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边县位于陕西北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03所,在校中小学生61662人。近年来,靖边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06年投资200万元建起了靖边教育城域网,2007年县财政又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使全县100%的学校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00%的初级中学、九年制学校、中心小学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能够按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接入互联网达90%以上;县城学校光纤接入率达100%,县城10所学校在教室和实验室装备了190多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进教室的“班班通”,全县生机比达到14∶1,师机比达3∶1,50%以上学校建起自己的网站,全县建成校园网5个,学校局域网48个。
一、加强指导,提高认识,增强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应用工作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2006年,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建设顺利通过省上验收。为了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设备和资源,县教育局及时制定出台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基本要求》,强化项目学校校长和教师对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的认识,使校长、教师认识到农远工程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保证了校长、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步调一致,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县坚持“配备为基础,管理为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这一中心环节,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以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
教师培训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关键,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县财政每年拨付12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其中专门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经费达14万元,坚持对全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为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我县根据省教育厅《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精神,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制定了《靖边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方案》,由县电教馆组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分期、分层次全员培训,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师资、人员、考核”六落实。2007-2008年与市电教馆合作,利用暑假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四期,培训教师212人,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组织7个乡镇400多名教师集中培训;电教馆人员下乡到现场指导培训1900多人次。近年来,我县参加省级培训40多人次,市级培训300多人次,县级培训2500多人次,已形成省、市、县、校培训网络。在拟定培训内容和安排培训方式上,站在全局的角度周密安排、仔细部署。培训内容上突出教师对资源的认识、搜集、整理、应用等。培训内容分为:省级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各中小学的电子备课室的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的分类下载、整理与应用等模块。通过分层次的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的水平,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顺利进入学校、步入课堂,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五进三不漏”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应用水平,信息化教学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已普遍开展。
三、加强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信息技术设备、设施正常运转
为了保证远教项目的正常运行,全面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电教馆在自身技术人员之外,又考核选聘了基层学校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了以县电教馆为中心的县、乡、校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全县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县电教馆业务人员长期坚持深入项目学校,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困难,指导各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资源优势,保证了全县项目学校系统无故障,设备无闲置,资源无残缺,为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普及应用,突出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提高项目效益
使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普及起来,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2006年,县教育局制定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基本要求》、《靖边县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方案》,2008年制定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实施办法》、《靖边县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管理与应用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保障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各校从“项目管理、组织活动、实施效果、师资培训、学科应用、考核评估”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通过制度保障,奖惩结合等办法,实现了远程教育在项目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化、制度化,已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为提高应用效率,我县以“典型引领、现场推动”为宗旨,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从2006年起,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场交流会,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成功经验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优秀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活动;举办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全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赛教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指导报告等形式,达到以活动推动应用,以应用促进提高的目的,涌现出了一批应用示范学校。
资源建设是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资源建设方面,各学校在教师备课机与模式二接收机之间建立局域网,同时将国家配发、网络下载、市场购买、教师自制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存在电子备课室的服务器中,供广大教师共享。目前,各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已初步建成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满足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所需,有力地保障了信息化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
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我县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进入了教学课堂,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我们将确立“以网络为基础,以资源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的发展策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优质高效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编辑:郭桂真)
一、加强指导,提高认识,增强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应用工作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2006年,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建设顺利通过省上验收。为了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设备和资源,县教育局及时制定出台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基本要求》,强化项目学校校长和教师对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的认识,使校长、教师认识到农远工程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保证了校长、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步调一致,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县坚持“配备为基础,管理为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这一中心环节,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以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
教师培训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关键,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县财政每年拨付12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其中专门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经费达14万元,坚持对全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为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我县根据省教育厅《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精神,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制定了《靖边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方案》,由县电教馆组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分期、分层次全员培训,做到了“时间、地点、内容、师资、人员、考核”六落实。2007-2008年与市电教馆合作,利用暑假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四期,培训教师212人,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组织7个乡镇400多名教师集中培训;电教馆人员下乡到现场指导培训1900多人次。近年来,我县参加省级培训40多人次,市级培训300多人次,县级培训2500多人次,已形成省、市、县、校培训网络。在拟定培训内容和安排培训方式上,站在全局的角度周密安排、仔细部署。培训内容上突出教师对资源的认识、搜集、整理、应用等。培训内容分为:省级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各中小学的电子备课室的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的分类下载、整理与应用等模块。通过分层次的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的水平,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顺利进入学校、步入课堂,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五进三不漏”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应用水平,信息化教学在我县农村中小学已普遍开展。
三、加强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信息技术设备、设施正常运转
为了保证远教项目的正常运行,全面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电教馆在自身技术人员之外,又考核选聘了基层学校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了以县电教馆为中心的县、乡、校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全县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县电教馆业务人员长期坚持深入项目学校,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困难,指导各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资源优势,保证了全县项目学校系统无故障,设备无闲置,资源无残缺,为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普及应用,突出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提高项目效益
使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普及起来,促进教与学的优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2006年,县教育局制定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基本要求》、《靖边县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方案》,2008年制定了《靖边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实施办法》、《靖边县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管理与应用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保障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各校从“项目管理、组织活动、实施效果、师资培训、学科应用、考核评估”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通过制度保障,奖惩结合等办法,实现了远程教育在项目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化、制度化,已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为提高应用效率,我县以“典型引领、现场推动”为宗旨,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从2006年起,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场交流会,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成功经验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优秀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活动;举办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全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赛教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指导报告等形式,达到以活动推动应用,以应用促进提高的目的,涌现出了一批应用示范学校。
资源建设是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资源建设方面,各学校在教师备课机与模式二接收机之间建立局域网,同时将国家配发、网络下载、市场购买、教师自制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存在电子备课室的服务器中,供广大教师共享。目前,各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已初步建成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满足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所需,有力地保障了信息化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
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我县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进入了教学课堂,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我们将确立“以网络为基础,以资源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的发展策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优质高效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