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世界性命运”视角分析民间艺术与农民画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mx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世界性命运”观点,阐释农民与艺术的关系、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针对现代化进程下农民画在構型、内容与形式、作品风格上产生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并聚焦“复杂嵌合体”与“另类民俗志”两个维度探讨农民画未来的转型发展方向,以期为民间艺术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领悟者;民间艺术;农民画;守护者
  艺术理论研究学者郎绍君针对农民画的定义作出阐释,他认为农民画“是在官方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指导下,由农民承借民间艺术而来的”。农民作为农民画与民间艺术的连接体,在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中实现深度接入,如何审视三者关系成为近现代艺术理论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世界性命运”视角下农民与艺术关系界定
  (一)农民与艺术的关系
  长期以来大众对于民间艺术概念的界定存在认知模糊的现象,片面认为农民与艺术间的关联性仅建立在功能主义视角,将艺术视为农民祭祀的工具。而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此持有不同观点,海德格尔从哲学领域出发,以农民赖以生活的农舍作为观察核心,立足于“具体”的农舍视角领悟其所置身于的宏大“世界性命运”,将“具体”的实物及其衍生出的意识形态视为人类存在的命运形态,看作时间、空间与所有存在的实物、事物的“聚集”[1]。当农民真正沉浸在“世界性命运”范畴之内时,其本质是在“缘在”中的,即已经知晓、领悟这种艺术。而作为现代人的其他主体,面对农民与艺术的关系应当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过度接近、干涉而破坏这种经年累积形成的艺术形态。
  (二)中国民间艺术的特征
  通过审视我国民间艺术的特征可以发现,传统艺术论中提出“言为心声”这一观点,将其与现代绘画描摹眼前所见的特征进行比较,民间艺术的特征在于创作动机发源于农民画家的内心所想,凝结着农民的爱好、兴趣与意志,其绘画创作的最终目标是“填满”,在有限时空内追求最大限度的完整表达。从艺术意向视角来看,民间艺术创作的意向多来源于心灵与想象,如山西剪纸借助蝙蝠、梅花鹿等动物传达出具有祝福寓意的意向,广西铜鼓上刻有宗教、祭祀等场景,并且这些意向并非局限于同一层次,具有“本源冲突”的特征[2]。从造型艺术视角来看,民间艺术在将多种意向进行排列组合时,创造出“S”形这一独特形态,其中传承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八卦观念,也成为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基础与发源,寄予了相生相克、冲突共存的含义。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性”、“大地”的“本源冲突”实则发生在作品中,这种作品即民间艺术的表现形态之一,农民作为“世界性命运”中的守护者、参与者、领悟者,主要依靠民间艺术领悟这种冲突的永恒存在性。
  二、现代化进程下农民画的转变及其发展方向
  (一)领悟薄弱形势下农民画产生的主要变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意识形态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农民在“世界性命运”中的守护者身份产生变化,在1980年代至今的全球化艺术生产潮流裹挟下,农民对于“世界性命运”的领悟能力逐渐被削弱,致使农民画开始呈现出一定变化。
  1.整体构型层面
  自1990年代以来,在政治与精神文化的双重干涉下,现代农民画作品在构型特征上逐渐背离民间艺术,在意向铺排方式上不再使用“S”形构型、讲求“本源冲突”,各类意向的构型较为琐碎分散、缺乏主体语言,导致农民画作品中无法体现出农民对于“世界性命运”的感受。
  2.内容与形式层面
  受精英文化的影响,新时代农民画仍无法摆脱准宗教氛围的束缚,绘画作品的创作主题多为美好、祝愿等带有宗教信仰色彩的寓意,创作内容多刻画出粮食丰收、牲畜满圈等画面,但较少涉及到环境污染、“空心村”、留守儿童等现实话题,这种主流领域自上而下的赏鉴态度造成农民画在内容、形式上渐趋保守的局面,无法传达出农民在宽阔尺度上对于新时代、新问题的个体认知。
  3.作品风格层面
  中国传统艺术论主张“言为心声”,强调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心理的表达,这一特征促使农民画传达出朴素动人的观赏效果。然而近年来农民画更加贴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写实风格,将“计划生育”、“反腐倡廉”等标语融合在作品中,一定程度上有损农民画的整体意境与表达效果,致使农民画作品失去宽阔的尺度。农民作为艺术创作主体,其对于“世界性命运”的领悟力正逐渐流失。
  (二)基于守护者视角的农民画发展方向转型
  1.“复杂嵌合体”
  农民画作为普罗艺术中的特殊案例,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现代化发展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已成为多元意识形态的“复杂嵌合体”。在当前城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应将农民画作为乡愁的寄托,在艺术视域内进行深刻揭示,避免将其转化为遮蔽、美化的现实。
  2.“另类民俗志”
  农民作为与大地长久相伴的特殊角色,相较于其他阶层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领悟到“世界性命运”的宏大整体感,而在当代社会视域下如何看待农民的守护者角色身份,成为人类学领域的研究难题。在此可借鉴西方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的“深描”理论,采用“观察——融入——辩论”的民族志写作方式推动农民画创作方式的变革。将农民画视为一种“另类民俗志”,能够为当代人观察农民群体生活、欣赏农民画作品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了解农民画中记录的农民日常经营活动、社会关系、民间风俗习等发展演变历程,能够使受众更加直观体会农民对“世界性命运”的反馈与变化,为农民画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价值。
  三、结论
  总体来看,农民之所以对于“世界性命运”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主要取决于农民与大地间的“缘在”关系,也是这种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在民间艺术领域的领悟宽度。因此还需以哲学、人类学与艺术视角切入农民画的鉴赏与品评过程中,审视农民画作为“复杂嵌合体”和“另类民俗志”的特征属性。
  参考文献
  [1]井长海,石歌.画在民间:论农民画的艺术属性[J].潍坊学院学报,2019,(01):56-60.
  [2]陈智平.民间绘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启示——以万安农民画和墨西哥壁画为例[J].艺术科技,2019,(11):13-14.
  (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文化馆 新疆 哈密 839300)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朝鲜族传统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农乐舞,具有轻快的律动和独特的长短节拍,受到世人的瞩目。其情节简单、技巧性强,尤其以农乐舞的“绝活”——象帽舞最具特色。象帽舞融声音、身体、象帽为一体使农乐舞更加散放异彩,表现出整个农乐舞的最高兴奋点和华彩的技巧。以朝鲜族象帽为研究对象,揭示象帽的由来与变迁、种类与基本结构,纠正对朝鲜族象帽民俗文化的认识偏差,以期对深入研究象帽舞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
期刊
摘要:为尔魂是混沦全息的【学术品牌】;学术品牌的【混沦全息】。它源于深厚积淀的临床实践,底色是哲学,升华为【双境醫学】,移植到【为尔魂中药系列】,渗透于【药食同源】的——【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哲学的产品;产品的哲学。德物一体;切换互证。德(哲学)是物(产品)的内修;物是德之外化。诗歌论文;反复写真。  关键词:为尔魂;药食同源;哲学产品;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德物一体  回顾人生,终成正果。我已是中年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气象服务为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需要,这一服务也是当代气象业务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作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与新时代背景要求,就当今气象服务存在的各类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对下一步气象服务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气象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传统气象服务内容往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等媒介,不以
期刊
摘要:音乐是情感传达的主要艺术形式,乡村音乐以其简单、易懂、活泼的音乐风格成为西方音乐中的流行音乐,音乐当中大多数都是叙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的状态以及恋人们的爱情故事等,这些都是乡村音乐的魅力所在。本文通过对乡村音乐的特点与形式的探究,探讨了乡村音乐传达基本价值观、传达思乡情怀和传达普通人的生活情感,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感受到乡村音乐的灵魂艺术表现,从乡村音乐中寻找到精神寄托。  关键词:乡村音乐;
期刊
摘要: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大环境改革的形势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也应该进行创新,采编人员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的便利和高效优势,提升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探究了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网络环境;采编工作  引言  随着人们学习意识的提升,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这对图书
期刊
摘要:乡村景观是居民居住的空间环境,是集体记忆点的地方,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独有的景观环境。在伴随着城镇化进展的过程中,土地拓展的规模持续增加,村庄外围的区域相对优良的农业用地逐渐被蚕食,村庄原有的自然景观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机器作业的发展,生产方式在不断发生转变,村庄农业景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通过对记忆里景观环境的再现,对村庄景观建设提供灵感和来源。  关键词:乡村记忆;自然景观  1.前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以及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逐渐升高,为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生活需求,相关领域加大了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资金及技术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这其中人们越来越对现代装饰元素产生视觉疲劳,融入传统建筑设计元素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传统元素也在推进建筑设计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元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生活功能,而且还要求室内环境具有创意和艺术气息,再加上建筑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发展室内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前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被运用到室内装修中,使得我们可以看到更好的室内创意设计作品,也能给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生活创意空间,为满足个性化的居家生活需求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本文通过对室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风潮为中国的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该时期服饰色彩语汇的发展。文章以民国时期报刊中的服饰色彩语汇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时期流行的服饰色彩语汇的命名规律,探讨中国传统色名在传承与发展中的流变轨迹,为民国时期色彩的觉醒、觉察、觉知、觉悟用到当代时代设计中作铺垫。  关键字:民国;报刊;服饰;色彩;语汇  1.民国时期服饰流行色彩词概述  在民国报刊
期刊
教材分析:《月光曲》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善良的品质——对穷苦人的同情、热爱。同时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仅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教学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