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张力的多重生成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8月24日,李卓群编剧导演的大型民国戏桂剧《破阵曲》于桂林大剧院首演,剧作构思复杂、意蕴丰富、立意深刻,具有丰富的戏剧张力。从“五个男人一台戏”、主副线交织、新旧戏映衬与剧中穿插的音乐等层面探析戏剧张力的多重生成。
  [关键词]《破阵曲》;戏剧;张力
   2012年到2017年,《惜·姣》《碾玉观音》《春日宴》三部曲和《大宅门》相继上演,京剧界似乎刮了一阵“李卓群旋风”,“李卓群”几乎成了“小剧场京剧”的代名词。郭宝昌惊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感觉戏剧界出新人了……”①新锐导演李卓群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删繁就简,用既传统又年轻的视角,大胆融入这一代人对传统与现实的理解,对传统戏曲做出了实验性但显然成功的继承与创新。
   桂剧作为广西的一个重要地方剧种,在三百多年②发展过程中一直吸收并融化外来戏剧元素,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五百多出不同剧目的较为成熟的剧种。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欧阳予倩“改剧”“改人”“改制”的改革对桂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而到了今天,戏剧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今天的观众来说,传统戏剧已经太老、太慢了。这不仅在中国如此,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戏剧都遭遇到这样的发展瓶颈。2006年,桂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张树萍为代表的桂剧人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瑶妃传奇》《漓江燕》《大儒还乡》《灵渠长歌》等新剧,而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最引人瞩目的应是李卓群编剧导演的2018年厅堂版《桂林有戏》,这出戏以集萃的形式将桂林戏剧的精粹部分包括桂剧《拾玉镯》、桂林弹词、彩调《王三打鸟》《娘送女》、桂剧《战金山》《人面桃花》、桂歌《山水美人》等美轮美奂地呈现出来,时尚、干净、简洁,让快节奏生活压力下的年轻人有种性价比高、效率高的惊艳。对笔者这个外来人,非戏剧迷而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2018年8月24日桂林大剧院的现场,观看了大型民国戏桂剧《破阵曲》的首演,五位主角在主副线历史现实、戏里戏外、前线后方的交织穿插之下,显现出大气磅礴、细腻丰盈、层次清晰的戏剧张力,总体上画面依然时尚、干净、简洁。本文对隐藏在剧作中网络般的戏剧张力试做解析。
   一、“五个男人一台戏”
   《破阵曲》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是五个男人的一台戏。五位主角,依次或者共同占据其中一场戏的主要戏份,他们的遭遇既相似又有不同,五场戏的情绪起起伏伏,但最后全部化悲愤为力量,共同以桂剧为武器抗敌。编剧放弃了线性叙事层层铺垫渲染推出高潮的方式,整部戏总体上更像是一首复调的散文诗,一部有五个声部的音乐作品,看完在想象中进行影像与形象的横向整合,才能理解其中纵横交错的妙处。
   基于桂林这一方灵山秀水的独特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桂剧本身的内在创新需求,编剧以中国古代哲学中对物质世界金、木、水、火、土五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朴素认识,形成以“五”为核心的结构性构思。《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求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李约瑟认为,五行说中独特地避开了本体而抓住了关系,“五”在此剧中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危机关头的希望,“五”元素备,百姓之求饮食与兴作有所依,万物资生。如第一场破势、第二场破围、第三场破心、第四场破旧、第五场破敌、尾声部分为破阵,五位主角按手为盟;五个男人五种形象气质,对应桂林的五座奇峰:穿山田汉精诚铄金;叠彩山徐悲鸿木秀于林;伏波山欧阳予倩泽被水养;独秀峰马君武虚怀厚土;虞山张曙热情似火。同时,对应桂剧改革中由五位主角推动并实现的音乐、妆容、剧本、表演、精神。“五”像一张网,统摄全剧,收放自如。五指成拳,形成的合力正是中华民族无往而不胜的精髓所在。而剧作以“五”作为核心意象之一,传达的正是这是一股坚不可摧的抗战力量,铿锵有力、無往而不破。
   二、主副线交织
   《破阵曲》的主副线交织,主要呈现手法为,主线是舞台表演的抗战大后方,副线为多媒体播放的前方——如火如荼的抗日战场;主副线交织,副线如浓稠的惨雾锁住主线,使后方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弥漫着战火硝烟。以第一场为例,剧中开场的张曙、周琦夫妇,女人哼着小曲儿晾衣服,丈夫埋头写谱子还记得提醒妻子下雨了要收衣服,夫妇玩躲猫猫,调皮的妻子顺口就把丈夫编进曲子里。本来是一幅平常不过的恩爱夫妻生活画面,但是画面中是在行李箱上写谱子,意味着这是流离生活中的日常。然后,副线马上以更直接的方式入驻主线内部,男主人公正被桂林城的抗日气氛鼓舞着,远处,游行队伍正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近处的日常汇入远处的队伍,既是近处,同时也已经是远处了,主副线合一。舞台借男主人之口点出后方接下来的桂剧改革,目的是向世人展示大后方的抗战力量。剧中情绪由此推进到“长歌破阵”“血满腔”的力量积蓄阶段。编剧在此处非常高明地笔锋一转回到二人小世界,回到后方主线上来。但很快,副线中的隐约警报声传来,剧情急转直下,主线遭受副线空袭,也就是副线第一次正面蚕食主线,第一场高潮来临,转瞬之间恩爱夫妻生离死别。回到主线,后方剩下残破的小家,周琦捧着丈夫留下的遗稿失神踉跄。第一场15分钟的戏就这样在主副线松紧交织释放出来的一波三折的张力空间中结束了。如果说夫妇俩流离到桂林是第一次的“天涯歌女”,周琦现在成了“家亡”的“天涯歌女”。
   但第一场的结尾处,周琦的呼喊“回家”,与第二场开始,小金凤饰演的历史深处的杨玉环《贵妃醉酒》之“回宫”叠置,加上多媒体播放的燎原战事,戏中戏,戏楼里看戏人,空间、时间上再次形成多重对照,相互瓦解侵入。第三场呈现的主线抗战后方面临的内部问题,抗战不仅抗侵略者,同时还有反消极抗敌、反独裁、反叛国,与此相对照的是徐悲鸿与小飞燕之间的温情。另外,这一场有可能变成严肃剧作主题的八卦卖点之一。第四场重新回到主副线的前方战事,抗日队伍死伤惨重与后方群情激昂的桂剧改革实践,舞台上欧阳予倩义愤填膺、高亢凄怆的一声长啸如刺入敌阵的投枪,将主线深深带入副线。第五场,战争背景敌对国下的狰狞友情。全剧为大后方抗敌主线设置了紧张的前线战事,独裁、叛国、离间、威胁、死亡交织性副线,立体激活了硝烟空间与“歌女”的处境。
其他文献
依仔乖
期刊
風吹外沙桥
期刊
老楊公公撑渡船
期刊
呢螺呢
期刊
[摘 要]伴随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音乐与社交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音乐所起到的社交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唱吧为例,音乐社交功能成为唱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唱吧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中,唱吧需要不断发挥音乐社交优势,并将这种优势扩展到传统媒体上,实现互利共赢。与此同时,还应注重音乐的质量,使人们在欣赏优秀音乐、翻唱优秀音乐、制作优秀音乐的过程中实现人与人的深度精神交流。  [关键词]媒体融合;音乐社交;
期刊
现年已94岁的甘宗容教授,是我的恩师。老师曾是抗战时期广西学生军的一员,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甘老师1925年7月出生于广西龙州,幼年喜好唱歌,因唱歌破格录取为广西学生军,1941年以99分声乐专业高分考入艺师班(现广西艺术学院前身),师从狄润君老师,也在此间与陆华柏老师相识、相知、相伴。之后辗转在福建音专、江西体专、湖南音专、湖北教育学院、北京戏剧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教授声乐课程。1
期刊
甘宗容 女,壮族,广西龙州人,音乐教育家,教授。曾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顾问、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第五届政協委员,武汉第一届政协委员。1938年参加学生军,从事抗战歌咏活动。1941年复员考入广西师资训练班高级班。1943年毕业,转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特别选科,专攻声乐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系、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力量在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展开了行动。全域旅游将文化资源整合,推进了乡村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山西省泽州县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样态丰富,运用文化资源的优势,以节事展会、电视栏目和农旅融合的方式在全域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规划未健全、乡村文化挖掘不足和产业有待融合的挑战下,仍需加强产业规划建设、突破产业瓶颈与强化文化符号,促
期刊
落雨大
期刊
甘宗容(艺名甘露)老师,一九二五年生,壮族人,广西著名声乐教育家,曾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重要职务。自20世纪60年代扎根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以来,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表演家与声乐教育家,时至今日仍在广西艺术学院教书育人,是当代广西地区最具成就的声乐教育家。   专业老师亦师、亦友、亦家人,是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中最熟悉的人,跟随专业老师引领的步伐,对专业老师教学理念的深刻认识,并对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