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胞胎兄弟爬梯试验”谈起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一位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获奖者答:“自己有东西,把一半分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个例子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科学地进行幼儿早期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怎样操作?今天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正是我们的早期教育实施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先从一个试验谈起。
  1.“双胞胎兄弟爬梯试验”及其启示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完成的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胞胎兄弟进行实验研究。他选择的这对双胞胎,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行为能力发展水平都相当。格塞尔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仅会摇摇晃晃地走路,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在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这个试验启示我们:早期教育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内在的“时间表”,在孩子训练或学习某项教育内容的生理、心理条件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而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父母往往缺乏等待孩子自然成长的耐心,往往是揠苗助长,以至于造成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负担。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高智商儿童追踪研究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1921年做过在心理学领域另一个很著名的实验:他在25万名小学生中挑选出1500名男女同龄学生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以他们成年之后事业的成败为标准,把他们分为“非常成功”“还算成功”“失败”三类。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就,声名显赫;有些人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推孟对其中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最成功的智力优越者的研究表明,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力,而良好的品质和情绪因素,如意志、自信、自控力、坚持性、热情、宽容、同情心、合作精神等,在他们的成功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相关研究也都表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的智力因素或客观环境,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也就是前述意志、宽容等被人们称为情商的因素。
  3.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一点建议
  从本文开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答记者问,我们知道幼儿时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深远的影响!而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在幼儿时期。孩子能比较懂事,对人有礼貌,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谦让、合作、向他人学习,就是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础。事实上,人的一生有许多关键期都在六岁以前,像语言、动作、行为、习惯等。所以说,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让他终身受益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专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但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仍然开展了一些不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读写算强化训练。其实这是以牺牲孩子长远发展利益为代价的,因为这样极易导致孩子入小学后出现学习疲劳、课堂违规、自信心降低等不良的学习行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任何早期的学习经验都将给他的记忆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过早地握笔书写,一旦姿势有误,进入小学后纠正姿势的难度会增大。汉字的书写是讲究笔顺的,一旦笔顺有误,会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比如查字典)造成障碍。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小学教材中设计有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法,幼儿园的强化训练如果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教学,不仅会造成幼儿理解的困难,还可能对他日后的学习方法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建议我们的幼儿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应该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建议每一位家长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切实实地做好基础性的培养工作,使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更大的后劲。
  责任编辑:祝维宁
其他文献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优秀的童话作品,以神奇瑰丽的幻想帮助儿童打开想象的翅膀,唤醒创造的潜能。童话故事怎么教?笔者以为,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其核心、灵魂乃至生命,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读童话,最需要的是想象力,而不是条分缕析的逻辑分析。因此,童话教学就要抓住童话的特点,少一些讲解和分析,多一些想象力的启发。  一、让学生分角色讲读童话  童话故事是用来
期刊
提起南唐后主李煜,人们往往在第一时间想到千古流传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后再想到他的国君身份,世人都说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殊不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是由于国家的沦丧,遭遇的坎坷,才造就了这位“词中之帝”。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的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这位在政治上软弱无能的君主,在文学上却有着非凡的造诣。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而且“洞晓音律,精别雅郑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考试考查由原来单方面的能力转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本文以鲁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结合教材知识点与相关高考例题探讨高中地理专题教学的复习策略。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教学内容与标准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专题教学思维入手,让学生在综合性思维中得到锻炼,才能很
期刊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明确提出:语文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法、得能。此话可谓言简意赅,“得法”二字更是发人深思。  下面仅以《长城》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在“得法”这方面的摸索。《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导语中关于“学习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正是在这一
期刊
摘 要: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对高考迎考来说非常重要。长期以来,困扰高三历史教师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如何保证第二轮复习教学取得最佳的实效。本文将从四方面谈谈在新课程高考背景下,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的策略,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第二轮复习 加强研究 主干知识 通史体系  对于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根据教材专题序列复习的学校来说,第二学期应进入第二轮复习,如何合理地、高效地组织第二轮复习便是教师必须思
期刊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明确作者写作表达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观察力。尤其是诗歌教学,更应该体现这一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写。为了巧妙引导学生,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及心灵上的震撼,本文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七子之歌》为例探讨小学语
期刊
一、生活中缺求新的眼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四”要求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此篇习作,我的45个学生中有42人写的是父母雨夜或雪夜送自己去看病。经了解,确实有6个学生经历过此事。其他学生说从作文选上读过类似的文章,认为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真正感动人。  是不是学生身边真的没有发生过令人感动的事情?请看另外三个学
期刊
摘 要:随着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钢琴即兴伴奏倍受相关人士关注,教学理论与科研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作为教学基本环节的考核却没与时俱进,致使考核未能对教学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本文试着通过对新型数码钢琴和传统机械钢琴的即兴伴奏教学考核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高师院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改革创新,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感悟,阐释关于高师院校运用数码钢琴进行即兴伴奏教学考核创新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数码
期刊
2011年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基本的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作为课改的重点。根据这两年的课改实践,笔者认为,践行课标,落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首要环节是从积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入手,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现笔者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复习旧知,调动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对日常生活经
期刊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可见,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如何抓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从而促进学生调整解题思路,有效促进数学思考?  一、反思审题过程,促进数学思考  审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它是学生理解题目讲了什么又要解决什么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