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视域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构建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高中课程结构与高考改革关系密切,在高考改革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传统高中课程暴露出很多问题,高考改革视域下的高中课程结构亟需新的构建,本文在分析高考制度改革与高中课程结构的关系基础上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考改革;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58-02高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影响重大。中国的高考自1997年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它在高等学校人才选拔、引导素质教育、调动全社会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高考的问题和弊端使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高考在经历了多次改革之后,于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明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即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1]新高考改革的方案无疑指引了高中课程结构的构建。
  一、高中课程结构构建与高考制度改革的关系
  高中课程结构的构建与高考制度改革息息相关,高考制度改革不仅是课程结构构建的源头,还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有影响,而高中课程的改革反过来也会影响高考制度改革的走向。只有把握好高中课程结构和高考制度的关系,才能构建出切实可行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结构。
  (一)高考制度改革要配合高中课程结构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高考依然是指向标,它的主要制约性表现在,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教学往往只围绕所考内容展开,导致课程只开所考科目,课外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在很多学校流于形式;课时的安排倾向于高考考试科目,而音、体、美等非高考考试科目课时不足;选修课按照高考开设,不考的就不选,成为变相的必修。高中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总会指向考试评价这一瓶颈,因此高考制度作为一种评价体系需要配合高中课程结构的改革。高考制度的改革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功能,真正实现从分数唯一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意味着对考试文化的根本性突破。[2]例如在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不应以简单的、速决的考试为基础,而应以全面观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工作为基础。评定应少注意学生所记忆的知识有多少,而应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即推理能力、批判性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熟悉程度等。
  (二)高中课程结构的构建要适应高考的趋势
  高中课程的改革一直被人们诟病雷声大雨点小,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阻碍的因素更多的是教育体制上的原因,社会环境看重升学考试等。如今在高考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例如,高考的多样化趋势就要求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不仅要整合还要分层。高考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那么高中课程就必需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哪些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类课程,哪些是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考的,哪些是高等院校考试必须考的,哪些是自主招生考试必须考的。另外,高考改革要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课程构建就要涉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的转变,要求学科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状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目的的实现都要通过课程来具体实现,课程结构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问题[3]。课程结构是课程的灵魂,剖析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特点对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结构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高中课程结构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结构缺乏多样性,虽对保持学校的基本教育有意义,但未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学生的多样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第二,缺少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传统课程结构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统一流水线制造出来的产品,学生都按相同的课程和要求来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削弱了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原本为了人的发展设置的课程变成了限制人的发展的课程。第三,缺乏整合性。无论哪一个阶段,课程统整都是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国普通高中传统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分化较细,各学科为满足升学的需要片面强调各自的系统性,至使整个高中课程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渗透,这样的课程结构不能互相联系,无法形成一个整体。
  (二)新高中课程结构的特点
  新高中课程结构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具体表现在:
  第一,将课程结构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并加以均衡。在课程结构中必修课应该在全部课程中占多大比重,各国对此的处理不太一样。美国有不少州规定,学生选修课比重可达50%甚至50%以上。而日本高中则减少必修课的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同美国的做法正好相反。这两种做法都是从两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美国由于选修课太多,不能保证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因而加强必修课,而日本由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适应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所以减少必修课学分。[4]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就是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加以均衡,不仅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与课外活动课加以均衡也包括学科比例(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的相对均衡。
  第二,注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新课程对旧课程做了减法删除了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内容,并对知识模块和内容重组与合并,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汇贯通。增设选修课,强化活动课,并对必修课的课程做了进一步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调整,对选修课的开设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   第三,注重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表现在一方面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毕业必须修满144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为116个,选修学分为28个。[5]另一方面,即使必修课程,都包括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这些模块不是所有学校都要开设的,不同学校开设的选修模块乃至同一所学校学生选修的模块都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和兴趣进行选择,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构建的优化建议
  (一)改革高考制度,促进课程结构与高考改革制度的有效对接
  高考制度改革是课程结构构建的源头,因此要充分完善高考改革对新课程的导向作用,充分实现课程结构的发展性功能与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的运用。高考改革制度要使高考在考试价值观、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与课程结构相一致。
  1. 尽早出台完善的高考方案。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功利性,都是为了迎合高考而展开的。目前,尽管高考改革提过多种方案,如多次高考、综合素质测试、自主招生等,这些方案都曾经或正在作为我国统一高考的补充,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但从根本上来看,它们难以解决高考内容比较偏重一些强势学科的局面,因此尽早出台完善的高考方案势在必行。
  2、实行必修与选修分离考核的方法,确保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结构改革强调选择性,也出台了相应的选课制,但目前选课制的具体实践仍不够理想,因此高考制度改革要刺激引导选课制的落实。可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都与高考挂钩,选修可由地方组织,学生自主选考,学校给出水平等级结果并与高考挂钩,这样就把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选课制的功效凸显出来。
  3、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新课程结构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很少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因此,改变高校的招生理念,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在招生时实施多元评价,除了看考试成绩,还看学生平时的成绩和表现。大学可以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录取工作团队,在招生前制定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考录取方案,按高于大学实际录取人数的适当比例投档,然后根据自我特色选择学生。[6]
  (二)合理均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高中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优化的实质是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改造,包括课程内部构成的改造和各构成要素间关系的改造。高中课程结构的优化不仅要考虑课程结构的形式性问题,还要考虑到课程结构的实质问题。
  1. 进一步健全选课制,确保高中课程类型的多样性
  新高中课程结构通过选课制实现了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高中选课制由于各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致使选课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建立充满活力的高中选课制度”是新课程结构改革必然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将学校所有的课程统整在学校的理念和目标之下,搭建出多样化、选择化的课程结构,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7]此外,要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理性选择的能力,确保发挥高中课程类型多样化的积极意义。
  2、调整课程结构的比例关系,确保科目结构的合理化与均衡性
  新高中课程结构提高了活动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但没有辩证地对待以往开设的学科课程,而将课程设置完全模块化,因此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要进行合理调整,把握好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科学关系,选修课并非越多越好,要看学校能不能做到,同时高中三年作为一个独立学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对高中三年的课程进行整体设置,把握好各课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3、优化课程内部知识,形成直流教材结构
  新高中课程结构打破了原有科目下的知识逻辑体系,但尚未形成优化的课程内部知识。课程内部知识也就是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某一门学科的教材内部结构上。如何认识教材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教材结构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标、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还有学者认为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学科知识结构,并且在教材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上做了很多的探讨。[8]无论何种,教材的建设应注重实现教材构成要素的优化,包括基本内容的优化组合,内容中知识、情感、技能的合理搭配等。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构建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密切,因此在高考视域下,高中课程结构的构建不仅要从高中课程的整体进行优化,还应完善课程结构与高考改革制度的有效对接。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2]裴娣娜.新高考制度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5.(06):4.
  [3]施良方.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3.
  [4]载肖敬若.普通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78.
  [5]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7.
  [6]罗祖冰.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21-22.
  [7]倪娟,马斌 .“课程结构”与“课程管理”转变的相关思考[J].教育研究与试验,2015.(4):64.
  [8]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99.
其他文献
在岭南盆景中没有"舍利"的概念,只有利用"枯干"、"烂面"(大面积木质枯萎)的造枯构图来表达作品的内涵。"舍利"的构图制作概念,是近期吸收外来的造型手法。其实三者的含义,都是在"枯"与"荣"
在溶盐塔内利用流态化溶盐工艺配制出理想的饱和盐水,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制得了不含浮盐的饱和盐水,并利用流态化模型对溶盐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巧妙运用游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基于生命教育的数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生存状态
本文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桩106单元隐蔽性疏松砂岩油藏进行地质再认识,引进边滩侧积体沉积理论,进行储集单元重组,根据重组结果,优化注采井网调整和设计,应用油藏工程理论,确定
在97年刑法修改中,保安处分立法化的呼声很高。当时一部分学者主张应该在我国刑法中建立系统的保安处分制度,并使它完整地规定在刑事法律中,以便实现保安处分刑事立法化。虽然在
<正>~~
期刊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期刊
本文介绍了云南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希望对云南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介绍了日本旭化成公司生产的高电流密度电解槽的结构特点,总结了13万t/a高电流密度离子膜装置的运行情况,针对装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6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处理措施:①螯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