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注射室护士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hey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需静脉注射的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使家属通过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以及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得护患关系处于良性循环,对于患儿疾病的恢复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儿科注射室患儿家属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98-03
  
  
  在儿科注射室,护理对象是小儿。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效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当前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旦发病,家长格外紧张。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比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为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所做的护理进行探讨。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 焦虑和紧张
  1.1.1 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的治疗。
  1.1.2 输液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
  1.1.3 由于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不能安心治疗。
  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症患儿的家属,个别表现得很悲观。
  1.2.2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及侵袭性治疗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3 怀疑和不信任
  1.3.1 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不配合注射室护士进行治疗。
  1.3.2 对护理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资深护理人员。
  1.3.3 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治疗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 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内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老年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2.2 依赖感
  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3 同病相怜感
  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新患者家长有时对老病人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3护理措施
  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3.1.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注射室设施,治疗期间需要遵守的规定,并对医生和护士进行简要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3.1.2 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
  3.1.3 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1.4 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多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3.2.1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恐惧的家长,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3.2.2如为对患儿进行注射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要达到的目的在注射前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如:我们将会尽力减少患儿的痛苦。在做输液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3.3.1 对由于了解网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的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请主管医生向其做出详细合理解释,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3.3 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3.4.1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4.2 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这样做可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4.3 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
  4体会
  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小儿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输液护理操作,自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强了护患间和谐关系,大大减少了儿科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发生,对儿科注射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伍志祝.门诊输液患儿家属的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9.
  [2] 李雪花,宋凌云,张奇.静脉穿刺时患儿的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5,23.
  [3] 孙影.儿童静脉输液负性情绪和疼痛的影响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治疗机与远红外烤灯对促进儿童肛门成型术后肛门伤口愈合及皮肤的护理的疗效。方法分组采用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及远红外烤灯进行肛门成型术术后的肛门护理。结果治疗组39例肛门成形术后患儿有33例患儿肛门伤口愈合效果良好,肛周皮肤完整,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37例患儿中共25例患儿肛门伤口愈合效果良好,肛周皮肤完整,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临床证明,使用双波长光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排痰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 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RICU病房住院治疗的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治疗组进行机械振动排痰,对照组进行人工叩击排痰,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排痰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44例,成功率88%,改为有创通气者6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结果麻风反应患者得到早诊断及有效治疗,病情好转,无发生畸残。结论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心理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观察与护理紧密配合治疗,能有效地解决了麻风反应的护理问题。  关键词:麻风反应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疗状况,以提高对CVA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1年8月17例CVA患者的资料及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周后有14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缓解,1个月后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在症状消失后继续吸入糖皮质激素3~6个月无复发。结论本病易误诊误治,早期正确诊断,有利于治疗及预后。   关键词: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起病急,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症,影像学显示为单侧或双侧大叶性肺炎。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肺部体征严重,肺外症状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50例(难产组25例,顺产组25例)。结果胎位异常是引起难产的最主要原因,占难产数的76.0%,而持续性枕横、枕后位占胎位异常的78.95%,其中80%行剖宫产术。结论头位难产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难产征象,保持良好产力,适时纠正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  关键词:初产妇头位难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手部创伤后期造成的瘢痕挛缩临床常见,手部瘢痕挛缩特别是虎口挛缩后对拇指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严重妨碍正常生活与工作。以往对于中、重度虎口疤痕挛缩的治疗常采取腹部皮管成形术,此种术式使患肢在腹部制动3周,经皮管训练后再行皮管断蒂,患者痛苦大,生活不能自理。我科于2011年1月开展了首例左手虎口瘢痕挛缩疤痕切除+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移植术,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最大限度恢复拇指的外展功能,并具有创伤小
期刊
[摘要] 职业高原现象是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处于相对停滞的一个阶段,大部分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职业高原这一阶段。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职业枯竭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其中报告了医务工作者。本文从案例分析入手,对职业高原的概念、成因、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高原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居民慢性病现状,研究人群慢病主要危险因素,探索经济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政策。方法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慢性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等。结论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全面推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
期刊
关键词: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200-02       腹腔镜辅助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患者免受剖腹之苦,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而越来越多的被患者所接受[1]。2009年~2010年我院泌尿外科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