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主体外墙面防渗漏、外墙门窗防渗漏施工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简介
本工程用地面积5680m2,,建筑面积33096m2,建筑层数26层(地下2层+地上24层),建筑物长50﹒4m,宽41﹒4m,建筑物±0﹒00高度相当于绝对高程1072﹒95m,±0﹒00以上高度为91﹒3m(其中尖顶处高度为113﹒2m)。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形式,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结合筏板基础形式。
为使业主满意, 用户放心, 创建优质品牌, 项目部把该楼的防渗漏施工质量作为本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经过认真分析并根据过去的工程实践经验, 确定本大楼容易发生渗水的部位为: ①地下室; ②外墙面; ③外墙门窗; ④卫生间、开水间、厨房; ⑤屋面。针对各部位容易导致渗漏的不同原因制定了不同的施工措施, 以便在此工程中彻底减少和消除常见的渗漏质量隐患。
二、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措施
地下室防渗设计包括结构自防水和外防水。结构自防水采用抗渗混凝土, 抗渗等级为S8, 外防水主要是地下室外墙面涂刷聚氨酯防水涂膜。
2.1 结构自防水
(1)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前, 按照设计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制定配合比, 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按防水混凝土规定及砂石混合料最大容重法确定混凝土中的砂率, 根据构件情况分别确定相关参数, 防止余浆过多或不足。适当掺入掺合料以降低水化热, 同时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早期强度与抗渗混凝土收缩能力的匹配。施工中严格按制定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 确保混凝土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2) 穿地下室外墙的支模螺栓及穿墙管件均设止水片,且止水片要与螺栓、管件满焊牢固。
(3) 外墙封模前对钢筋绑扎扎丝头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扎丝头不与迎水面模板接触。
(4) 接头部位应有足够浓浆到位。
(5) 混凝分层浇筑在下部混凝土不失去塑性的条件下继续浇上层混凝土, 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防止发生上下混凝土脱节造成水平裂缝而渗漏。
(6) 加强及延长湿养护时间, 规定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板为蓄水养护或草袋覆盖湿养护, 侧墙适当延迟拆模, 以达到50%强度时拆除, 约3d, 并继续浇水湿养护至14d。
(7) 加强带和施工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之一。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加强带部位设置加强钢筋。另外, 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抗渗等级提高一级, 同时掺加AEA微膨胀剂以抵消混凝土收缩, 从而减少加强带的裂缝。底板与外墙板混凝土之间的水平施工缝留在底板以上500mm部位, 采用钢板止水带。加强带部位混凝土和外墙板砼浇筑前对先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清除浮粒及垃圾, 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 然后铺上一层20mm厚的级配与大面积防水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 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2.2 地下室外防水
(1) 刷防水涂料
根据设计和业主确定, 外侧墙采用911涂料, 它符合湿饱和聚氨脂涂料性能指标, 在潮湿环境中施工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2) 采用一底二涂一布一水泥砂浆保护层做法。涂膜防水施工前把地下室外墙面清理干净, 使聚氨酯防水涂膜的基层坚实、平整、清洁干燥, 以确保涂膜的粘结与成膜质量。
( 3) 控制层间间隔时间, 为使涂料充分成膜, 选派专人跟班检查, 坚持分层验收, 测定涂层总厚度≥2mm。根据天气预报, 抢晴天施工, 避免在成膜期内遭雨水冲刷。
三、 主体外墙面防渗漏施工措施
3.1 主体结构施工
(1) 施工缝处理: 一般为水平施工缝, 其控制要点是去浮浆, 接浓浆, 振捣仔细, 密实。
(2) 预留孔洞: 为使预留孔洞外观准确, 先留加大的方孔, 再准确定位, 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
(3) 墙与梁板连接处, 为防止因混凝土下沉造成上、下脱开的水平缝隙而发生渗漏, 采取墙浇至板梁底后, 留待混凝土沉落, 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 加上层混凝土, 震动棒应插至下层50~100mm, 特别是对钢筋密集处, 更应细致, 增加振捣次数。
(4) 凸窗顶板及雨蓬是容易渗漏部位,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板下的反梁, 通常先浇板, 后浇梁, 浇梁混凝土时采取短时振捣, 加密插点, 以减少梁下口翻出混凝土, 翻出的混凝土应在上部混凝土沉落稳定后轻轻刮去, 再找平板面, 板面根部可稍高10 mm, 以利排水。在装修阶段板面宜用防水砂浆抹灰。根部按泛水要求做圆角处理。
3.2 外装修施工
除按一般防渗要求, 如防起壳、砂浆压实、设滴水线等外, 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1) 所有墙体不同材料的接界处, 用射钉钉宽200 mm孔径φ0.5 mm的镀锌钢丝网, 在抹灰时与混凝土表面一道用界面剂刮涂, 再进行基层水泥砂浆打底。
(2) 各种填充墙洞在做墙体粉刷前认真嵌填密实, 禁止不用砂浆而将砖塞入洞内。灰缝要达到规范规定的灰缝饱满度( 粉刷前由内向外看不到亮孔) 。
(3) 外墙粉刷前, 清除墙面浮物, 外墙面基层清理干净后, 墙面浇水湿润, 保证粉刷层结合紧密。若墙面太湿, 也不宜直接粉刷, 否则砌体内部水分蒸发不出, 渗入墙内。
(4) 在抹灰前做灰饼厚度均应依主体施工中形成的中线标高控制网确定, 并依此修整主体缺陷, 防止抹灰过厚造成空鼓渗漏。底层粉刷不宜过厚, 严格控制不超过12mm, 有時为了保证墙体达到规定的平整度需加厚粉刷时, 在凹凸相差大处事先刮一度, 刮糙务必将砂浆压实。
(5) 抹灰打底前应先角后面, 竖向施工缝留在大面上, 且底面缝错开不少于100 mm, 防止阳角两面脱开。抹灰的水平、竖向施工缝与主体施工缝错开。
四、 外墙门窗防渗漏施工措施
4.1 门窗制作
(1) 选材必须能抵抗规定风压值, 同时在制作阶段通过三性检验。
(2) 构造以堵为主, 以疏导为辅, 特别体现在推拉门窗的构造上。
(3) 所有露明铆钉、螺钉均应为不锈钢。
4.2 门窗安装要求及其四周缝隙封闭处理
(1) 保证窗台低于室内窗台板并设置顺水坡。
(2) 门窗洞口的大小, 应按设计规定校正准确, 推迟窗台抹灰时间, 使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 窗台抹灰加强养护。洞口四周无起壳酥松问题, 否则应修整到位。
(3) 门窗框固定的镀锌件不得固定在空心砖上, 防止打松基层造成隐患, 如修整粉刷层高于混凝土预埋砖, 此处粉刷层应用切割机切开, 不得乱锤乱打。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4) 门窗框塞缝, 是防止门窗渗漏的关键施工操作。门窗框缝隙填塞应用柔性材料, 并留5~8 mm深槽口。窗上口、两侧窗框和洞口之间的缝隙满打发泡剂, 窗框下口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塞缝捣实。
(5) 发泡剂在发泡充分, 迎水面无切割的情况下, 就不可能形成渗水通道。因此往门窗框缝隙打发泡剂应采取如下措施: 门窗框固定后, 清除缝隙中杂物, 吹净灰尘, 门窗框两侧和上部的外侧用夹木板封口, 由内往外连续均匀注液发泡,尽可能不溢出窗外, 切割只能发生在内侧。
(6) 外墙面抹灰面层或面砖在两侧和上部可压框5 mm,窗台、门下槛的装饰面层都应与窗框间设泛水圆角, 留出排水坡度。
(7) 为保证门窗框缝隙的防渗质量, 框四周内外侧均连续通长打硅胶。硅胶必须采用国家批准、抽检合格的厂家品牌, 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和相关准用证明。
(8) 在以上措施落实基础上, 对所有门窗分批做喷淋试验, 对不合格者, 根据问题所在进行修补。
五、 屋面防渗漏施工措施
9 5.1 防水卷材施工
防水卷材开裂, 主要是由于温差变形、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对半成品的保护、卷材本身质量问题等导致卷材开裂。针对上述问题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 找平层留设分格缝, 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 分格缝上附加卷材, 单边粘贴覆盖。
(2) 改进粘贴工艺, 使防水层尽量与基层脱开, 屋面周边800 mm范围内满贴卷材收头密封膏封严密实。
(3) 加强变形缝的施工处理,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半成品保护。
(4) 所用的防水卷材必须有质量合格证, 并经取样复试合格。
5.2 刚性防水层施工
(1) 分格缝的设置, 其间距纵横向不大于6m, 屋脊处应留设分格缝。
(2) 刚性防水层( 细石混凝土) 的配比和内掺的防水份量要准确。
(3) 按设计要求在细石混凝土层中设置钢筋网, 且确保钢筋网的保护层满足要求。
5.3 出屋面管道洞口
出屋面管道洞口渗水主要是由于补洞时未做好防水施工处理, 或防水卷材在管道洞口处的收头不符合要求造成。
5.4 防止屋面积水
(1) 排水坡度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并控制好排水线路。
(2) 汇水面积、水落管、水落管径和数量控制,按照规范水落管内径不小于75mm, 汇水面积不超过200m2。
(3) 控制好水落口杯的标高比其它找平层低于30mm以上, 水落口500mm周长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
六、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楼防渗漏的施工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从地下室到屋面、从结构施工全过程采取的防渗漏施工进行了分析,确保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简介
本工程用地面积5680m2,,建筑面积33096m2,建筑层数26层(地下2层+地上24层),建筑物长50﹒4m,宽41﹒4m,建筑物±0﹒00高度相当于绝对高程1072﹒95m,±0﹒00以上高度为91﹒3m(其中尖顶处高度为113﹒2m)。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形式,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结合筏板基础形式。
为使业主满意, 用户放心, 创建优质品牌, 项目部把该楼的防渗漏施工质量作为本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经过认真分析并根据过去的工程实践经验, 确定本大楼容易发生渗水的部位为: ①地下室; ②外墙面; ③外墙门窗; ④卫生间、开水间、厨房; ⑤屋面。针对各部位容易导致渗漏的不同原因制定了不同的施工措施, 以便在此工程中彻底减少和消除常见的渗漏质量隐患。
二、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措施
地下室防渗设计包括结构自防水和外防水。结构自防水采用抗渗混凝土, 抗渗等级为S8, 外防水主要是地下室外墙面涂刷聚氨酯防水涂膜。
2.1 结构自防水
(1)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前, 按照设计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制定配合比, 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按防水混凝土规定及砂石混合料最大容重法确定混凝土中的砂率, 根据构件情况分别确定相关参数, 防止余浆过多或不足。适当掺入掺合料以降低水化热, 同时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早期强度与抗渗混凝土收缩能力的匹配。施工中严格按制定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 确保混凝土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2) 穿地下室外墙的支模螺栓及穿墙管件均设止水片,且止水片要与螺栓、管件满焊牢固。
(3) 外墙封模前对钢筋绑扎扎丝头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扎丝头不与迎水面模板接触。
(4) 接头部位应有足够浓浆到位。
(5) 混凝分层浇筑在下部混凝土不失去塑性的条件下继续浇上层混凝土, 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防止发生上下混凝土脱节造成水平裂缝而渗漏。
(6) 加强及延长湿养护时间, 规定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板为蓄水养护或草袋覆盖湿养护, 侧墙适当延迟拆模, 以达到50%强度时拆除, 约3d, 并继续浇水湿养护至14d。
(7) 加强带和施工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之一。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加强带部位设置加强钢筋。另外, 加强带部位的混凝土抗渗等级提高一级, 同时掺加AEA微膨胀剂以抵消混凝土收缩, 从而减少加强带的裂缝。底板与外墙板混凝土之间的水平施工缝留在底板以上500mm部位, 采用钢板止水带。加强带部位混凝土和外墙板砼浇筑前对先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清除浮粒及垃圾, 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 然后铺上一层20mm厚的级配与大面积防水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 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2.2 地下室外防水
(1) 刷防水涂料
根据设计和业主确定, 外侧墙采用911涂料, 它符合湿饱和聚氨脂涂料性能指标, 在潮湿环境中施工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2) 采用一底二涂一布一水泥砂浆保护层做法。涂膜防水施工前把地下室外墙面清理干净, 使聚氨酯防水涂膜的基层坚实、平整、清洁干燥, 以确保涂膜的粘结与成膜质量。
( 3) 控制层间间隔时间, 为使涂料充分成膜, 选派专人跟班检查, 坚持分层验收, 测定涂层总厚度≥2mm。根据天气预报, 抢晴天施工, 避免在成膜期内遭雨水冲刷。
三、 主体外墙面防渗漏施工措施
3.1 主体结构施工
(1) 施工缝处理: 一般为水平施工缝, 其控制要点是去浮浆, 接浓浆, 振捣仔细, 密实。
(2) 预留孔洞: 为使预留孔洞外观准确, 先留加大的方孔, 再准确定位, 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
(3) 墙与梁板连接处, 为防止因混凝土下沉造成上、下脱开的水平缝隙而发生渗漏, 采取墙浇至板梁底后, 留待混凝土沉落, 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 加上层混凝土, 震动棒应插至下层50~100mm, 特别是对钢筋密集处, 更应细致, 增加振捣次数。
(4) 凸窗顶板及雨蓬是容易渗漏部位,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板下的反梁, 通常先浇板, 后浇梁, 浇梁混凝土时采取短时振捣, 加密插点, 以减少梁下口翻出混凝土, 翻出的混凝土应在上部混凝土沉落稳定后轻轻刮去, 再找平板面, 板面根部可稍高10 mm, 以利排水。在装修阶段板面宜用防水砂浆抹灰。根部按泛水要求做圆角处理。
3.2 外装修施工
除按一般防渗要求, 如防起壳、砂浆压实、设滴水线等外, 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1) 所有墙体不同材料的接界处, 用射钉钉宽200 mm孔径φ0.5 mm的镀锌钢丝网, 在抹灰时与混凝土表面一道用界面剂刮涂, 再进行基层水泥砂浆打底。
(2) 各种填充墙洞在做墙体粉刷前认真嵌填密实, 禁止不用砂浆而将砖塞入洞内。灰缝要达到规范规定的灰缝饱满度( 粉刷前由内向外看不到亮孔) 。
(3) 外墙粉刷前, 清除墙面浮物, 外墙面基层清理干净后, 墙面浇水湿润, 保证粉刷层结合紧密。若墙面太湿, 也不宜直接粉刷, 否则砌体内部水分蒸发不出, 渗入墙内。
(4) 在抹灰前做灰饼厚度均应依主体施工中形成的中线标高控制网确定, 并依此修整主体缺陷, 防止抹灰过厚造成空鼓渗漏。底层粉刷不宜过厚, 严格控制不超过12mm, 有時为了保证墙体达到规定的平整度需加厚粉刷时, 在凹凸相差大处事先刮一度, 刮糙务必将砂浆压实。
(5) 抹灰打底前应先角后面, 竖向施工缝留在大面上, 且底面缝错开不少于100 mm, 防止阳角两面脱开。抹灰的水平、竖向施工缝与主体施工缝错开。
四、 外墙门窗防渗漏施工措施
4.1 门窗制作
(1) 选材必须能抵抗规定风压值, 同时在制作阶段通过三性检验。
(2) 构造以堵为主, 以疏导为辅, 特别体现在推拉门窗的构造上。
(3) 所有露明铆钉、螺钉均应为不锈钢。
4.2 门窗安装要求及其四周缝隙封闭处理
(1) 保证窗台低于室内窗台板并设置顺水坡。
(2) 门窗洞口的大小, 应按设计规定校正准确, 推迟窗台抹灰时间, 使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 窗台抹灰加强养护。洞口四周无起壳酥松问题, 否则应修整到位。
(3) 门窗框固定的镀锌件不得固定在空心砖上, 防止打松基层造成隐患, 如修整粉刷层高于混凝土预埋砖, 此处粉刷层应用切割机切开, 不得乱锤乱打。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4) 门窗框塞缝, 是防止门窗渗漏的关键施工操作。门窗框缝隙填塞应用柔性材料, 并留5~8 mm深槽口。窗上口、两侧窗框和洞口之间的缝隙满打发泡剂, 窗框下口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塞缝捣实。
(5) 发泡剂在发泡充分, 迎水面无切割的情况下, 就不可能形成渗水通道。因此往门窗框缝隙打发泡剂应采取如下措施: 门窗框固定后, 清除缝隙中杂物, 吹净灰尘, 门窗框两侧和上部的外侧用夹木板封口, 由内往外连续均匀注液发泡,尽可能不溢出窗外, 切割只能发生在内侧。
(6) 外墙面抹灰面层或面砖在两侧和上部可压框5 mm,窗台、门下槛的装饰面层都应与窗框间设泛水圆角, 留出排水坡度。
(7) 为保证门窗框缝隙的防渗质量, 框四周内外侧均连续通长打硅胶。硅胶必须采用国家批准、抽检合格的厂家品牌, 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和相关准用证明。
(8) 在以上措施落实基础上, 对所有门窗分批做喷淋试验, 对不合格者, 根据问题所在进行修补。
五、 屋面防渗漏施工措施
9 5.1 防水卷材施工
防水卷材开裂, 主要是由于温差变形、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对半成品的保护、卷材本身质量问题等导致卷材开裂。针对上述问题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 找平层留设分格缝, 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 分格缝上附加卷材, 单边粘贴覆盖。
(2) 改进粘贴工艺, 使防水层尽量与基层脱开, 屋面周边800 mm范围内满贴卷材收头密封膏封严密实。
(3) 加强变形缝的施工处理,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半成品保护。
(4) 所用的防水卷材必须有质量合格证, 并经取样复试合格。
5.2 刚性防水层施工
(1) 分格缝的设置, 其间距纵横向不大于6m, 屋脊处应留设分格缝。
(2) 刚性防水层( 细石混凝土) 的配比和内掺的防水份量要准确。
(3) 按设计要求在细石混凝土层中设置钢筋网, 且确保钢筋网的保护层满足要求。
5.3 出屋面管道洞口
出屋面管道洞口渗水主要是由于补洞时未做好防水施工处理, 或防水卷材在管道洞口处的收头不符合要求造成。
5.4 防止屋面积水
(1) 排水坡度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并控制好排水线路。
(2) 汇水面积、水落管、水落管径和数量控制,按照规范水落管内径不小于75mm, 汇水面积不超过200m2。
(3) 控制好水落口杯的标高比其它找平层低于30mm以上, 水落口500mm周长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
六、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楼防渗漏的施工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从地下室到屋面、从结构施工全过程采取的防渗漏施工进行了分析,确保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