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一位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获奖者答:“自己有东西,把一半分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个例子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科学地进行幼儿早期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怎样操作?今天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正是我们的早期教育实施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先从一个试验谈起。
1.“双胞胎兄弟爬梯试验”及其启示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完成的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胞胎兄弟进行实验研究。他选择的这对双胞胎,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行为能力发展水平都相当。格塞尔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仅会摇摇晃晃地走路,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在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这个试验启示我们:早期教育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内在的“时间表”,在孩子训练或学习某项教育内容的生理、心理条件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而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父母往往缺乏等待孩子自然成长的耐心,往往是揠苗助长,以至于造成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负担。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高智商儿童追踪研究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1921年做过在心理学领域另一个很著名的实验:他在25万名小学生中挑选出1500名男女同龄学生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以他们成年之后事业的成败为标准,把他们分为“非常成功”“还算成功”“失败”三类。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就,声名显赫;有些人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推孟对其中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最成功的智力优越者的研究表明,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力,而良好的品质和情绪因素,如意志、自信、自控力、坚持性、热情、宽容、同情心、合作精神等,在他们的成功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相关研究也都表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的智力因素或客观环境,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也就是前述意志、宽容等被人们称为情商的因素。
3.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一点建议
从本文开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答记者问,我们知道幼儿时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深远的影响!而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在幼儿时期。孩子能比较懂事,对人有礼貌,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谦让、合作、向他人学习,就是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础。事实上,人的一生有许多关键期都在六岁以前,像语言、动作、行为、习惯等。所以说,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让他终身受益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专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但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仍然开展了一些不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读写算强化训练。其实这是以牺牲孩子长远发展利益为代价的,因为这样极易导致孩子入小学后出现学习疲劳、课堂违规、自信心降低等不良的学习行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任何早期的学习经验都将给他的记忆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过早地握笔书写,一旦姿势有误,进入小学后纠正姿势的难度会增大。汉字的书写是讲究笔顺的,一旦笔顺有误,会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比如查字典)造成障碍。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小学教材中设计有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法,幼儿园的强化训练如果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教学,不仅会造成幼儿理解的困难,还可能对他日后的学习方法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建议我们的幼儿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应该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建议每一位家长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切实实地做好基础性的培养工作,使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更大的后劲。
责任编辑:祝维宁
1.“双胞胎兄弟爬梯试验”及其启示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完成的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胞胎兄弟进行实验研究。他选择的这对双胞胎,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行为能力发展水平都相当。格塞尔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仅会摇摇晃晃地走路,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在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这个试验启示我们:早期教育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内在的“时间表”,在孩子训练或学习某项教育内容的生理、心理条件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而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父母往往缺乏等待孩子自然成长的耐心,往往是揠苗助长,以至于造成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负担。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高智商儿童追踪研究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1921年做过在心理学领域另一个很著名的实验:他在25万名小学生中挑选出1500名男女同龄学生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以他们成年之后事业的成败为标准,把他们分为“非常成功”“还算成功”“失败”三类。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就,声名显赫;有些人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推孟对其中智商在140以上的150名最成功的智力优越者的研究表明,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力,而良好的品质和情绪因素,如意志、自信、自控力、坚持性、热情、宽容、同情心、合作精神等,在他们的成功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相关研究也都表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的智力因素或客观环境,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也就是前述意志、宽容等被人们称为情商的因素。
3.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一点建议
从本文开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答记者问,我们知道幼儿时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深远的影响!而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在幼儿时期。孩子能比较懂事,对人有礼貌,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谦让、合作、向他人学习,就是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础。事实上,人的一生有许多关键期都在六岁以前,像语言、动作、行为、习惯等。所以说,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让他终身受益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专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但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仍然开展了一些不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读写算强化训练。其实这是以牺牲孩子长远发展利益为代价的,因为这样极易导致孩子入小学后出现学习疲劳、课堂违规、自信心降低等不良的学习行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任何早期的学习经验都将给他的记忆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过早地握笔书写,一旦姿势有误,进入小学后纠正姿势的难度会增大。汉字的书写是讲究笔顺的,一旦笔顺有误,会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比如查字典)造成障碍。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小学教材中设计有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法,幼儿园的强化训练如果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教学,不仅会造成幼儿理解的困难,还可能对他日后的学习方法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建议我们的幼儿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应该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建议每一位家长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切实实地做好基础性的培养工作,使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更大的后劲。
责任编辑:祝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