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的9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中度、重度焦虑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中,明显改善了患者焦虑的心理状况,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与整体护理水平,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进一步改善,患者不仅对手术安全性担心,而且对护理方法要求也更高。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室中护理质量的优差对患者的手术进行以及后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影响[1]。而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对我院的45例手术室患者进行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整体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的9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5.4±8.7)岁;其中四肢手术21例,肝胆手术10例,胃肠手术8例,妇科手术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5.1±8.9)岁;其中四肢手术22例,肝胆手术8例,胃肠手术7例,妇科手术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手术类型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①术前访视:医护人员在手术前1d下午到病房探访患者,对病人进行心理准备。通过仔细的沟通,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细心和照顾。从患者的思想上改变其对手术的看法,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探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次日手术会产生影响的因素,须立即向主管医师报告,及时解决问题。②术中护理: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史核对基本信息,术前准备,如准备手术器械,体位摆放,建立静脉通路等。手术进行中,若需要使用约束带,应注意其松紧的程度,如果有其他不适应添加侧垫。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认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电图、心率、血压等,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准备好各种用于抢救的药品,如氧气,吸痰以及其他急救药物,做好准备工作,不擅离职守。手术结束后,手术台上的器械设备以及各种物品须及时清点,完成病历书写和巡回病历的填写,安全将护送病人回病房。③术后随访:术后2-3d由医护人员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主要对病人的意识情况,精神状态,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正常——小于5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焦虑——大于70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评分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0%。采用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3年版)[2]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n;%)
注:观察组中度与重度焦虑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82-98分,平均(93.6±4.1)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64-92分,平均(80.2±4.8)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4.2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对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繁重复杂的任务,既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又要注意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影响护理的因素;所以选择护理方法的时候要注重细致性和对问题解决的全面性[3]。近年来,临床将护理的重心从疾病转逐渐移到病人自身,而优质护理不仅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还注重了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优质护理异于传统护理方式,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基本原则要求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深化护理的专业技能,全面实施护理责任制,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涵盖了舒适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安全管理等内容,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得到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达86.7%,对照组满意度为48.9%,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可显著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康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状况相比对照组明显得到改善(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担忧等不良心理。李冉等学者研究发现[4],优质护理把护理内容从单一扩展到多方面,体现了护理对生命的尊以及对健康重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化主题。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心理康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促进了临床疾病的治疗恢复,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并且为病人康复创建了良好的医疗以及心理环境[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落实了护理责任制度,对护理质量进行优化并提高,并且创建了一个优质、舒适的手术环境,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得到提高;同时让护士也感受到了专业价值被认同,有利于科室中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相处融洽。
参考文献:
[1]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
[2]石燕,程云芳.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35-437.
[3]张明媚,吕艳萍.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3-1655.
[4]李冉.解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4-95.
[5]陈茜.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2):219-220.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进一步改善,患者不仅对手术安全性担心,而且对护理方法要求也更高。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室中护理质量的优差对患者的手术进行以及后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影响[1]。而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对我院的45例手术室患者进行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整体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手术室的9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5.4±8.7)岁;其中四肢手术21例,肝胆手术10例,胃肠手术8例,妇科手术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5.1±8.9)岁;其中四肢手术22例,肝胆手术8例,胃肠手术7例,妇科手术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手术类型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①术前访视:医护人员在手术前1d下午到病房探访患者,对病人进行心理准备。通过仔细的沟通,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细心和照顾。从患者的思想上改变其对手术的看法,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探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次日手术会产生影响的因素,须立即向主管医师报告,及时解决问题。②术中护理:术前应根据患者的病史核对基本信息,术前准备,如准备手术器械,体位摆放,建立静脉通路等。手术进行中,若需要使用约束带,应注意其松紧的程度,如果有其他不适应添加侧垫。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认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电图、心率、血压等,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准备好各种用于抢救的药品,如氧气,吸痰以及其他急救药物,做好准备工作,不擅离职守。手术结束后,手术台上的器械设备以及各种物品须及时清点,完成病历书写和巡回病历的填写,安全将护送病人回病房。③术后随访:术后2-3d由医护人员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主要对病人的意识情况,精神状态,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正常——小于5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焦虑——大于70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评分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0%。采用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3年版)[2]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n;%)
注:观察组中度与重度焦虑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82-98分,平均(93.6±4.1)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64-92分,平均(80.2±4.8)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4.2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对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繁重复杂的任务,既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又要注意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影响护理的因素;所以选择护理方法的时候要注重细致性和对问题解决的全面性[3]。近年来,临床将护理的重心从疾病转逐渐移到病人自身,而优质护理不仅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还注重了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优质护理异于传统护理方式,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基本原则要求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深化护理的专业技能,全面实施护理责任制,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涵盖了舒适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安全管理等内容,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得到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达86.7%,对照组满意度为48.9%,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可显著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康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状况相比对照组明显得到改善(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担忧等不良心理。李冉等学者研究发现[4],优质护理把护理内容从单一扩展到多方面,体现了护理对生命的尊以及对健康重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化主题。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心理康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促进了临床疾病的治疗恢复,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并且为病人康复创建了良好的医疗以及心理环境[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落实了护理责任制度,对护理质量进行优化并提高,并且创建了一个优质、舒适的手术环境,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得到提高;同时让护士也感受到了专业价值被认同,有利于科室中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相处融洽。
参考文献:
[1]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
[2]石燕,程云芳.优质护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35-437.
[3]张明媚,吕艳萍.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3-1655.
[4]李冉.解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4-95.
[5]陈茜.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