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条件下铅冷双环路自然循环系统抗扰动能力分析

来源 :核动力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循环铅冷快堆热交换器服役在高温、高压差、高密度和高腐蚀的恶劣环境下,易诱发传热管破裂和堵流事故,导致反应堆非对称热负荷或非对称阻力运行,对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铅冷双环路自然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推导双环路系统自然循环流量理论解;分别开展不同负荷差或阻力差下自然循环系统扰动特性分析,采用拟合逼近的方法建立表征自然循环抗扰动能力的特征参数,并获得最佳抗扰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引入一定的热负荷扰动和阻力扰动后,环路流量变化不大,此时系统抗扰动能力较强.
其他文献
开展了模块化小堆稳压器波动管双端破口试验研究,获得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事故响应特性和一回路系统参数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压器波动管双端破口极端工况条件下,中压安注箱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大的稳定安注流量,及时补充系统水装量;高压安注系统运行过程比较复杂,安注流量与堆芯补水箱压力平衡管线内介质状态和中压安注系统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在1.7 h内呈间歇注入运行状态.在整个事故过程中,堆芯一直处于淹没状态,模块化小堆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够确保稳压器波动管在双端破口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堆芯安全.
热轧带钢是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表面质量控制一直是生产过程智能检测的重点任务.针对带钢表面缺陷自动在线检测逐步取代人工检测的现状,概述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着重阐述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比较分析传统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方法在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的应用,探讨带钢表面缺陷检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展望.传统机器视觉的带钢缺陷检测方法检测速度较高,但精度较低;主流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检测精度高,但速度较慢.如何在保证检测实时性的前提下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不仅是自动化和智能化
小型模块化超临界水冷堆(SCW-SMR)是超临界水冷堆(SCWR)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有机融合,可兼具二者的优势,既具有独立的市场需求,也为大型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水冷堆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 SCW-SMR的研发背景、国际主要研发动态、技术特点和优势,提出了研发过程的一些思考,包括总体设计原则、主要设计要求、具体设计考虑和研发阶段建议,供后续研发参考.
板状压水堆在长寿期反应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针对长寿期板状压水堆的需要,对中子学性能较好的4种可燃毒物:157Gd2O3、167Er2O3、231Pa2O3和PACS-J开展可燃毒物装载形式选型研究,筛选出中子学性能较优的装载形式.研究结论为:针对不同可燃毒物采用不同装载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长寿期板状压水堆的综合要求;对于中子学性能较优的可燃毒物,157Gd2O3和167Er2O3可采用可燃毒物与燃料均匀混合的装载形式;231Pa2O3可采用包壳中掺杂可燃毒物的装载形式;PACS-J可采用可燃毒物以颗粒
针对医疗机构门诊预约决策问题,考虑患者对时间段以及医生的偏好情况,利用前景理论量化不同患者对医生以及时间段的主观价值,得到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接受各医生服务的价值函数,进而以患者的总价值最大为目标,构建门诊预约决策模型,利用带记忆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患者数量,得到模型解的情况,同时与“先到先服务”传统方法得到的解进行对比,验证算法的效率以及稳定性.结果证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及求解方法可较快得到满意解,可为医疗机构预约决策提供方法支持,提高就诊患者满意度.
为了给脉冲堆的余热导出数值计算提供更为精细可信的能量源项,通过耦合MCNP程序和ORIGEN2程序,提出了计算方法XAPRDH以及开发了同名程序.方法实现上,首先将每个燃料元件的燃料部分(含控制棒跟随体)以轴向10等分、径向3等分的形式分割为30个独立单元,全堆共形成3180个单元;然后通过灵活调用MCNP程序和ORIGEN2程序获取每个单元的材料组分、核反应截面、中子通量密度和裂变功率,最终实现对各单元衰变热的独立计算和跟踪.分析表明,本文的燃耗评价数据与文献值符合较好,与实验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吻合,全
以圆柱形堆芯试验装置(CCTF)为研究对象,采用轻水堆冷却系统事故工况的瞬态行为最佳估算程序(RELAP5)和自主化堆工设计与安全分析程序(LOCUST),开展堆芯功率分布对CCTF C2-SH2(Run54)试验工况再淹没现象影响的评价研究.研究表明:①计算所得下降段压降、堆芯压降、堆芯出口蒸汽质量流量等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②对于堆芯1.015 m处平均通道包壳峰值温度的计算,RELAP5和LOCUST程序计算的包壳峰值温度分别为816 K和813 K,试验结果为898 K,计算值比试验值低约8
针对氦-氙混合气体热物性参数的研究匮乏问题,对氦-氙混合气体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双毛细管法设计实验装置,并考虑了修正项;采用氩气对实验装置进行标定后,测量了 2种氦-氙混合气体(15、40g/mol)在温度298.15~548.15K、压力0.1~2.5 MPa下的动力粘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为得到氦-氙混合气体高温下粘度,采用拟合粘度关系式的方法将粘度拟合值外推至温度为1273 K的粘度值.结果表明,本文实验结果与文献值符合较好;实验装置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88%,拟合值与文献值(实验值、
为估算低温核供热堆的第一类密度波不稳定(Type-ⅠDWO)边界,以确定其微沸腾运行模式的参数区间,本文建立了低温核供热堆NHR200相似性实验回路HRTL200的RELAP5数值模型.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评价了 RELAP5/MOD3.2程序模拟Type-Ⅰ DWO的一般特性以及预测不稳定边界的能力,分析了进、出口阻力系数、相间摩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RELAP5程序模拟Type-ⅠDWO的一般特性与实验符合较好;运行压力不高于25 bar(1 bar=105Pa)时,程序计算的不稳定边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平台MOOSE开发了模块化系统安全分析程序ZEBRA,并采用高阶全隐式离散格式建立了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对核反应堆系统中子扩散、二维固体导热和一维流体进行耦合计算.针对单管流动传热问题,对ZEBRA程序进行了耦合验证,对比了稳态工况下一阶、二阶空间离散格式和瞬态工况下Implicit-Euler、Crank-Nicolson、BDF2这3种时间离散格式的求解精度,并对压水堆回路系统稳态和降功率瞬态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阶空间离散格式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BDF2时间离散格式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