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耕地的弃耕撂荒现象大量出现,这对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大的影响。重庆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问题产生有其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本文基于九龙坡西彭镇的千秋、新民、迎新、三府、玉凤5个村150户农户层面数据,构建包括农户意愿、农户家庭情况、耕地利用现状、村镇经济状况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城乡结合区域弃耕类型、原因及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耕地撂荒;城乡结合部;重庆市
城乡结合地区主要指城市和农村的结合地带,即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地区范围的大小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与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 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城乡结合地区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特殊,耕地撂荒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耕地撂荒是指在现有耕地利用方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地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对现有耕地停止或减少耕耘,从而导致耕地处于一种未知性的荒芜或未充分利用时的状态。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本研究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定义,认为西彭镇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西彭镇属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位于重庆都市圈的西南部,是重庆主城的边缘地区。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根据重庆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西彭镇是我国铝加工生产基地,重庆都市圈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以发展大型工业为主的城市外围组团。近年来,西彭镇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迅速,但相较于重庆主城区仍有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落后,在耕地撂荒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选择该区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即农户调查法,以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外来者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与对话的过程促使当地人自己担当起评价、分析、实施、监督和评估的工作,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农户调查基于西彭镇千秋村、迎新村、三府村、新民村、玉凤村五个村之上,选取农户150户。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两种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
2 耕地撂荒现状
据调查,西彭镇五村这5个村的总面积达到了11.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85亩,撂荒地面积1285.5亩,占到了耕地面积的13%。依据研究设计的农户调查法,最终完成样本农户基本信息见表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7份,问卷有效率达91.3%。其中,在耕地撂荒情况中,92%是主动弃耕,8%是被动弃耕,具体弃耕原因见图二。
3 耕地撂荒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耕地撂荒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结构下,非农产业的经济效益远超过农业产业的效益,农民种地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农民种地的收入不能满足其生活教育需要,因此,郊区农民更倾向于从事第二产业和三产业。同时,对于重庆来说,因山地丘陵的制约,在郊区农业种植很难形成大规模种植,无法形成如同东北地区郊区农地种植的规模效益。因此,在比较经济利益的差距驱动下,农民选择放弃耕地,耕地撂荒现象严重。
3.2 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扩张外延地带,它的区位优势虽然比不上中心城区,但是要远远优于乡村地区,使得大规模的工程开发和规划建设向这里集中。同时,外来人口的聚集,对生活住房的需求增大。这些使得建设用地不断占用耕地,造成了大量耕地流失。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之前,更多的耕地都呈空置状态。
3.3 土地管理体制滞后。
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政策不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没有建立正常的机制,导致原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解决的撂荒地无法顺利流转。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存在着土地被占用而获得大规模赔款的现象,农民不愿种地,却也不会放弃土地。这种占而未用的现象,由于土地管理混乱,土地规划滞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管理落后等法制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造成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4 耕地保护对策
4.1 加快土地流转,预防撂荒。
加速土地流转,能有效预防耕地撂荒。可对长期撂荒的耕地,及时通知撂荒农户限期复耕,不能按期复耕的要求委托集体经济组织代为管理和进行流转。对因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要确保其收益不少,引导其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
4.2 完善法律制度,禁止撂荒。
完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实施办法,通过法律法规对耕地撂荒作一些强制约束。同时,强化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工作,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特殊性,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加大监督力度,引导城乡结合部耕地的有效利用。
4.3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正确处理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是解决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的关键。为避免耕地被占用,从而导致占而未用的撂荒现象,要严格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保证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4.4 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土地的有效利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及本地产品优势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如利用撂荒地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又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用近郊优势,发展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为城市提供生鲜需求。
5 结论
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不是简单的个体农民的行为,它实际上是我国广大城乡结合地区在城市扩张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表现。在城市向郊区扩张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城乡结合部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区,其耕地撂荒现象不能同普通的乡镇地区一概而论。在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因大城市大农村的特殊条件,其耕地撂荒具有其特殊性,且撂荒情况突出。因此,针对撂荒情况,我们必须探明原因,从上层的完善法律法规,到下层的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重庆市城乡结合地区的撂荒地能够更好的利用或者复垦,以提高土地的利益效率,保障城乡结合地区经济高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柯炮,张建明.广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问题,1999.
[2]雷诚,范凌云.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配置的问题与对策——以番禺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0(02).
[3]宋家宁,张清勇.国内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9(11).
[4]石彦,杨庆媛,冯应斌.快速城市化区域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04:89-93.
[5]谭朝艺.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问题探讨——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71-72.
【关键词】耕地撂荒;城乡结合部;重庆市
城乡结合地区主要指城市和农村的结合地带,即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地区范围的大小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与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 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城乡结合地区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特殊,耕地撂荒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耕地撂荒是指在现有耕地利用方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地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对现有耕地停止或减少耕耘,从而导致耕地处于一种未知性的荒芜或未充分利用时的状态。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本研究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定义,认为西彭镇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西彭镇属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位于重庆都市圈的西南部,是重庆主城的边缘地区。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根据重庆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西彭镇是我国铝加工生产基地,重庆都市圈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以发展大型工业为主的城市外围组团。近年来,西彭镇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迅速,但相较于重庆主城区仍有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落后,在耕地撂荒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选择该区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即农户调查法,以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外来者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与对话的过程促使当地人自己担当起评价、分析、实施、监督和评估的工作,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农户调查基于西彭镇千秋村、迎新村、三府村、新民村、玉凤村五个村之上,选取农户150户。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两种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
2 耕地撂荒现状
据调查,西彭镇五村这5个村的总面积达到了11.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85亩,撂荒地面积1285.5亩,占到了耕地面积的13%。依据研究设计的农户调查法,最终完成样本农户基本信息见表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7份,问卷有效率达91.3%。其中,在耕地撂荒情况中,92%是主动弃耕,8%是被动弃耕,具体弃耕原因见图二。
3 耕地撂荒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耕地撂荒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结构下,非农产业的经济效益远超过农业产业的效益,农民种地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农民种地的收入不能满足其生活教育需要,因此,郊区农民更倾向于从事第二产业和三产业。同时,对于重庆来说,因山地丘陵的制约,在郊区农业种植很难形成大规模种植,无法形成如同东北地区郊区农地种植的规模效益。因此,在比较经济利益的差距驱动下,农民选择放弃耕地,耕地撂荒现象严重。
3.2 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扩张外延地带,它的区位优势虽然比不上中心城区,但是要远远优于乡村地区,使得大规模的工程开发和规划建设向这里集中。同时,外来人口的聚集,对生活住房的需求增大。这些使得建设用地不断占用耕地,造成了大量耕地流失。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之前,更多的耕地都呈空置状态。
3.3 土地管理体制滞后。
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政策不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没有建立正常的机制,导致原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解决的撂荒地无法顺利流转。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存在着土地被占用而获得大规模赔款的现象,农民不愿种地,却也不会放弃土地。这种占而未用的现象,由于土地管理混乱,土地规划滞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管理落后等法制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造成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4 耕地保护对策
4.1 加快土地流转,预防撂荒。
加速土地流转,能有效预防耕地撂荒。可对长期撂荒的耕地,及时通知撂荒农户限期复耕,不能按期复耕的要求委托集体经济组织代为管理和进行流转。对因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要确保其收益不少,引导其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
4.2 完善法律制度,禁止撂荒。
完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实施办法,通过法律法规对耕地撂荒作一些强制约束。同时,强化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工作,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特殊性,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加大监督力度,引导城乡结合部耕地的有效利用。
4.3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正确处理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是解决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的关键。为避免耕地被占用,从而导致占而未用的撂荒现象,要严格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保证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4.4 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土地的有效利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及本地产品优势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如利用撂荒地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又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用近郊优势,发展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为城市提供生鲜需求。
5 结论
城乡结合部耕地撂荒不是简单的个体农民的行为,它实际上是我国广大城乡结合地区在城市扩张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表现。在城市向郊区扩张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城乡结合部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区,其耕地撂荒现象不能同普通的乡镇地区一概而论。在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因大城市大农村的特殊条件,其耕地撂荒具有其特殊性,且撂荒情况突出。因此,针对撂荒情况,我们必须探明原因,从上层的完善法律法规,到下层的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重庆市城乡结合地区的撂荒地能够更好的利用或者复垦,以提高土地的利益效率,保障城乡结合地区经济高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柯炮,张建明.广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问题,1999.
[2]雷诚,范凌云.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配置的问题与对策——以番禺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0(02).
[3]宋家宁,张清勇.国内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9(11).
[4]石彦,杨庆媛,冯应斌.快速城市化区域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04:89-93.
[5]谭朝艺.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问题探讨——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71-72.