的社区翻译平台,翻译者们可以自由地在这里发布、品评译文,甚至共同来翻译学术专著,推动它成为“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与译言网类似的,还有煎蛋网、东西网等,以及近来名噪一时的“字幕组”。这些网站也试水市场化运作,但大多还没有成型。
志愿翻译可以说是兴趣使然,但职业翻译和兼职翻译工作都是相当辛苦的。做过翻译的,尤其是口译员,为了翻译好每一场会议,他们都要提前对会议的内容、洽谈双方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地了解。临场翻译时,要集中精力,容不得一点分心,还要随时做好准备,以应对突然出现的特殊场面。在中外双方宴请时,翻译尤其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当中方人员说话时,你得认真听着并随时完成翻译,当外方人员说话时,翻译又要接着进行翻译,因此整个宴会下来,翻译几乎没有吃到任何东西,等宴会结束时还饿着肚子。
而笔译人员,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尤其是翻译几万字的专业稿件时,不仅要先广泛查阅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频繁地查字典或上网搜索一些地名、公司名或专业词汇。遇到任务比较急的工作时,还要挑灯夜战几个通宵。一位翻译网友称:“翻译是一个很孤独的职业。由于有时候客户要求交稿的时间很紧,翻译必须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稿件,那么只能挑灯夜战,有时候甚至是连续通宵达旦。”
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外项目的不断拓展以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翻译行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从就业方向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渠道:
1翻译及出版类行业:每年,各大翻译公司及出版社、出版机构都需要大量从事笔译工作的专职翻译人员,喜爱做笔译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这类工作。另外,目前也有很多专业的翻译公司需要大量的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全职及兼职人员,而且口译译员报酬不菲。
2国家机关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关单位招聘公务员以及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都会有外事翻译职位,这类职位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针对的就是翻译类专业毕业生。
3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翻译类毕业生进入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对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同时,由于在就读期间经常接收西方思想,了解西方文化,翻译类毕业生能够在进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后很快适应所在公司的文化并与在职员工和谐相处。 翻译类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既然这么广阔,那么毕业后的收入又会如何呢?如果是笔译项目,就英语语种来讲,目前市场给出的平均报酬大约为60~150元/千字,如果做的是合同翻译或者是法律翻译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翻译,报酬甚至可以达到500元/千字以上。口译译员的报酬相对来讲更加丰厚,而且是按照小时付工资。初入行的交传译员报酬约为600~1000元/小时,而同传译员更可达到1000元/小时以上。随着经验不断地累积,译员的报酬会越来越高。因此,翻译也是一类凭借经验取胜的工作。
冰川——机器翻译的冲击
文大唐波斯将军
去年年末,微软宣布其旗下的语音通讯软件Skype开始支持实时翻译功能,可以在对话进行时将母语不同的双方的对话直接翻译成对方的语言。与此同时,谷歌也宣布将对旗下实时翻译软件Google Translate的安卓版进行一次较大的更新,此次更新将包括一个能够识别主流语言对话的系统,并能够将语言转换为文本。这样看来,机器翻译的时代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也许在不久之后,《星球大战》中的话唠翻译机器人就将走下银幕,入驻我们的手机了。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不记得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名为“打字员”的职业了,即便了解,也是在英美电影中,那些使用着卉旧的机械打字机记录法院庭审的带着粗框眼镜的严肃的褐发女士们。但今天,这个曾经无比繁荣的职业却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伴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机器翻译最终会取代人工吗?又或者说,翻译这个行业是否将要走到尽头?不少人认为机器翻译终究是“机械”的,它永远取代不了人类对自然语言的了解。例如,中国人可以将“你吃了么?”这样的简单问句问出千回百转的意味,而机器则只会将其翻译成“Have youeaten?”或者是更加拙劣的“Do youeat?”机器难以理解人类的情感,以及倾注了人类情感所带来的语气的改变。然而实际上,哪怕是精通双语的人员,往往也很难区分非母语一方语言中的细微情感变化。
由于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与外语教育的普及,翻译的存在价值被大大地削弱了,唯一离不开专业翻译的大概就只有文学作品与商业谈判了。但在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市场颇为惨淡,翻译的薪水往往低得吓人。有个小姑娘为一家出版社翻译了一本德语的童话小册子,合同承诺支付翻译费用三千元整。等到人家姑娘过去结账时,出版社居然拒绝支付翻译费用,理由是由于你翻译的错误过多,这笔钱被支付给校对了。这真是个让人无奈的黑色幽默。即便是翻译界内有名的前辈翻译,其从翻译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收入也不过是其翻译作品销售额的极小一部分罢了。每日翻译6000字,日薪也仅为600元左右,再算上翻译工作的弹性极大,而且需要译者投入相当的创造力,实在是算不上高薪。
至于生意谈判上的同声传译,这倒是个高薪的职业,但其所需要掌握金融、法律的相关知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金字塔尖的少部分翻译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然而,现在,机器翻译将这金字塔的底端给拆掉了。
火焰——综合专业背景更吃香
文 谢奎
当前,中国的翻译市场有三股力量:职业翻译、兼职翻译和志愿翻译。
职业翻译是在翻译公司正式就职的翻译人员,而兼职翻译不隶属于任何翻译公司,凭借人脉“接活儿”。很多同学上学时,就从事兼职翻译。通过经验的积累,未来可能会走向职业翻译。
而志愿翻译和有偿翻译不同,一股“志愿”翻译的浪潮迅速兴起。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外语能力较强、习惯阅读外语文章的人们开始自发地翻译外媒文章,包括高校学生、海归、白领等。
2006年11月,3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创立译言网。作为开放的社区翻译平台,翻译者们可以自由地在这里发布、品评译文,甚至共同来翻译学术专著,推动它成为“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与译言网类似的,还有煎蛋网、东西网等,以及近来名噪一时的“字幕组”。这些网站也试水市场化运作,但大多还没有成型。
志愿翻译可以说是兴趣使然,但职业翻译和兼职翻译工作都是相当辛苦的。做过翻译的,尤其是口译员,为了翻译好每一场会议,他们都要提前对会议的内容、洽谈双方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地了解。临场翻译时,要集中精力,容不得一点分心,还要随时做好准备,以应对突然出现的特殊场面。在中外双方宴请时,翻译尤其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当中方人员说话时,你得认真听着并随时完成翻译,当外方人员说话时,翻译又要接着进行翻译,因此整个宴会下来,翻译几乎没有吃到任何东西,等宴会结束时还饿着肚子。
而笔译人员,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尤其是翻译几万字的专业稿件时,不仅要先广泛查阅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频繁地查字典或上网搜索一些地名、公司名或专业词汇。遇到任务比较急的工作时,还要挑灯夜战几个通宵。一位翻译网友称:“翻译是一个很孤独的职业。由于有时候客户要求交稿的时间很紧,翻译必须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稿件,那么只能挑灯夜战,有时候甚至是连续通宵达旦。”
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外项目的不断拓展以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翻译行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从就业方向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渠道:
1翻译及出版类行业:每年,各大翻译公司及出版社、出版机构都需要大量从事笔译工作的专职翻译人员,喜爱做笔译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这类工作。另外,目前也有很多专业的翻译公司需要大量的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全职及兼职人员,而且口译译员报酬不菲。
2国家机关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关单位招聘公务员以及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都会有外事翻译职位,这类职位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针对的就是翻译类专业毕业生。
3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翻译类毕业生进入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对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同时,由于在就读期间经常接收西方思想,了解西方文化,翻译类毕业生能够在进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后很快适应所在公司的文化并与在职员工和谐相处。 翻译类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既然这么广阔,那么毕业后的收入又会如何呢?如果是笔译项目,就英语语种来讲,目前市场给出的平均报酬大约为60~150元/千字,如果做的是合同翻译或者是法律翻译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翻译,报酬甚至可以达到500元/千字以上。口译译员的报酬相对来讲更加丰厚,而且是按照小时付工资。初入行的交传译员报酬约为600~1000元/小时,而同传译员更可达到1000元/小时以上。随着经验不断地累积,译员的报酬会越来越高。因此,翻译也是一类凭借经验取胜的工作。
冰川——机器翻译的冲击
文大唐波斯将军
去年年末,微软宣布其旗下的语音通讯软件Skype开始支持实时翻译功能,可以在对话进行时将母语不同的双方的对话直接翻译成对方的语言。与此同时,谷歌也宣布将对旗下实时翻译软件Google Translate的安卓版进行一次较大的更新,此次更新将包括一个能够识别主流语言对话的系统,并能够将语言转换为文本。这样看来,机器翻译的时代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也许在不久之后,《星球大战》中的话唠翻译机器人就将走下银幕,入驻我们的手机了。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不记得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名为“打字员”的职业了,即便了解,也是在英美电影中,那些使用着卉旧的机械打字机记录法院庭审的带着粗框眼镜的严肃的褐发女士们。但今天,这个曾经无比繁荣的职业却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伴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机器翻译最终会取代人工吗?又或者说,翻译这个行业是否将要走到尽头?不少人认为机器翻译终究是“机械”的,它永远取代不了人类对自然语言的了解。例如,中国人可以将“你吃了么?”这样的简单问句问出千回百转的意味,而机器则只会将其翻译成“Have youeaten?”或者是更加拙劣的“Do youeat?”机器难以理解人类的情感,以及倾注了人类情感所带来的语气的改变。然而实际上,哪怕是精通双语的人员,往往也很难区分非母语一方语言中的细微情感变化。
由于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与外语教育的普及,翻译的存在价值被大大地削弱了,唯一离不开专业翻译的大概就只有文学作品与商业谈判了。但在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市场颇为惨淡,翻译的薪水往往低得吓人。有个小姑娘为一家出版社翻译了一本德语的童话小册子,合同承诺支付翻译费用三千元整。等到人家姑娘过去结账时,出版社居然拒绝支付翻译费用,理由是由于你翻译的错误过多,这笔钱被支付给校对了。这真是个让人无奈的黑色幽默。即便是翻译界内有名的前辈翻译,其从翻译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收入也不过是其翻译作品销售额的极小一部分罢了。每日翻译6000字,日薪也仅为600元左右,再算上翻译工作的弹性极大,而且需要译者投入相当的创造力,实在是算不上高薪。
至于生意谈判上的同声传译,这倒是个高薪的职业,但其所需要掌握金融、法律的相关知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金字塔尖的少部分翻译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然而,现在,机器翻译将这金字塔的底端给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